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魂穿神狄:全职传承人 » 第41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41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

    如果女阁领不提出这个问题,李艾还没意识到。

    但当这个问题被摆在他面前的时候,隐约间,他的脑海就将许多信息串联在了一起。

    这诞生了一个让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的可能。

    他开始自我怀疑,并在这种怀疑中,逐渐清醒。

    人类探索世界的过程就是这样,从无知到有知再到无知的过程,总是要一步步去经历。

    嗯……

    李艾突兀地觉得头皮好痒,伸手挠了挠。

    他没来由地说了这么一句:“那个,你稍微等会儿,让我安静地捋一捋。”

    然后,就在女阁领奇异地目光中,一瘸一拐地走到了地下室里的那架新琴的旁边,对着它陷入了沉思。

    现在,使团惊魂案也到了关键时期。

    幽州的局势马上就要大变天了。

    李艾夺回雁门关的布局,似乎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

    但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他之前一直忽略的。

    不是他没想到,而是……他不敢去想。

    黑梦模式为李艾开启了幽州势力解析图,这变相地告诉他,他只能依靠这张嘴皮子去说动三方势力,他在那时就明白,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是个死结。

    他曾经感叹过自己无兵无钱无粮,想要系统给他点有用的知识好攒点本钱,但没完全没用。

    幸好,有之前在客栈内的宴请详谈,李艾结识了狄公,和他有了交集,并在后面的公堂对簿中一唱一和,获得了狄公的信任。

    至少,他算是加入了其中一个大势力。

    可李艾不是任何一方势力的关键人物,他不是狄公,不是李灵,也不是面前这位看似莽撞但实际上心细如发的女阁领。

    他身后可没有一锤定音改变局势走向的本钱。

    就像,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错算了紫袍女阁领和肖清芳之间的利益关系。

    这是极其致命的。

    甚至,他可能还在其他的地方也出现了纰漏。

    所以,幽州局势的最终走向,很可能不会按照李艾构想的剧本去演。

    他构想的是什么呢?

    自己扮作突厥的吉利可汗,借机叩开雁门关,让李灵带着流民到雁门关对面去搞基建,围困雁门守军,再让女阁领派内卫在雁门关的这一侧给突厥人搞事情,顺带恶心一手肖清芳和李青霞她们,让所有敌对势力不能支援到雁门的守军,彻底孤立这支部队,从而拿下这处天险。

    但李艾自己很清楚,他的身份一定会被雁门守军识破,那个在李灵口中说是“莫度的猎鹰”的咄陆部首领,也绝对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而李艾自诩地这最后的一块拼图,就是让女阁领带领内卫,在代州城东侧一百余里的平型口设伏。

    这帮雁门守军在关上粮草殆尽,又无法从南北向的飞狐道突围,同时西边是太行山腹地,那里狼豺虎豹众多,又是万仞绝壁!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一定会翻山往东逃。

    突厥人会投降吗?

    不会,就是他们想投降,李灵也不会接受。

    李艾当时就想着,她麾下是流民部曲,不是武周的府兵,她没有受降的资格。

    一旦受降,加上她李唐王族的身份,反而会引火烧身,这与她的利益诉求不相符。

    然而,现实真是这样吗?

    李艾要给这一点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现在,他必须面对这样几个极大概率会成为现实的可能。

    狄公因为兵权被武皇掣肘,无法进军雁门,驰援吉利可汗,兵夺代朔就无从谈起;

    他错看了李灵这个李唐王族,其实这女人也和李青霞一样是个想当皇帝想疯了的女人,她会把李艾直接卖给雁门关上的守军,虎头飞鹰戒被交给了莫度;

    女阁领对突厥人的袭扰被发现,或者是李艾的这些话被女阁领如实上奏给了武皇,武皇反手把李艾推了出去,拿他这个已经被放弃的所谓国公来作为和突厥人交易的筹码……

    这三件事,不管哪一样出现,他李艾都死了白死。

    这还不算其他的一些突发情况,但凡有一个细节出问题,李艾的想法就很可能实现不了。

    特喵的,真难啊……

    在这一瞬间,他想不出补救的方法了。

    寄希望于突厥人良心发现?

