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投机者 » 第六十二章 墨家之争

第六十二章 墨家之争

    “好吧。不过之后怎么样,我就不会插手管了。你和那个李彤最好不要闹出什么事来,这里是稷下之学,可不是墨者游侠斗殴闹事之所。”淳于髡点了点头。

    姬灵人识趣地退了下去。

    两天之后,由淳于髡引荐,赵墨钜子李彤在稷下学宫,以客卿身份宣讲墨经。这一消息传出之后引来轩然大波。

    首先齐国的墨者不干了,为首的齐墨钜子易夏首先找到了淳于髡。

    “淳于先生,为何要让一个赵国墨者,在学宫担任客卿讲授墨经?”易夏问道。

    这个易夏大概三十多岁,虽然看起来像一个普通的中年文士。但实际上,他已经接掌齐国钜子之位,有两年了。平素和齐国权贵走得很近,门下也有不少齐国的官员。

    但即便是如此,他对淳于髡依然是毕恭毕敬。他比谁都知道这个老家伙不好惹。所以他即便非常生气,也只能和和气气的跟淳于髡说这件事。

    淳于髡却没有理他,而是抬起头看着窗外,像是思绪早已飘飞到了远处。

    半晌之后,他才慢慢回过头的道,“昔日,威王办始创稷下学宫,稷下人才蔚为壮观,官学虽为黄老之学,当却允许各家学派百家争鸣。

    在此期间,办学著书不计其数。有《宋子》、《田子》、《蜗子》、《捷子》等。另《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书之编撰,亦有稷下之士的参与。

    威王不以珠玉为宝,而以人才为宝。戍守边防的田忌、檀子、黔夫等都能独当一面。而且用人不受宗室血缘关系的限制,往往破格提拔。

    邹忌出身为布衣之士,孙膑是从魏国逃来的“刑余之人”,老夫淳于髡本是髡钳家奴,为赘婿,都被委以重任,位在上大夫之列。

    也正是因为如此,齐国威王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宣王时受上大夫,称号之稷下士多达七十六人,老夫也是其一。稷下之学尚辩论,尚争鸣,从未封人之口,使一家独大。”

    “但李彤他是赵墨!是赵国人。墨家当以我齐墨为正统。他一个赵国人,凭什么在这里讲述墨经?”易夏微微皱眉道。

    “赵国人怎么了?稷下之学,兼容并蓄。从来不以出身论。只要有真才实学,便有这个资格。”淳于髡看了他一眼,“你要证明期齐墨是正统,那就赢过他。孰高孰低?也正好叫天下人看清了。

    你们齐墨一直大喊大叫着,说自己是墨家正统。却不知道光靠自己喊没用,得别人承认了才算。

    你这样求着我把那个李彤赶走,才是真正的被人看轻了。”

    易夏皱起了眉,“先生这是摆明了不肯帮我了?”

    “此人是赵国平原军差来的。你可能还不知道,平原君赵胜已经出任了赵国的国相,就连大王也想跟他搞好关系。

    况且我已在大王面前发过话,让这个李彤留下来,在稷下讲学。这个时候你要我赶人家走,岂不是让我和大王都下不来台?”淳于髡摇摇头。

    “话虽如此,但一山不容二虎。赵国墨者,居然在齐国的地盘上宣讲墨经,那置我们齐墨于何地?

    先生若不肯相助,那我只好自己想办法了。”易夏咬牙道。

    “我劝你最好不要乱来,别忘了这里是什么地方?你真以为,仅仅是因为我的举荐,大王就让李彤在这里讲学?

    真要这么想的话,你这齐墨钜子也不必做了。因为你根本看不懂这背后的意义。”淳于髡叹息道。

    “背后的意义?”易夏问道,“那是什么?”

    “平原君赵胜之前派了公孙龙来到学宫,这一次他又刚刚出任赵国的国相,就又被派来了一个李彤。你难道看不出,这一切都是大王的意思吗?

    我只是顺着大王的意思在做而已。你不想这个赵国墨者讲学,恐怕来求我是没用的。除非你能改变大王的决定。”淳于髡摇摇头。

    “先生不肯帮我也就算了,也不必拿大王来当挡箭牌。不过我想提醒先生,这里可是齐国。在齐国的地盘上,要除掉某个人也并不难。

    先生既然不肯帮忙,我只能自己想办法了。只不过到时候,先生不要怪我鲁莽。”易夏低声道。他说话的声音虽然客气,但眼神中依然有着怒火。

    “你最好别乱来,这里可是稷下学宫。敢在这里闹事,恐怕不会有好结果。”淳于髡冷冷地看着他。

    “你手里握有赵国的墨家行会。却对十来个赵国来的墨者盯着不放。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有多害怕赵国墨者。”

    “我不是怕他,我只是……”易夏无言以对。

    “既然你是齐国的墨家钜子,那就拿出点气度来。别像个女人一样斤斤计较。难道不觉得丢脸吗?”淳于髡摇摇头,“而且你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他们才那么点人。

    有什么能够跟你们比的?齐国墨家底蕴深厚,而且你有整个齐国墨者的力量。为什么会在意区区一个李彤?

    就算他是赵国墨者的钜子,但他身边的那些人连同他在内不过也就十几人。你到底怕他什么?”易夏回答道。

    “不怕就好。既然这个安排,你不满意了。那我也从不欺偏,既然这样,你们齐墨里面也派一个人出来。和那些赵国墨者一起宣讲墨家典籍。”淳于髡道。

    “至于谁对墨经的理解透彻,谁能令对方折服,相信所有人都看得明明白白。”

    易夏沉默了片刻,终于还是点点头,“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最终还是要我们凭本事论高下,先生说是不是?”

    “稷下之学不养闲人。如果那个李彤真的没有什么本事,让他灰溜溜的滚蛋也没什么。但是要让人心服口服。

    如果他技艺不精,被我齐国的墨者胜出。我和大王高兴都来不及,当然也不会因此得罪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但如果你采用其他低劣的手段,你倒是不嫌丢脸。但我和大王的脸,却会被你们丢光的。

    让我丢脸也无所谓,我只是个老头子而已。但大王刚刚继位不久,血气方刚,又好面子……惹怒了他的结果……哼哼……”淳于髡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