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投机者 » 第一百十一章 兵进函谷关

第一百十一章 兵进函谷关

    “大王,探报虽有赵军骑兵出现。但恐怕那只是赵军的先锋部队。他们恐怕正在等后续援军抵达,然后积聚实力强攻咸阳。

    此乃最后机会,若不再调最近的大军驰援,一切就都晚了!”一个大臣忍不住道。

    “寡人决意,从函谷关调兵,回援咸阳。”秦王心神不宁地来回踱步。

    他这话一说,立刻有几个秦国大臣表示反对,“大王三思啊,函谷关乃关中门户。岂可轻易放弃?!”

    秦王猛然回头道,“寡人当然知道函谷关是关中门户,但咸阳,是关中根本,我秦国都城。

    再说,也不是要把守军全部调过来。函谷关乃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我秦国占据函谷关以来,曾经多次抗拒合纵联军,从未被合纵联军攻破过。

    武关楚军动向不明,故武关守军未可轻动,必须防范楚军趁机北上。

    留下三成兵力,依仗函谷关天险,应该能够挡住合纵联军。让其他的军队立刻回援咸阳,拿我的虎符,调兵!”

    秦王这话一说,其他的大臣也不敢再多说话了。更多的大臣,其实也赞同秦王这么做。毕竟咸阳城的存亡,也事关他们的生死。

    这些大臣的家眷老小也都在城中,若是咸阳城破,是所有秦国大臣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调最近的秦军回援,也确实符合他们的利益。

    因为人都有私心,秦王决定调函谷之兵回援咸阳,又何尝不是为自己的安危考虑?

    但恰恰是这个决定,导致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首先是函谷关守军方寸大乱。守关大将惊闻咸阳危急,又有秦王使节持虎符急调兵马回援咸阳。

    临阵换将都已经是兵家大忌,更别说临阵撤军,而且是撤走了大部分兵力。这立刻导致了函谷关守军人心惶惶。

    因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进行兼并战争,竞相扩编常备军,普遍实行郡县征兵制。秦国规定凡17岁的男子须向官府登记,称为“傅”。

    傅籍后,从23岁起,守卫京师一年称“正卒”;守卫边防一年,称“戍卒”。实际上有的男子15岁就傅籍,随时准备应征入伍。此外,魏、齐、秦等国还考选招募勇士从军。

    所以虽然都是秦军,但秦军内部也是有不同编制的。最能打的基本上都是宗兵,这些人都是贵族士兵,从小接受军事方面的,精通武艺,会骑马驾车射箭。营养充分,体格健壮,而且接受过训练。

    这种人在冷兵器时代自然是狠角色,而且因为出身贵族,大部分还担任了军官的角色。

    另外一部分就是所谓的国人。那个意思就是本国老百姓,平时是农民或者是干小买卖的,战争期间就得拿起武器上战场。这类人战斗力当然不如宗兵,但也还可以。

    剩下的一种就是野兵,这里面成分复杂,有的是没有固定籍贯的流浪人,甚至有罪人,也有奴隶。这些人战斗力最差,因为一天到晚干最重的活,吃最差的粮。忠诚度也最差。

    所谓的秦军精锐,当然是那些宗族士兵和国人士兵。秦军大将接到回援都城的命令,当然不敢有丝毫怠慢。

    虽然没把部队全部带走,但带走的全都是精锐部队。剩下一些就是老弱病残,或者就是那些没战斗力的野兵。

    而这些野兵就成了大问题,因为这些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秦国的奴隶。这些奴隶还不是私人的奴隶,是秦国的奴隶。

    那么这些奴隶又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打仗抓回来的俘虏。秦国历次打仗抓回来的俘虏,也不能都杀了。那就当成了奴隶,平时让他们干最苦最重的活。等到打仗了,还得被赶上战场。

    关键这些奴隶之中,还有不少本身就是韩国和魏国的人。眼看着秦军主力走了,这些奴隶兵就开始动起了歪脑筋。毕竟谁也不甘心一辈子在秦国当奴隶。

    眼看着和自己国家的联军队就在函谷关外了,一大批秦军又撤走了,只剩下少部分秦国军队。本身就是军奴的士兵算是瞅准了机会。

    大批秦军刚刚撤走不久,这些奴隶兵就造反了。剩下的少量秦兵,根本压不住这些奴隶兵。

    也是因为三国合纵联军就在函谷关外,这些奴隶野兵胆子也大了起来。几个奴隶兵挑头,杀了秦军驻守将领。打开函谷关门,主动向合纵联军投降了。

    这对齐魏韩三国联军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孟尝君和姬灵人还在跟几个联军将领一起商量着,在秦军撤离之后,该如何进攻函谷关。

    突然听到外面的探子来报,函谷关城门大开,秦军主动投降了。乍听到这个消息,还把孟尝君和姬灵人吓了一跳。

    姬灵人心里还犹豫,难道秦国是迫于咸阳的压力,主动开关投降?不应该啊,就算秦国撤走了大部分主力。

    但是这个函谷关地势险要,只要少量军队就能守住。虽然齐魏韩三国联军,目前已经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函谷关的少量秦军依靠函谷关天险,再固守个十天半个月应该问题不大。

    这怎么就突然投降了呢?

    “会不会是诈降?想把我们引到函谷关,然后突袭我们?”就连经验丰富的齐国老将匡章也觉得不妥。

    “不不不,那些来投降的秦军,不是赵国人,就是魏国人和韩国人。他们还带来了秦国守将的人头。”探子连忙道。

    “啊?!”孟尝君愕然道,“他们不是秦国人?”

    “他们是奴兵,是以前交战的时候,被秦国掳走的奴隶兵。这次,见我们大军压境,秦军主力又返回了咸阳。他们素来仰慕孟尝君的仁德,故杀死了秦军留守将领,开关率众来投。”探子汇报道。

    “这……”孟尝君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名气居然这么大。其实他的名气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这些奴兵做梦都想返回自己的家园。好不容易有了这个良机,他们怎么着也得铤而走险一把。

    在验证秦军守将的首级之后,姬灵人和孟尝君不再迟疑,立刻下令——兵进函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