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业帝国之崛起 » 第十九章 北魏——鲜卑——拓跋嗣

第十九章 北魏——鲜卑——拓跋嗣

    魏国,既我们耳熟能详的鲜卑北魏,其中最出名的皇帝莫过于北魏孝文帝元宏。

    此时此刻的北魏用现代史学家的说法来说就是处于第一阶段,朝阳初升,开拓期;从公元386年开始。

    开拓期的两位铁血帝王: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太宗明元帝拓跋嗣。他们是父子二人,在这两位皇帝手里,北魏不断的扩大力量,并且开疆拓土。

    当吴承宗大军占领三郡,在河北地区(指黄河以北)立足之后,在位的拓跋嗣显然是心情不太好。

    拓跋嗣(生卒年392年~423年),在位(409年-423年)。

    417年是北魏泰常二年。

    早在刘裕攻打秦国的时候,晋军就已经和北魏骑兵在黄河北岸交手了,双方互有胜负,到最后谁都没有挣到便宜,于是拓跋嗣就停止了骚扰。

    紧接着他的目光看向了秦国的河北三郡,只可惜他愣是没想到这一块肥肉被吴承宗撬了。

    于是乎他一直在等待机会,想把三郡收入囊中,随着吴承宗大军进入黄河对岸攻打定阳冯祤,拓跋嗣看见了机会。

    417年二月二十五日,北魏皇帝拓跋嗣率领四万骑兵,浩浩荡荡的杀向三郡,第一站就是平阳郡。

    在这里的守将是甘祖和吴小宁,两个人统领着一万三千余人的常备军在这里抵御拓跋嗣。

    面对清一色的骑兵,哪怕是甘祖都第一时间认怂,龟缩在平阳里面,不打算出动。

    而拓跋嗣看着巍然不动的平阳城也没有急躁,而是围困起来,打算围城打援。

    于是吴承宗急急忙忙的带领大军来到了河北郡,部署规划战斗。

    拓跋嗣骑兵数量太大,他们目前为止满打满算不超过五千骑兵,难以与之抗衡,可平阳又不得不救(妹妹和妹夫在里面呢!)。

    三月十日,吴承宗亲自率领大军出发,吴承名带领三千天骑军在最前面,六千野军,一万五千河南军紧随其后,十二军拱卫吴承宗的安全,一万常备军殿后。

    前后共计三万八千人。

    与此同时,曹达率领三千常备军从定阳出发,打算在关键时刻偷袭北魏军营。

    拓跋嗣得知吴承宗大军北上,也是信心满满的和左右说“朕闻吴承宗文韬武略,如今看来,不过欺世盗名罢了,居然敢以大量步兵支援平阳,且看朕将他活捉。”

    紧接着,拓跋嗣兵贵神速,即可点兵八千,如同飓风一般南下,一天之后抵达吴承宗大军前锋,和吴承名的三千天骑军打起了一场遭遇战。

    北魏骑兵是拓跋嗣精心挑选的最精锐的部队,他们可以说是整个北魏军队里面最精华的存在,战斗力彪悍。

    而吴承名手里的骑兵则是吴承宗这些年来花了大价钱训练,培养出来的,很多时候他都不舍得派遣吴承名上战场,主要就是想让骑兵慢慢发展。

    可是吴承名不甘寂寞,他一直想堂堂正正的大战一场,可惜当初龙川之战被刘裕大军击溃之后,他的骑兵恢复缓慢,几年过去了才提升到三千人。

    并不是骑兵都可以进入天骑军的,能进来的全部都是吴承名在其余各军之中挑选的,不仅仅要体格好,箭术也要高。

    这段时间进入关中之后,他也是获得了吴承宗的支持,战场上获得的战马全部优先批给他。

    两军相遇是在早上,黑压压的北魏骑兵袭来,他们的身后就是吴承宗的大营,吴承名拔出自己的佩剑,大喊“主公养骑数年,成效在此一战!”

    随后身先士卒,冲了出去,主帅都上了,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上?

    于是乎,三千骑兵对着八千北魏军杀了过去。

    双方大战的时候,拓跋嗣发现这些汉人骑兵虽然战斗力比不过他们,但士气却出奇的高昂,并且极其难缠。

    这时候吴承宗也是快速应对,河南军一万向北魏左翼包抄,常备军一万向右翼出动,野军八千正面应敌,另外五千河南军快速的北上,他们的任务是堵住拓跋嗣大军的归路。

    天骑军血战一个时辰,到最后吴承名本人都是杀红了眼,可是他们的人数和实力终归是比不过拓跋嗣,渐渐的落入下风。

    到最后吴承名只能再次撤退,这一战宣告失败。

    和当年龙川之战一样,这一次吴承名骑兵损失惨重,只有七百人活着回来,并且一半以上都是带着伤。

    这时候吴承宗的包围圈已经准备好了,可是拓跋嗣依然不惧,他让人高举他的龙旗,随后大喊。

    “吴承宗定然在南,生擒此人,平息战乱!”

