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关于大明星老婆是多重人格这件事 » 第一笔四十七章 春夏秋冬

第一笔四十七章 春夏秋冬

    此时谈论着科幻片,但是陈安隅没想到田根基这家伙却说更喜欢喜剧片。

    而如若说喜剧片,陈安隅觉得也不是不能拍。

    事实上他手底下也不缺喜剧片的题材。

    而若是问及陈安隅,他第一印象就是想到了那部《夏洛特烦恼》,也是在陈安隅未来的开拍名单里的。

    好的艺术品是看起来很随意却蕴含着很深的造诣,在陈安隅看来影片《夏洛特烦恼》无疑拿着这把喜剧的万能钥匙打开了华夏的票房,杂糅着各种艺术元素的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

    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的男主角是人到中年仍然无所作为靠妻子在外做各种工作养活,却又心高气傲不想认清现实的夏洛。女主角是从初中就喜欢夏洛,直到毕业与穷小子夏洛结婚,婚后辛苦工作挣钱养家的马冬梅。

    然而平淡的生活在中学同学的婚礼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夏洛背着马冬梅偷偷去参加中学暗恋对象校花秋雅的婚礼现场,正当夏洛在现场与同学们大肆吹嘘的时候马冬梅闯了进来,并与夏洛大吵一架,一一拆穿了夏洛在同学们面前的“谎言”,颜面尽失的夏洛落荒而逃,在被妻子马冬梅的追赶时慌张中躲进了酒店厕所,然而醒来的夏洛却发现自己竟回到了中学时代,进而引发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件,同时夏洛也一件件的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梦”,当他一曲成名,娶到暗恋对象秋雅一步步成为“成功人士”之时又开始怀念起妻子马冬梅,最后随着梦中夏洛的逝世,夏洛也在酒店厕所中醒来,回到现实中的夏洛对妻子马冬梅如影相随。

    电影《夏洛特烦恼》表面上是在讲珍惜眼前人,珍惜爱情,追忆青春实际上也是在呼吁对人生时间流逝的珍惜,在观众对电影的自我投射过程中,满足了观众的“正向梦”,影片更多的是表达珍惜当下的意愿。

    在夏洛的梦境中通篇采用暖色调,梦醒回教室的第一幕中,在夏洛说完离婚后打开酒店的门的同时,中学教室的门也缓缓打开,从门缝越来越大的过程中光线也随之进来,这种过曝的镜头也是在暗示观众:夏洛此时是在做梦。这样通过光线来营造一种迷离,梦幻非现实的手法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如相似类型中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在房间偷看米兰换衣服的时候,由窗外的白色的日光照耀下,米兰的形象在镜头中变得模糊且梦幻,这也是在运用镜头语言在表达米兰的形象的非客观性,甚至在背景音乐以及一系列镜头语言的配合下,我们开始怀疑米兰是否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或者是说,米兰这个让马小军每天痴迷的女神只是马小军在青春时期懵懂叛逆无处释放时的幻想人物。

    同样的,致敬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夏洛特烦恼》在电影中也采取了同样的艺术手段。在夏洛的整个梦境中都是大量的光线和非常规性构图来表现情景的非现实性。而在表现现实中的夏洛的生活的时候则是偏冷的色调,这也是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温暖的梦境固然美好,但我们终归要回归到冷酷的现实中来。事事顺心一帆风顺的生活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鸡飞狗跳焦头烂额的现实才是我们要认真去面对的。

    电影的本质是梦境,《夏洛特烦恼》始终,“间离效果”的熟练运用时刻在告诉观众夏洛此时的处境是在做梦。在电影中夏洛不相信自己回到了中学时代,并决定通过跳楼的方式让自己醒来,结果却在医院中醒来,随即仍然亦信亦疑的夏洛冲出了医院,冲出医院后的第一个镜头中,夏洛处于镜头的左下角,并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份,完全不对称的构图方式,都在暗示着观众此时正处于男主角夏洛的梦境中,是非现实的,并且在此时夏洛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同样的,在夏洛最开始进入梦境中,教室的一场戏里,夏洛难以置信的看着眼前的一切,此时教室的嘈杂声,以及同学们的窃窃私语和王老师对夏洛的大声斥责,都是带回声的,超出正常音量的,这种带有夸张化的艺术手段也是在无形中提醒观众:夏洛此时处于梦中。

    这样的种种艺术手段使得观众在观看梦中夏洛生活的同时又不忘记此时是在夏洛的梦里,考验导演叙事能力的同时也非常考验演员的演技。

    那么总结起来陈安隅觉得这是一部让人笑着笑着就哭出来的电影,导演以鬼斧神工之势将太多的细节和真相隐藏在了笑点之下,愣是把这活生生的人间百态粉饰成为了一部喜剧。

    乍看之下笑满面,仔细品来泪满衫。导演之能可见一斑。

    任何赞美之言都不足以描述我对《夏洛特烦恼》的喜爱,因为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已经有了改变人一生的魔力,哪怕千百次次重温也不妨碍他带给我最真诚的感动。

