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魂穿神狄:全职传承人 » 第九章 品茶掇人心

第九章 品茶掇人心

    “我今天请先生来其实是有一事相求。”

    嘿,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到了这会儿,这位夫人才说到了正题。

    先前一顿寒暄,李艾从刘夫人的话语里看出来,这女人不是个省油的灯,之前她提到黄国公和邓康王的事情,绝对是刻意的。

    她是在试探李艾的真实身份。

    之所以对方会这般试探,其实也很简单。

    李言文和李言瑾这对姐妹的博学多才不是假的,这年头能读书的人从来不是真正的老百姓,不是哪个世家大族出身就是祖上有人做了官。

    就算现在穷困潦倒,与百姓无异,但也至少是一介寒门,有门第之称。

    所以啊,在对方完全不知道李艾是黄国公身份的情况下,会有这种考量是必然的。

    而且,李艾也算是看出来了,这江州的魏宅说是姓魏,但其实已经是这位刘夫人掌管的了,仆从衙役皆尊刘夫人,都基本没人提到过那个魏录事。

    此间事情绝对少不了许多弯弯绕,但李艾也不想陷进去,他只想给两个姑娘安排一个好差事,有人能庇护她们,自己就可以一走了之。

    打定了主意,李艾拱手说道:“承蒙夫人关照,两位小女在贵府安好,夫人但有请求,我也绝不推辞。”

    “李先生,这可是您说的……彩花,呈上来吧。”

    很快,小丫鬟彩花就带来了两杯清茶。

    “先生可品之。”

    哟,刚喝过酒就给来两杯茶水,这可真奇特啊。

    李艾是来者不惧,遵循记忆中原主受到的品茶礼仪和教育,就这样分别喝了两杯。

    一旁的刘夫人可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李艾的动作。

    李艾如此作为是刻意的,既然想要知道对方的真正意图,自然得先自己露点东西出来,这能耐是大是小,光自己知道可不行,还得让别人看见。

    比如这品茶。

    武周朝江南西道的茶叶多为绿茶,其中以庐山茶、蕲春茶最为出名。

    李艾面前的两杯茶可能就是庐山茶和蕲春茶。

    当然,他品不出来好坏,不是长期喝茶的人,是察觉不出来各种茶水在味道上的特殊区别,但如果是先后入口两种不太一样的茶叶,这种对比感出来,还是很明显的。

    武周朝的时候茶叶种类就已经非常繁多,各道州县都有自家不同的茶叶,等到几十年后,一个叫陆羽的人出现,撰写了一部名叫《茶经》的书,才将这些不同种类的茶叶正式汇总。

    李艾之前是不知道的,但不知为何,关于庐山茶和蕲春茶的知识就这么直接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就,挺奇怪的。

    说不定是和那两个化作灰灰的茶砖有关系。

    而且,连带着这两种茶在后世的不同境遇也一样出现在李艾的脑海中。

    “先生,感觉这茶的味道如何呢?”

    “嗯……这第一杯么,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嗯,好茶!就是凉了点。”

    李艾是不懂茶的,这茶水入口除了香和微甜,他也品不出啥东西来,但这可不妨碍他用刚刚得到的知识吹吹牛皮,假装自己很懂的样子。

    喝茶与吃酒都是一样的,重点不在于茶水本身,而是在于宾客亲朋,还有宴会议事。

    相比较容易变得乌烟瘴气的酒场文化,茶的清冽和甜涩,还有品茶时在那种云雾缭绕中求仙问道的仪式感,就更受文人们的喜欢。

    大概,这就是庐山茶在后来的明朝时改名成庐山云雾茶从而闻名于天下的原因吧。

    当然,这和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分不开的。

    “相比较第一杯茶,这第二杯里,我品出了不太一样的东西。”

    “哦?先生请指教。”

    “相比较第一杯的清冽,这第二杯里却多了几分曲折坎坷,在清冽中多了几分醇厚,醇厚中又多了几分沧桑……夫人,这第二杯茶,是蕲春茶吧。”

    “先生竟如此懂茶?”

    刘夫人的惊讶不似作伪,她直起身子,明眸凝望,就是侍立一旁的小丫鬟彩花也微微张口。

    “我……不懂茶。”

    哎呀呀,这么说可真不好意思啊。

    “我,懂的是人心。”

    “人心……”

    刘夫人听到李艾这句话,若有所思起来。

    忽然,她像是想到了什么,盈盈起身,微微施礼,恳切地说道:“还请先生教我!”

