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关于大明星老婆是多重人格这件事 » 第一百七十二章 或许是最好的

第一百七十二章 或许是最好的

    “那么安隅,你最喜欢当中的谁呢?”梁竞此时是询问陈安隅关于剧中的人物。

    这点陈安隅倒是真有一个喜欢的人。

    此时陈安隅也就和二人讲讲自己喜欢的剧中人物。

    陈安隅觉得《少年包青天》虽说有不少BUG,抄袭作案手法,查案手法这事,也一直让人诟病,但不可否认,编剧在角色的塑造上面,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这部剧的人物塑造,大多立体鲜活,其中,庞飞燕尤为典型。

    庞飞燕这个人设,有一个很大的特质:她比楚楚还吵。

    太吵了,以至于以前看的时候,观众总想对着进度条拉快进,即便是到了今日,借着以前的印象,重刷的时候,还是会有人对她抱着极大的反感。

    弹幕上,一水儿“叽叽喳喳,事儿逼,惹事精,扫把星,吵死人了……”这样的词汇。

    但,庞飞燕真就这么差吗?

    不是,相反,她这个角色,其实越看越可爱。

    第一点贴心的时候,像极了小棉袄

    庞飞燕是个刁蛮大小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和她的贴心细致并不冲突。

    她是庶女出身,生母早逝,两姐姐跟她有一定的年龄差,哥哥们不在身边,父亲(庞太师)忙于朝政,嫡母掌家。

    即便她总是嘻嘻哈哈,但心理上的伤痛和成长过程中,家人的缺位对她的影响,其实是很深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五鼠闹相国”这个板块里,庞飞燕开解展昭的那番话,完全颠覆了小兮对她的全部印象。

    一开始,她表现的没心没肺,像是无法理解展昭死了师父的痛苦。

    甚至告诉公孙策:“死一个师父又怎么嘛,又不是没死过,上个月我也死了一个老师啊,是小时候教我写字的,还有一个老师是教我弹琴的,好像去年也死掉了……”

    话里话外,都是对这种情感的无知和无所谓。

    展昭是“从一而终”就衍悔大师一个师父,犹如再生父母的那种。

    庞飞燕呢,师父少说就有200个,光是教她读书写字的就有四五十个,而那些人,大多只教了她三四天就走了。

    刁蛮任性,可见端倪,只不过,她并不自知,又或者,她不是不知道,只是不在乎。

    于她而言,师父就是一个过客,三四天的相识一场,不足以让她伤春悲秋。

    真正让她伤心的,是关于她生母那一部分。

    她的生母去世那一年,她5岁,她母亲24岁,她一滴眼泪也没掉,以为母亲只是睡着了,渐渐长大,渐渐明白,再想哭,不仅哭不出来了,就连对母亲的印象都模糊了。

    所以,她一开口,就是羡慕展昭“十岁了,还能哭”。

    甚至,她说:“可以哭,是一种福气。”

    “我们要让离开我们的亲人开心,自己就要活得开心。”

    说完,她悠悠地一个人走开,坐在凉亭里发呆,从她出场至今,她很少会有这样安静发呆的场面,那一刻,她在想什么?

    是不是在想她那个早早就香消玉殒,还来不及被自己记住的母亲?

    一个人,得多大勇气,才能撕开自己的伤疤,去安慰别人?

    在这一刻,陈安隅完全对她改观了,她是刁蛮,可该贴心的时候,就是妥妥的小棉袄不是吗?

    第二点脑洞大的时候,是个机灵的小侦探

    陈安隅曾经提到过,楚楚最重要的存在,不是和包拯组CP,而是作为“案件提示”存在的。

    就连弹幕都逗趣地调侃:“全剧最牛逼的线索——楚楚”。

    遭逢家变的楚楚,去掉了满身的刁蛮和跳脱,变得知心,温和,像是包拯的解语花,她身上的这项“提示功能”逐渐地就被庞飞燕取代了。

    但她的提示,又和楚楚的不同,楚楚的更倾向于从日常上,也就是“一些漫不经心的说话,将我疑惑解开”这种。

    而庞飞燕的,则是从案件的类比,案件的本身疑点,脑洞打开地去提示。

    隐逸村的时候,庞飞燕夸下海口,表示自己是京城名捕头铁扇子的干女儿,是神机妙算的“龙秋燕”。

    在之后的案子中,她确实发挥了“神机妙算”的能耐,替包拯排除了不少疑点。

    比如说,楚楚的三叔被杀,别人都慢吞吞的研究,庞飞燕此时就直接下了一个有理有据的结论:杀三叔的人只能是他们村子里的人。

    这个依据是:三叔的尸体是在后山发现的。

    而为了捕猎“猿人”,他们在后山放了几十个捕兽夹,不管三叔是在后山被杀,还是被杀后移尸后山,凶手都对后山的地形以及捕兽夹的位置十分熟悉,否则容易触动捕兽夹惊动山下的人。

    接着,李四以村里人的武力值不如老三强去否定庞飞燕的结论,众人进一步的讨论,引出“干尸杀人”这个提示。

    包拯他带着人一步步往下查,从李四那里引出20年前那些干尸的“故事”,此时,庞飞燕提到,那不过是他们每个人拿着彼此的把柄罢了。

    清晰,通透,人性之恶,在她口中脱口而出。

    紧接着,随口瞎掰,脑洞大开的来了:“这是典型的借尸还魂案件啊,当日的京城灭门奇案,还有杭州西湖的三尸命案,都是用这种手法的。”

    此时大家都不以为意,只是展昭好奇地问了一句:“什么叫借尸还魂啊?”

