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崇祯八年开始 » 第45章守城(二合一,求收藏求追读)

第45章守城(二合一,求收藏求追读)

    “若是需要征召辅兵民夫,则还有两千人可用,我已经命他们随时待命。”

    蒋之函听说了陈东要守城之后,就立刻去动员了城里的民夫,甚至不惜动用帮左良玉征调的军粮,这笔开支自然会算到陈东头上。

    张千户二十多岁就能当上千户,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大的能力,这在卫所军中极为正常,卫所的军职大都是世袭制。

    连年的战乱,卫所军中也阵亡了不少军官,子嗣继承补上空缺。

    卫所军不只是在文官面前低一头,面对营兵更要矮一些。

    卫所制度崩坏,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被压迫活不下去投靠流贼的也不在少数。

    “流寇在城外虎视眈眈,我就不客套了,城防布置的如何了?”陈东虽然在场官职他最低,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滚木礌石已经准备了一些,大概有几百根,还有几门炮,但是好久没用了,我下面的人没有会用的。”张千户见蒋知县望向自己,立刻说道。

    “箭矢还有多少?”陈东面色微冷,皱眉道。

    “大约有三千支箭,都已经分了下去。”

    陈东陆陆续续又问了些问题,张千户模棱两可尴尬的都算是回答过。

    陈东没有再继续问下去,这两人明显是在糊弄自己,真要信了他们俩的,怕是离死就不远了。

    他来到城下,见到真正的卫所军,还真是让他大开眼界,情况比起他想象的更加糟糕。

    靠这些人能够守住城,那才是见了鬼。

    一千多名卫所军分别把守在三个城门处,一个城门只有区区的三百余人,且这些人正在往城门上搬运着檑木滚石。

    这些人中,青壮年还不到一半,里面甚至还有上了年纪的发白之人,十二三岁的半大孩子也不在少数。

    衣服更是五花八门,只有寥寥几个穿戴军服,有些甚至连胳膊都遮挡不住。

    很难想象这是一支卫所军,陈东嘴角抽搐一下,这哪里是军人该有的样子,简直就是一群难民嘛。

    蒋知县刚才说的那两千辅兵,估计也就是城里的难民,本来还稍有期待,但现在看来,完全是指望不上。

    怕是看到流贼攻城就会被吓趴下,哪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陈东强压住往上升的血压,说道:“县尊,东城门处派人挖三道沟壑,我会派人过去指导,还有我要的一千杆军旗明早之前一定要准备好,粗糙些也没事。”

    陈东给蒋知县留下一句话,便离开了城门处。

    城内的人口并不在少数,也有几万人,城墙高才五米,想要完全阻拦住流贼,困难不小。

    陈东直接把西城门的防御接手过来,让一个百总负责守卫,不出意外,这里会是流贼的主攻方向。

    陈东抚摸着腰间的略带冰冷的雁翎刀,带领着几名亲卫重新又把城墙巡视一遍。

    卫所军的人别说士气,现在没有逃跑,就已经算对得起城里的人了。

    让他们充个人头还行,让他们守城去杀流贼,怕是有些强人所难。

    东边的城门处有缓坡跟黄河的引流在,并不适合攻城,派几人盯着就可以。

    着重防御的还是得西门跟南门所在。

    “卑职见过把总。”

    一个身穿黑色军服的人,双手抱拳,单膝跪地拜见道。

    陈东派出去两个伍长带领手下的人去打探消息,这人就是其中的一位。

    “怎么样?可有打探到流贼的消息?”陈东示意对方起身,急忙问道。

    “流贼在城外五十里扎营,连营十几里,防卫甚严,没敢靠近。”伍长起身喘口气,说道。

    “可有打探到流贼领头的是谁?”陈东问道。

    “在路上碰到一个逃出来的流民,说领头的是闯王。”

    陈东听到闯王的名字,皱眉陷入了沉思。

    闯王高迎祥在此处,那李自成一定也在,这两位哪个都不是容易对付的角色,尤其是李自成。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路窜,打仗的经验已经相当丰富。

    经过上次西安城外一战,两人下面的精锐并没有折损太多,大多数都跟着逃出了陕西,主力军还在。

    外面的流贼足有十万众,想要守住这陕州城,并不容易。

    次日凌晨,太阳还未曾升起,天空刚泛出鱼肚白,远处的浓烟已经缓缓升起。

    “咚!咚!咚!”

