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魂穿神狄:全职传承人 » 第35章 察官论(下)

第35章 察官论(下)

    “有几件事你要记下。”

    狄公的声音稍微小了一些,但行辕大堂前人人噤若寒蝉,他的声音依旧能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第一,立刻下令各县废除二贼所在时的一切苛政,官府占田者要还田于民,封山者要还山于民,各县令要亲自下到民间体察民情,凡十五日向本阁禀报一次,遇有民生疾苦则就地解决,不必上报。”

    这第一条,狄公的主要目的是安民,次要目的是察官。

    幽州官场突然改弦更张,甚至仅仅只是一夜之间,所有事情就都落下了帷幕。平民百姓现在是完全不知道,他们还以为就是幽州日常的戒严和搜捕细作,早几天前那方谦就做过一次。

    但狄公令幽州的官员如此施为,也就相当于变相昭告百姓,“幽州的官老爷转了性子”,就是一把手换了人。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狄公倒还不需要这些东西来标榜自身,他知道方谦逆党在幽州的根基极其深厚,他的目的是在拉拢百姓的支持,好为了后续铲除可能依旧蛰伏在幽州境内的逆党做准备。

    当然,他也是在顺便整饬幽州的吏治。

    只需要这一条政令,十五天后第一次幽州官员的工作汇报,狄公就能判断清楚,谁该革职,谁该升任。

    “是!”

    幽州长史的回应也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第二,大柳树村村民聚众流亡乃苛政所逼,尔立刻张榜公告开脱流民之罪,归还田地令其复村。”

    “是。”

    相比第一条的大面上筛选,第二条就是落到实处。

    用最近正处于风口浪尖的大柳树村为切入点,以点带面。

    “再有,该村民不聊生、衣食无周,尔立刻动用府库钱粮,助其重建村落\\整平农田!这件事一定要办好,本阁还要亲自过问。”

    “请大人放心,卑职立刻去办。”

    这一句亲自过问,基本上就奠定了整个幽州政务的基调。

    每个官员都得下基层、办实事,不下不行,我狄公瞅着你们,时不时地抽查你们,都得好好干!

    “第三,复查刑狱,凡被冤狱屈押之人一概释放。”

    “是。”

    二人一言一答间,尽显官员之仪态。

    李艾松了口气。

    有狄公在,幽州的官场足以焕然一新,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幽州的民生也有了保障。

    狄公还是和自己记忆里的哪个一样。

    至少他在李灵面前如此推崇他,也算是准确的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大批无家可归的流民了。

    狄公刚刚接手幽州政务,这件大事还没有被呈上台面,再加上有李青霞和李灵两人的限制,流民们暂时也不会太信任官府。

    等到狄公意识到幽州流民的问题时,就是李青霞等人谋逆进攻幽州城的时候了。

    微微停顿了一小会儿,狄公再次高声道:

    “幽州法曹何在?”

    幽州长史后退两步,回到了自己的位置,而文官行列下方走出一位身着深绿色官服的官员,他弯腰作揖道:

    “卑职在。”

    “灵境县小连子村人口多有失踪,村民疑为厉鬼作祟,尔立即带人前去查察,即刻回报,不得迁延。”

    “是。”

    这算是刚刚第三点的补充,释放刑狱中的冤屈之人表示仁政,而派人去查小连子村,也是在实地解决问题。

    当然,狄公也是在假借法曹之事,暗地里探查小连子村封山的秘密。

    “本阁身旁有一得力之人,乃小连子村村民,对当地非常熟悉,也许可以帮得上你的忙。”

    狄公偏过头,喊道:“大有啊!”

    陆大有从李艾的身后跑出来,也不怯场,三步两步跑到了幽州法曹的身边,作揖回应道:

    “在。”

    “你随法曹大人同去。”

    “是。”

    法曹则是一同回应:“多谢大人指点。”

    忽然,台下一阵轻微的喧哗声响起。

    “小连子村在深山里,怎么狄大人连这都知道?”

    “是啊是啊!”

