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仲氏霸业 » 第十一章 合众革军旅 五卫有铁骑

第十一章 合众革军旅 五卫有铁骑

    夏日的寿春城,因刚下了雨的缘故,有些雾蒙蒙的。

    雄州雾列,宛若仙境一般,城中的刺史府大匾,早已换成了后将军府几个大字,原本的墨匾竟换成了金的,闪闪地炫人眼目。

    这一日,袁术端坐在正首,麾下文武依次列坐。

    右列皆宽袍衣冠,为文臣者也,为首的是一个白胡子老者,乃淮南名士,不久前被袁术辟为主薄的阎象。

    其后依次为长史杨弘、前兖州刺史金尚、先太傅子袁胤、后将军府幕僚惠衢、韩胤等人。

    左侧自然以纪灵为首,其后依次为张勋、陈纪、刘勋、桥蕤、李丰、乐就、程普、韩当、黄盖、梁纲等人。

    袁术坐北朝南,闭目养神,下面众臣或正襟端坐,或低声私语,不知道袁公此番招大家前来是为何事。

    就在这时,卫士长薄宪走了过来,对袁术耳语道:“明公,人都到齐了。”

    袁术这才缓缓的睁开眼睛,目光扫向眼前众人。

    大家见此纷纷不在开口,转而端坐在自己的席垫上,等候袁术的言说。

    袁术等场面十分安静后,才缓缓开口道:“前番我七万大军几覆于曹操之手,所败者何?请诸君试言之。”

    众人刚刚取下了寿春这一大城,又生怕触了袁术的逆鳞,哪里考虑过这种败事。

    竟此时,厅堂虽大,文武列坐,人满为患;人物至多,门可罗雀,无人敢言。

    袁术缓缓扫过众人的脸色,颇为失望的思道:“满堂文武,竟无一才吗?”

    早知道就提前安排几个托了,无人回应,我自言说,倒略显的有些突兀和掉价。被逼无奈,刚想自己开口,有一老臣站了起来。

    那老臣可不正是袁氏的老部下惠衢嘛!

    这惠衢今日没有喝酒,一起一步之间,倒显得颇为从容。

    只见他起身走到中间,先是对袁术施了一礼,又没有忘了四座文武,一板一眼,真不愧是桓灵时代的老臣。

    惠衢开口道:“承袁公不弃,诸同僚谦让,老夫请尝说之。”

    “曹操自平黄巾以来,战役者多,我军虽众七万有余,然少逢大战,兵员不精于其,此败一也。”

    “金使君奉帝诏入于兖州,然彼为曹操久居,曹操有地利之便,此败二也。”

    “臣闻袁公战曹操之日,曹以步卒当将军,而使骑兵袭破之,我军自盟公孙以来,有骑数千,过于曹操,而不能用者,为不能统筹臂使也,此败三也。”

    “有此三败,臣窃以为此曹操败我众者也。”

    袁术闻言颇惊,没想到这老儒生还有这般见识,还能说出个三败来,看来天下儒者也不尽是些腐儒,不可小嘘呀。

    于是拍掌大笑道:“先生所言大善,不知我军又该如何取胜呢?”

    这惠衢闻言心里哎呦一声,这取胜之道自己还真没寻思呀。

    前日酒宴上,袁胤好心告知自己,袁术想要改革军制的意思,虽然没有对外传,但自家内部却也通过气了。

    二人谋思袁术如欲革军旅之事,必寻一机以成之,机在何处?寿春大胜,自古没有赢了反而说军队制度不行的道理,所以只能从匡亭大败上做手脚。

    因此,惠衢才在袁胤的暗示商量下,日夜苦思,谋得我军三败于曹操的道理,然于此便智竭矣,哪能知道怎么取胜的道理,要是老惠有那实干的本事,还能落到今天这个地位。

    但又不能不答,只得硬着头皮套说道:“胜败之理似也,今袁公初入寿春,当遣军以图其余五郡,五郡既平,料士卒久战老卒,必成精锐也,此其一也。”

