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夺宝英雄传 » 第九十三章玻璃

第九十三章玻璃

    九月一日辰时,丞相蔡中京代表景荣帝将旌节授给李易,并擢升李易为从六品礼部员外郎,领诏书印信、礼品,受命出使女真国。

    此时,朝阳初升,霞光万道。蔡中京、洪仁夫、韩节甫与李易、朱向阳等人齐看东方朝阳。

    蔡中京道:“小李探花,可赋诗一首以壮行色。”

    李易看着和自己一起出使的军士,个个都是少年郎,骑在马上军容整齐,神情肃穆。高声歌颂道:“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将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敢问天地,试锋芒。披荆斩棘,谁能挡。”

    远处,李庆和林黛旎听着这首诗歌,钦佩儿子的豪情壮志。万邦彦、何鑫、黄凤娟、蔡文君、王晨、陆霖、成昆等人都被这首诗的意境折服。

    李易跨上大黑马(名为风暴),向送行的众人作揖,一马当先,后面众军士分成两排齐齐跟上。使团正使李易,副使朱向阳,雄武军弓兵营千总萧狂,百总高强,总旗伍青、马军,八十名士兵。黑衣卫百总熊亮,十名黑衣卫士兵(穿的是雄武军服饰)。

    出城十余里,和尚来亮、牛大力、韩永怀骑马在路口等候,笑眯眯地看着李易、萧狂。

    李易道:“来亮,你真的和我一起去女真国啊,你师父智明大师同意吗?”

    来亮道:“当然同意,师父还要我一定要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向帕恩巴请教佛法要义呢。”

    萧狂道:“我也想和完颜亮比比箭术呢!”

    一百人骑着快马风驰电掣向洛阳方向而去。长安至洛阳八百余里,地势由东向西逐渐升高,崤函之险、华山之峻,秦岭潼关万夫莫开,汤汤渭河冲积出八百里秦川,山河之壮美令人大开眼界。

    第二天中午,李易一行到达潼关,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城墙上,士兵严阵以待。潼关守将是龙武军指挥使窦滔(正三品),四十余岁,武道七段。

    窦滔得知李易出使女真国路过潼关,城门大开,亲自出城迎接。中午宴请李易一行。两人相谈甚欢,窦滔久闻李易大名,见李易容止风度自不待说,言语中偶露的才学见识实非常人能及,对大华、女真、西夏三国的形势辨析尤精。窦滔有茅塞顿开之感,再看其手下一百雄武军士兵,军容整肃,斗志昂扬,真乃雄兵也。

    午饭后,李易、朱向阳、萧狂、来亮等人在窦滔的陪同下参观潼关城防。秋风袭卷潼关,风势甚劲,城楼上旗幡猎猎作响,鼓涨若满帆。平视望去,周围山连山,峰连峰,山高壁峭,几条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真是易守难攻之地。

    李易叹道:“在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史书记载的大小战事近百次。得潼关者,东可逐鹿中原,西可轻取长安。难怪多少帝王为其安危而寝食难安,又有多少将帅的声名与荣辱系此一关?”

    窦滔点头,道:“小李探花说得太对了,本将压力山大啊!”

    李易情不自禁吟诵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窦滔吓了一跳,小李探花这首词曲写得太好了,就是有点犯忌讳。

    第三天,李易等告别窦滔,继续往北进发。

    出了潼关后,使团的速度马上就变得快了起来,除了朱向阳是文官,骑马觉得累。其他的人都是武夫,李易、来亮虽然看上去文质彬彬,但武道水平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华国人。

    此时正是秋天的时节,越往北去,寒意越浓。沿途各府各县都有当地的官府衙门接待,都知道这使团是出使女真国的,自然没有哪位官员敢怠慢,更何况此次使团正使乃是京中赫赫有名的小李探花,其母是宗师,所以各地官员接待起来分外用心,每至一地,总是豪华盛宴,载歌载舞,美女相伴。

    此时李易才知道原来自己在华国的名声竟然如此响亮,不免有些飘飘然。奈何使团成员中除了李易、朱向阳、来亮、牛大力,韩永怀,其他九十五人都是军人,纪律严明。李易也不能放松军纪,只能吃饭,美女是不能碰了。当然大舅子萧狂在旁边也是主要原因。

    来亮是和尚,坐在宴席上,看着满桌佳肴,口中念念有词。李易好奇地问:“小和尚,你在念什么经?”

    来亮指了指桌上的鸡鸭鱼肉、熊掌海鲜,没好气地道:“阿弥陀佛。李施主,请不要打扰我,我在念往生经,给他们超度。”

    李易问:“念完以后呢?”

    来亮道:“你不是说过吗,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朱向阳倒是挺喜欢去,宴会之上的歌舞伎着轻纱而舞,歌声动听,而且每至一地,父母官总是会安排当地红牌姑娘陪酒。

    李易可不管朱向阳,说起来两人品级一样,都是从六品员外郎,李易是正使,但朱向阳是李易前辈。只要他能跟上使团的步伐,不节外生枝,随他去吧。

    这一日,李易等人来到了洛阳万安山,差不多还有五十里就到了洛阳。沟壑深险,巍峨壮观,森林莽莽,人烟稀少,常有野兽出没,为洛阳东南之要冲。

    一百人的军队成一字长蛇阵整整齐齐地走在山脚下。虽然是在华朝境内,但依然安排斥候在前方探路。不一会斥候来报,前方十余人在路边哭闹。

    李易驱马向前,看见十余个老百姓,抱着一个孩子哭泣。那孩子脖子上有一个巨大的血洞,汩汩流血。

    李易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一个中年汉子哭道:“这位官爷,我们是老君村的村民,王六家的孩子刚刚被老虎咬,我们拿着锄头、木棍驱赶了老虎,可是孩子还是死了。”

    李易道:“就是刚才吗?”

    众百姓七嘴八舌地道:“是的,老虎刚刚往山上跑。”“老虎已经咬死我们村里三个人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啊!”

    李易从大牛皮包里拿出了望远镜,观察群山,令人惊叹的是峻极连天的峰峦,有的挺拔林立,犹如刀削斧劈一般,有的则象斜生的笋尖,可攀缘而上。

    萧狂也是第一次看到李易拿出一个黑铁筒左望右望,好奇地问道“师弟,这是什么东西?”

    李易递给他,道:“这叫望远镜,送给你了。”

    萧狂接过,拿起望远镜对着山上一望,也是吓了一跳,太清晰了,这要是在战场上那可是料敌机先啊。“师弟,太好了,这东西对我们当兵的那就是如虎添翼啊。咦,那里真的有一只老虎。”

    李易一听说有老虎,马上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我要上山打老虎。为民除害。”

    朱向阳也笑了,小李探花还真是古道热肠,艺高人胆大啊!

    众将士一听,就乐了:“这哪里是小李探花吗,这就是一个武夫啊。”

    萧狂跳下马,命令道:“高百总,原地休息,兵马由你暂时指挥。”高强抱拳遵命。

    李易对着朱向阳、来亮一抱拳:“高兄,小和尚在此稍待,我们去去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