    也不知道是哪位官员说的,这一句话简直就是神助攻。

    狄公知晓大柳树村的问题这还算合理,毕竟大柳树村前阵子一直是幽州政局的焦点,但深山老林里的小连子村,那可真是惊到场间的诸位官员了。

    这时,幽州长史出列赞叹道:

    “大人方到幽州,足迹竟已踏遍境内,真是令人既感且佩。”

    李艾嘴角也跟着忍不住噙起笑意。

    狄公也只是微微笑笑,没有把长史的恭维放到心中。

    他沉吟了一会儿,洪声道:

    “举凡诸事,以民生为第一要务。

    “本阁查察官吏不看别的,第一,是时刻有替天子巡牧之心,安抚百姓之举;第二,是劝课农桑,水利诸要;第三是刑狱诉讼,晓民以理。

    “三者皆备者,上品;三有其二者,中品;三有其一者,下品;三者具无者,罢官!”

    一声“罢官”喝出,场间众人全都躬身行礼,一同道:

    “谨领大人教诲。”

    李艾看着狄公,下午的太阳竟然并没有多么毒辣,和煦饱满地播撒在吴园正堂前的地面上。

    他默默地记下了狄公今日的话语。

    再之后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一些官场事务,细枝末节处,李艾听了也听不懂。

    拜别了狄公、虎敬晖,李艾只把李元芳叫到一边。

    “元芳兄,我听说你似乎会讲突厥话。”

    “国公爷打从何处听说的呢?”

    “哈哈,是这样的,前日我和狄公聊过,他说你是游击将军,当时就是你护送的突厥使团,我想着,应该是元芳兄你会突厥话,才被委任的。”

    李元芳拱手笑道:“国公爷真是聪明之至,的确,末将会说突厥话。”

    “能教我几句吗?”

    “国公想学?”

    “嗯,说来也惭愧。我就是在想,他日若是与胡姬在屋内谈情,至少也得听得懂她们说的是什么,万一她们是在骂我蠢呢?”

    “这……”

    李元芳这会儿还很年轻,比李艾大不了几岁,现在的他还不知情为何物,算是比较单纯的,所以李艾这句话让李元芳脸红了不少。

    他没顺着往下说,只是羞赧道:

    “国公爷,我会的突厥话,也都是官面上往来的话语,您想学的那些……我实在教不来啊。”

    “哈哈哈,元芳兄,别因为我的玩笑话多了许多困扰,没事的,今天白天大都督行辕的值守还得有你来承担,晚上轮班休息时,我在我院儿里备着酒水,你来我这里,在闲聊中,你教我几句就好了。”

    “那倒是可以,那,国公爷晚上见?”

    “晚上见。”

    告别李元芳,李艾走回了自己的西花厅小院。

    他看到自己的房间门是敞开的,就知道李灵回来了。

    他走进去,刚好看见李灵把玩着公孙映红送给他的那把折扇。

    李艾关上门,轻声道:

    “这是公孙大家的赠物,扇柄由绿玉打造,说是幽州新开琴行的信物。”

    李灵拿着小折扇,转回身,将扇柄上刻着的“玉丝桐”三个小字展示出来,说道:

    “玉丝桐,这是浔阳江上一艘画舫的名称。”

    “啊?”

    李艾怔愣在原地。

    玉丝桐是画舫的名称?

    那……

    李艾伸手从李灵的手中接过,轻轻摸着那上面的小字。

    他闭上眼,仔细回忆了当时公孙映红回赠这枚小折扇的前后场景。

    也许……

    李艾再次抬起头来,问道:

    “县主,你,认识我的母亲么?”

