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真不是网文作者 » 第二四六章 作品名单(求订阅!)

第二四六章 作品名单(求订阅!)

    “好了,就这些作品了。随时记录数据,即使调整作品类型。”叶宁关上文档,对助理说道。

    “好的叶总。”助理应道。

    刚刚叶宁查看的就是移动阅读的第一批推荐名单。移动阅读作为神州集团的主要基地之一,它拥有独立的推荐、运营人才。它们会根据和各个的网站协议、作品数据等各个因素对作品进行合理的推荐。不过这其中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根据各项数据进行推荐。

    这个标准要等数据产生以后才能依据数据做出判断。而现在阅读基地刚刚开始,还没有数据。那么第一批作品的推荐就只能依靠运营人员的喜好或者根据各个作品之前在本站的成绩进行推荐。

    这种推荐方式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PC端现在的读者口味并不符合各个进入网文圈的新读者口味。这种推荐方式很难得到满意的、真实的数据。所以叶宁再和神州的合作当中争取到了一个自主推荐名额,由起行中文网自己决定第一季度的推荐。

    叶宁也不知道不同的世界是否阅读口味是一致的。新的移动读者对于作品的选择和他的推断一不一致,不过他还是决定冒冒险,按照心中的推断推荐作品。

    首批推荐作品是根据题材、推荐等级等各个不同的方面精挑细选出来的。里面有本站的畅销作品,也有一些订阅不理想但是评价挺高的作品,这些都是叶宁根据自己的推断选择的。

    当初决定作品推荐的时候,叶宁也和众多的总编、主编产生了分歧。

    “叶总,我不知道你为什么选择这部作品,而把我的推荐作品放弃了。你选择的这部作品不论是从内容、创意等各个方面都很一般,许多的读者凭借都说这本作品太幼稚、无脑了。说只有小学生才会看那么没有水平的作品。”一名编辑对于自己推荐的作品落选很不甘心。他自认在行业内摸爬滚打那么多年,眼光还是很精准的。

    这部作品就是他当时从万千作品当中选择出来的,然后在它所属分类当中果然大放异彩。这部作品至今还是所在分类当中的畅销作品。如今移动阅读兴起,他希望这部作品同样可以创造一个好成绩。

    “我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有大量的评论说这部作品只有小学生才会看。我们都知道小学生这个词在网文当中不是指的年龄,而是文凭,是指文化水平不高的读者。它是有一些贬义的词语。

    你们都是网站的老编辑了,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是精英,业内专家。不过我提醒你们一点,经验有时候很有用,但是有时候又会一文不值。

    PC阅读时代和手机阅读时代都属于网文,但是它们两者之间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你们在PC时代积累的经验,在手机阅读时代可能没有用。你们要与时俱进,学会转变思想,不然很容易被淘汰。”叶宁解释着。

    “叶总,您既然觉得我推荐的作品没有考虑移动阅读的特性而盲目的依据成绩做出选择,那么又有依据什么决定的推荐作品呢?我的这部作品起码经过了读者验证,可你选择的作品订阅却很一般啊。”编辑还有些不服气。

    “经验。根据市场数据做出的经验判断。移动阅读虽然是刚刚开始,以前没有先例,没有经验可以参考梦网家园的数据也不足以作为参考。

    可是数据的获取并不一定需要经过我们自己的领域。其他行业的数据依然可以作为参考。夏国近几十年的发展让我们忽略了夏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这个国家三分之二的人还是农民。

    而这个国家数亿的劳动人口,除了少部分是大专以上的高学历人才,大部分都是仅仅接受过义务教育甚至义务教育都没有上完的普通人。他们也就是网文读者口中的小学生。

    网文当初刚刚发展的时候,能上网的几乎都是大学生,公职人员等高学历人才。甚至到了现在,网文规模增加了几十倍,读者数量达到了千万,电脑也走进了千家万户,可是能上网的,经常在网上观看网络文学的读者群体当中,高学历人群的比例仍然很高。

    但是手机时代不同了。这是一份去年夏国的手机销售数据。目前的手机销量早已超过了电脑,手机用户群体当中普通的打工者、民工群体早已超过了大学生、白领。而这些人将是手机阅读时代新的读者。

    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虽然网络文学已经属于很浅显的文学,但对于他们来说仍然太深。他们不愿意或者没有时间阅读这些东西。打了一天工,加班到深夜,临睡之前他们需要可以让他们快速放松的娱乐方式。所以越浅显、越直白的作品也有可能受到追捧。

    你推荐的作品属于精品,可是落选也是因为它太精彩了。作为一本偏小众的作品它里面有太多的数据、专业的词语,这代表了作者的严谨、考究,对于它的目标读者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作品。能火起来也不足为奇。

    可是手机时代的读者不是它的目标群体。没有人喜欢看个小说还要查字典。”叶宁继续解释着。

    他也不是在对编辑说。而是说给在场所有人听的。他希望编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进行分析,可以跟得上网文发展的脚步。

    “虽然我不认同你的观点,但你似乎说动了我。而且你是老板,我服从你的决定。”编辑不再追问。

    对于叶宁的话,他有些地方同意,但也没有完全认同。叶宁也知道自己的一席话不可能立即转变这些人的思想。但他要先给这些人树立一个概念,也敲一个警钟。

    在坐的编辑每一个都是元老功臣,可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即使叶宁估计情谊不淘汰他们,面对新的优秀编辑的挑战,他们也很难呆的下去。

    ……

    一番争论,终于确定了作品名单。其中许多是叶宁拿老板的身份强行替换。现在还很难谁对谁错,只能让成绩来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