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巧了!我也叫刘辩 » 216、布置计划遇司马

216、布置计划遇司马

    惜叹,他不能回去。

    哪怕他此刻心花怒放,他也必须呆在“北海书院”念书半个月……毕竟他的另一目标——将“北海书院”的所有书籍都誊写一份的任务还没完成呢?

    手托下巴,他又有些懊恼,心想:太急了,太急了!

    刚才他怎就没向郑玄夫子询问有关“北海书院”的所有书籍有没有备份呢?

    倘若有所备份,他不就可以直接向“北海书院”索要吗?

    要不,出钱购买全套,也行嘛?

    可惜,可惜!

    思及此处,他后知觉地感慨:到底是兴奋过了头儿,害他没有及时地向郑玄夫子进一步沟通——话说十五天之后,郑玄夫子如何前往“南皮书院”呢?通往“南皮书院”的道路修好了吗?或者坐船出航?……

    不不不!

    莫要忘记十五天后,东莱太史慈也要返回黄县呀?

    思绪万千,他越发高兴和苦恼,正恨不能再找郑玄夫人,说明一下东莱太史慈的情况时,他听到诸葛亮不停地喊他:

    “辩哥!辩哥!辩哥——”

    嗯?

    眨了眨眼,他回过神来,望向诸葛亮,奇道:“怎么了?”

    诸葛亮道:“还问怎么了,明明是辩哥你走神啦!辩哥,你在想甚么呢?”

    “我在想……”他轻拍脑袋,理了理思绪,智商归位,开口说,“我有没有告诉你们,郑玄——夫子答应要担任“南皮书院”的书院长一事了?”

    他实在太上道了:正式地拜师郑玄,就改口唤郑玄为“夫子”,而不是“先生”——这与普通学子们相比,他在称呼的方面,显然对郑玄先生更加亲密!

    诸葛亮的眼里毫不掩饰羡慕。

    不过,当诸葛亮想到郑玄先生也会担任“南皮书院”的书院长,到时还会在“南皮书院”授课这一事实之后,诸葛亮就不算很羡慕刘辩了……诸葛亮笑嘻嘻道:

    “刚刚不晓得,但听辩哥你说,我们就晓得了!”

    刘辩失笑,笑道:“只要你们心里有数就好!如今我们的指标完成一半,却也不能松懈!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要尽快把所需的书籍抄录一份,带回南皮县,让未来的南皮县学子们有书可念!”

    “辩哥真好!真替学子们着想!”诸葛亮率先地欢呼,又苦了脸去,“辩哥,我报名“南皮书院”还来得及吗?”

    刘辩伸手,抚了一抚诸葛亮的脑袋,逗道:“来得及!再者,现在的你只需专心识字便好了!抄录的事情还是交由你的师兄们罢!”

    言罢,刘辩笑吟吟地环顾四周。

    荀彧等人适时地拱手,表示放心。

    诸葛亮皱了皱眉,不高兴道:“辩哥,你太小觑我了!我不但识字,也能写字!”

    “哦?”刘辩莞尔,完全是随口一说,“那敢情好,你不是很喜欢《管子》么?再抄一本我瞧瞧?”

    可巧《管子》这本竹简书仍被诸葛亮借走,不但没有归还,诸葛亮还拿《管子》里的内容进行练字,以致《管子》暂时也没一份完整的备份。

    诸葛亮昂头道:“好!抄就抄!我就抄一本《管子》给辩哥你看!”

    说罢,诸葛亮斗志昂扬,作势去抄书了。

    然后,刘辩又望向荀彧等人,拍手宣布道:“莫要浪费时间!若无紧要之事,你们再去书阁,把墨家的,纵横家的,杂家的书籍也挑出来,全抄!

    能抄多少是多少!

    对了,晚上我还要再考一考你们上午所学,莫要让我失望。

    以后每天都要这样!”

    风轻云淡地,他布置众人的“学习计划表”。

    众人面面相觑,却乖乖地执行命令,各自结伴,去了书阁。

    ……所以说,打发了众人,我该做啥呀?

    挠了挠头,刘辩一头雾水:说来惭愧,自他来到书院之后,就没正经地抄过书呢?这下可尴尬了……定了定神,他快速地拟定行程:

    无妨,无妨!

    不抄书,他就结交人才罢!

