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业帝国之崛起 » 第七章 第一次危机

第七章 第一次危机

    于大文同志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委婉的拒绝了,说为了以免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还是算了吧,将士们承受得住这种风雨。

    章祥听了之后,对他来投降更加的深信不疑,然后亲自冒着大雨,请于大文还有一千军入城,说都是自己人,我相信你,不用担心。

    就这样,大军入城!

    好了,这一战,正式开始吧!

    6月2日,大雨渐渐小了,而于大文军已经了解到了新安的情况,地形图,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当天,章祥还没打算出兵,便接到了消息,吴承宗亲自率领大军四千,浩浩荡荡的前来新安。

    于大文假装很紧张的样子,让章祥不论如何也有杀了吴承宗,要不然,他死定了(真能装)。

    章祥拍了拍胸口,表示一定会杀了吴承宗,并且说吴承宗军只剩下几千人,不足挂齿。

    第二天,吴承宗军兵临城下。

    章祥当即出兵两万,下定决心一举歼灭眼前这来挑衅的几千人。

    结果大军前脚刚走,于大文后脚就出来捣乱。他亲自带着两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活抓章祥。

    城外的大军就没有打起来,就听说主帅章祥被抓住了。在古代,军队里面以主帅为首,一旦主帅出事,军队立马大乱。

    君不见明朝靖难之役,朱棣与李景隆几十万大军打得天昏地暗,本来都已经碾压朱棣了,谁曾想一阵大风硬生生的刮断了李景隆的帅旗,几十万大军硬是被朱棣大军击溃。

    这一战,晋军三万,死伤两千,溃逃一万四千余人,投降的有一万五千人。

    这一战结束,吴承宗就想着带着军队离开新安,毕竟距离晋都健康越来越近了,别说刘裕不安心,他都不安心,但于大文站出来斩钉截铁的告诉他,新安,绝不能放弃。

    那好吧,听你的。

    6月5日,吴承宗从一万多投降者里面,挑选出了五千多人。

    至此,吴承宗军人数至一万,第一次拥有了正面对抗晋军的力量。

    健康方面的世家当然是大怒,但更多的是无奈,落寞。

    寒门掌机要的日子即将来临。

    与此同时,刘裕已经在路上了,他以自己的军事天赋察觉到章祥军必败无疑,所以打算来一个出奇制胜。

    果然,真的是让吴承宗军措手不及。

    6月7日,刘裕率领三万大军,达到新安,兵临城下。

    原本是打算直接打下新安的,但是一听说里面的守将名字,立马改变主意,绕过去。

    里面的守将是谁?答案是,吴小宁,于大文,军三千人。

    刘裕开会表示,并不是因为之前打怕了(再胡说八道,我都不信),而是他们不能耽误时间,所以直接打算取下东阳,让这三千人孤立无援。

    不管他是不是怕了,反正这个办法不错,由于刚刚占领新安,里面的粮草并不多,只是足够吴承宗军十天的补给。

    6月11日,吴承宗和甘祖带着六千人马,来到了东阳,严阵以待。

    刹那间,刘裕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包围圈,前有吴承宗,后有吴小宁,不过现在的他还是可以做到想走就走的,毕竟他身后新安里面只有三千人而已。

    6月12日,刘裕率军两万,对着东阳发起了进攻。

    这一战一直打到了6月19日,刘裕损失惨重,达四千余人,吴承宗军的守城工具也已经消耗殆尽,双方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新安的于大文在这一期间曾经想敲黑棍,但中了刘裕剩下那一万人的伏击,差点全军覆没。

    6月25日,甘祖率领三千人出城,与刘裕军短兵相接。

    一开始刘裕还以为吴承宗是来玩命的,但过了一会发现对面并没有倾巢出动,于是二话不说,让骑兵抡一圈过去。

    面对着刘裕这种攻击,吴承宗头疼不已,毕竟对方是晋朝的军队,有钱,双方完全是不一样的性质。

    而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南方,也就是吴承宗的后院,起火了。

    6月26日,刘裕麾下大将王镇恶率领五百人从南方的义安,龙川,兴宁三处调集大军三千多人,直接对着建安一顿猛打,打得吴军措手不及,全军覆没,第二天,建安失守,七百人全部阵亡。

    当天,晋军也顾不了休整,争分夺秒的向着晋安打过去,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6月28日兵临城下。

    晋安守将是吴承名,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五百人的士卒已经乱了,无奈之下,他只能带着四五十人突出重围。

