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巧了!我也叫刘辩 » 169、吃药饺造福百姓

169、吃药饺造福百姓

    “俺替大伙儿把脉了。”他的耳边,响起曾阿牛的声音,“倒也无妨,就只……”

    冷不丁地瞥见一人蹦起,手捂腹部,二话不说就要往外冲去,貌似跑得不够快,刘辩他不幸地听到对方的肚子传来了腹泻的声音,不禁地沉默了。

    果不其然,曾阿牛说:“……需要多跑几趟如厕才行。

    只要肠胃保持干干净净,就不会出问题了。”

    刘辩:“……”

    张了张嘴,刘辩委实不知该说甚么才好。半晌,他才说:“有法子医么?”

    “要么泻个够本,要么催吐,吐个精光,没得吐了,自然也就好了。”曾阿牛说。

    这两种方法都不好啊?——忒能折腾人!

    可惜他不是医师,没法替人看病……无奈地,他和曹操等人只好目送十个勇士们,包括曹昂,来来回回地奔波,直至虚脱为止。

    这还没完。

    “看来这几人今晚是好不了。”曾阿牛事不关己地宣布,“真要治好,还要泻个两天。”

    “两天?”刘辩惊呼,“这么久?真就泻个两天,身体还能吃得消么?”

    “能吃得消。”曾阿牛面不改色地说,“殿下莫要小瞧大家,大家体质不错,经得起折腾。”

    这……

    曾阿牛你是不是在内涵我啊?

    我折腾大家吗?

    话说这会子你怎地不提甚么保持距离,以免不小心地感染疾病了?

    抹了一抹额头不存在的冷汗,刘辩道:“唉!那这两天,就辛苦大家了?对不住,对不住,本王实在没能料到……”

    抿了抿嘴,刘辩住了口去。

    曹操则拱手道:“主公,天色渐晚,还请回府罢?勿要担心,大不了我看着大家,保证大家过两天就活蹦乱跳。”

    刘辩被逗笑了。

    想了一想,刘辩道:“也罢,横竖这两天你没甚么事儿,就安心暂时曾阿牛家罢?——曾阿牛医师,这几日就叨扰了?”

    曾阿牛道:“不介意,不介意,殿下请回罢?——天冷!”

    刘辩顿了一顿,隐隐地觉得……众人是不是恨不能赶他走啊?

    也对,怪他没把饺子做好,还不如直接喝“桂枝汤”呢?

    看来以后若有机会,再找厨师们研究如何制出“桂枝饺”好了?

    点了点头,刘辩道:“那好,本王回去了?”

    刘辩瞄了一瞄曹操,略感遗憾:事实上,他最初打算做好饺子,请曹操乃至曹氏武将们,如夏侯渊、夏侯惇、曹仁、曹纯、曹洪和曹休,前来品尝他的“桂枝饺”来着,那可是历史上第一份饺子啊?……虽说夏侯渊等人没在他的眼前晃动,但这不代表他不清楚曹操有带众曹氏武将们返回南皮县——

    不然,曹操哪能那么快,就查清东光县的异常肉脯?

    还不是背后有人才协助。

    刘辩告别曹操等人,兀自地走了。

    他没提甚么“这次没做好,下次再接再厉”的话来。

    ……目视刘辩走人,曹操等人轻拍胸口,稍微地松了松气。

    嘴角一抽,曹操瞥见堪堪回来,却不再想去如厕的曹昂,忍不住道:“你好了?”

    “不见殿下,我就好了!”曹昂小声地嘀咕,丝毫没意识到此话实有大不敬之意,“殿下的厨艺太可怕了!孩儿这辈子都不想再尝殿下的厨艺了……殿下的厨艺还不如孩儿呢!”

    曹昂小小地抱怨。

    曹操板脸道:“大胆!竟敢对主公无礼!你就不怕为父告诉主公么?——主公的厨艺如何可怕了?我瞧着倒挺正常……”

    “父亲,你眼睛有毛病吗?”曹昂夸张地叫起,“那股像中药又不像中药的土味到底哪里正常了?更别提汤水了,苦上加苦,除了苦味,就没别的了……孩儿吞了不少奇怪的硬碎石头,差点没被噎死!那黑皮就是土块,生的,根本不能吃!”

