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关于大明星老婆是多重人格这件事 » 第一百五十七章 别太当真

第一百五十七章 别太当真

    此时听陈安隅说了这么多,是让田根基二人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不过这次田根基倒是有其他说法了:“其实鱼儿,我是喜欢偏搞笑的古装剧。”

    “这……”陈安隅可没想到自己这严肃向的作品田根基还不喜欢。

    “嘿,你小子要求还挺多。”此时梁竞听了也是笑道。

    “要求高才有好作品嘛。那鱼儿,有没有构思好这类的作品呢?”

    “我想想。”

    陈安隅此时想了下,倒也是真的有一部他非常喜欢的作品。

    那便是武林外传。

    《武林外传》本身作为一部口碑极好的情景喜剧,在华夏情景喜剧界的地位,可谓是北斗之尊。

    那么在这里,陈安隅觉得可以分析一下这部剧好在哪。

    框架:本剧围绕着一个在明代后期关中地区小镇“七侠镇”中“同福客栈”里的佟掌柜和她的几个伙计展开。

    虽然名字产生于“武林”,时间选自于“古代”,但是这些都是《武林外传》的跳板,它希望披着喜闻乐见的“武侠剧”和“古装剧”的外衣来让观众们更容易接受它想告诫观众的一些超脱武侠世界的现实性道理。比如在第五回:“展红绫千里定扒手,郭芙蓉一心迷盗圣”中,编剧就借着“未经世事的小郭一心想让退出已久的盗圣重出江湖而后引发了一系列混乱让自己醒悟”这一故事背景来显现出其本意——“什么盗亦有道,都是胡说八道,贼就是贼,没有什么好贼与坏贼之分,随便偷两件东西送人就叫侠义了吗?”道理本身是枯燥无味的,但是以武侠为背景,以“盗圣”“盗亦有道”“劫富济贫”为元素,就让观众很乐意去接收它。包括此回结尾老白对“随手八十两施舍穷人”“偷九龙杯”“江南四大贼王”故事的无情揭穿,也让观众明白了那些所谓“劫富济贫”“盗亦有道”大都是表面光鲜亮丽的虚伪面具,那些所谓的“侠盗”们也不过如此罢了。

    甚至在第四十八回“败家女随口开条件,穷哥俩合伙办酒馆”中整集都在阐述“组建家庭中男方需要承担巨大压力”,而全剧看下来,这样借古讽今的集数可谓是目不暇接,第二十一回“寻短见老吴见魔女”中老吴吐露心声说自己因为生活的各种现实性牵绊而无法去见自己心爱的人“我去,我去我工作怎么办?房子怎么办?”

    当然,《武林外传》经久不衰的原因就是它会针砭时弊,但是又不是单纯地发牢骚,紧接着就会给予人鼓励、开导,剧中老白紧接着就说“兄弟,就为这个你就不想活了?”随后拿观众熟知的客栈中的人举例子:龙门镖局的大千金嫁人还没看到新郎就成寡妇了、前朝知府的孙儿年年乡试年年不中甚至变卖祖产、堂堂盗圣因为官贼之分想了心爱之人想了三年却不敢见……正当老吴感慨之时,老白随即说:“人活着就图个念想,没钱的时候希望有钱,生病的时候希望健康,孤独的时候希望幸福,人正是因为有了念想,才有了生活的勇气——实现梦想的勇气,暂时分开算的了什么,只要你俩还喜欢,把心思用到了,总会有团聚的那一天。”一席话惊醒了老吴,也惊醒了屏幕前的我们。

    纵观全剧,我们发现,虽然客栈隔三差五就会经历一场风波,但是在波澜之后,一定会归于平静,这,也是现代人的“江湖”,这就是《武林外传》,就像那句歌词“可我们的生活还是要继续。”

    然后是喜剧元素。

    人物:

    本剧的主要人物性格缺点,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佟掌柜的贪财,老白的好吃懒做,胆小怕事,秀才的为人软弱,大嘴的贪财好吃,小郭的野蛮泼辣,小贝的顽劣不堪……可就是这些繁多的性格特点,一同汇聚成了本片最为重要的欢乐元素。比如第一回开头小郭进客栈敲门众人推老白回答是,老白因为胆小紧张一通胡言乱语的窘迫让人忍俊不禁;再比如剧中佟掌柜多次见钱眼开时的贪财模样也带给了观众不少欢乐。

    台词:

    每个看过《武林外传》的人,一定对剧中出现的各地方言印象深刻。方言本身具有一定趣味性,再将其融入挂在嘴边的经典台词,如“额错咧,额真滴错咧,额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嫁过来,如果额不嫁过来,额的夫君也不会死,如果额的夫君不死……”“帮我照顾好我七舅姥爷……”,就会在观众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欢乐印象。

    现代元素:

    《武林外传》作为一部名义上的武侠剧却大胆加入现代元素很是高明,这种做法也使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的观众们能更好地融入到剧中所构筑的虚拟世界中去,这同时也是为什么《武林外传》明明是一部武侠剧,却比现在许多的现代剧带给观众的代入感更强的因素之一。言归正传,举个例子:在第十二回“受委屈伙计装叛变,求生意老板装大方”中佟掌柜怒斥老白:“国内最强的演技派就是你!”老白却对着镜头来了一句:“我是偶像派。”再比如第二十三回“卖私盐厨子遭盘查,换身份贼头变捕快”中平谷一点红向佟掌柜介绍自己研制的“洗手液”“洗面奶”等等,非常容易激起观众们的兴趣。

    地位:

    正如开头所说:“《武林外传》在华夏情景喜剧界的地位,可谓是北斗之尊。”

    在这部剧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幽默与温情、后现代风格的解构和现实主义的教诲、对武侠的反讽与对侠义精神的弘扬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还掺杂着网络语言、流行歌曲、广告段落、综艺节目、时事新闻、时尚资讯。

    《武林外传》真正想说的不是武林,想论的也不是江湖,它是以古装喜剧的形式,披着“武侠剧”与“情景喜剧”的外衣,在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里,增强了与生活的反差,避开了现实的羁绊,在“主旋律”的意识形态支配下,无所顾忌地讽喻现实,上演着现代人的琐碎生活和喜怒哀乐,形成了强大的喜剧张力。“后现代主义”包装的采用,还拉近了作品与不少年轻观众的情感距离,为不少文化研究者提供了可资谈论的新话题。

    从形式上来说,《武林外传》的风格的确很先锋、时尚,运用的表现手法也是拼贴、反讽与戏仿,不受时空的限制,不管题材的分类,方言、笑料、游戏、广告用语、影视文化、流行音乐等等信手拈来,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倾向。但是该剧对“戏仿度”进行了精心的把握,于戏谑反讽之中点击了当代人生百态,生动鲜活地戏仿出一种理想失重之后的人生状态。

    观众评价武林外传是“情景喜剧的成功突破”,是“大杂烩式样的新型电视剧”,“这是对武侠剧的颠覆”。

    从这点都可以看得出来这部作品的优秀对吧。

    所以武林外传算是电视剧史上的巅峰之作。

    就武侠题材而言,周星驰《功夫》般的存在——而又要扩得更深远。

    说后一点。

    《功夫》的伟大处,不只是又一个周星驰式的小人物奋起,还是香港武侠的累计致敬之作。猪笼城寨、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洪家铁线拳、天残地缺、神雕侠侣、火云邪神、如来神掌。这一个个都是香港武侠史符号般的存在,而这样一山更有一山高、返朴归真悟本性的情节,是武侠最传统的套路。是终极的解构,也是致敬。

    而《武林外传》亦然:解构,以及致敬。

    佟湘玉,指代金镶玉。《同福客栈》,龙门客栈。

    白展堂,展昭+白玉堂。盗圣,盗帅。

    郭芙蓉,郭芙。

    李大嘴,《绝代双骄》里现成的人物。

    莫小贝,对应《笑傲江湖》里衡山掌门莫大。

    吕轻侯,古龙里左轻侯。

    燕小六,《欢乐英雄》里燕七。

    祝无双,《神雕侠侣》里陆无双。

    这些人名字都能挑出原型,但人物又和原型有微妙的区别,许多甚至是全然反差——佟湘玉其实就是铜湘玉,性格也和金湘玉全然相反;白展堂的胆小怕事、郭芙蓉的蛮横泼辣,都是把武侠形象解构和人间化了。一如《功夫》里包租公包租婆是杨过小龙女,一个效果。

    这就是其欢乐之处。

    其他上官云顿对应功夫片巨星尚格云顿、平谷一点红对应中原一点红、华山掌门岳松涛对应岳不群、郭巨侠对应郭靖、慕容嫣出自《东邪西毒》、扈十娘是杜十娘和扈三娘的混合体,每个名字都有出典。

    甚至随你信不信:衡山派那三位,陆一鸣名字出自《鸳鸯刀》,周敦儒对应《神雕侠侣》武敦儒,都是的。包括钱夫人,玩过《大富翁》的必然会会心一笑。

    就是说,对那一代人而言,满屏幕都是密码。

    情节上,《武林外传》传统的客栈开门式经营,客似云来,掺杂各类江湖故事。

    那些”鸡王争霸赛“、”全宇宙收视率第一的古装综艺节目“之类,爆炒现实,欢乐无比不提:这类古今哏,许多剧都会玩。

    而真正见功力的,是那些古今哏里,无时不刻渗透的武侠基因。

    只举一个例子:

    岳松涛灯市口大战莫小贝,争夺五岳盟主一集,岳松涛前半段学《笑傲江湖》左冷禅,后半段玩赔率又是古龙《决战前后》里叶孤城的哏。

    甚至岳松涛那一下”这是天竺的招财金花“,是《射雕》里欧阳克在王府朝雪中扔筷子的手法。这就完全是给纯武侠迷的细节了。

    像这样,脱胎经典,但又能颠覆经典的,了不起啊。

    实际上,稍微了解那一代网络写手的都明白:

    网络初创期,早期几个论坛,大家都是这么以金庸调侃为主,论坛甚至玩这个哏一直到2002年之后。这里面的许多段子灵感,是那一代人玩过的文字游戏。那是70后和80后早期,一整代的网络回忆。

    也是对金庸和古龙,以及从小读三联版长大的人,一整代的回忆汇集。

    当然,唯如此不足以撑起经典来。就像《我爱我家》之后,英达还是有许多情景剧,甚至梁左也参与了《临时家庭》的创作,但《我爱我家》是最神的。

    《武林外传》的妙处在于,除了是一部有情怀的武侠剧,还是一部极坚实的情景剧。

    之前回答问题时,做过一组对比:

    众所周知,宁财神写《武林外传》时,颇多对《老友记》致敬场合。比如,吕秀才床头那幅”六人行必有我师“,比如那句“别说六人行,六千人都行”的台词。

    但《武林外传》真模仿处,不是这些细节,而是人物安插。请注意:

    《六人行》人物安置:

    Rachel:骄纵的千金大小姐。Ross:略呆萌的书生。

    Monica:缺爱好强的女主人。Chandler:害怕承诺的男人。

    Joey:好吃贪色的大型婴儿。Phoebe:古灵精怪的女人。

    《武林外传》人物安置:

    郭芙蓉:骄纵的千金大小姐。吕轻侯:略呆萌的书生。

    佟湘玉:缺爱好强的掌柜的。白展堂:磨磨唧唧有太多过去无法确认关系的盗圣。

    李大嘴:好吃的厨子。莫小贝:古灵精怪的孩子。

    两者都是,从千金小姐离家出走、融入社会开始,由千金小姐和书生的爱情,进化到另一组成熟男女的感情,最后大结局的这么个故事。当然,有许多性格细点,比如郭芙蓉的暴力倾向、Chandler的贫嘴、佟湘玉的贪财、李大嘴的杨慧兰情结,都是点缀,但大结构是这样的。

    如果仔细思考,会发现这样的结构极有弹性:

    两对对比迥异、容易制造喜剧效果的情侣。保证了情节主线可长可短,而且随时可以感情出问题来做矛盾。

    一对很容易出状况、随时可以就地安排笑料的队友。(JOEY的呆傻和PHOEBE的精灵,大嘴的迟钝和莫小贝的神出鬼没。莫小贝和PHOEBE尤其值得一提:虽然身份年龄相去甚远,但都是想一出是一出,能够因为她们的一两个灵光突发制造整集矛盾,又因为她们的怪异和孩童般脾气而猛然以非常规方式收束剧情的,不可或缺的点)。

    而为什么后续的《龙门镖局》达不到《武林外传》的高度,我先前琢磨过:

    《武林外传》能让人粘在沙发上,是凭什么?电视剧版场景很简陋,店堂、后院、客房、掌柜的卧室、门前,偶尔加个衙门牢房,没了,但是敞亮、干净、透人情味;衣服,小郭紫的绿的偶尔穿插黄的,老白黑白或灰跑堂,吕大侠偶尔换身袍子,掌柜的衣服也不出那几身,但都干净明快;打架基本就是排、点,最有技术含量的大概是小六保护好我七舅姥爷的舞刀……但是,这剧的妙处,就像每集幕间迷你剧完了之后淡墨山水的“武林外传”四字,是干净明亮的淡墨山水。

    情节天马行空,讲究个点到为止,时不时还主动提间离效果,提醒大家这玩意是情景剧。你看着小贝去西凉河闹事追打邱小冬、掌柜抠门不发月钱、老白犯贫、吕大侠被郭侠女打、大嘴又贪小便宜交织起来的“生活化”感觉,有种“客栈就是咱的家”的恬淡感。

    《六人行》亦然。《我爱我家》亦然。靠梗招人笑来看,靠温情、节奏和演员间“来电”的化学反应,勾住人不放。《龙门镖局》,以及其他喜剧,差的就在这里:穿越古今的笑点,许多剧都会玩;但彼此之间细密周至的人情味,或者说,“家庭感”,少了。

    这种家庭感,来自于《武林外传》这拨人的表演——得说一句,空政这拨人太难聚了,而且配角里大量军队出身的角色,保证了表演的纯正。

    当然,也来自于他们那套”别太当真啊“的日常逻辑和服装布景。

    这玩意叫做情怀。喜爱老武侠剧、一路看金庸古龙书长大的诸位,大概都能在这满屏幕的密码里,明白这点情感。

    那么陈安隅其实对于这部剧也是喜爱非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