    李艾也愣了一会儿。

    他心里也直犯寻思:我说啥了?怎么你就要我教你呢?这“不懂茶而懂人心”的梗不是都被玩烂了吗?怎么还……

    忽然,关于蕲春茶在他前世的故事浮现在李艾的脑海里。

    而蕲春当地民谣里那一句,“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采茶妇,捕鱼夫,官府拷掠无完肤”,跃然进入李艾的脑海中。

    结合之前蕲州刘家的情况,李艾明白了问题所在。

    对面前的刘夫人来说,她要搏的不是生意和市场,而是生存。

    李艾为了脱身而搞的“黄国公自缢”这件事,对刘夫人来说根本不是寻常谈资,而是一支催命曲。

    这意味着,曾经在江南西道造下滔天杀孽的武皇,又一次把视线投射在了这里。

    对别人来说小心谨慎点也就是了,但对想要重新崛起却没有男丁传承的刘家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毕竟,刘家此前可是和李唐王族走的非常非常近呢。

    而且……

    除了已经被抄家灭族的邓康王,刘家现在肯定是找了一个新靠山。

    在整个江南西道获封的诸王中,应该只有蕲王和滕王能庇护住刘家的体量了。

    蕲王的位置从高宗那一辈就一直空着,到武周朝蕲王的封地更是直接转到了邓康王的名下。

    那就只剩下另一位了。

    滕王。

    就是《滕王阁序》里的那个滕王。

    重点来了:一字王,女儿的封号是郡主。

    在神狄的世界里,滕王的儿子中有一个人挺出名的,不仅自己获封了二字王,后来还继承了滕王的名号。

    就是武皇登基后死在诏狱里的“长乐亲王”,属于是武皇重点关照的李唐王族成员了。

    那长乐亲王的女儿又是谁呢?

    翌阳郡主。

    “我去……”

    李艾被自己的推理给震撼到了。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蛇灵的二十一堂堂主会出现在江州这里了。

    那女人不仅仅是邓康县主,自身就和这里颇有渊源,另一方面,也是来给准备造反的翌阳郡主拉一个有钱有势的商贾啊!

    好家伙的,果然是翌阳郡主派系的,怪不得黄国公一出事她就要撤离,不仅是使团惊魂案即将展开,翌阳郡主的造反大计即将实施,更重要的是——黄国公真死了,不出半月,江州一定会被梅花内卫填满!

    “先生……”

    李艾回过神来,他光顾着沉思了,还晾着这美女姐姐呢。

    打眼一看,这位夫人脸上已经覆盖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但她却仍然执拗地保持施礼的姿势。

    估摸着,她现在的境遇是真地有点难过了,她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来破局,要不然也不会这么“礼贤下士”。

    “唉……夫人,你先请坐,呃,彩花丫头啊,你出去,把着门儿,别让别人进来。”

    彩花看了看李艾,又看了看依然死犟不坐下的刘夫人,等到夫人点头以后,她也就立刻严肃起来,走到了屋外,并关上了门。

    “先生,我……”

    “诶,别说了,夫人啊,我不懂茶,也不爱财,我大约能猜到你这次把我请来是要我去做什么,这件事非同小可,的确是可能关系到你们刘家的命运啊。”

    “先生有些言重了,此事虽然不小,但依然……”

    “你们家没有男丁,又没有人愿意入赘,而你,也没有孩子,对吗?”

    刘夫人不说话了,自己给自己斟了一杯酒,然后坐回了原位。

    她再次恢复了原先的模样,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冰冷的贵气。

    李艾也微微沉默了一会儿。

    当理顺了刘家和翌阳郡主的关系后,这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李艾现在的身份是李得一,也就是那个仵作。

    这仵作是蛇灵二十一堂堂主的得力属下,从他二人可以假扮夫妻这一点来看,在邓康县主的心里,那仵作一定是非常值得信任的。

    后来被林永忠抓住,这老小子也的确是没有一句实话,要不是李艾阴差阳错地被认成了他而带到了刘夫人面前,李艾根本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么多东西。

    嘿,还真有狄公微服私访探寻线索的感觉。

    他们二人一同在江州城开办悦来老店,在蛇灵的内部,明面上是建立一个方便往来的蛇穴,实际上却是用作暗中和刘家勾结的情报站。

    因为二十一堂堂主是邓康县主这一层关系,这些活动基本都是翌阳郡主派系的人在经手,蛇灵大姐肖清芳很可能是不知情的。

    所以,那仵作一定是把那个被派来杀李艾的梅花内卫当成了肖清芳的人,以为是肖清芳派来刺探情报的,于是才有了之前的乌龙事件。

    那么,既然翌阳郡主和刘家有联系,那么邓康县主和刘夫人之间有些计较就说得通了。

    李艾假扮的这个李得一就是个纯纯的工具人,他被请到刘家来应该就是一件事。

    就是让他再做老本行,成为刘家的赘婿,然后把两个冰雪聪明、博学多闻的乖女儿,也就是把文、瑾两姐妹变成刘家的人。

    当然,这是最差的情况,刘家就当作是有了后,有了继承人,而翌阳郡主和蛇灵,也能和刘家绑定在一起,相当于是完成了深度合作。

    然而,黄国公自缢,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敢问夫人,要何时拿我当作逆党上报内卫呢?”

    “如果事态过于紧急,我也只好委屈先生了……但在这之前,我会补偿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