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大明光辉 » 第三十四节 投献

第三十四节 投献

    宋主簿第一时间就来了,陆成对这个精明的商人比较满意但告诉他玻璃不能给他,不过水泥可以再组成个商会,这次的水泥商会需要加入的营销商自己投资建厂了,这个投资不算小,且为了减少运输费用要在各地开矿就地生产,所以这需要一笔很大的投入,宋主簿没有含糊立刻答应了,工厂他去过,虽然没进到里面可当他看到工厂门口为了展示水泥效果而做的几个水泥亭子和墙、座椅等,他立刻明白这个东西的价值,他也都试过水泥的硬度,跟花岗石的硬度没有多少区别,关键这东西既便宜又可以随便塑形,他想到这个东西的应用前景,马上就要回去召集众人商量成立水泥商会的事,但这件事陆成事先说的很明白:这次会长由杨家派人而且以杨家为主导,宋主簿不傻,立刻心领神会的走了。

    冯九一直没回去,因为师傅最近太忙很少在一个地方停留,所以没法告诉他一个确定的时间主婚,只能来信跟他说确定好日子自己回来,前面的事情让杨家老爷帮着安排,李良钦跟杨实认识,和杨家当左都御史的那位也很熟,所以陆成感叹:果然在朝廷当官没有靠山是不行的。冯九看大家都忙,就只能先把婚事放下在旁边租了个房子让易南竹暂时住下,他有时间常过去看看,俩人现在好的蜜里拌糖,易南竹开心的不行,因为她逐渐发现冯九有着严重的怕老婆倾向,易南竹皱皱眉头冯九都要紧张半天。明月姑娘经常来看易南竹,两个人没事就里面抚琴歌舞,明月跟老鸨谈妥了,下个月初就自己赎身,她都二十了,在青楼这个吃青春饭的行当里已经属于大龄了,好在她是有大家的名气在,出来之前就有不少大户人家提前请她去教琴,所以今后生活也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不少读书人要求给她赎身都被婉拒了,她非要自己赎身,陆成对于这种喜欢自立的女孩子还是比较欣赏的。

    玻璃和镜子组织了两场拍卖会,主要是为了做宣传,主持的依然是徐铁嘴,而这两场拍卖会直接给陆成带来了八千两银子的收入,随即陆家掌握了制造玻璃和镜子技术的传闻不胫而走,这就相当于得到了一个聚宝盆啊,一时陆成家又热闹起来。

    陆成随手送了小朱一块巴掌大小的镜子,小朱笑的眼睛都看不见东西了,两只弯弯的眯眯眼把陆成看的一阵好笑,感情这东西还能和猪蹄相提并论?不过第二天小朱又来了,嘟着嘴说镜子被小姐看上了,缠了她半天小朱不忍心看她哭就送给她了,陆成没等她说完一拍自己脑袋,怎么把严大明星给忘了,有小朱的就必须有戏精的,看来自己确实是太忙了居然把这事给疏忽了,小朱又是眯着眼走的,而陆成算算时间,也该实施自己的计划了。

    穆知府最近挺着急,怀庆府的油水不少但是严嵩的胃口更大,这导致自己没有机会与严嵩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而河南布政使王希成是个清官,最起码表面是清官,所以他要求治下的官员都要清廉,只有治下的官员清廉了他才有机会爬的更高,而且这并不耽误他私下的胃口更大,王希成不是严党,因为有一次做事合了徐阶的胃口,徐阁老很是夸奖了他几句再加上他一向有着清廉的名气,结果被严嵩划为徐党了,这让王希成有苦难言只好被迫当了徐党,但这可苦了穆怀仁,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忧虑。

    回到家中的穆知府很苦恼,他要上进,可上进无门你说可气不?所以他最近脾气也不好,最宠爱的第七房小妾正被众人推举出来安慰他一下,管家来报说有人来访。

    “陆成?他来干什么?”穆知府想了想:“让他在堂屋等我,我换件衣服就来。”