    话音一落,剩余的六千余北魏骑兵杀向八千野军。

    当北魏骑兵杀过来的时候,野军基本上都是溃败,无法抵挡,紧接着他们来到了吴承宗大营面前。

    十二军拼命抵抗,这时候,野军统领林大发现军队里面的一些人临阵脱逃,大军军心不稳,只能带着四百亲信队伍杀向拓跋嗣后侧。

    这一战很惊险,因为十二军的人都没有想到野军那么快就被撕开一道口子,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准备,只能仓皇应战。

    拓跋嗣亲自杀到了吴承宗大本营,发现吴承宗早已经不在这里,于是继续攻击十二军士兵。

    这时候,吴承宗在亲信的带领下正在仓皇北逃,然后被几个北魏士兵发现了,他们包围上来。

    这时候,林大杀进来了,和那些北魏士兵打在一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骑兵,于是他向吴承宗说了最后一句话。

    “主公快走!”

    随后林大指挥为数不多的人和北魏军血战,为吴承宗拖延时间。

    紧接着,他被北魏士兵放箭射杀,一代猛将,就此陨落,年仅38。

    三月六日清晨,当吴承宗带领集合完毕的上万大军回到大营的时候,看见了满目疮痍,一番寻找,他们找到了林大的尸体,吴承宗伤心欲绝,下令厚葬他。

    林大(379—417),广州欣乐人,少年贫苦,天生神力,411年追随李明起义,后转向吴承宗,得到重用,屡立战功,威名赫赫,吴承宗称帝之后追封其为越国公,属公爵,世代延袭,442年被吴承宗迁坟至皇陵旁,451年,业宣帝追封其为越忠王,以表其功。

    林大救了吴承宗两次,算得上是对得起他的知遇之恩了。

    林大死了,可是有些事情还是要继续的,比如说这一战暴露出来的重大问题——野军纪律性实在是太差。

    这一次他们遇见强悍的北魏骑兵,自己有一半都是内部崩溃的,所以吴承宗也是长了记性——这帮人就应该和上次一样拿来攻城的!

    当然了,拓跋嗣凭借自己的强悍骑兵在吴承宗大营里面来去自如,让吴承宗本人极其愤怒,一战下来,大军损失惨重,高达七千余人,而北魏留下来的尸体不过是三千三百多,这样的战损比让他感觉极其耻辱。

    可是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他们缺少骑兵,不管是和刘裕还是拓跋嗣的大战上都是妥妥的吃亏。

    之前可以拖着刘裕就是因为他们依靠城池抵御,现在对付北魏同样可以如此,毕竟拓跋嗣并没有都是粮草,此时此刻的魏国还没有经历北魏孝文帝改革,军队带着很强的以战养战的习惯,只要他们坚壁清野,北魏撑不了多久。

    可如此一来他们就没办法在秦国和刘裕对峙潼关的时候占便宜了。

    三月十四日,平阳大雨,电闪雷鸣,北魏大军在城外安营扎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雨,许多人都是受不了,并且泥泞的道路和潮湿的空气对骑兵来说是很不利的。

    大雨连下一天一夜,甘祖在城内组织好了五千人,全部都是携带轻便的武器,打算夜袭北魏大营。

    因为当天晚上还在下小雨,查岗巡逻的士兵手里的火光微弱,难以发现靠近的军队,于是甘祖带人突杀了进去,北魏大军乱成一锅粥,拓跋嗣当机立断,组织军队反击。

    不得不说,游牧民族军队的纪律性组织性都很不错,尤其是这些精锐骑兵,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只不过大晚上的他们并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再加上有一些人怯战,以至于到了早上,天空灰蒙蒙的亮了起来,甘祖还能带领自己的人全身而退。

    回到平阳的甘祖只带回来了三千人,至于北魏方面损失怎么样并没有详细记录,北魏方面的记载也是极其含糊其辞的。

    但有一点他们可以确定,北魏在这一次的确是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到了中午,他们开始缓缓的撤退,离开平阳地区,这一天是三月十六日。

    甘祖并没有乘胜追击,黄河边上的曹达亦是如此,现在他们的实力还不足以和北魏全面开战,不过甘祖曾经对着吴小宁说过。

    “若兄(指吴承宗,因为他娶了吴小宁,自然是称吴承宗为兄)可定关中,欲经略河北,吾愿为其扫清鲜卑。”

    由此可知,甘祖想恢复河北,击溃北魏的想法在这时候就有了。

    到最后他实现了这个计划,只可惜自己也搭进去了,当然了,这是后话了。

    (1:不好意思啊,因为比较忙,所以更新慢,主要就是每次写我都要查人名地名,历史资料,所以一章有的时候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我会努力保持一天一更新的。

    2:本书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