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巧了!我也叫刘辩 » 189、这渤海郡年评定

189、这渤海郡年评定

    刘辩跪坐主位,眼皮跳了一跳。

    当前,“祭祀”大典刚过去没多久,假期也仍未结束,各州吏员们理应呆在老家休假,吃喝玩乐,好好地过年,然而渤海郡吏员们却是除外——干干净净的南皮县府邸迎来了所有渤海郡吏员们的到来,偌大的会议室气派十足,坐满了人……

    他看见主位之下,各坐两排人,左边坐着何苗、曹操、袁绍、袁术、刘备、关羽、张飞、石越、张燕和管亥,右边则坐沮授、田丰、崔琰、国渊、邴原、管宁、孙乾、诸葛玄、张世平、苏双、师袁宜、张大瓷和徐庶。

    其中,管亥、诸葛玄、张大瓷和徐庶居坐末尾。

    再环顾四周,靠墙站岗守卫的是何先、何木、何河、何水、阿白、夏侯渊、夏侯惇、曹仁、曹纯、曹洪、曹休、曹昂、袁谭、袁熙、公孙越和公孙范——

    全是刘辩他所认识之人!

    并且,观诸吏员们,每人都配有一张案几,案几上放有相应的报告文书,诸如介绍吏员们就职以来的各种举措,目测是二十三份,全是石越和其副手们共同整理和誊写来着……事实上,据石越所说,石越统共准备了三十份!

    多多益善,就怕不够用。

    不管怎么说,为难石越等人了。

    众人穿戴也正式,不是随便地穿一套常服,而是换上了吏服、正服,显得十分重视。话说刘辩看了只想吐槽:

    咱们这是“开会”、“集议”,不是商讨国家大事,有必要这么肃穆吗?

    稍微地挪开视线,刘辩只敢在心里说一说,万万不敢说出口来。

    ……怪他派何先等护卫们给众吏员们传信,要求对方前来议事,还自作聪明地给这次的会议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渤海郡年评定。

    一年举办一次,用于讨论来年大家需要做甚么,郡县该往甚么方向发展——

    刘辩他欢迎大家准时出席这“渤海郡年评定”!

    刘辩:“……”

    对不起!失礼了!我感觉不小心窜台了!这才不是模仿《三国志》角色扮演的策略游戏啊!

    刘辩囧了。

    偏偏众人饶有兴致,像是第一回参加似的,个个都睁大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刘辩,打量刘辩。

    其中,反应最佳者,当属曹操、袁绍、袁术和何苗。

    也对,曹操等人连陛下都见过了,天天上朝觐见陛下,参与议事,都算常事,早已习惯,经验也丰富,乍一听到殿下提出类似的举动,当真一点也不意外。

    ——刘辩比较好奇,其余郡守县令们,会不会像他一样,每年也“评定”?

    清了清喉咙,刘辩首先道:“但愿这是诸位第一次,而不是最后一次参加“渤海郡年评定”!顺利的话,以后每年都会举行“渤海郡年评定”,诸位切莫错过!”

    刘辩这话自认没错:倘若历史的洪流没有改变,两、三个月后汉帝将会驾崩,而他则在何大将军的扶持下,成功继位,成为新帝,待到明年的今年,还能不能举办“渤海郡年评定”,实乃犹未可知也。

    与此同时,在场吏员们也相互一视,都从彼此的眼里看出一丝新奇。

    刘辩再道:“多余之话本王就不说了。本王只提四点:

    一是公布诸位吏员们担任职务后的表现,会排名,且第一名者,赏千钱!相反,排名垫底的,本王会点明批评!还望诸位吏员们今后慎重行事,不要马虎大意!

    二是讨论“渤幽路”一事!本王已与幽州的公孙瓒将军协商好了,要修一条公路,便于渤海郡与幽州来回往返!所修之路包括且不局限于陆路和水路!

    三是与浮阳县令、高城县令和阳信县令商量如何开发浮阳县、高城县和阳信县这三座靠海的县城,争取发展海洋业,比如造船、圈养海鲜,修海港,将三县打通,共同进步!

    四是关于南皮书院!这点到时再细谈!

    暂时就这四点罢!

    下面,本王先来宣布诸位的治理县城的成绩——

    何先!”