    明人都是在堂屋会客,因此这里就是会客厅,穆怀仁不清楚陆成来干什么,但他猜测是来服软的,自己抓了他的工匠本意是让他知道这里是自己说了算,并且从他那里敲一笔,严首辅那里自己的这点孝敬实在不起眼,但是陆成不但有郑王支持,还接受过圣旨嘉奖以及在士林的名声,这就使得自己不能使用太过粗暴的手段,但自己还是要狠狠拿捏一下让他知道怀庆府谁说了算。

    陆成很恭谨,完全没了在文会上的那种桀骜,看态度就令穆怀仁很满意,他点了点头让站着的陆成坐下,陆成只坐了半个屁股,穆怀仁问道:“陆掌柜来此有何要事啊?”知府家门口排着队等接见呢,陆成是因为院试案首的身份才被插队放进来的。陆成赶紧起身躬身道:“学生此次前来一是感谢府尊帮着使学生工坊中的匠人脱离牢狱之灾的,”说着从怀里抬出一张纸恭敬地递了过来,这是一张礼单,穆知府脸上有了笑意,但仍不动声色的道:“也不是什么大事,举手之劳罢了,只是今后不得有违法之举,”礼单被旁边伺候的接了过去,陆成又道:“学生工坊里的工匠最近偶然试制出了与佛郎机玻璃和镜子一样的产品,特意送来与府尊过目,”他招了招手,身后的陆平跟进上来递过来一个盒子,穆怀仁愣了一下才明白过来陆成说的什么,他最近忙于各种事物,并不知道河内县出了这档子事,但是佛郎机的玻璃和镜子那是大名鼎鼎,自己家里就有几件,那可是妥妥的奢侈品,被陆成给造出来了?那可是金山银海啊,穆怀仁眼睛有些发绿。盒子被放在桌子上,打开以后里面用很多棉布做的衬将两件物事托着,一件是一块水晶一样的琉璃,他好奇地拿起来看了看,果然与自己所藏的佛郎机玻璃一样通透,而且这个似乎品质更好,当他放下玻璃拿起另一件物事的时候,被镜子里的自己吓了一跳:卧槽!这么清晰?

    他心中不断地转着念头,强自镇定的把镜子放回去,只是口中不自觉改了称呼:“陆案首果然不是一般人,连这个都能造出来,这下。。。”还没说完,陆成一个长揖把他拦住了:“府尊大人,佛郎机玻璃与镜子虽好,但学生现在想来实是一块烫手山芋,以学生的能力……”他似乎有些不好说出口而在斟酌措辞,穆怀仁却心中急速的思忖起来:你不行!你肯定不行!被人知道了不来吃了你才怪,所以你必须要找个人做靠山,所以你来本府这里了,嗯,看来这位案首也不傻嘛。陆成似乎终于下了决心:“府尊大人,学生想将这玻璃制造之术托附于大人麾下,成立一个玻璃工坊,所有相关事宜由学生负责,府尊大人占股七成,学生与其他商户占股三成,不知大人……”

    穆怀仁并不是傻子,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他肯定是要好好想一下利弊,但是他现在脑子里不由自主的在计算玻璃带来的利润:“这个嘛,不知工坊目前产量多少?”

    “学生估算了一下,按照目前十天的产量来算,所产的玻璃与镜子价值约为两万两,当然工坊可以继续扩大,因为镜子是每家每户都需要的,市场够大,而我们的产品大明只此一家,所以未来的产值必将大幅提升,正是为此,学生怕压不住这财,所以想托庇于府尊麾下。”

    穆怀仁本就被这个产量惊呆了,而且陆成说还可以再大幅增加、整个生意自己占七成,这让他有些头晕目眩,但是在他心中已经自动地为陆成的行为找根据:他肯定压不住这么大财的,所以他肯定要找靠山,郑王倒了,在怀庆府除了我还有谁?所以他只能投献于我!金钱容易使人蒙蔽双眼,更何况作为知府的穆怀仁面对没有什么背景的一个秀才。