    在陈安隅心中,是绝对的佳片。

    在评论这部电影之前,陈安隅想先向导演和编剧致敬,他们对这部电影的煞费苦心足以令人动容,甚至连每一个名字和细节都有他的深意。只有将这些细节抽丝剥茧我们才能看到导演和编剧对生活的理解已经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才能如此举重若轻的以化繁为简的方式仅用一部电影就能向大家完整的阐述一个简单的道理。

    许多电影的失败,并不是题材不够新颖也不是立意不够深刻更不是主题不够深度,而是导演试图表达给观众的东西太多太多,妄图用2个小时的电影去描述自己所有的感悟,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少即是多,《夏洛特烦恼》的导演和编剧深谐其中三味,巧妙地避开了冗长繁杂的立意,所有情节都暗合主题由此造就了本片的大巧若拙浑然天成。

    可是这并不是一部适合所有人的电影,至少不适合年轻人,不适合碰瓷党,不适合玻璃心,不适合象牙塔,不适合圣母心,甚至不适合没有过经历婚姻生活的人。

    这些年华似锦的孩子,既不懂生活的艰辛也不懂世道的沧桑,他们经常把理想和三观挂在嘴边不问出身空谈理想固执的认为一腔热血便可以改变世界,所以他们不大能理解两个人挤在40平米的蜗居是多么无奈,不能理解蚁族们整日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所困扰的烦恼,他们不能理解夫妻共患难的意义,也不能理解喜剧背后的悲哀。他们不懂就这样一个题材俗套,剧情平淡的电影是如何带给人惊喜和感动的。

    可是当一个人看过世态炎凉,体会过人间冷暖,为自己的选择而迷茫时,《夏洛特烦恼》一定就是他要找的答案,哪怕看到了开头就已经猜到了结尾,就算每一个情节都在自己的预料之内,依然不妨碍整部电影带给每个人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感动。

    那么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春夏秋冬”四位角色

    夏洛:夏代表各类生物已经恢复生机,开始旺盛的生命活动,暗指夏洛正直壮年而洛字代天性聪颖,多才巧智。

    男人最尴尬的事情莫过于,正直壮年却怀才不遇。夏洛本应是大展拳脚的而立之年,却生不逢时。其实这是我们一代人共同的状态。

    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时间?能力?金钱?别傻了。

    是时代。

    夏洛有才华吗?有的。夏洛不仅有才华还有为梦想献身的觉悟。

    导演故意让我们忽略掉的一个理所当然的细节,当夏洛穿越以后,没有买彩票、没有买楼房、没有炒股票,而是用音乐作为了发家致富的手段。而夏洛从中不仅要抄词还要作曲,这些都说明了夏洛背后非人的努力。

    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这个英雄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代。

    而冬梅:冬是冬天,暗指冬梅的处境,冬天的梅花,踏雪寻梅象征着珍贵,梅花又代表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宁愿坐在电动车上笑,也不愿坐在宝马车里哭,这就是马冬梅!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马冬梅的《夏洛特烦恼》会变成怎样一部黑色电影。

    她的出现影片唯一的色彩,唯一的光,唯一真实的人。

    从开头的第一句台词到不畏流言的追求夏洛再到默默付出悄然离去,

    马冬梅一直都在自己,说大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做自己想做而大家不敢做的事。

    夏洛可怜却并不可悲,因为他有马冬梅。

    怀才不遇也好,一事无成也罢,马冬梅都义无反顾的陪在夏洛的身边,懂他,爱他,支持他,保护他。

    名扬万里也好,万众瞩目也罢。

    从始至终真正能欣赏夏洛的只有冬梅一个,夏洛在台上唱了那么多歌,唯独没有《一次就好》。

    作为影片中夏洛唯一的原创歌曲,俩次唱给秋雅却都被打断。

    最后还是冬梅把它完成的唱给了夏洛。

    万人追不如一人疼,万人宠不如一人懂。有夫如此,夫复何求?

    那么夏洛爱冬梅吗?肯定也是爱的。

    在向大春支招的夏洛可以不假思索的说出冬梅的一切喜好,甚至连她走路的姿势和说话的声音都模仿的惟妙惟肖,做这一切的时候都那么的自然而然,就像展现另一个自己。

    如果说这些还不足以证明夏洛对冬梅的爱,那么一个懦弱胆小到暖气漏水都会被吓到躲在老婆怀里哭的男人,却在流氓的拳打脚踢中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她,完全能够说明夏洛甚至可以毫不犹豫的为冬梅献出自己的生命。

    可是既然如此相爱,为什么夏洛还是要选择秋雅呢?