    不给众人适应的时间,刘辩冷不丁地点明,点明何先。

    何先迈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份布帛,递放在刘辩的案几上,再退至原位。

    刘辩手捧布帛,朗读道:

    “第一名者,乃是主簿功曹,兼领东光县令的曹操曹孟德!

    第二名者,乃是门下掾何苗何叔达!

    第三名者,乃是南皮县令,兼领史的石越石清长!

    第四名者,乃是贼曹掾,兼领高城县令的关羽关云长!

    第五名者,乃是郡少府的张世平和苏双!两位先生的政绩不相上下!

    第六名者,乃是议曹田丰田元皓以及……”

    话音未落,刘辩便被袁术给打断了——

    “停!停!停!”袁术铁青了一张脸,不满地叫嚷,“殿下,这排名是不是出了点儿问题?——术排名多少?”

    刘辩顿了一顿,视线随着不算太长的名单耐心地看了下去,半晌都没瞧见“袁术”的大名……刘辩倒没多想,袁术却涨红了脸,气的。

    “殿下!”袁术抓狂,忍不住地出声提问,“且不提术和本初兄长都没排进前五,只说曹孟德这厮,凭甚么排在第一?明明对方和我、本初兄长的功绩差不多啊?”

    刘辩道:“——曹孟德,东光县令,在东光县的政绩斐然,不但把东光县打造得不晋于南皮县,还效仿南皮县,也实行全民皆兵的政策!并且,东光县有窑场两座,虽比南皮县要少,但其产出所贩卖的价值,却是南皮县的十倍!

    莫要忘记东光县的窑场有师袁宜大师啊!”

    “还有俺!还有俺!”张大瓷打个激灵,激动地插话,“俺也帮了不少忙儿!”

    “大瓷兄……”师袁宜轻呼,狠狠地瞪了一眼张大瓷。

    张大瓷一愣,顿觉理亏,尴尬地对刘辩说:“殿下,对不起,俺不是故意……”

    “无妨,无妨。”刘辩摆了摆手,轻描淡写地警示,“念在你是初犯,本王姑且饶你一次,罚你俸禄两个月!若有下次,今后你都不准再参与进来,明白吗?”

    张大瓷低下头去,却大声道:“明白!”

    “很好。”刘辩视线收回,继续地开口,“此外,曹孟德还大力地推行屯田和屯兵!老实说,东光县屯田和屯兵的效果,放眼八座县城,是最好的!

    再者,曹孟德免了东光县百姓们赋税,东光县仍有不菲的税收上缴,缓解了整个渤海郡的财政困难!”吧啦吧啦地,刘辩把曹操好生夸了一通,只差没把曹操夸成“治世之能臣”,直令袁术,乃至其余吏员们瞠目结舌。

    大家纷纷地望向曹操,眼里毫不掩饰惊艳、惊叹和一丝妒忌。

    袁术没了脾气,面向曹操,皮笑肉不笑地道:“东光县令,合该排名第一。”

    “修县令谬赞,曹某也是实属巧合。”曹操朝袁术回礼,态度也大大方方。

    袁术见状,只得暗地气结。

    伸出手来,袁绍轻拍袁术的肩膀,对刘辩略带说:“殿下,能不能把其余吏员们的功绩也说上一说,也好教我等了解分明,今后也视对方为目标?”

    刘辩点了点头,便道:“何叔达,门下掾,虽无要紧的职务,却恪尽职守,且没犯过一丝错觉!为人低调,但却保障南皮县的治安!何叔达率领一百二十名骑兵,完美地解决了五千六百二十四件口舌之争和矛盾冲突,可谓劳苦功高!

    石清长,南皮县令,在任期间大力兴建土木,保证了南皮县上下运行顺畅,不但建成商业街,还吸纳了不少外来的工匠们……”

    接下来,刘辩花了好长功夫,才把众人的功绩全都述说一遍,听得众人心服口服。

    归根结底,并不是曹操功绩很多,才排名第一,实是相比众吏员们,曹操是干活最多,且效率最高的……是故,哪怕袁术嫉妒得嘴里犯酸,也不得不服气!

