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仲氏霸业 » 第九章 袁术占九江 陈瑀早已逃

第九章 袁术占九江 陈瑀早已逃

    话说这陈纪策马来到城前,对着来人说道:“公可是扬州上将桥蕤?”

    桥蕤见此颇为受用,微笑着拱手道:“在下便是桥蕤,上将之名不过是他人虚传,实不敢受任。”

    紧接着,又问道:“不知将军大名?怎的不见纪灵将军当面。”

    还不等陈纪回应,一阵大笑便传入众人耳中。

    “哈哈哈,大兄莫要自谦,今袁公已许我等为大将矣。”梁纲这时也近到前来,开口喜言道。

    桥蕤见此也是高兴,袁家四世三公果然出手豪绰,若是灵帝朝时,怕是到死也到不了大将,虽然依汉制似乎并无这一具体官职。

    一旁的袁术特使薄宪也趁机开口道:“几位将军,当务之急是先捉拿陈瑀呀。”

    桥蕤豪迈一笑,说道:“尊使勿急,我开城之前已遣亲信侯续往,念此时陈瑀应束手就缚矣。”

    薄宪是个听话的,生怕误了袁术的吩咐,有些不放心的说道:“既如此,不如我等立就前往刺史府迎一迎如何?”

    桥蕤听此有些生气,心思这小使者怎的这般不识趣,是信不过我吗?寿春城内,谁不知道我桥蕤的名号。

    梁纲见其兄长面色不善,赶忙低声附耳道:“大兄,这使者乃是袁公的卫士长,切莫恼了他呀。”

    桥蕤闻言也是一惊,没想到这人小小年纪,竟能受袁术如此看重,想必也不是等闲角色。

    只得开口告了一罪,领着众人匆忙入城。

    众人思踱此时除了要抓住陈瑀外,还得先把袁术给迎进来,否则城内还有几千扬州兵,且多是临时征调来的外县人,没有袁公的数万大军镇着,也是个变数。

    于是遂兵分两路,一路使寿春人梁纲为向导,卫士长薄宪领着数百袁军精锐前往刺史府接应,一路由陈纪、桥蕤二人领着其余兵马,里应外合,夺取东门。

    再说这袁术,因其思得若大规模调兵南门,恐怕城内守军会恐南门有失,也更予增援,这一来会增加桥蕤夺门献城的变数,遂摆出一副想要强攻东门的样子,虽有些多虑,但对付不如自己的小军阀,并无伤大雅。

    随着袁军阵中的鼓声与号角,一队队辅兵抬着梯子、推着攻城车,毫无章法地朝城墙奔去,寿春守将看样子是个打过仗的,见以辅兵蚁附,以为其是想要用临时拉来的壮丁消耗己方体力箭矢,忍不住骂道:“袁术也配为四世三公之后,竟使些黄巾贼的战法。”

    紧接着又撤下半数士卒,分为两队,使之轮换御敌。

    若攻城的真是黄巾贼,那守将的应对自然是得当的,但袁术又岂是那黄巾小贼可比,就是后来徐州的刘玄德,也未必能在袁公路手中讨到什么便宜。

    这一众辅兵都是穿布衣的,并无甲胄在身,然在其中,却藏了不少甲衣内穿的袁军精锐,随着黑压压的人群,偷摸到城墙下,杀了城上守卒一个措手不及。

    那守将见此破口大骂袁术阴险,呵斥着后面歇息的士卒,带头杀向爬上来的袁兵,但城上人多地小,长矛刺刺攀爬的敌人正是应手,但近战拨打就显得颇为拘束了,于是众守卒舍了枪矛,拔出刀剑与袁军搏斗起来。

    就在此时,从他处赶来支援的扬州兵终于到了,那守将大喜,大喝道:“诸兄弟再坚持一会,援军已到。”

    没错,袁军已到,桥蕤和陈纪等人马不停蹄的赶到东门,见二军真在厮杀,陈、桥二人相视一笑,来的刚刚好。

    陈纪开口言道:“桥将军,不知可否能劝降这东门守将,毕竟这是袁公以后的都邑治所,也不好太过滥杀。”

    桥蕤先不搭话,而是用目光扫视城上诸守军,想要找出今日东城是何人值守,东门守将表现的还是颇为显眼的,其有些残破的衣袍上已经沾染了不少鲜血,赤着半个胳膊,上面依稀可见深深的刀痕,举刀横劈砍杀之中,不时有鲜血渗出,配合着狰狞的面目,如同阎罗降世一般,好不瘆人。

    桥蕤有些厌恶的说道:“怎的是他!”