    “借尸还魂啊,就是故意利用当年的惨剧,然后转移别的视线,做成复仇的假象,来隐藏自己的杀人动机和身份,其实,凶手杀人的原因,可能和这些干尸,根本没有什么关系的,这里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嫌疑……”

    她把都有嫌疑的每个人逐一分析,光是这一段,就很有趣,她仿佛是站在上帝视角上,拿着剧本俯瞰众人,而身后的真正凶手卓云,大概手心都要冒汗了吧。

    毕竟,庞飞燕真相了。

    她的这些推论,脑洞大开,叽叽喳喳的说法,看似很烦人,但实际上,每一点都说到了点子上,直接给包拯排除,理清了许多混乱的思路。

    类似的剧情,后续还有很多,她的出现,对包拯而言,更像是一个搭档,在公孙策不在身边,或者不在线的时候,起到给包拯排除,补充的作用,这是从一开始,楚楚就做不到的。

    这机灵劲,像极了一个小小的侦探。

    第三点交友的时候,是个小侠女

    这部剧的主角团,包括包拯,公孙策,凌楚楚,展昭,以及庞飞燕5个。

    年纪还小的展昭先不说,小兮之前对包拯,公孙策以及凌楚楚的人设都做过分析对比。

    包拯正直,但一根筋;公孙策圆滑世故,但好强傲娇;凌楚楚善良,但市井之气太盛,中伤包拯以及包大娘那个点,是完全无法洗的。

    只有庞飞燕,她的性格塑造,其实是最实在的。

    对于自己人,她会不余遗力地把对方纳入自己的保护圈,尽量减少他们的伤害。

    庞飞燕被带回京城以后,包拯他们后面才匆忙而至,住店的时候,这才发现,有个神秘朋友连食宿都给他们安排好了。

    这是体贴他们一路舟车劳顿,也是尽自己的地主之谊。

    她知道包拯聪明,但为了万无一失,确保他可以高中入仕,她明明可以开口跟庞太师,甚至跟宋仁宗为他求一官半职。

    但她知道尊重包拯,用包拯的方式去替他争取,这个方式,就是把他推荐给宋仁宗办案子,即便科举失败,他入朝为官,那也是名正言顺。

    后来,时间太紧,她担心包拯破不了案子,又替他找好退路,甚至不惜偷庞太师的出关令牌。

    公孙策中毒昏迷,她阴差阳错的一顿打,救了公孙策。

    当时,包拯等人死乞白赖地要求庞飞燕照顾他,她堂堂太师府大小姐,大可以甩手不干,又或者找丫鬟代替。

    但她没有,而是自己没日没夜,尽心尽力照顾,以至于公孙策梦中都是小仙女(庞飞燕)的温柔和温暖。

    包拯办案,一心追逐真相,最后崔明冲自杀而亡,庞惜燕自杀殉夫,就连庞太师都屡屡对包拯动了杀机,恨极了包拯,但庞飞燕没有。

    不是不伤心,而是她明白,这里面,包拯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姐夫杀人,姐姐自杀,都和包拯关系不大,她不会不讲道理地迁怒报复,始终待他们如故。

    类似的剧情,其实很多,就连跟她针锋相对,天天互相怼天怼地的“老色鬼”公孙策,也被她纳入了自己的圈子里。

    她在“魔法幻影”版块里,对捕头柳飞凤疾言厉色的那句:“我告诉你,公孙策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我和你没完!”

    那少有的严肃和紧张,让她整个人看起来都不一样了。

    作为朋友,能听到这么一句话,也会觉得开心幸运吧,毕竟,谁不想被另一个人好好珍惜,好好护着呢?

    可以说,庞飞燕这个角色,除了有些大小姐脾气,刁蛮任性,她身上集合了许多人身上的优点和可爱之处。

    我猜,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编剧的构想里,她一定是一个特别爱看京城里那些“某某二三事”的女孩。

    所以,她对于这些案子的悬疑推理,对于人心的揣摩,才能这么细致通透。

    又因为自小有父亲看顾着,姐姐护着,两个姐夫纵容着,所以她的个性才这么直接,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

    可以说,她的人设,独特,却又得天独厚,仿佛得到了编剧的所有偏爱。

    而我们重刷这部剧的时候,客观地看,庞飞燕的三观很正,性格也不差,想法上,有着大家族女孩的成熟,却又乐观,这样的女孩,怎么会不讨喜呢?