    “寿春近于淮水,是故淮北豫州诸地必不可弃守,当遣大将镇之,以挡曹操,此其二也。”

    “我军兵属混乱,不能合其力,当革军旅以聚之,此其三也。”

    这三点听着好像确实是大治之言,但仔细品味,不过是将三败反着说罢了。

    但袁术听此更喜,拍案而起,说道:“先生大才,事后我必用之。”

    惠衢说完则低着头,不敢看向袁术,毕竟反话正说,正话反说,是朝堂上常用的鬼把戏,只言大略,却时常无计实施,派兵平定扬州其余五郡还靠谱点,至于派大将镇豫州,众将刚经此大败,逃命到淮南,谁敢渡河,就如后时刘表北道之主,先为张绣、后有刘备,没有听说其大将文聘及蒯、蔡等人敢去镇守的。

    等到听了袁术的夸赞,惠衢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其心道:“哎呦,真是骇人,这袁公路少时为非作歹,其叔伯父兄在朝堂上的本事,他是一点都不懂,一点也没学会呀。”

    “等他若再问当以何人往镇豫州,军旅又如何改之,我只言此非惠衢之能,料他也不会说些什么。小子,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不过袁术早已思考到先进千百年的策略,又哪里会去多言询问。

    袁术摆手换来近侍,说道:“将惠公的席座移到我近旁来。”

    一阵艳羡之声从人群中响起,那惠衢闻言赶忙拜谢袁术,然后老神自在的做到袁术近旁,不再言语。

    袁术环顾了一下众人,说道:“诚如惠公所言,当务之急是先革变军旅以聚群力,然吾思兵众则难御,难成精锐。”

    “不如使诸将各领军卫,使兵能识将,将能知兵,时月校阅,以较其能,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诸将原本除了本部精锐的千百人马,其余皆是临时调派或捉来的壮丁,连盔甲都不全,所以如袁术前日攻城时,并非独重荆豫老卒,而轻掷淮南青壮,使之蚁附,而是袁军向来多是如此。

    毕竟只有本部兵马是自己的本钱,其它杂军就算没了,然中原大乱,劫掠些粮草便能再招来流民从军。

    因此诸将闻言大多同意,众文士觉得没有触及自己的利益,自然也不会反对什么,只有阎象虑及如此形同私兵,主弱臣强,恐非袁氏之福,但思踱自己初入门下,没有什么功劳,凭借名望添居首席,因此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也没有开口。

    袁术见众人都不反对,自觉欣喜,说道:“既如此,我欲先设五军卫,以将军号统之。”

    紧接着拿起面前案上将令,正声唱道:“纪灵何在?”

    此时众人皆屏住呼吸,竖耳肃听,纪灵闻言大喜,抱拳而出,洪声答:“在。”

    袁术肃声说道:“汝为右武卫大将军,领兵万员,今我军兵少,暂定三千步卒。”

    纪灵应和后,袁术又言道:“陈纪、桥蕤何在?”

    二人挺身而出,齐声答道:“末将在。”

    “你二人取寿春有功,各领左千牛卫、右千牛卫,兵皆万人,今暂定各两千步卒。”

    “张勋为左威卫大将军,刘勋为领军卫大将军,各领兵三千。”

    等到几人各领了将令,退回坐上,袁术才缓缓说道:“袁胤何在?”

    袁胤当时心慌急了,莫不是我点拨惠衢之事,东窗事发了,怎么阿兄没有提及我的名字,把我给排挤出去了,几乎汗都快沾湿衣襟。

    听此这里,才定下心来,赶忙站起来答应,匆忙之际,差点被地中间的毯子绊倒在地,幸好其从小练习武事,很快稳住身形,没有在众人面前出丑,落了袁氏的面子。

    袁术见此有些皱了皱眉头,才说道:“我欲以去岁公孙瓒所资,及各方购得良马所置精骑,组一骑兵部队,就名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