    寄希望于这个时期吃不饱穿不暖的流民们可以意识形态觉醒?

    寄希望于武皇不再沉迷享乐,突然脑子开窍了要开疆拓土、剑指草原,夺回自己作没的由丈夫打出来的地盘?

    别做梦了。

    这些都不如好好想想,哥们儿虎躯一震,直接劝降了这帮子战争狂热到极点的突厥咄陆部士兵……

    诶?

    对啊!

    劝降!

    自古文人在战争中唯二能施展拳脚的地方,一个是诸葛武侯那样的鞠躬尽瘁,另一个就是蔺相如这般在两军对垒前的舌灿莲花。

    可他们是咄陆部啊,是突厥的主战派……

    天无绝人之路。

    李艾想起了一个细节。

    在江州的悦来老店里,当李灵等人离开后,李艾在客栈里寻找自己远行能用得上的东西。

    后来因为有茶农刘夫人的帮助,李艾搞来的那壶浔阳酿反而没用上。

    他是怎么说动刘夫人来着?

    先是对茶叶的见识,再是借茶说事的能耐。

    不管是那种传承,总是不能脱离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总是要为人而服务的。

    所以,李艾那点对茶叶恰到好处的见识从哪来的呢?

    两块一碰就化作飞灰的茶砖。

    咦?

    那可真像极了游戏里那种专门过剧情任务的道具。

    如果说李艾借用横渠四句的遗书,是他假死脱身的计策。

    那么,那两块茶砖带来的茶叶见识,外加上李言文对李艾身份不存疑惑的神助攻,这才是李艾逃出江州的关键。

    是咧!

    这游戏序章是茶农。

    而到了幽州以后,这第一章的标题就换成了“乐坊”。

    难不成,问题就出在了这架琴身上?

    李艾轻轻触碰了几下,琴弦紧绷,仿佛会割伤李艾的手指。

    正当他有些犹豫要不要弹奏的时候,双手突然间就不听他使唤,轻轻拨弄了琴弦,悠长缠绵的旋律自他的双手间潺潺而出。

    李艾很确信,动作和曲子都让他陌生。

    可他就像曾经弹奏过一样,仿佛天生就和这架琴契合。

    果然如此。

    只要一到关键节点,系统就会自动接管他的身体控制权。

    他在江州客栈里的触碰的那两块茶砖的时候一样,不仅给他带来了两种茶叶的知识,还让他睡了一上午。

    那是最简单地知识灌输,是序章,用了不可描述的力量,保证让他能够通过。

    可现在呢?

    在这个第一章节中,身背着貌似是器坊传人的标签,信手续弹的优雅,还有那美妙的琴音,伴随着解决最后一个难点的答案,都告诉了他。

    昔年,昭君出塞,走的就是这里。

    传说,王昭君即将远离京城,远离繁华都市,远离亲人,心情沉重。她骑上马,怀抱琵琶,迎着寒风和漫天的风沙,边走边弹奏。

    人们把那支曲子称为《昭君怨》。

    不过……

    李艾弹的这首明显不是。

    琴音低回,曲调却无半点哀婉幽怨,也没有任何悲伤转圜。

    只见高山流水,仿佛烟雨平生。

    这是一支很短的曲子。

    甚至不到两分钟。

    李艾不知道这支曲子的曲目是啥,但从琴声的高亢中,他已经明白系统要告诉他的什么了。

    别管那么多,直接带把琴去,不管是胡琴、古琴还是能放风压剑的琴,带着上了雁门关,就好使!

    李艾回过头,刚想开口找女阁领要琴,就听对方说道:

    “虽然很幸运,能够听到国公亲自弹奏的曲子,但我还是想知道,那个问题的答案。”