    所以陈安隅觉得说起《少年包青天》中的爱情故事,庞策CP(庞飞燕与公孙策),当仁不让是本剧的第一CP,比起包拯与凌楚楚之间朦朦胧胧地互动,庞策CP的爱情互动简直就是本剧第一甜。

    在天然居的正式碰面前,庞飞燕与公孙策就像两条平行线。各自成长在自己的光阴里,不曾相交,不曾见面。

    庞飞燕是庞太师府上傲娇的三小姐。

    身份尊贵,容貌俏丽,是京城妥妥的白富美。

    除了备受庞太师宠爱之外,她还有疼爱自己的大姐、二姐,以及对自己关爱有加的两位出类拔萃的姐夫——大姐夫是当朝皇帝,二姐夫则是状元郎。

    而飞燕自己亦很出色,聪颖精明。

    论医术,她师承神医陆明,医术高超;论艺术鉴赏力,她鉴赏画作的能力也是一等一的,常为皇帝陛下鉴画。

    家世显赫,宠爱环绕,飞燕的性格也因此有点泼辣刁蛮,但是本质很是善良正直。

    属于庞大小姐的少女时光,无忧无虑,快乐无匹。

    而彼时的公孙策生长在庐州。

    作为庐州府尹的公子,公孙策生活条件优渥。

    自小接受着良好的教育,是天鸿书院的优等生,礼乐射御书数,妥妥的全能优等生。

    且潇洒俊逸,面冠如玉,翩翩公子一枚。庐州城内,公孙策乃一等一的公子。

    一个傲娇,一个骄傲,庞飞燕与公孙策二人那么相似又那么不同。

    命运使然,在天然居面前,正式见面。

    作为双方的朋友,包拯为两人热情引荐。

    公孙策与庞飞燕,四目相对,相视一笑。

    按照一贯的剧情,接下来,应该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了吧?

    不,公孙公子与庞小姐之间,开启地是冤家路窄。针尖对麦芒,两看两相厌。

    初次见面就开始掐架。

    他说她野蛮,她说他娘娘腔。

    他说她胡搅蛮缠,她说他笨乡巴佬。

    而后,这对欢喜冤家,吵嘴不断。平静的日子,都是叽叽喳喳地斗嘴。却也阴差阳错地多了很多的缘分。

    两个人的感情就在吵吵闹闹中,情根深种。

    再后来,在大相国寺的树林中,迷路的两人,被迫又共处一晚。两人的感情得到进一步催化。

    跳跃的灿烂篝火前,两人玩了换装游戏,也交换了心底的秘密。庞飞燕依偎在公孙策身边,仰望着他,眼中若落满了星辰。

    后来,傲娇的大小姐庞飞燕开始为公孙策吃醋。

    对于康乔的评价客观中带着浓浓的醋味。

    公孙公子也越来越开始在意庞大小姐。

    狸猫换太子案中,当包拯等人开始将怀疑落在庞太师身上,庞飞燕焦急不已,是公孙策轻轻地握住了飞燕的手,耐心地安慰:“飞燕,别着急,你放心吧,我会和你一起努力的。”

    庞策CP正式官宣。

    相比于包拯与楚楚之间情感的克礼复己,公孙策与庞飞燕的感情畅快淋漓,不负青春。

    故事的结局,是他们一同快马加鞭驰骋离开京城的场景。

    在飞逝而过的原野上,庞飞燕大胆表白:“公孙策,你还不赶快回去,跟我爹提亲呀!”

    公孙策热情回应:“等我考上状元再说吧!”

    整个天地都回荡着他们的誓言。

    但,后来我们再没有见过那个刁蛮可爱的飞燕。

    在《少年包青天2》中,公孙策的身旁忽然有了陆湘湘。而公孙策也再没有提一句庞飞燕。

    我们的庞策CP,就那么不复存在了。

    小时不懂,现在思量,才明白:公孙策与庞飞燕之间,未来的路只能越走越难,注定只能悲剧收场。

    首先,公孙策考上状元的难度简直不要太高。不仅要翻过包拯这座大山,还有很多很多的竞争者;

    其次,更现实一点,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公孙策的家世虽好,但与堂堂太师府相比,悬殊甚远,公孙公子在一众世家子弟中,没有任何优势。

    更重要地,庞太师会接受一个政见与自己完全对立的公孙策当自己女婿,然后联合包拯一起来对付自己吗?坚决不会。

    你也许会说,以庞飞燕的性格一定会冲破父亲的干扰,与公孙策坚决在一起。但是,庞飞燕虽然性格炽烈,略有任性,但是她是一个很孝顺的女子,对于父亲的尊重与对家的责任感,庞飞燕一定不会做让庞太师太难过的事情。

    所以,在《少年包青天2》中没有看到庞策CP的后来,也不必介怀吧,编剧至少没有让我们看到庞策CP最残忍的结局。也许“如果不能相濡以沫,那倒不如相忘于江湖”,才是庞策CP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