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魂穿神狄:全职传承人 » 第五章 偏转的历史

第五章 偏转的历史

    武周朝堂因为这一封遗书开始风云变幻,李艾自己是不知道的。

    他这一番豪言壮语其实都是表演给林永忠听的——在高宗朝到武周朝这段时期,文人雅士之风早就盛行起来,而李艾倚仗的就是横渠四句中注定会流传千古的文人气节。

    穿越者嘛,既然都想起来了,能人前显圣一把,为啥还得绷着呢?

    当李艾写出这封遗书以后,就足以为他逃离武周统治,隐姓埋名再图发展,给铺平了道路。

    他自己要是不这么干,那太子确实没啥大事儿,但是他自己就必死无疑了。

    晚上,从国公府离开后,他便一路北上。

    他还没想好落脚点在哪,不过听闻临近江州的岳州、蕲州有不少茶农,李艾就觉得要不要从这些茶农的手里买些能存得住的茶砖往北面去卖。

    在这过一天是一天还朝不保夕的武周朝,只有大把的银子落袋为安才最稳妥。

    很快就是使团惊魂案了,北边边境一旦吃紧,这茶砖的生意不得起飞啊。

    李艾是想明白了,按照狄公破案的速度,一个月就基本结束了,到时候边境门市还得开启,他从江南西道这里购买差不多的茶砖运往北边,按照现在的交通程度,怎么也得快俩月才能到突厥边境,把茶砖一卖,这不就成了?

    于是,半夜时分,在客栈打烊之前李艾就来到了浔阳江上游的一处客栈。

    巧了呀,就是那家悦来老店。

    “店家,店家!要一间上房!”

    门口柜台前没人,李艾边喊着,同时拿出了两张5钱的绢帛。

    原先世界的武周朝,最盛行的货币是铜钱和绢帛共用,而这个世界又和李艾原来的世界线历史不太一样……

    怎么说呢,丝织物的种类变得极为丰富,除却原来给丝织物分类的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名称外,武皇还另外发行了一种通用的“绢帛币”,这种特殊的丝织物和缣类似,使用的是双股丝编织而成,样式较厚且粗,其上用特殊染料染制的黄丝标注绢帛的匹码,使之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之一。

    但不管是绢帛币还是铜钱,都需要一个一般等价物来进行比较,而早在唐朝太宗皇帝时期,就规定以长安“金银坊”出品的金器,经由上千名来自各大技艺世家的大师们共同评定后,最终确定了以一种特殊比例的“金银砖”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体系。

    这个所谓的“金银砖”其实就是现在人们俗称的银子,因为外表看上去就跟正经的银子没啥太大的区别……

    到了高宗朝,长安的金银坊日渐衰落,在洛阳新修的金银坊代替了长安金银坊的作用。

    后来武皇因为信佛,就又单独设置了一个“金器坊”,这里才是生产金银器具的地方……

    至于绢帛币的出现,主要还是武周朝现在的绢帛产量达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地步,从原主的记忆来看,现在武周朝的经济产值,甚至比后来的宋朝、明朝都要高。

    这就要归功于这个世界非常不同的历史了。

    李艾回顾记忆的思路被打断,一名美妇款款来至台前,在见到李艾短暂地晃神过后,这美妇没有说话,只是收拢了李艾部分放在台上的绢帛钱,将天字二号房的印信递了过来。

    “还有饭食吗?”

    李艾仔细打量了下美妇,然后才说道。

    美妇点点头,同时拿出一份菜单,伸出素手在菜单上指着一句文字,“只剩凉菜和酒水,夜深不能开伙,酒另算价钱”。

    那字迹娟秀明丽,似是出自女性之手,是不是面前人撰写的就不好说了。

    当然,李艾也明白了,对方是个哑女。

    他也没有高声说话,而是抬手在上面点了两样凉菜,又要了一壶江州城特产的浔阳酿。

    他让美妇将菜肴盛装好送到房间里,自己就上了楼。

    在房间里吃饭的功夫,李艾仔细想了想未来的事情。

    如果是原历史,做倒卖的商贾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这个世界,因为历史发生了奇妙的偏转,商贾的地位虽然依旧不高,但生意却好做了很多。