    厚重的鼓声自城墙上猛然响起,顷刻间传遍了整座城池。

    所有人都意味着这是什么,城中的百姓在第一时间就关进了门窗,躲进自己以为最安全的屋子里。

    “呜——!”

    随后是接连不断的号角声响起,连绵不绝。

    陈东军营里的三百军卒早已经在城墙上严阵以待,早在半个时辰之前外面就传来消息,流贼已经往陕州城逼近而来。

    城南的卫所军乱做一团,幸好是有蒋知县在此处,才没有闹出直接四散逃跑的闹剧。

    “上城墙,防守!大家不要乱跑。”

    蒋知县抚着自己略小的乌纱帽,身穿一身青色的官服,站在城墙上,大声呼喊维持着秩序。

    紧张的气氛迅速蔓延开来,两千辅兵与其说是兵,还不如说是难民,有些往城内跑去,有些推搡着想要出城。

    幸好的是陈东早就有所安排,十个营兵守护在城门口,拔刀相对。

    见有些失去理智的人想要上前,领头的伍长见状,直接拔刀往最前面的一个人身上砍去。

    男子见状本能的伸手格挡,可血肉之躯,哪里能抵挡的住锋利的腰刀。

    “啊!”

    惨叫声响起,男子的一只手被砍了下来,周围的人见血不敢再上前,惊惧的看向那个躺在地上呻吟的男子。

    “都上城墙,再有捣乱出城者,死!”伍长冷眼看向沉默下来的人群,冷声喝道。

    他并不是想要杀人,这是陈东安排给他的任务,既是防止外面的流贼冲门而入,又是防备里面的人。

    上了城墙的人们下意识的看向远处,大量的骑兵自西边蜂拥而来,烟尘滚滚,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城墙上都是卫所军还有辅兵,躲在城墙下瑟瑟发抖,不敢看外面成片的流贼。

    城墙上不断攒动的人头都沉寂了下来,只有身旁的红色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入眼之处,城墙上满是明军红色的旗帜。

    西城墙上的王五看着眼前成片流贼,眉头紧皱一只手紧握住腰间的刀柄,心底不由的升起一股担心。

    他又何尝不紧张,西城门处,只有三百多人,箭矢根本没有多少。

    陈东天亮之前就带着另外的三百人出城而去,说是一定会回来,把守城的任务交到他手里。

    他甚至想过,陈东是不是知道守不住城,提前带着人逃跑了,这种想法刚冒出来就被他给掐灭。

    每日间的朝夕相处,两人的关系很近,没道理他逃跑不带上自己,这点信心他还是有的。

    此时的陈东正带人埋伏在城外十里处的王家沟,上面都是高坡,把王家沟给掩藏了起来。

    “恩主,他们能守住吗?”孙安戴着一只虎头面具,担心的问道。

    陈东扫视了一圈身后的人,一百骑兵是曹变蛟身边的精锐,他身边只有十几位擅长骑术的老兵,其余的都是步兵着轻甲。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闯军的老营。

    这是陈东能够想到退敌最有效的办法,等流贼主力攻城的时候,就是出击的最佳时候。

    只要能击溃闯军的老营,那流贼必乱,到时候他带人再从流贼后方发起进攻,未尝不能击退流贼。

    “这一战守城是其次,我们才是关键。”

    陈东其实并不在意陕州会不会被攻破,就算是攻破,倒霉的也只会是一些富户,贫民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

    对于那些为富不仁的豪族士绅,要不是顾忌朝廷,他都想开刀。

    闯军大营,微风吹拂而过,夏天的暑气即将消散。

    帐篷之中稍显昏暗,高杰站在大帐之前,沉默的看着帐外忙碌的身影。

    这里是闯军的后勤粮草处,此时正被数不清的骡车马车往外运送着。

    “外面守着,任何人不得入内。”高杰吩咐帐外的两个亲卫说道。

    随后高杰走进营帐之内,淡淡的香气萦绕在鼻尖,不由的有些失神。

    “怎么这会过来?他刚走。”一个身材窈窕的女子出现,声音略带一丝紧张柔声道。

    高杰上前牵住女子一双青葱的玉手,笑道:“我知道,还是他让我过来找你的呢。”

    他双手拉过女子抱在怀里,小腹处的一团邪火悄然升起。

    美妇人感觉到男子的动作,美眸中呆滞片刻,随后恢复清明,轻轻的推开男子,柔声道:“老实些,现在外面可都是人。”