    更绝的是:曹操、何苗和石越等吏员们业绩抢眼,而张飞、张大瓷和徐庶的成绩则平平无奇——且不提徐庶是何许人也,只说张飞,与自个儿正好是死对头啊……对于亲眼地目睹死对头吃瘪,袁术表示甚至是愉快。

    张飞的情况是:别看张飞粗中有细,性格直率过了头儿,奈何张飞不待见小兵,私下动辄打骂小兵不说,还时不时地上演全武行。若不是张飞的治理能力尚可,还能威慑宵小,只怕阳信县都要乱了。

    对此,刘辩也扶额,暂时找不着合适的阳信县令人选。

    一如之前所说,刘辩当众批评了好坏参半的张飞。

    张飞无言以对,只得垂头任由殿下轻斥。

    末了,刘辩拍了拍手,痛快道:“诸位既无反对……来人!”

    门外,早已备好一千多钱的何白进屋,将赏钱交给曹操,再站回何先等护卫们那里,而曹操手捧千钱的钱袋,受宠若惊。

    适时地,刘辩道:“曹孟德县令,这是你应得的……收下!”

    曹操依言,默默地收好。

    刘辩轻扣案几,说道:“让我们再进入第二个主题罢?——有关“渤幽路”这事,各位有甚么意见?……不接受反对!”

    “咦?”众人怔了一怔,后知觉地意识到:殿下对“渤幽路”极其重视。

    也罢,殿下都与公孙瓒本人谈妥了,其余吏员们再是反对,又有何用呢?

    何况,修路是一件壮举,利民、惠民,实该支持才对。

    思及此处,袁绍代表众吏员们,率先地提问,问道:“殿下,何谓陆路,何谓水路?”

    “字面上的意思!”轻拍脑袋,刘辩看向何先,喊道,“——何先,地图!”

    何先抱拳,从怀中取出一份地图,展开,挂在墙上,以供众人观之。

    众人看到地图相当简易,却一眼明了:章武县、蓟县和无终县皆有独立的湖泊若干,且能流向大海!若将渤海郡的章武县与幽州的蓟县、无终县的河流打通,连成一体,不就是三角型么?那时,就能做到以无终县为屏障,进可阻绝夷族乌桓的入侵与干扰,退可快速地返回蓟县或者章武县,安全得很。

    唔~又忘记说明了:先前刘辩曾率奇兵潜入幽州,不但解除了管子城被围,还将乌桓十万突骑击溃!如今,乌桓夷族元气大伤,十年之内应该不足为虑了。

    也因此,在旁人眼里,旁人会担心乌桓突骑又来进犯幽州;而在刘辩和刘备、关羽和张飞等相关人员的眼中,则是思量如何修路,才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袁绍皱眉,仍以旁人的心态,分析如何修路——“殿下,我觉得该修水路,水路优先!”袁绍言之凿凿,“首先,乌桓突骑是夷族,多是不善水战,若将水路修好,至少能保证乌桓偷袭,而被偷袭的大汉子民们能逃到水上,保全性命……”

    聆听袁绍的高谈阔论,刘辩的心情甚是微妙:怎么说好呢?就……就好比忽然体会到了《三国演义》里,何进向袁绍求计如何解决宦官,而袁绍说出调集四方猛将豪杰,领兵前往洛阳进行兵谏——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啊?

    为了保全袁绍的颜面,刘辩都不好说乌桓突骑已经凉了。

    未来甚么曹操远征乌桓,累死郭嘉啥的,皆都不存在了。

    清了清喉咙,刘辩道:“不必考虑乌桓突骑。重合县令,你怕不是忘了幽州有公孙瓒将军罢?——只要公孙瓒将军仍在幽州,乌桓夷族就不会踏足幽州了!”

    袁绍怔了一怔,若有所思,改口道:“那么,殿下是想既修陆路,也修水路?”

    刘辩也不矫情,应道:“没错。本王的打算是:陆路要连通章武县、蓟县和无终县,水路不但要连接三县,还能贯通渤海,修建渤海湾港口!”

    袁绍张大嘴巴,惊道:“殿下,这是大手笔啊?”

    “没错。”刘辩淡淡地回答,“工期为十个月!且大半费用由我们这边出!”

    “啊?”

    听罢,众人齐齐惊呼,震惊地望向刘辩。

    “既是两方合作,凭甚么要我们出钱?”袁绍没法理解。

    刘辩耸了耸肩,答道:“公孙瓒将军太穷了,没钱!”

    “这……”袁绍难得吐槽,“这理由很强啊!”

    有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试想没钱,再有雄心壮志,也举步为艰啊!

    眸光微闪,刘辩望向钱袋子……咳!是郡少府——张世平和苏双,自信道:“张世平先生,苏双先生,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