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投机者 » 第九十七章 商路纵横

第九十七章 商路纵横

    “你……”苏代摇摇头,苦笑道,“你还真是一个难缠的小子。不过这样也好,我正担心她们两个年幼轻率。

    盈盈和袅袅她们,虽然是姜姬姑娘带出来的,但处事不够老成。有你在,或许她们也会学得谨慎一点。至少我知道,你绝不会害她们。”

    姬灵人笑了笑,不置可否。

    接下来的日子,似乎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平静。诸国战乱不息,但血雨腥风似乎从来没有刮到稷下。

    姬灵人跟随淳于髡学习各种知识,闲来和子晚先生谈兵论道,有时也找公输子正讨论数学和机关。

    一年一年,春去秋来,寒暑交替,日子过得很快。姬灵人逐渐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了一个少年,个头长出来很高。即便是在身材普遍高大的齐国,他也算是少有的高大壮硕。

    同时增长的,还有他的生意。他在齐国临淄和赵国邯郸之间建立了一条运输线,而且通过两个国家的墨者,对秦国进行盐铁走私。

    短短的几年之内,他的那些资产简直像是充了气一样膨胀。一方面是来自正当生意,而另一方面正是来自私盐的暴利。

    临淄城中为他料理生意的黄况,从一家店铺做起,两年之内就在临淄城陆续开了十几家店铺,五年之后,就已经跻身齐国大商人的行列。

    只是从来没有人知道,在黄况的背后还有姬灵人这样一个真正的老板。

    姬林人平时对这些生意并不过问,但是在每一季都会找黄况核对一次账目。

    这一天正是报账的日子,黄况不敢怠慢,早早就准备好了账本和算酬,就等姬灵人上门。

    “店铺里里外外都打扫过了没有?全都打起精神,别没精打采的。”黄况问店里的伙计。

    “全都打扫干净了,店铺外面的街道都清扫过了,洒上了水。蜜饯和点心也都准备好了,都是公子最喜欢的。”伙计回答道。

    黄况挥手道,“你再去准备点时鲜的果子,公子喜欢新鲜的蔬果。快点去办,说不定公子马上就要到了。”

    “小的这就去。”那个店里的伙计答应了一声,快步出了门。

    就在店铺,对面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懒洋洋地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两个年纪和他相当的漂亮婢女。这个少年正是姬灵人。

    “黄况,我在这儿呢。”姬灵人笑了笑。

    “公子请。”黄况连忙点头,把姬灵人让到了店铺里面,给姬灵人找个位置坐下,自己却垂手站在灵人身侧。不时解答他的问题。

    姬灵人查看了半晌之后,合上了竹简,“这一季的生意,比上一季扩大了五倍。这是怎么回事?”

    “公子,你这就有所不知了。这一季,我们在陶城的买卖也开了。仅这陶城的买卖一项就比我们上季扩大了一倍。

    再加上,我们在赵国的人已经把买卖扩展到了匈奴那里。这一项又把我们的收入提高了不少。再加上对秦国的走私,获利极丰。”黄况对着账本一一解释道。

    “陶城?”姬灵人微微默念道。

    古陶城一直是著名商业大都会,被誉为“天下之中”。

    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商品交易空前活跃,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商业中心城市,形成多个区域经济都会。如临淄、睢阳、邯郸、燕都、洛阳等等,它们都成为一方的经济中心。

    陶邑竟称“天下之中”,可不是一般的经济都会。历史上一般把天下一统的政治都会称为“天下之中”,

    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陶邑作为一个经济都会竟然也称“天下之中”,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因为都会陶邑的辐射范围远远超出了诸侯国界,成为全国性的经济中心,故称“天下之中”。

    陶邑的迅速崛起,与运河开凿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运河的开凿蔚然成风,尽管多是出于军事目的,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繁荣。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赴黄渑池之会前开掘疏浚了菏水。

    菏水的开掘沟通了济水和泗水,构成济汝淮泗水道交通联结网络,江、淮、河、济,得以互相联系起来。陶处于菏水和济水会合的地方,也就正处在这个水道交通网的枢纽。

    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交易,陶邑很快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大都会。

    姬灵人也看出了这个城市的商业价值,派了黄况去陶城开买卖。只是没有想到仅仅一季,就让他的生意翻了一倍不止。

    至于和秦国的私盐交易,则一直是姬灵人最大的保障,也是赚头最大的项目。只是姬灵人没有想到,黄况居然已经把生意做到匈奴人那里去了。

    “那跟匈奴人的生意又是怎么回事?”姬灵人皱眉道。

    “匈奴人需要盐,这次我们遇到赵国的盐除了有一部分走私到秦国,还有一部分就在赵国销售。所以这生意大了之后就做到了匈奴,没想到的是,这些匈奴人对盐的需求量很大。”黄况回答道。

    “哼,这些胡人,放牧打猎,整天吃烤肉当然对盐和其他杂货的需求很大。这样,你跟那边的伙计讲,可以跟匈奴人做生意,但我们不要钱,我们要以物易物。

    用盐和其他乱七八糟的杂货小东西,换匈奴人的马,尤其是好马。再把换回来的马,送到陶城去卖。”姬灵人回答道。

    “换马?”黄况愕然道。

    “当然,你们之前跟他们是怎么做生意的?”姬灵人问道。

    黄况点头道,“我们卖给他们盐和杂货,然后从他们那里回购毛皮,奶和肉类。不过主要还是银钱交易,很少以物易物。”

    “匈奴人相对封闭一些,除了少数做生意的人才会持有银钱。大部分匈奴人的财产,就是马匹和牛羊。而那些做生意的匈奴人,是不会让我们赚的太厉害的。

    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我们就可以把生意做到普通匈奴人的身上,而不仅仅是匈奴商人。比如这个人有牛羊,但却没有货币,按照原本的方式,我们就做不了生意。

    但我们直接以物易物,用他的牛羊来换取我的盐和杂货。无形之中就把生意做到每一个人的身上了。而且这样赚头更大。”姬灵人笑了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