    也正因为夏洛比任何人都要了解、相信冬梅吧,

    这种信任偏执到夏洛认定只要自己不娶,那么冬梅就不会嫁给任何人。

    无论自己走到哪,走多远,只要累了倦了,一回头冬梅一定会站在原地等着自己。

    可是他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屌丝了。

    当时隔多年冬梅和夏洛再次见面时,夏洛已经明白了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可惜岁月蹉跎,大春的出现还是让他落荒而逃,美梦终究变成了噩梦。

    夏洛临终前,冬梅的一句话,让他留下了懊悔的泪水。

    “你成了大明星,都不敢喜欢你了。”

    一个女人在自己30岁一事无成的时候没说不喜欢自己了,在自己整日无所事事躺在家中没说不喜欢自己了,在每日紧衣缩食挤在40平米小房子的时候没说不喜欢自己了,在结婚领证的宴席是一顿羊蝎子的时候没说不喜欢自己了,在每天日夜颠簸赚钱养家的时候没说不喜欢自己了,在食不果腹衣不掩体的时候没说不喜欢自己了,却在自己功成名就的时候悄然离去。

    这不叫讽刺这叫现实。

    秋雅:秋之高雅,秋天是丰收之季代表了人们的追求,雅代表了大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人如其名,就像所有青涩男孩的梦中情人一样秋雅具备了漂亮的容貌、优雅的气质、温柔的举止、良好的家教,回眸一笑百媚生,一出场便俘获所有愣头青年的芳心。

    可是我们抛去她的金玉其表,

    却愕然发现她既不善良:对于粉丝被打的第一反应是把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也不贤惠:从头到尾都没有为夏洛做过任何一件事。

    甚至不够忠诚:与袁私通。

    就连对夏洛的爱也是那么自私和功利:得知夏洛生病的第一句话“脑子没坏就好”,从没看望过病床上的夏洛。

    在船上夏洛曾问秋雅:“有一天我不会写歌了你还会爱我吗?”在她避而不答的时候,夏洛就已经明白了,自己跟秋雅之间根本就没有爱,那个自己朝思暮想的女人是就算爬墙翻窗也要来看自己最后一眼的人。

    夏洛爱秋雅吗?不爱的。

    夏洛就像一个穷怕了的人,固执的认为自己不幸福的原因就是因为没钱,他对幸福的追求带着盲目和偏执固执的认为“一切都是没选好,得到的和想要的对不上号。时间可以重来,换个人当主角,爱情就会天荒地老。”

    真正毁掉夏洛的并不是因为他的贪婪,反而正是我们所提倡的普世价值观。

    夏洛一直都是一个不肯随波逐流的人,宁愿卖唱,也不愿为现实妥协,他不明白追求理想有什么不对,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同学都看不起他,

    不明白看人需要看他的钱,找朋友需要看他的钱,介绍对象需要看他的钱,工作是为了钱,创业是为了钱,加班是为了钱,连结婚生子都要考虑钱、钱、钱。

    仿佛钱可以买到快乐,可以买到生命,可以买到时间,可以买到幸福,可以买到一切。

    所以夏洛觉得只要得到大家都在追求的东西,就一定能获得所谓的“幸福”,

    可是他从来没认真思考过,和钱相关的从来都是自己永无止境的欲望和空虚,随波逐流只会自己与幸福快乐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所以当一切都唾手可得的时候,夏洛才猛然发现,金钱啊、名气啊、美女啊、权利啊原来和自己的快乐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只有那碗独门秘方的茴香面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夏洛如同我们这代人一样,迷茫浮躁成了最常见的一种状态,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怀才不遇,不知道马冬梅为什么会对自己不离不弃,不知道秋雅为什么会嫁给一头猪,不知道何为不幸,也就真的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可当夏洛找到了大春,恳求他说:“我把一切都给你,你把马冬梅还给我好不好。”

    这个从来都不会发火的傻子,第一次打了人。

    这真是赤裸裸的讽刺:连一个傻子都知道什么是最珍贵的东西,而又有多少人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在舍本逐末的去追求虚无缥缈的幸福?

    幡然醒悟,为时已晚。

    大春:春代表的是万物初始一切复苏的状态象征着舒服、希望、单纯,所以电影中的大春总给人一种既迟钝又美好的感觉。

    而春又同蠢,大春即大蠢,老子有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为人最忌讳的是什么?是小聪明。

    往往生活中只有俩种人能获得幸福,一种是绝顶聪明的人,另一个则是傻子。

    电影中从头到尾得到幸福的人只有俩个:冬梅和大春。至于而其他人都是在自作聪明罢了。

    无论是房子涨价也好,只剩下茴香汤也罢,大春始终有着自己简单的快乐,简单的满足。

    当夏洛提出山珍海味任君选的时候,大春却把他带到了童年的游戏厅,只为了却童年的一桩心愿。

    这样的单纯,专一,美好不正是通往幸福的不二捷径吗?

    所以呀,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才是人生的常态,这些幸福并没有什么不同,只要你能让自己健康幸福你已经超过别人太多太多了,与其把精力用在追求虚无缥缈的事物,不如用它去挖掘身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