    得到消息的吴承宗大惊失色,让甘祖率领一千人南下接应吴承名,并且阻挡晋军的行军速度。

    刘裕见甘祖带着人走了,便让人再次发动攻击,终于,在7月7日破城,东阳沦陷,吴承宗军损失惨重,带着剩下的两千人退到了临海。

    这一战,大大的削弱了吴军北方的战斗力,并且将新安里的三千人彻底孤立在刘裕军的势力范围。

    祸不单行,南方的甘祖军虽然击退了王镇恶,但只剩下五百人带着吴承名回到永嘉。

    7月11日,吴承宗退回永嘉。

    刘裕集结一万五千人,包围临海,而南方还有着他的王镇恶带领的两千余人,两面夹击。吴承宗此时此刻只剩下临海和永嘉两处地方遥相呼应,东阳哪里基本靠不住。

    7月13日,晋军发起总攻!

    7月14日,东阳的吴小宁,于大文率领剩下的千人连夜突围,突破晋军防线,一路向东,打算让刘裕腹背受敌。

    说实在的,刘裕可不是傻子,他可是有着南朝第一帝称号的帝王,同一种战术怎么可能让他们用第二次?

    果然,吴小宁中了埋伏,他们被围困了两天两夜,最终在19日,大军崩溃,于大文被活捉,吴小宁逃过一劫,带着三十几人突围,进入深山老林。

    刘裕得到消息的那一天,仰天大笑。

    吴承宗,你死定了!

    7月22日,刘裕大军一万五千从北方逼近临海,而南方的王镇恶军也是靠近永嘉。

    此刻的吴承宗算得上是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生死危机,他现在满打满算的军队也不过四千左右,临海有两千千,剩下的全部都在永嘉。

    他把临海交给了甘祖,对他说了一句话。

    “将军若是不敌,便弃了临海吧。”

    甘祖沉默了一会,坚定的摇了摇头,然后出发去了他的阵地。

    7月24日,刘裕军发起总攻。

    关键时刻,吴承宗亲自带着两千人出城,在永嘉周围的雁荡山伏击,南方晋军不熟悉地形,在阵亡了一千人的情况下,全军撤退二十里,离开了雁荡山的范围。

    而同一时间,吴承宗给甘祖下了一个命令,让他务必坚守五天。

    7月26日,也就是第二天,吴承宗把永嘉和一千士兵交给了自己的弟弟,然后自己带着剩下的所有人四百人向着南晋军打过去,在他看来,只要击溃了南方军队,他们就可以釜底抽薪的和刘裕战上一场。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在雁荡山外面的晋军收到了刘裕的死命令,必须打入雁荡山,包围永嘉。

    他们还没有付出行动,便遭到了吴军的夜袭。

    他们实在是郁闷,因为在他们看来,现在的反贼应该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怎么敢打出来呢?

    可是,事实摆在眼前。

    王镇恶率领晋军撤退,吴承宗欲乘胜追击,结果一个消息传来,让他所有的计划全部都乱了。

    7月28日早晨,临海被刘裕军攻下,甘祖本人带着一百多人趁乱回到了永嘉。

    完了,彻底是完了,才第三天甘祖就守不住了,这足以证明刘裕的强悍,而且说实话,双方的兵力,将领素质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甘祖虽然是大业帝国的开国元勋,可现在的他还没有那个能力,况且刘裕实在是太可怕了。

    这下子吴承宗无法痛打落水狗了,只能火速回到永嘉,而刘裕也已经整合了所有的军队,来到了雁荡山外,随时准备打入永嘉。

    现在的吴承宗军只剩下可怜的两千人,最要命的是,南方的晋军反应过来了,带着剩下的一千多人包围了雁荡山南方。

    7月29日晚,吴承宗召开了会议,此时的情况实在是糟糕到不能再糟糕了。吴小宁下落不明,于大文被抓了,兵力不足,人心惶惶。

    次日清晨,吴承宗对着他的军队,说了一段话。

    “晋军之残暴,诸位有目共睹,如今,不战则亡,战还有一线生机!若不愿意留下的,可以离开!”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老套路了,人群之中出现了几个高呼誓死跟随大将军的人,然后剩下的人也是盲目从众。

    外面的刘裕他不需要这么做,因为他们现在士气高涨,只需要一句话便可以让他的士兵前赴后继的卖命。

    “第一个攻入永嘉者,赏黄金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