    两眼亮晶晶,他觉得“北海书院”人才相当多呀?

    与这群人才交好,指不定这群人才愿意辅佐他治理南皮县,甚至整个汉室呢?

    他愉快地迈步,走出“大舍九号”,无意识去找孙竹和周俞,却迟钝地记起孙竹和周俞应该也在抄书?而且天色渐晚……

    已经傍晚了?

    真快!

    走至半路,他感慨不已,准备打道回府。

    期间,他经过同校学子们一二三四五,个个都对他颔首行礼,极尽友好,更有甚者,有人还唤他:“何师兄,你要去哪儿?”对方年纪整整比自己大了一轮!

    害他受宠若惊。

    更让他清晰地体会了何谓“一举成名”,即:他走到哪里,只要有人,都认识他!

    这使他飘飘然儿。

    但他稳得很——

    窃喜之余,他不停地告诫自个儿:刘辩啊刘辩,你只是出名在“北海书院”而已,放眼阴城,乃是高密国、东莱郡、北海国乃至青州,你甚么也不是!

    敢不敢闲逛阴城试一试?

    你肯定不会被大众所知!

    咧了咧嘴,他莫名想走出“北海书院”,看一看“北海书院”外面的世界了……但愿半个月内,他有机会能与孙竹、周俞逛一逛阴城。

    “你就是何辩何师兄?!”

    冷不丁地,他听到有一陌生的声音说。

    他愣了一愣,寻声望去,就见一名十岁左右的少年站在那里,斜视过来。

    少年并不是独自一人,而是被一名年轻的儒士牵着手。

    他打量那名年轻的儒士,发现他与对方有过一面之缘。

    这不是曾被七个半大的小子们围着的那个谁谁谁么?

    “兄长,他好生无礼,竟在看你。”少年面露不满,“明明是我先开口来着!”

    年轻的儒士轻笑道:“怎么?你又愿意留在“北海书院”了?不急着回家乡了?”

    少年抿了抿嘴,哼了一声,扭过脸去,恼道:“兄长莫非要赶我走不成?”

    “岂敢,岂敢。”年轻的儒士讨饶说,“你能留下来,为兄很高兴。”

    “高兴甚么,我也只答应留下一阵子而已。”少年小声地嘀咕。

    年轻的儒士并不遗憾,反是心满意足。

    扭过脸来,年轻的儒士朝刘辩拱手说:“让何师兄你见笑了!学生司马朗,见过何师兄!今见何师兄亲笔解题,其才智之非凡,着实令我佩服啊!”

    司、司马朗?

    他面上淡定,心下大叫:你是司马朗,那你身边的少年岂不就是……

    果不其然,少年板着一张脸,桀骜不驯道:“我是司马懿,是这个家伙的弟弟!”

    刘辩:“……”

    乍一听到“司马懿”的大名,刘辩只觉晕晕乎乎——

    他最想招募的人才有哪些来着?

    诸葛三兄弟、司马八达、颍川谋士团……

    如今,诸葛三兄弟到手,颍川谋士团也略有眉目,至于司马八达……眼前的司马朗和司马懿不正是其中之一、二么?!

    尤其是司马懿!

    是除诸葛亮之外,他最最欣赏的人物之一啊!

    轻微地睁大双眼,他定定地注视司马懿,竭力地把视线挪向司马朗……不行!不行!小小年纪的司马懿分外夺他眼球,他一点也不想看司马朗,他只想盯着司马懿看去!

    许是他的目光太热烈,司马懿顿时打个哆嗦,躲到司马朗的身后,表情一言难尽。

    “兄长。”司马懿小声地问,“他是不是认识我?”

    不然,他怎么会用那种的眼神看人?

    太夸张了!

    司马朗挑了挑眉,不必刘辩开口,亦自带解释技能,替其辩解道:“或许你和他的年纪相仿,他才对你好奇罢?”

    这也难怪:司马朗和司马懿虽是亲生兄弟,但这俩人的年纪,相差八岁!

    竟和诸葛谨、诸葛亮差不多——诸葛谨和诸葛亮则相差七岁!

    刘辩:“……”

    不、不愧是历史名人,自身的背景有一丝相似啊!

    清了清喉咙,刘辩说:“我可全都听到了!方才你家兄长说你不想留在书院,那你又是如何来到书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