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投机者 » 第四十六章 先生有请

第四十六章 先生有请

    “公子且慢。”李彤仔细看着姬灵人道,“公子真的有办法,能够使得天下墨门重新归一?”

    “有。但这需要时间,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所以我不知道李彤先生是否有意?”姬灵人问道。

    “当然有。能够使我墨门弟子重新统一,就算是赴汤蹈火,我李彤也在所不辞。只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李彤看着姬灵人热切地道。

    “这次送我回齐国之后。别再回赵国了,你和你的人都跟在我的身边。至于平原君赵胜那边,我会向他说明原因。你觉得如何?”姬灵人问道。

    “这……”李彤明显一脸的尴尬。虽然他也知道姬灵人现在很受赵国主父和平原君的喜爱,但无论怎么样,他还只是一个孩子。

    而平原君赵胜则不一样,他现在受到赵王和主父赵雍的重用,已经出任赵国相。本身是王族,再加上手掌实权。

    真要舍弃平原君而跟随这个孩子,那才是一个笑话。李彤身负墨家重任,在平原君的身边当门客,就是为了有机会出仕为官,以壮大墨家学派的声势。

    姬灵人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对他微微一笑。“不必急着做决定。我给你时间,什么时候考虑好了,再来找我。

    我知道你现在肯定怀疑,我是否能够帮你统一墨门。这种怀疑很正常,如果你要相信我的话,那你就真的脑子不好了。

    不过也没关系,几年之后你再看看,再做决定。不必匆忙告诉我。”姬灵人对他点点头道。

    李彤吃惊地看着这个孩子,他没想到自己的心思这么快就被他看穿了。这个孩子简直有些可怕,他像是能够猜到其他人的心思。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后面好像有几个人,在跟着我们。”李彤改变话题,掀开了马车的布帘,向外面看了看。

    “什么人?”姬灵人皱眉道。

    “来路不明,但应该不是强人盗贼。盗贼可起不起这么好的马。”李彤低声说了一句。

    “我的情愿是盗贼,如果是盗贼的话倒还简单一点。”姬灵人压低声音道,“有多少人?”

    “不过四五个,但其中至少有三个人提骑术精湛。刚才我发现后面有人的时候,他们距离我们还很远。这个时候,已经距离我们不足十丈远了。

    短短的时间内,能够提速追赶我们。除了他们的马好,御马的骑术也相当了得,我出去看看。”李彤低声说了一声,转身跃下马车。

    这个时候他们正在赶路,马车的速度虽然不快,但也绝对不慢。而这个李彤,从飞速奔驰的马车上跃下,整个人却像钉子一样,钉在了道路正中。

    麻衣草鞋,手中一支藤杖,面对后面飞驰而来的奔马,李彤却像是雕像一样挡在路中间。后面的骑手显然也被这个人吓了一跳,硬生生的拉住缰绳扭转马头。

    那匹高速奔跑的马显然是被惊到了,前蹄腾空,猛的竖了起来,口中希律律地嘶吼。两个蹄子就往李彤身上砸来,而李彤只是后退一步,用手中的藤杖一拨。

    那匹马双提落下的时候就落在了他身旁,李彤速度极快,立刻伸手拽住了马辔,这是用以御马和约束马的马首挽具,用力一拽之下。居然让那匹马硬生生的停住了。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姬灵人也是连声鼓掌。他坐在马车上比其他人看得更清楚。李彤拽住这匹飞驰的奔马,靠的除了有一双强健的手臂,还有对时机和距离的把握。

    马上的那个骑手差点摔了下来,不过这人骑术也确实了得,明明身体已经失去平衡,即将要堕马了。他整个人却以一种古怪的姿势吸附在了马身的一侧。

    在李彤拽住马的一瞬间,此人凭着双臂和腿部的力量,一个拧身重新坐上了马背。李彤微微皱眉,“匈奴人?”

    他认得这种骑术,漠北草原的匈奴人经常策马飞驰劫掠赵国边境。这些匈奴人通常口中衔着弯刀,从马身上探出身来劫掠物品。所用的姿势跟这个骑手非常类似,难道这个人竟然是匈奴人?

    却没想到姬灵人哈哈大笑地道,“骑术是匈奴人的骑术,人却恐怕不是匈奴人。阁下应该是赵国边境的飞骑,这么急着追我到底是有什么事吗?”

    马上的骑手跃下抱拳,“公子,我家先生想与公子相谈片刻。刚才追的急了些,不想冲撞了公子的护卫。”

    姬灵人摇摇头,“李彤先生不是我的护卫,他是我的朋友。你家先生是何人?”

    “庞煖,庞先生。此刻和庞龙先生在一起的还有其他的几位先生。他们都在刚刚你们路过的那片小树林。想请公子过去一聚。”那个骑手点头道。

    “庞煖先生?”姬灵人微微一愣。他没有想到,这个人竟然是庞煖派过来的。本来庞煖是主父赵雍的人,又是这次搬兵救驾的主要功臣。

    按照道理说,此刻他应该和乐毅等人追随赵雍去代郡。怎么会来到了这里?

    姬灵人想到这里,点了点头。“好吧,你带我们过去。”

    姬灵人既然同意了,李彤有没有表示什么,只是使了一个眼神,他手下的那些墨家子弟们全都跟在姬灵人的身侧。

    姬灵人的心中微微一动,这些墨家弟子行动整齐,这个叫李彤的人,恐怕也不是普通的墨家门徒。暗自赞叹的同时,他的心中也暗自遗憾。

    墨家子弟能够团结一致共同进退,固然在这个战国乱世之中闯下了一番天地。开创了当时足以儒家分庭抗礼的墨家学派。

    但恐怕他们这样的人墨者行会组织,势力太大,鼎盛时期甚至能够力折诸侯。恐怕这也是他们难以长期存在的一个巨大弊端。

    历代统治者都喜欢听话的臣子,而不喜欢必须有着自我主张和自我组织的团体。这样一个团体存在,是会让他们感到心惊胆战的。

    难怪墨家学派只在战国时期昙花一现,当他们走向鼎盛的时候,也就是衰亡的开始。

    侠,以武犯禁。这些兼爱天下的游侠,注定是不会受到诸侯重用的。虽然他们有着几乎完美的理想,和自我牺牲精神。但在中国的历史上,始终只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