    李艾回过头望了一眼紫袍女人,他清楚女人为什么会纠结这一点。

    每一位武皇亲自调教出来的凤凰羽都是佼佼者,不说她们心狠手辣,单纯地能成为一方大阁领,都足以证明她们的能力。

    调查李青霞在幽州的势力,面前的女阁领一定是做了不少工作的,就比如大有的好妹妹陆小凤,这妹子的身份估摸着得是有点东西的,要不然女阁领那时候见到小凤不会是那种脸色。

    李艾思索着,他对于小凤的神秘身份是没什么头绪的,现在只能暂定为女阁领派往小连子山的卧底。

    这说明女阁领已经察觉到小连子山的秘密。

    她没理由不追查下去。

    所以,肖清芳的到来一定是给了她极大的阻力,让她产生了怀疑。

    可李艾总不能直接告诉女阁领,肖清芳的未来会怎样吧。

    语言是有魔力的,实话和谎言本来都只是语言,语言这东西只有放在恰当的时间、场合里说出来,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旦李艾说出来,不管当事人放不放在心上,这蝴蝶效应总是会发生的。

    李艾突然就理解,为啥那些个老神棍总喜欢说些模棱两可的话了。

    多数神棍就是神棍,都是老骗子,可万一里面藏着一个真懂的呢?

    他能直言不讳地说出真相吗?

    不能啊。

    有时候,不懂装懂,也是一种煎熬啊。

    且当一回疯癫客,便览红尘独自伤。

    于是,李艾斟酌了下词句,确定逻辑很通畅,才轻声说道: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是不重要的,肖清芳如果是,那终有一天她自己就会跳出来,防着她就是了。毕竟,武皇是女人,女人当了皇帝,开了这个先例,那么,想坐上那个位置的女人就太多了,不需要你深入挖掘,什么牛鬼蛇神都会自己蹦出来,李青霞不就是么?

    “但现在,武皇要的是稳定,是关河宁定,至少,现在她还用得上肖清芳,你没必要担忧这些问题……嗯,当然,你也得防着点,别被人抓了把柄。”

    李艾的回答还算中肯,虽然带点谜语人的味道,但他还是把自己的建议好好地说了出来。

    不过,他说完这段话,就突然想起来,这女人已经谨慎到了连自己的本名都不愿意说出口的地步。

    呵,他现在还替人家着想什么呢?

    唉……

    在这吃人世道里,真地太难找到一个可以交心的人了。

    李艾现在真希望自己就是在玩一款游戏,只需要送点礼物,就可以遍天下的生死之交,只需要抄两首牛逼的诗词歌赋,到哪里都能得到文人们的追捧。

    但这里是唐朝,还是内斗最狠的武周时期……

    算了,就让往事随风而去吧。

    李艾在女阁领低头沉默的时候,轻声请求道:

    “那个,阁领,你能给我准备一架胡琴么?”

    “胡琴?你要那个做什么?”

    “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弹着玩……哦,对了,你再帮我准备一张弓,不是那种射箭的弓,用一根不算太长,和短弓的长度差不多的木棍绑着拉紧的弓弦就可以了……”

    李艾想要的是二胡,更准确点,他最想要的是京胡,可二胡现在都还没有出现,改良成专为京剧配乐的京胡更是没影的事儿。

    虽然它的前身就是公孙映红爱不释手的胡琴,但现在的胡琴还是做出来适应人们手弹的,像琵琶也像古琴,真正演变成拉弦式的演奏手法,还得是到宋朝以后。

    不过……在雁门关上来一首为“虞姬舞剑”而配的《夜深沉》,在那漫天的黄沙寒风,好像还是很应景的。

    就好像自己在什么时候,看到过那精彩绝伦的“剑器舞”,也许正是因此,他才从昭君出塞想到了虞姬舞剑。

    才在刚刚弹出了这样一支曲子。

    这么说,刚刚弹的琴曲,就是那首夜深沉的上半部?

    好像,也不是?

    我弹的到底是什么呢?

    李艾看了看自己的手,前世与今生的记忆逐渐交织在一起,让他有种感官错乱的感觉。

    这让他前所未有地疲惫。

    女阁领看着李艾这一惊一乍的样子,话只说了一半就突然低头看自己手的样子……

    她想起来,在黄国公李艾的资料上有这么一句:时年患失心症,久治不得医。

    这是又犯病了吧。

    还有,他刚刚要什么来着?

    胡琴和拉紧弦的弓。

    用笔直的木棍做的弓弦,那是个什么造型呢?

