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不想活成父母的样子 » 你是我一场好梦

你是我一场好梦

    我是觉得是个人都有一堆的心理疾病,还有50%的人一些鲜为人知的精神类疾病的基因,他们只要这辈子没遇到棘手的压力事件,那一辈子都不会触发那个开关,一辈子安然度过。另一些人一旦遇到了,也触发了,也未必是非死即伤,反倒是另外的一个特别经历,就当是一个特别的梦吧,一个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梦,所以世俗人才要拼命叫醒你。

    心理学和精神科学之前有一个辩题:《一个精神分裂者在自己的世界活的很开心,不愁吃穿,社会功能损害不大,要不要治好他?》

    大家不太好带入这个角色,我觉个例子:有一个40岁的男子,住在精神病院,家人支付的起费用,这个男人经常和花草树木对话,并且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每天都笑容满面,对自己也欣赏有加,可以治疗的好的话,要不要治疗好他?

    你可能会说既然是病就一定要治疗好他!

    但是我如果告诉你,他发病前遭受过重大生活打击,亲人离世,并且生活工作常年被人排挤,发病前的日子远不如现在活在自己的世界开心,你还要不要治好他?

    一个常年睡着的人天天做着美梦,你要不要叫他醒过来面对现实去生活?

    我一直游离在两种观点中,我觉得随便啊,不清醒自己情绪上也开心,这也挺好;醒过来或许现实中也会活的很好。毕竟拥有精神类疾病基因的人智商都超级高。推荐大家去看一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本精神病院实际采访记录,想出去的病人甚至能控制自己出去的时间;不想出去的人拥有自己更严谨的逻辑,他说:“我在这里我才是我自己,我出去只是一个社会服务的机器。”很震撼的一本书,当年我看完后,搜集了不下20本心理学精神科特殊案例的书。

    话说回来,我去年发现我不是这样游离在两种观点中间随便的人,我随便两头都可选,是因为我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当我亲身经历的时候,我的选择居然是戳破这个梦,治好那个快乐的精神病人。我自己事后都惊叹自己:“我到底做了什么!”。

    去年我因工作原因参加了一个心灵成长的公司团建的培训,一个7天的全封闭营地,早9晚9每天很忙的做一些活动,活动都是心理剧、冥想、催眠、艺术疗愈的,一点一点去发掘自己不一样的一面,也去疗愈那个受伤的小孩。

    我们一共有40个人,每个人都有昵称,分4组,每组10人,都是全国各地聚集到一起的,基本都是各个流派的心理从业者,我们从前不认识,活动以后也会分散各地。在充分放松后,身体和灵魂更自由,再睁开眼睛你会匹配到一个生死搭档,这个生死搭档会伴随你之后的6天时间,密切参与你的所有活动。

    我的搭档是一个BJ好爽大妞,巨好看,我叫她夏目,他叫我小天。我们盘坐在地毯上,伴随着音乐和冥想,我们深陷在彼此的眼眸中,我们拉着彼此的手说这自己的故事,互相擦泪,我能看到她眼里的心疼,我们只对彼此倾诉秘密,只在这里。此后我会为她吃饭乘汤,给她拿鞋,危险活动中,发誓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她,护送她一路周全。当然她对我也是一样体贴细致,把彼此放在第一的位置。后来的一个夜晚我们十个人小组任务做到了凌晨两点,我靠在她的肩上,她挽着我的腰,我们摊坐在床头几乎要睡着,突然前面的朋友回头看到我们的状态,惊呼:“你们!”。

    我们马上恢复自己抱自己的状态,然后屋子里其他人“呜~”。

    但其实我看其他人的状态也都是这样,有的完全依偎在自己搭档身上,完全信任的那种依偎。或者只要自己的搭档发言时,另一个人那个眼神就只有对方,好像其他8个人都不存在一样,眼里看着彼此有星星,有光的那种状态!谁都没有戳破,那就是热恋的状态,那个状态就是“我暗恋多年的人她竟然也喜欢我!”的那种陷入的状态。

    其实我们都知道种种活动都是在回溯儿时,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充满爱的那个状态,就算有的人童年父母的爱很少,在这7天里也被无限的放大了,由生死搭档负责执行,由其他成员相互托举,完成自己儿时的高光时刻,提取小时候内在感受最大化,这一步一步的所有活动安排都是心理营地人员排练了无数次的结果,精细到每一秒会有什么样的BGM。无可否认,我都有一种错觉,自己是绝对的主角,似乎我在那说的每一句话我的下方都会出现字幕,那种感觉特别美好,美好的都不真实了。

    最后一天的时候,我们一起吃早饭,相互拥抱。冬日里我还给夏目揣了一个热鸡蛋给她暖手用,然后我们每个人分享这7天的经历。我看着台下每一对生死搭档看着彼此的目光,毫无回避,眼里都是爱,却又要马上离别各奔东西,此后不知何时再相见,从此恢复自己本来的身份生活,回归到每个人一团乱麻的生活工作中去,我特别伤感。

    我说:“你是我一场好梦,明天一切好说。”

    然后我看懂好几对搭档慢慢低下头,似乎眼里的光有些暗淡了。显然他们知道我的意思,也收到了我伤感的情绪。

    往回走的时候,一个同在上海一起过来的男生抬着头望着太阳问我:“怎么看这场心灵旅程?”

    我知道他和他的搭档彼此不舍,并且他们都是单身且都很优秀,他是想问我,这样的一个美梦带到现实中会不会有一个好结果。

    我说:“我们很奇怪,现实生活中每天遇到上百人,与无数的人擦肩而过,却没能和他们发展出任何情感链接。30多岁即便有相亲也还是单着。偏要到这样一个特定的场合,现实中不存在的场合,完成每天任务的特殊机制、安排,在无尽的冥想、催眠、舞蹈中才能有心动且深刻感觉。如果,没有这场营地,我们不一定会相遇,如果没有这场营地所有工作人员的细心编排,你在大街上和她擦肩而过你还会对她有现在的感觉吗?不会了,所有美好的感觉都是这场梦里给的,梦醒后大家还是会变回自己。现实中的你和现实中的她相遇了,会有结果吗?”

    他没说话,头不再抬的那么高了,快步往宾馆走,要收拾行李了。

    我身后的另一个女生跑上来对我说:“你不该这么说的,他好失落,就算一切都是假的,但是他们的感觉只是是真的,也许在现实中试一试就会有结果呢?如果他们真的走在一起了,最差最差的结果,现实生活磨难把他们今天的感觉都撕得粉碎,那也是他们的真实感觉。”

    第二天车站告别时,我和那个男孩一起回上海,他望向那个女孩的眼睛没有光了,四目相对的时候竟两个人都尴尬了,眼神马上挪开。

    我知道我昨天说的那些话真该死。我都做了些什么。

    我自己把自己的自卑传递出去了,那个梦太美了,既然梦注定要醒,我怕醒来我会难受,我就拼命的告诉自己,梦都是假的,回归现实才是真的。

    可是梦里的感觉是真的,快乐、幸福、落泪、心疼都是真的。

    所以现在从新面对那个辩题,我可能会叛变吧,但似乎代价不小。

    我想到我上高中时拿着MP4看周杰伦《退后》MV,看到周杰伦最后说的那句话,好难过。

    “我已经变了,但也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