    后面的交谈已经非常融洽,穆怀仁开始变得平易近人,但是仍不经意地告诫陆成要收敛、要守规矩、要知进退,陆成恭谨的接受了教导,穆怀仁又介绍了自己的一个心腹给陆成认识,这件事以后就由这个心腹和陆成交涉了。

    陆成走后穆怀仁赶紧叫来两个师爷在书房商量这件事,一个师爷建议谨慎从事,这件事到处透着蹊跷,另一个师爷认为以府尊大人的身份和一个没有多少背景的秀才斗怎么都不可能出意外,但是还是要调查清楚他有没有其他后台,于是决定立刻找人查清楚陆成所有的情况,看有没有什么令他顾忌的后台存在再说。

    陆成并不担心穆知府,在金钱面前所有的智慧、谨慎、顾忌、道德、情感统统无效,人的贪欲是这世界上最大的动力,没有之一,所以他必然会吞下这只饵。而他绝不允许穆知府这个有敌对倾向的势力存在下去,他需要大量的金钱以保证对戚继光等人的支持。

    孙知县最近比较忙,又快到了考核的时间了,他的政绩没有什么大问题,其实说起来孙知县算是一名能吏,但提不起来肯定是自己被潜规则了,而原因他也知道,只不过这些年他蛰伏了一段时间,等事情渐渐淡了看有没有机会,所以他的工作中规中矩,但是以他的能力来说治理一个县并非难事,所以考核基本上都可以安全过关,工作认真就导致他平时是比较忙的。今天刚回府就听说陆成在等他接见,连官服都没换就赶紧令人请进来,对于知县来说,一个案首是要给予足够重视的。陆成没有待很久,和孙知县谈了半个时辰就走了,剩下孙知县独自坐在那里发呆,努力的消化自己听到的一切。

    玻璃作坊不在工厂区,陆成另外选址重新招的人,属于另外一个摊子,在陆成教出的工匠的努力下玻璃产量稳步提高,也出现了大量熟练工人,陆成秘密培养了几名磨镜工匠,然后稍微指点了一下匠人们就自己研制出了磨镜机,这东西就是个窗户纸,他就算不教也会有匠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明出来,没啥太高的技术含量,只不过自己将矿石砂、砖灰、白泥等东西做的研磨剂说出来,使他们少走了点弯路而已。这些研磨镜片的工匠在工厂的一个地下实验室里工作,完全避开了所有的耳目,穆怀仁一点都不知道。

    随着产量的增加穆知府陡然阔了,手下的人查了陆成所有的关系,这里面最有实力的就是杨家,但听说杨家去弄水泥一类的东西了没有掺和玻璃的事,看来陆成也是个懂得均衡的人,既然没有其他背景,穆知府就被贪欲吸引着完全接管了玻璃的销售,看到管事报上来的十天销售帐款,他有些头发晕,发达了!

    玻璃在这个时候仍是奢侈品,镜子更是如此,穆知府的胃口远比宋主簿的大太多了,他自己一口吞下了所有的产量销售,并利用自己的职权以最快的时间铺设了怀庆府的销售网络,在抛去了所有成本以后,前十天的销售额居然达到了两万三千两,这使他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查问成本多高,连公事都没有心思去处理了,有了这些钱,自己可以很快就融入到严首辅的圈子里面去,升官的是指日可待,而有了权就会更有钱,如此循环下去,到时候自己又有钱、又有权,没准以后弄个尚书当当也是有可能的。但他的一个师爷对此一直心存疑惑,总感觉陆成的理由有些牵强,再说他靠着杨家一样也可以达到庇护自己的目的,杨家可是有一位左都御史的,而且还有一个兵部侍郎和一个左给事中,下面六七品官还有三四个,这构成了庞大的杨氏家族,而杨实则是目前的杨家家主,左都御史是他的亲弟弟。在这种背景下的杨家其实是一个庞然大物,庇护一个陆成绰绰有余,可他为何要将玻璃这个横财给了穆大人?最说得通的理由就是陆成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个投机者,但这个师爷总觉得有些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只不过自己一时想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