    女阁领好歹也是精通丝竹乐器的能手,对乐器绝对不是一知半解,可现在的胡琴样式,跟后来拉弦的二胡完全不同,就是专门为手弹而设计的,她根本想象不出来弓弦和胡琴搭配在一起是什么样子。

    正当女阁领为自己的想象力不丰富而有些懊恼的时候,她面前的少年郎又开口了:

    “那个……我,我还能再要一个唢呐么?”

    声音弱弱的,非常疲惫,好像谁给他受了委屈似的。

    这跟之前那个和她在语言上激烈交锋,斗了有好几个回合的男孩,完全不一样了。

    当人脑子一热的时候,很容易说了一大堆关乎理想和信仰的话,很容易说服自己朝着那个目标迈进,可突然间就又要重新面对血淋淋的现实。

    这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女阁领并不看好李艾这次雁门之行,但权衡之后,她还是决定如李艾所说地那般去做。

    她早就看出李艾所说的一切话语,都是建立在最理想的情况下。

    她可以觉得少年郎还很幼稚,但她并未如之前一般出言嘲讽。

    异地处之,她不觉得自己会像他这般作为。

    可他现在又突然变得如此懦弱……

    呵,想到了自己的未来?

    想到了北地五州将处的境地?

    想到了……无论成败与否,他自己的下场如何?

    死亡,是谁都会惧怕的东西吧。

    想着之前少年郎靠在自己怀里的样子,女人叹了口气。

    仿佛心中有什么刚刚被触动了一样。

    是因为他提到了自己非常喜欢的乐器,还是因为现在的他弱小可怜又无助?

    可能二者都有吧。

    人总是会同情比自己弱小的生命。

    现在的李艾不再像刚才那般锋芒毕露,不再有心思深沉的模样,不再有自称“孤”时那般隐隐的苍凉霸气。

    他只像个受伤的孩子,或者说,他本来就是。

    “你在这儿休息片刻,我会把这些东西都给你准备齐全的,晚上,你和跟你来的那名游击将军一起回去。”

    “多谢阁领了。”

    李艾抱拳作揖。

    “另外……如果可以,当此间事了,我不想再在北地看到你了。”

    “呃……好吧,我尽量跑地远远地。”

    紫袍女阁领听到了李艾的回答,她总觉得像是有什么事情没说完但好像又都说完了一般,她压下这种莫名其妙地感觉,转身离开了这间地下室。

    看着女阁领离去的背影,李艾深呼吸了几次,强撑着精神,来到了那架新琴的旁边。

    打从刚刚,他就注意到这里还摆放着一支毛笔和一方砚台。

    他又从怀里摸出了一个被重新缝好的香包,香包里原来藏着的是那个因乌龙而死的内卫的腰牌,而香包的外面,绣着“醉玉舫”这三个字。

    李艾又从怀里拿出那把公孙映红赠予他的小折扇。

    扇柄上“玉丝桐”的小字,依旧醒目。

    当初,李艾先入为主地想着,这“玉丝桐”可能和自己母亲的身世有关。

    但现在,再一次看着这枚折扇,抚摸着那制作扇柄的绿玉,他觉得,自己有时候真挺傻的。

    母亲的身世很重要吗?

    很重要,但也只是对他一个人重要罢了。

    千头万绪涌上心间,终于化作研好的青墨,细白毫轻轻沾染,空白的折扇缓缓铺开,两行潇洒不羁的行书,落在了上面。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望着折扇,李艾沉思了许久许久,久到了那墨迹也已然干涸的地步。

    身后,锁链声响起,紫袍女阁领再次回到了地下室中。

    她依旧蒙着黑色的面巾,双目一如既往的平淡如水。

    “已经准备妥当,你该走了。”

    “要把我眼睛蒙起来吗?”

    “当然,我不可能让你知道院内的机关。”

    “我明白了……那个,还请你帮我把这枚折扇交还给公孙大家。”

    李艾合上了折扇,但身边的女阁领早就看清楚了扇面的字迹。

    她有些恍惚,这眉目间的细节变化,也映在了李艾的眼中。

    少年郎的声音尚未结束:

    “就和大家说,若有一日,能在江州重逢,我定会请她品一壶香茗,续乐府雅事。”

    ……

    PS:依旧是不准备开单章的一次,但避免说水字数,我就放到了小字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