    这美妇人是李自成的第二任妻子邢巧儿,颇有几分姿色,柳叶眉下一双盈盈如水的美眸,有着万种风情。

    她本是一家地主家的女儿,从小识文断字,能打算盘会算账,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气质十分出色。

    李自成负责前线的打仗事宜,后勤的钱粮军中物资都是邢氏在负责管理。

    李自成第一任妻子叫做韩金儿,“米脂的婆姨”可谓是十里八乡远近文明的美女,十四岁就已经艳名远播。

    后来嫁给一个老乡绅,老夫少妻,韩金儿得不到满足,耐不住寂寞勾搭管家被发现休回了家。

    很快又被一个监生花重金娶回去,结果她还是死性不改勾搭邻居,东窗事发再次扫地出门。

    恰巧这时的李自成二十多岁自比英雄,结果迷恋上了吗,非她不娶,执意娶了她过门。

    但由于李自成干的是官差,经常不在家,妻子韩金儿忍耐不住,跟一个叫盖虎的人通奸,后被李自成撞见,怒从心中起,一不做二不休,挥刀直接解决了这对狗男女,最终投奔了农民军。

    邢氏是李自成第二任妻子,但并没有多少感情,特别是李自成常年在前线厮杀,对她很是冷落。

    这时候的高杰人高马大,魁梧英俊,由于被李自成不信任派来负责军中的后勤,一来二去,两人互生情愫,有了私情。

    “我感觉瞒不住多久了,还是要早做打算。”邢氏眉头微蹙,柔声低语道。

    高杰闻听,神色凝重,握紧手中的柔夷,认真说道:“放心吧,我不会负你。”

    “那边你联系的如何了?”邢氏抬起精致的脸蛋儿,问道。

    “贺人龙是我的老乡,我已经派人送信过去,还没等到回信,那边怕是给的职位不会高。”

    高杰神色暗淡,贺人龙是他的老乡,当他有这个想法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派人送信过去,可惜给的职位不是很高,他也一直在犹豫是不是找其他人问一下。

    毕竟贺人龙只是武将,有些事不是能做主的。

    邢氏美目转动,沉吟片刻道:“官职的大小现在顾不得了,再拖下去迟早被他发现,到时候想走都走不掉。”

    高杰叹口气,问道:“夫人所言不错,可现在是在河南境内,贺人龙那边怕是暂时指望不上。”

    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一个李自成松懈的机会,他既然决定被招抚,肯定不能两手空空。

    邢氏比起高杰要聪慧有见识许多,她只是担心被李自成拿住,并不担心以后的生活。

    军中的一切后勤辎重全是她在处理,且处理的有条不紊,深得李自成信任。

    高杰能够听她的意见,这在李自成身上是看不到的,也是她中意高杰的地方。

    邢氏整理了一下被弄的凌乱的衣裙,说道:“被围在山上的左良玉听说很受洪总督的信重,你可有派人联系过他?”

    “现在他带着人去进攻陕州,营里空虚,你带着人把左良玉救出来,再加上军中的后勤辎重,这两件功劳加在一起,洪总督还能亏待你不成?”

    她情知,多留在这里一天,就多一份危险。

    贺人龙虽然是同乡更值得信任,但时机不对,也只能找近在眼前的左良玉。

    一个是锦上添花,一个是雪中送炭,这个险值得冒一下,不然单凭高杰跟她可不好吃下这么多的物资。

    高杰眯着眼睛,在信重计较着得失,认真思考邢氏的意见。

    他手下的人都还不知道他打算投靠朝廷,只有几个一起长大的发小知道,且都是跟他关系最要好值得被信任的人。

    其余的人他虽然有信心,但也并不敢打包票,眼前确实是一个机会,以后这么好的机会还不会不会有,可就不一定了。

    《明史》:高杰,米脂人。与李自成同邑,同起为盗。

    崇祯七年闰八月,总督陈奇瑜遣参将贺人龙救陇州,被围大困。自成令杰遗书约人龙反,不报。使者归,先见杰,后见自成。比围城两月不拔,自成心疑杰,遣别部将往代,杰归守营。

    自成妻邢氏武多智,掌军资,每日支粮仗。杰过氏营,分合符验。氏伟杰貌,与之通,恐自成觉,谋归降。次年八月遂窃邢氏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