    陈纪此时也发现了那人,问道:“此是何人,这般煞气。”

    桥蕤劝言道:“元度,此人在寿春城中一向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留之不得呀。”

    陈纪自幼攻读经史,日夜熏陶,也算有些正气,遂言道:“一切将军安排便是。”

    桥蕤见此招呼部属,提了一把快刀,暗暗潜到守将身后,那守将竟也是个机灵的,没等桥蕤走到,便看见桥蕤提刀前来,守将虽然惊奇南门守桥蕤如何在此,却也不得询问,只是开口道:“桥贤弟,还望分得公私,我等杀退袁贼,护了寿春百姓啊。”

    桥蕤见被发现也不慌张,而是假意应承道:“我自知矣,蕤这就随兄长杀敌。”

    其快步跑到守将跟前,一把砍死于守将互拼的袁军小校,守将见此也是放松警惕,心道有了桥蕤这些兵马,杀退袁贼应当不难矣。

    就在这时,说时迟那时快,一口快刀劈到守将后脑袋上,守将还没看得清什么,便一命呜呼了。

    桥蕤杀了守将,站高大呼:“东门守已死,本将军都降了,尔等又何必顽抗。”

    众守卒见在场的两个将军,一个被杀,一个投降,皆面面相嘘,过了片刻,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句:“我等愿投降。”除了东门守被砍成肉泥的亲信外,众守卒都跪服在地面上,不再抵抗。

    闻得袁术将欲进城的消息,寿春城内百姓门户紧闭,街上倒显得十分冷清。

    城外袁军众文武纷纷请问袁术是否即刻入城,袁术刚要答应,但又好似想到了什么,说道:“汝等先领大军入城,我垫军之后。”

    有谋臣劝谏道:“今明公麾下猛士已夺东门,非城下请降而恐有所诈也,何必停驻于此乎。”

    袁术闻言不耐烦的反驳道:“今我只得东门,卿怎知无有伏兵谋于东门近侧,无需多言,此事可即行耳。”

    杨弘在一旁暗自好笑,附议道:“明公之行细谨,无丝毫有毁于公事,先生就不要再劝了。”

    众人无奈,只得先入城池,只留袁术数百卫士于城外。

    正此时,忽有一阵大风吹过,空气中被刮的尘土飞扬,使袁术生出一种不安全的氛围,望向四周,只这数百健儿,薄宪也不在旁边,心思道:“若是贼人趁此时突袭于我,我命恐将休矣。”

    随即转头对杨弘说道:“城外风大,我等还是入城吧。”

    杨弘自是不敢有异,众人乃呵止住正在入城的大军,给袁术等人留出一条路来,术等驱马奔向城中,说是避风去了。

    及袁术一干人等入了寿春城,陈、桥二人早已恭候大驾多时了。

    袁术对此番立了大功的桥蕤笑说道:“无得将军,我难入这寿春城啊,等拿来了陈扬州,术必不吝赏赐。”

    桥蕤赶忙开口道:“袁公威信达于四海,蕤岂是贪图赏赐以投明公者乎?承蒙不弃,自当戮力以报将军。”

    袁术闻言更喜,我袁公路王霸之气一漏,四海英雄尽皆拜投,来世撰者诚不欺我。

    忙回道:“庆功宴上,术自当授公大将矣。”

    桥蕤喜甚,大叫道:“多谢明公。”

    就在这时,一骑飞马来报,那人还没到近前,就被袁术身边的亲卫拦了下来,那骑见此急呼道:“闪开闪开,我奉你家薄将军之命有要事禀报袁公。”

    那亲卫也不理他,只是上前查验身份,验证无误后,才放他过去。

    早在这骑急慌慌的冲来,袁术心里就咯噔一下,心想:“莫不是城中起了变故,我就知道嘛,像我这种有宿慧的人,人生定是一波三折的。”

    在袁术发愣间,那骑士终于来到了袁术面前,其拱手急禀道:“明公,陈瑀走脱了。”

    袁术闻言面色一沉,看向杨弘,希望他能给出一些谋略,杨弘细谨圆滑而无大略,又哪能说出什么来?

    只是呵斥那骑,说道:“明公几番吩咐,怎的还是走了陈瑀,汝等该当何罪!”

    说罢,便要招呼士卒将其叉下去斩首,以泄袁术之愤。

    这时那骑士也暗暗叫苦,自己本是陈纪部下,只跟着薄宪、梁纲那干将领去抓人,此番来送信竟撞到了枪头上,不死也得死了。

    就在骑士大喊冤枉间,后突有人喊到:“明公,此罪在我,要杀便杀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