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朕,崇祯,热爱核平 » 第9章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第9章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陛下,该传膳了。”接替了徐应元贴身太监身份的高宇顺提醒道。

    崇祯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外面阴沉的天气。

    “那就传吧。”说完之后,崇祯继续批阅奏折。

    这些事情,其实可以让司礼秉笔来批红的。

    内阁制度下,皇帝掌握决策权,内阁掌握议政权,六部掌握着行政权,三权分立。

    凡是朝廷的重要事务,均先由内阁拟定几条意见,以笔墨写于票签上,然后呈送皇帝批准,这个过程便被称为票拟。

    皇帝则只需根据内阁提供的意见,进行最终的决策便可,如此便大大降低的皇帝的工作量,而最后拍板的仍然是皇帝的“朱批”。

    虽然票拟、批红制度降低了皇帝的工作量,但事实证明批阅大量奏章是一个人难以办到的,尤其是长此以往,对皇帝来说乃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因此,从明中期开始,皇帝便经常将一些不太重要的奏折交给宦官来代批,而经过内书堂训练的宦官也就此开始成为皇帝重要的帮手,这使得司礼监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获得了一定决策权,开始迅速崛起。

    这种情况下,司礼掌印和司礼秉笔,相当于皇帝的秘书,能够当选都是非常有才干的。

    光有忠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才干,会揣摩圣意,才能处理政务。

    天启为了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搞创作,搞娱乐,就把所有的奏折给了魏忠贤处理,才让魏忠贤的阉党壮大让文官集团难以抗衡。

    他崇祯今天要敢让司礼监的秉笔再次批红,就等于要再次放出阉党,明天文官就会集体弹劾,甚至逼迫崇祯。

    现在的文官集团势力更大,手里的权柄也更多了,也更容不下太监出来争权。

    崇祯想要改变现在的现状的话,文官集团马上就会扑上来。

    所以,为了麻痹文官集团,他还需要继续保持下去,同时慢慢布局。

    殉国的忠诚里面,崇祯准备见一两个,探探口风。

    左副都御史施邦曜,这个人工作经验丰富,可以镇守一方。

    施邦曜,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及第。

    历任顺天武学教授,国子监博士,工部营缮主事,工部员外郎。

    时奸臣魏忠贤当道,施邦曜不与附和。魏忠贤刁难,不成,迁任屯田郎中,期后迁任漳州知府,善于断案。

    后迁任福建副使、左参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有政绩。

    历仕南京光禄寺正卿,北京光禄寺正卿,改任通政使,起用为南京通政使。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任用为左副都御史。

    崇祯十五年,时任任通政使,因为维护黄道周被弹劾阻碍言路,施邦曜被削去官籍。施邦曜归家后,日日与姚江书院学人研习阳明学说,切磋学问。

    现在是十二年,施邦曜为光禄寺正卿,还没有升任通政使。

    今天是不太适合见,但是明天可以见一见。

    “皇爷,午膳来了。”高宇顺提醒道。

    崇祯抬头看了一眼,发现底下支起了一张小桌,桌上摆着几盘菜和米饭。

    肉就一个,其他的都是素菜,还有一份咸菜汤。

    没错,身为帝王,崇祯吃的就是这些。

    没有办法,为了省钱,为了做表率,就吃的这么差。

    可惜,节俭的就他自己一个。

    连皇后,都可以拿出5000两给她的父亲捐款。

    朱由检,就是这么好糊弄的。

    幸好,味道还不错,毕竟是御厨的手艺。

    对吃的,崇祯也没有特别高的要求。

    吃的饱,有营养就可以了。

    山西的百姓,还在饿着肚子,还在啃树皮呢。

    钱,得尽快的搞钱。

    有钱,他就可以买买买了。

    等到试吃的小太监都试吃了,无事之后,崇祯才敢动筷。

    今天的举动,可以说是直接得罪了大多的官员。

    不加饷,他们就没有了盘剥百姓的机会。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所以,崇祯从今天开始就得提防自己的一日三餐。

    今天开始,他就在改变历史的走向了,可不能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吃饱之后,崇祯休息了一会。

    恢复了精神之后,崇祯让高时明把司礼监所有的太监都召集到了武英殿。

    虽然朱由检登基之后就开始大力的打击阉党,但是对内廷的依赖还是比较强的。

    他外派去督军、督饷、督矿的都是太监。

    毕竟,宦官就是皇帝的家奴,天然的比臣子更容易获得帝王的信任。

    司礼监,可以说是人才济济的一个地方。

    能够进入司礼监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识字,不然就进不了司礼监。

    司礼监,一般设有掌印太监一员,秉笔、随堂太监八员。到了朱由检这里,两个秉笔,四个随堂,加上掌印共七人。

    另外,司礼监还有提督1人,于本衙门居住,职掌古今书籍、名画、册叶、手卷、笔、砚、墨、绫纱、绢布、纸剖,各有库房存放。每一个库房都有一个监工,管辖六人,来管理库房里的东西。

    负责太监教育的内书堂,也由司礼提督管辖,并设有八名为学长,负责处理日常学习、管理事务。

    内书堂,自宣德年间创建,始命大学士陈山教授之,后以词臣任之。凡奉旨收入官人,选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拨内书堂读书。

    如今的内书堂比以往都多,因为朱由检需要外派大量的太监,所以现在内书堂增加到597人,最小的七岁,最大的21。

    这些人,是太监里的精英,每天的任务就是读书。

    除此之外,司礼监还有一个经厂,完全是一个掌管刻书及书籍版片的专门机构,其规模随着司礼监权力的不断扩大而扩大。

    嘉靖十年,清理过一次内府工匠额数,曾革去老弱残疾、有名无人者15167名,实留12255名,并著为定额。

    其中司礼监就占有1583名,而专事刻书出版者为:笺纸匠62名;裱背匠293名;摺配匠189名;裁历匠80名;刷印匠134名;黑墨匠77名;笔匠48名;画匠76名;刊字匠315名,总1275名。

    朱由检又经过精简,现在经厂总共有853人。

    当然,这些内府工匠大多都不是太监,都是正常人,他们只是属于十二监管理,白天到内城当值,到点就下班回家。

    内城里,其实有很多的工匠,军匠,他们都不是太监,而是匠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