    在原主的记忆里,李艾找到了这世界历史的不同。

    多亏了原主母亲在他年幼时的习惯养成,原主长大了也特别愿意读书读史。

    汉末天下三分,在三国后期,诸葛武侯离世后,当时汉昭烈帝与孙枭姬之女刘氏勇武过人,据传是当世兵仙。

    她先出荆州,依仗娘家势力,率先并灭东吴,后再破曹魏,北据五胡,令其兄长刘禅继承汉室大统,定鼎洛阳,史称季汉。

    但季汉并未延续多久,随着大将军刘氏因病早亡,刘禅暗弱无能,又兼北方民族南下袭扰,季汉只存在了四十五年便被当时的世家大族夺权,改汉为晋,随之,南北朝乱世到来。

    这段时间,完全没有天下共主,当时谁有钱谁就能聚拢一批流人,有了人就有了粮食,有了粮食就有了兵,而有了兵就可以自己当土皇帝。

    刘禅虽然政治能力不足,但他却非常喜欢鼓捣一些工艺品,于是季汉一朝,迸发出各种传统手工艺人,这些手工艺人在刘禅的鼓动下进入朝堂,不仅就此建立全新的世家门阀体系,还大肆干涉朝政,在朝堂上自成一派,开始和文人世家分庭抗礼。

    就这样,在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天下世家文人最大的敌人,也就是手艺人们登场了。

    不仅登场了,还给文人们一记当头棒喝。

    然后就到了晋朝。

    短短时间里,手艺人们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其中以茶农、盐帮、匠臣、画商、玉枢、绣宫、器坊等七家为贵胄,在这七家之下,上九流和下九流都已初见成型。

    在北方民族南下之际,各地手艺人世家纷纷构筑坞堡营壁,有的人自立,有的人割据,成为了那段乱世的主题。

    不过,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文人世家被打退到了江南,而江北的手艺人世家却顶住了北方民族的压力,不仅没有让五胡乱华的事情发生,反而还同化吸纳了部分北方民族,一同建立起庞大的北方王朝,与南方文人世家划江而治。

    当然,文人世家主宰的南朝也太不好过,南方多蚕桑之地,像丝绸商人、香料商人,还有本地的茶农、盐帮等等,也都在南方搅风搅雨,一时间手艺人们就和当时的读书人开始了各种斗争。

    文斗、武斗轮番上演,大家都是汉人,你不就多读几本书么,换别的比,谁还比谁差了?

    这段时间里,人们都在朝着手艺人世家和文人世家两边站队,佛道等宗教虽然依旧存在,但完全没能兴盛起来。

    尤其是手艺人们,他们对自己传承的手艺无比自信,认为手里的技艺才是一切的根基,于是乎,这帮子人砸道观、推佛像,有的尊“墨子”,有的尊“鬼谷”,后来更是大肆宣传,这世上哪里有神明,我们汉人自己就是神明!

    而且,文人世家也不待见那帮外来的和尚,毕竟这是要跟孔孟圣人们抢庙堂的事情,他们虽然不像手艺人们那么偏激,但也绝不推崇。

    这个乱世一直持续到隋文帝杨坚出世,这位出身北方文人世家的顶级大佬,抓住了其他世家大族互相斗争闹出来的半衰期,一举横扫六合,统御八方,再次一统天下。

    再之后就是隋炀帝杨广了,把大运河一修,国运直接给干没了,这以后就是大唐奉天运势,承继了大统。

    隋末乱世的时候,世家大族们也参与了进来,不管是手艺人世家还是原先的文人世家都开始有再兴的苗头,他们一点都不想上边有个皇帝压着他们,于是都开始搞事情。

    但皇帝这边也没闲着。

    唐太宗设太学,大力推进科举制度,此举专用于遏制世家文人,网络各处人才,在商业上更是将茶叶贸易和盐铁转运收归国有,直接断了这两个手艺人世家的根。

    高宗皇帝更是在各种政策上疯狂打压世家大族,当时还是皇后的武皇,就是高宗皇帝用来打压世家的白手套,比如王皇后和萧淑妃,王萧二家也是从这开始就抬不起头。

    这样一看,高宗还是留了点余地的,至少没赶尽杀绝,就弄死几个带头闹事挑刺儿的家族。

    可到了武周朝时期,自打武皇在二圣临朝后,逐渐把持朝政的那段时间,这婆娘下手是真滴狠呐——你不听话是吧,你反对我是吧,来,给朕找个猪油蒙了心的贪官酷吏,给我诬告他谋反!

    然后那些不听话的世家大族全家老少,外加那个告发的酷吏的全家老小,直接一个卷包会,一遭带走,一个不留。

    武皇一直以来就是这么干的,她登临大宝以后也同时用这个法子来搞李唐王族后裔,真真是屡试不爽。

    这特别版的风闻言事一出,武周朝的朝政就开始稳定了起来,世家人因此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女人啊……”

    李艾叹了口气,收敛起心思,对此事不作评价。

    忽然,敲门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