    吧啦吧啦地,曹昂趁着刘辩不在现场,直把刘辩的厨艺详细地数落一通,只差贬得一纹不值。

    曹操波澜不惊道:“昂儿,你快住口罢!若被旁人听见,当心殿下揭了你的皮。”

    曹昂后知觉地环顾周围的九个护卫们和若干个医师们,徒劳地捂住嘴巴,惊恐道:“各位大哥们,千万别告诉殿下呀?其实殿下的“桂枝汤”挺好喝的……”

    后面一句话,曹昂说得甚是虚伪。

    众人默默地注视曹昂,直把曹昂注视得抬不起头来。

    最后,倒是曹操发了话,沉声道:“诸位,我家孩子不懂事,若是冲撞了各位,我愿替昂儿向你们赔罪……”

    曹操一发话,众人便体谅曹昂了,连连地摆手道:“不必,不必。”

    于是,这段小插曲,就算揭过了。

    没了刘辩,十个勇士们也不肚子难受了,个个窝在曾阿牛家,向曾府的医师们学习如何熬制“桂枝汤”……曹操可没忘记是自己出钱替主公购买药材桂枝与芍药,而主公可没带走这些桂枝与芍药啊?

    横竖都要熬制成“桂枝汤”给众人服下,还不如先让十个勇士们,尤其是曹昂,学会“桂枝汤”的制法,说不定今后会派上用场……再者,多学一门手艺,多一种生活保障啊?

    顺便地,曹操决定派人把夏侯渊和夏侯惇等人叫来。

    “桂枝汤”数量有限,优先给家族成员们和心腹们使用。

    ——因此,在刘辩没察觉的曾阿牛家,夏侯渊、夏侯惇、曹仁、曹纯、曹洪和曹休皆被曹操喊来,顺利地服用了“桂枝汤”,确保了自身不受疾病感染……唯一令曹操遗憾的是:

    甚么才是“桂枝饺”?

    曹操也执拗,又命十个勇士们再去琢磨“桂枝饺”,争取讨得主公欢心。

    奈何谁也没见过“桂枝饺”长啥样儿,是以众勇士们面面相觑。

    “哈哈哈哈——”

    一道熟悉的笑声响起,却是曾阿牛他爷爷。

    “爷爷,你笑甚么?”曾阿牛问。

    “老朽若没记错,老朽好像了解如何制作“桂枝饺”呢?”老人一如既往,慢悠悠地开口,“印象里,老朽记得仲景小娃儿最喜欢用面饼包裹药材,将之煮熟,或许你们从这个方向试一试?”

    咦?!

    众人吃惊不已。

    ……彼时,刘辩还在懊恼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他去曾阿牛家,尚是白天,怎料回家的途中,天就黑了!

    这就意味着:刘辩他得熬夜处理文书了!

    这永远都解决不掉的文书!

    刘辩抓狂,自然而然,也就忘了桂枝与芍药一事。

    不过……

    不过,刘辩可还记着要找张世平和苏双。回到渤海王府邸,刘辩走下马车,迎面遇到一名护卫,禀道:“殿下,公孙范、何知、何泉、何林这四人来过一趟,眼见殿下你不在书房,便留下一封文书报告,又各自地潜回那些县城了。”

    刘辩道:“本王知道了!你且传令郡少府张世平先生和苏双先生,命这二人前来书房,本王有事要找。”

    “喏!”那名护卫调头就找人。

    至于刘辩,则像往常一样,来到书房,一眼就见到书案上摆放的那封文书报告。

    他走了过去,拿起文书报告一看,只觉头大如牛,喃喃地道:“伤寒有点严重呢?原来是从王叔那边开始么?

    来人,去通知曾阿牛,就说浮阳县有伤寒的病人,一共四人!”

    “喏!”何木领命而去。

    揉了揉额,刘辩将那文书放下,赶紧写信。

    刘辩给赵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件。

    待他写完后,才有护卫出声,喊道:“殿下!张世平先生和苏双先生求见!”

    “还不快请两位先生进来。”刘辩说。

    刘辩刚放下笔,吹干字迹,再盖上印绶,便见张世平和苏双并排地走来,朝他拱手行礼,唤道:“见过殿下!殿下找我等,有何事吗?”

    刘辩有趣地打量张世平和苏双,发现张世平和苏双乃是盛装之姿,从头到脚,无一不透着郡吏员的气势,举止之间亦有规章,一扫往日的豪商俗气,端得令刘辩侧目,目不转睛。

    刘辩定了定神,开门见山道:“的确有事要找!两位先生最近如何?”

    张世平道:“多谢殿下关心,一切安好!”

    苏双则道:“殿下,我和张兄打算再前往幽州一趟,贩卖瓷器!袁大师又制作一批上好的陶瓷,想来更能卖个好价钱!”

    “不错,不错。”刘辩轻扣案几,补充说明,“本王正好也写了一封信,写给赵云将军的,就请二位先生们再替本王送一封信罢?”

