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者和孩子 » 第十六章不添堵

第十六章不添堵

    今天家里来客人了,老王引着大白狗,老刘引着小花狗来我家做客。我给火炉子多架了两块煤,窑洞暖烘烘的,大家坐在一起好拉家常。

    “今年雨水好,我家那兔崽子外出打工去了,可惜了那些地闲搁着,我只种了二亩玉米,就打了三千多斤,如果把家里那三十多亩地都种了,就可以收入四万多斤玉米。”老刘抽着旱烟,烟圈在土窑洞里缠绕着,窗户和门是关着的,那旱烟发出了一股呛人的味道。我不抽烟,闻到那个味道,感到特别的不舒服,但我不能表露出我的不舒服,来到我家的就是客,对客人不但应该热情,而且应该容忍。

    “还种那干吗?娃娃们翅膀硬了,在外面都能混住了,他们都不种地了,我们这些老骨头种那干啥!”老王悠悠地说。

    “哎,看见黄土地里冒草,我心里难受。十年前这些土地还是滚牛洼地,我们赶着毛驴连坑坑窝窝都种了,舍不得土地荒芜,现在这些土地全部机械平田变成了平地,却没有人种了。我想留下两个毛驴继续种地,可我家那小子连驴儿子也卖了,不让我种地,说我岁数大了,就坐下享福去。”老刘依然抽着旱烟,眉头紧锁着。

    “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过去我们天天想着吃饱穿暖,现在年轻人天天想着过好穿好,时代不同了,你就不要一直纠结在过去中,不要一直想着种地,娃娃们都不缺那几个地里钱。”老王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我们这些老骨头,能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不要想那么多了。反正娃娃们也不靠我们生活,我们只要身体好,不给他们添堵就行了。”

    “老王,听你们那小子在深圳混得不错,地方也买下了,你咋不跟着逛大城市去,蹲在咱们这个山沟沟里头守啥?”我不解地问老王。

    “哎,老陈,娃娃也几次催我去,可我在这个山沟沟里头呆习惯了,去城里不习惯。前年,我家那小子非要接我去那边过年,坐了两天车,好不容易到了深圳,到了他们住的楼房,我呆在楼房里面就像坐牢,四门不出,头蒙蒙的,拉屎也拉不出来。他们三口人在一起生活惯了,尽管他们对我很好,可我总觉得我来就是给他们添堵,我不愿意给他们添堵,住了两天,就吵着嚷着要回来。”

    “你这可是有福不会享受呀!山里风大土多,一年四季都穿不上个干净衣服,住在楼房睡了吃,吃了睡,啥心都不用操,可惜我是个光棍,享受不上那样的清福。”我对老王说。

    “呵呵,老陈,你去了也呆不了几天,饭吃了,和我家那小子说两句话就没有啥说了,在家里,起码说个玉米、种地、锄地、喂驴、扫院子,可在那边,我不知道说啥。和儿媳还有孙子更没有话题了,郁闷呀。走下楼,想和旁边的人说话,可和他们说啥呢?人们脚步匆匆,面孔陌生,无话可说呀。不像回到这个山沟沟里,我们这些老头子坐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老王说。

    老刘磕了磕旱烟锅头,说道:“是呀,我家那小子上次回来要接我去银川住。我对他说,金窝银窝不如我现在这个土窝,我死也要死在这个土窝窝里。你们爱在外面咋折腾折腾去,我管不了,可你们也不要让我离开这个土窝窝。我家那小子流着泪说,爸我接你进城享福去,又不是让你坐监去。我对他说,我在这里就是享福,进城就是坐监。我家那小子跪在地上,对我说,我们都进城享福去了,把你一个人留在老家,我不放心呀!再说,还要你下厨做饭,我怎能忍心呢!我对他说,去去去,是福我来享受,是罪我自己受,不要你管。他终于走了,流着泪走了,看着那远去的背影,我转过身哭了。哎,都这把骨头了,还跑去城里干啥,他就一个打工的,供养着一家三口,也不容易,我不能再进城给他添堵。进城天天和他们三口生活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还是不去为好,彼此不添堵。”

    老王接着说道:“哎,人这一辈子不好活。娃娃小的时候,渴望着他们快快长大,渴望着他们出人头地,渴望着他们不要像我们一样在黄土地上瓜吃傻种,就一句话,渴望他们离开黄土地,不要受我们曾经受过的苦。这黄土地,太贫瘠,年年种地靠天吃饭,年年到头吃得米干粮尽,要钱没有钱,要粮食没有粮食,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如此的罪。逼着他们好好学习,就是想让他们去外面混一碗饭吃。如今他们都长大了,都在城里站稳了脚跟,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心里总空荡荡的,和孩子没有了共同语言,黄土地成了我们这代人和孩子无法逾越的鸿沟。”

    我听着他们的谈话,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们,反正我也就是一个五保户,我的家就我一个人,他们隐隐约约的痛我能感觉到,但不知道怎么排解他们的痛。

    老刘又装了一烟锅头旱烟,“吧嗒吧嗒”抽了起来,窑洞重新充满了呛人的味道。

    “汪汪汪,汪汪汪……”

    “汪汪,汪汪……”

    两只狗在院子里叫了起来,我开门,看见霞走了进来。

    “来谁了,老陈?”霞问我。

    “老王和老刘。”我对他说,想起昨天对她的表白,我脸上就发烧。

    “呵呵呵,李飞他妈,是不是想了一晚上想通了,要嫁给老陈了。”老王站起来,笑嘻嘻说。

    “就你贫嘴,我们都啥年龄了,还谈婚论嫁的,这个笑话以后不要再说。”霞走进土窑洞,对老王瞪着眼。

    “这有什么不好说的,你看电视上八十多岁都有结婚的,老陈现在才六十八,你才六十一,不算老,何况上次体检,你们身体都没有病,说不上还活到一百多岁呢,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老王依然笑盈盈说着。

    “村里的大美人呀,今天来给老陈带来什么好吃的!”老刘停下抽旱烟,问霞。

    “有个啥好吃的呢,老陈说家里来了重要客人,叫我来帮忙做一顿饭,我还以为是那方神圣呢,早知道是你们这两个死鬼,我就不来了。外面的北风吹得好冷呀,把我的脸都冻了!”霞解下脖子的围巾,坐到了火炉子旁。

    “呵呵,还是人家老陈有面子,能把你叫来,下次我家来客人了也叫你来做饭!”

    “那好呀,就怕我老婆子的手艺做不好你的饭。”

    “那里那里,我们都吃过你做的饭,可香呢。再说,我们这些老头子都是自己下厨做饭,随便一个女人做的饭,也比我们自己做的好吃。”

    “那我以后就给你们三个老头子做饭,你们把工资给我发上。”

    “呵呵,你还是给老陈做饭去吧,我和老刘没有那个福气。”

    有火炉子就是好,不冷。有朋友更好,这个早晨热闹非凡,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