    李灵摇摇头,没再吱声。

    李艾握着小折扇,做了两下深呼吸,压制住身体内没来由出现的情绪波动,他收拾了心思,轻声道:

    “县主,昨晚上我们说的事情……你现在应该有答案了吧。”

    李灵眼中锐利的光芒闪烁着,她轻声道:

    “他今天的言论,当得起我称呼他一声狄公。”

    这话听起来有点自傲,但其实,李灵还是有资格这样说的。

    即使县主是封爵最低的,但毕竟也是爵位

    作为李唐王族的成员,又是一位实力高强且统领十二万流民的县主,自傲一些也是合理的。

    “那雁门关……”

    “我会在城中走走,也会派人去幽州各县体察……如果,狄仁杰真地如他所言,知行合一,我会试一试。”

    李艾双手作揖,朝着长身立于面前的县主深深鞠了一躬。

    “无需如此,这个计策是你提的,如若功成,你当记首功……三日之后,我会在吴园后门等你。”

    说罢,李灵抬脚就走,毫不拖泥带水。

    “那个……”

    李艾出声,想要叫住李灵,但她却早就飘然出门,消失在门扉之后。

    “唉……也不说给我整个什么易容术啥的,蛇灵的人皮面具就挺好的……”

    李艾嘟囔着,瞥见昕晞吐着蛇信子,悠然自得地爬上了椅子。

    他上前一步,把蛇蛇从椅子上抱起来,放在怀里好好地盘了一会儿。

    滑腻腻、冰凉凉的手感……嗯,真不错。

    想着自己马上就要和蛇蛇分别了,李艾就准备这三天好好地陪陪她。

    抽空,李艾去吴园后方的马厩里,找到了被开了小灶并且还有独立单间的老马追风。

    你还别说,几日不见,追风更壮实了不少。

    想来,狄春应该是特地让马倌多照顾了他。

    “嗯,对了,还欠狄春一个故事呢。”

    找了个空,李艾从仆役那边要来笔墨纸砚,在自己院子里开始练字。

    有时,他还会看着自己的那把小折扇出神。

    顺带着看看,能不能把《西游记》里的一些故事给默写下来。

    不过,他属实是想多了,知道《西游记》这本书的名字,却不代表他就能写出里面的故事。

    就连前世他最喜欢的《女儿国》部分都没能留下来。

    嗯,用一个不雅观的比喻,这种感觉就像是便秘,明明那些剧情、段落都已经到了嘴边、笔头上,但就是说不出口,写不出来。

    唉……

    叹息一声,他开始转而撰写简易土堡的搭建方案。

    这个倒还可以,李艾写的很流畅。

    晚上的时候,和轮班的李元芳喝了酒,吃了些饭食,同时也开始学习一些简单地突厥语。

    尤其是两国外交中常用的礼仪用语句,还有许多规范性的话语,李元芳会的不少,但凡李艾有提问,他就倾囊相授。

    有意思的是,李艾学习突厥语的天赋似乎是满级的,往往李元芳刚刚念出某些词句的发音,不出五遍,李艾就可以规范地诵读,甚至能够记住和汉语词句所对应的突厥语音节。

    就这样,在李元芳惊讶又怀疑人生的眼神里,第一个晚上的学习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天,大都督行辕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当然不是陆大有把假死的吉利装殓后抬出去,也不是园中多了其他毒蛇,而是幽州的长史和银曹过来禀报府库银两被偷的案情。

    在幽州刺史府的地下,他们找到了被囚禁三年之久的方谦。

    不过,方谦回府的时候,狄公没有叫李艾去会面,李艾也就乐得自己躲在院子里,勤加练习突厥语。

    他需要掌握更多的突厥单词,而可能会从突厥守军嘴里蹦出来的方言,他就只能选择性放弃。

    没有办法,从突厥人的刀下活着出来,说好突厥话,是李艾唯一的活命努力,不认真是不行的。

    幽州乱局平定后的第三天,也就是李艾和李灵约定离去的前一天晌午时分,李元芳带着一个特殊的情报来到了李艾的院子里。

    “你是说,那位环翠阁的虎阁主,在过去的几天里,曾经去了幽州城南的一个馆驿三次?”

    “是的,盯梢的两名军士都是我的同乡,是我亲自训练的,他们轮班倒,也知道了那个馆驿不同寻常,在晚上经常有一袭黑衣的人翻墙进出。”

    “黑衣人啊……”

    李艾轻声念叨起来。

    “国公爷,我们要不要禀报狄大人?”

    “不,先不要……这样,元芳兄,你去向狄公告个假,就说我要借你半天……你我乔装一番,去谈谈那个馆驿。”

    “是。”

    李元芳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