    “敢不从命。”张世平和苏双齐声地响应。

    刘辩两眼弯弯,又道:“如此更好!你们若去幽州,再替本王购买大量的桂枝与芍药……哎呀!”

    轻拍脑袋,刘辩总算记起他在曾阿牛家,还花钱买了桂枝与芍药呢?惜叹他却是忘了,并没带回……郁闷地,刘辩把这事告诉了张世平和苏双,喜提张世平和苏双的微笑。

    张世平道:“殿下放心,稍后我便跑曾神医家一趟,替殿下你带回桂枝与芍药!”

    苏双也道:“殿下,回头我们去幽州贩卖上等陶瓷了,会带桂枝与芍药归来!”

    “真可靠啊!”刘辩毫不吝啬地赞美。

    然后,刘辩把信交给苏双,而张世平则带人去曾阿牛的住处。

    接着,令人哭笑不得的场景出现了:张世平没带桂枝与芍药,而是端来好几碟的“桂枝饺”——

    真是“桂枝饺”:饺子,其馅儿是桂枝与芍药!

    张世平道:“殿下,请尝一尝!此是曹主簿的心意!曹主簿已经尝了好几个,还嫌不够吃……对了!这是“桂枝饺”的制作方法,曹主簿交待了,要交给胡老头——当然,这要经过殿下你的同意!

    殿下,你同意吗?”

    刘辩:“……”

    都这样说了,他敢反对吗?

    他满头黑线,又心塞又欣喜地吃了一个“桂枝饺”,顿觉那真是带了桂枝与芍药馅儿的饺子,味道真不错,香香的,有中药味儿,却不刺鼻,一点也不苦涩!

    就是不知“桂枝饺”药性,能不能比肩“桂枝汤”?——应该能罢?

    之后,他又尝了两个,才接过那张记载“桂枝饺做法”的布帛,细细一瞧,瞧见其做法与他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那么,问题来了:都是一样的做法,凭甚么他做成黑暗料理,而曹操等人则成功地煮出正宗的“桂枝饺”?……这不科学!

    刘辩瞠目道:“难道本王没有厨艺天赋吗?”

    这可真是一件悲伤的事情!

    却见张世平眼观鼻,鼻观心,对此不作评论。

    摆了摆手,刘辩道:“来人,将这“桂枝饺做法”交给胡老头——明天,本王要见到整个南皮县百姓们都能吃上“桂枝饺”!”

    如今,他也只有“下令”这一款技能了。

    “喏!”何白主动地上前,捧起那张布帛,从容地告退。

    刘辩把两碟“桂枝饺”分别递给张世平和苏双,说道:“你们有没有尝过?——没尝过的话,也尝一尝罢?能够有效地预防伤寒哦?”

    “真的假的?”张世平和苏双怔了一怔,却听话地夹起“桂枝饺”,细细地品尝,边吃边夸,“的确美味!好特别的口感!”

    “是罢?是罢?”刘辩又吃味又高兴,“喜欢就多吃一些,没坏处呢?”

    张世平和苏双听罢,便愉快地享用起“桂枝饺”。

    末了,刘辩道:“感觉如何?可有异常没?”

    张世平眨了眨眼,手捂胸口,反问:“身体发热,心里暖和,算不算?”

    “不算。”刘辩被呛住了,“饺子本身就是热的,吃下去可不就暖了身心?”

    张世平干笑,笑道:“殿下,或许要过一段时日,才能显示效果呢?”

    “说得也是。”刘辩颔首,“夜已深了。两位先生,你们且去歇息罢!早点回去收拾包袱,早点出发……眼下,渤海郡急需桂枝与芍药呢?”

    心下一凛,张世平和苏双也不废话,当即便告辞。

    房里总算清静了。

    刘辩认认真真地阅审文书。

    一夜无话。

    次日,刘辩的早饭被端来。

    刘辩定睛一看:果真是“桂枝饺”——

    太好了!

    欣然地,刘辩道:“食房里的饭菜都加上“桂枝饺”了?”

    何先率先地拱手道:“是的,殿下!不仅食房里有“桂枝饺”,连南皮县家家户户都会做了——石县令还说,要让渤海郡百姓们都吃上“药饺”……哦~不是!是“桂枝饺”!

    吃药饺,能造福百姓们,增强百姓们的抵抗力!”

    刘辩鼓掌,表示支持,并道:“说得好!对了,浮阳县有几个感染风寒的病人,可曾医治好了?不能医治也不打紧,本王倒有独家秘诀……”

    感叹刘辩注定用不了“独家秘诀”!因为何先说……

    说曾阿牛带有足量的桂枝与芍药,早已连夜地赶往浮阳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