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汴梁记 » 第十四章 生死一战

第十四章 生死一战

    又过了一天,眼见太阳被房檐遮住,天空也渐渐暗了下来。

    吴忆整日均在房中,无聊之中想起褒国公送给自己的五百两银子,赶忙起身打开朱红的箱子,心想如今自己也算是富人一个了。后来把玩银子也渐渐烦了,索性拿起一本介绍诸国地理形势的书册,翻看起来,正读的津津有味,杜世宽兴冲冲的来到了吴忆的房间。

    刚进了门,杜世宽说道:“贤弟,我今晚在醉仙楼定了酒席,咱们去小酌几杯,你身上有伤,咱们少饮几杯如何?”

    吴忆赶忙心想总算有些事情做了,赶忙收起手上的书道:“恭敬不如从命!”

    两人相视一笑,出了房间。

    吴忆坐在军士驾着的马车之上,李若莲和军士一样骑着马,杜世宽叫了妻子向氏与几个亲兵随行。

    杜世宽介绍向氏给吴忆李若莲二人认识,二人赶忙行礼问好,众人这才有说有笑的出发了。

    吴忆掀开马车布帘,只见李若莲正骑着高头大马。群腰遮住胸脯,外有浅色轻纱遮体,肩头上的伤痕也被遮住了,头上流苏髻,柔媚之中还隐有男子般的洒脱,不像寻常女子忸怩之态。

    吴忆竟呆呆看的有些痴了,心想后面真得跟李若莲好好学骑马,否则到稍远地方只能坐这马车。

    众人半个时辰后便到了醉仙楼,天色已黑,“醉仙楼”三个金字依旧清晰可现,楼上灯火通明,觥筹交错之声不时传来。

    杜世宽叫众军士楼下等待,便与妻子向氏、吴忆、李若莲三人走向醉仙楼门口台阶。

    “诸位客官里面请。”一个黑色褙子的店小二急忙跑出醉仙楼门口唱喏。

    四人随着店小二上了一处雅间,因为是杜世宽做东,于是分宾主落座。

    少倾,蒸、烧、煮、焖各式菜肴便陆续被小二端上来,布满餐桌之上,自然也少不了盛酒的扁壶与酒杯。

    席间谈笑风生,众人其乐融融。

    杜世宽与吴忆连饮了三杯酒,便相互攀谈起来。

    杜世宽放下酒杯:“贤弟,多亏你此番相助于我,要不然我也不能将如此多的荆南探子一网打尽!”

    吴忆道:“那自是杜兄运筹帷幄的好,我只是恰逢其会。”

    “贤弟你就不要谦虚了,对了,你今后有什么打算。有没有兴趣从军,保举你做个承局、押官,我还是能办到的。”杜世宽认真地看向吴忆。

    吴忆挥手道:“不用杜兄如此费心,我与若莲明日便要离开复州城了。”

    “啊,你们要离开复州城?”杜世宽惊讶道。

    吴忆看看李若莲,李若莲接过话茬道:“呃,杜大人,我与忆哥哥商量了,自是如此,我们要去蜀地!”

    杜世宽长叹一声:“去蜀地?此去定是山川远隔,不知何时能再见了。贤弟,不瞒你说,我也想离开这复州城,王防御使不在复州,我也生了去褒国公那里效命的心思。你嫂嫂写信给了他那兄长;我呢,也与褒国公去了一封信。成与不成,估计过段时间就知晓了。”

    吴忆道:“呃,嫂嫂她……”

    向氏有些不好意思,浅笑低头,杜世宽解释道:“你哥哥虽是个破落户,可你嫂嫂可是宣徽南院使的幼妹,我那舅子叫向拱。”

    吴忆吃了一惊,忙向向氏拱手行礼:“原来嫂嫂是名门之人啊,失敬、失敬!”

    杜世宽打断吴忆道:“你我兄弟,不必如此,看来今日这酒既是庆功酒,又是送别酒了!来,满饮此杯!”

    吴忆举起酒杯,与杜世宽碰了碰杯,仰头喝掉杯中之酒。

    过了一个时辰,众人出了醉仙楼,回到杜世宽府上。

    李若莲与吴忆商量了前去蜀地的一些事情,卢应昌也站在吴忆房内。

    看到那些银子,吴忆顿时发愁了,但此去蜀地不知多远,也花不了这些银子如何携带么。

    卢应昌咧嘴笑笑:“主子,老卢最是喜欢银子,不如咱们先拿出十几两换些通宝钱和必备物品,剩下的我找个包袱背在身上,如何?”

    吴忆翻翻白眼:“你身上有伤,能行么?再说你要是携款跑了,我岂不是人财两失?”

    卢应昌赶紧解释:“主子,我的伤不妨事。要说携款逃跑,更是不可能。当初在小院子拼杀时,主子你不也见识了老卢的忠心么。”

    吴忆无奈点点头,算是应下此事。

    “若莲,我们该怎么去蜀地呢?”吴忆来到李若莲身边问道。

    李若莲听到问话,回答起来:“忆哥哥,你且听我仔细道来……”

    听了李若莲解释,吴忆才明白此次目的地是蜀国成都府,从复州坐船沿汉水逆流而上,过襄州,再往前便是蜀国金州,继续前行至蜀国兴元府,从兴元府沿金牛道直至成都府。

    去蜀地虽然经过荆州走水路最近,但是荆南高氏对所经行商盘克重税,任意扣押人质,所以之前李若莲未经过荆州,而是绕道复州。

    次日,天近午时。

    杜世宽亲自带十几个军士护送吴忆三人前去渡口坐船,快到渡口时候,远处一条大江便徐徐展现在众人眼中。汉水缓缓流向远方,水上泛起了淡淡的烟波,两旁的芦苇仿佛一望无际,和远处的田野交织在了一起。

    不长时间众人便到了渡口,渡口栽着些柳树,垂下的丝绦随风舞动。

    杜世宽将准备好的一些通行文书交给吴忆,吴忆将之前那处小宅子的地契又还给了杜世宽,杜世宽无奈只得收下。

    还是到了临行时刻。

    杜世宽不由得有些唏嘘:“贤弟,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请!”

    吴忆站在客船船头,向杜世宽拱手道:“杜兄,保重!”

    老艄公悠悠一声“开船”,客船桅杆之上便升上船帆,开始沿河而上。船上有四个人撑船的艄公,均是皮肤黝黑,头戴斗笠。

    船渐行渐远,直到看不清杜世宽,吴忆才和重新换上一身男装的李若莲回到了船舱。

    客船设有四五间舱室,里面有桌椅床铺、茶水饮食,也可随时打开船边的窗户浏览沿河风光。

    卢应昌虽生于荆楚之地,但仍然是个不识水性之人。船甫一开动,自己便躲在一处房间干呕起来。

    吴忆、李若莲倒是没有卢应昌那么激烈的反应,一边煎茶,一边观赏窗外风光。

    不知不觉行驶了已三天时间,襄州城远远在望。老艄公告诉吴忆,汉水南边是襄州城,汉水北面是樊城。樊城沿江一条长堤,十几个码头一字排开,码头上便是客栈,最为方便。

    卢应昌已经承受不住晕船之苦,央求停船靠岸。

    吴忆、李若莲立在船头,江风拂面,吹得李若莲流苏乱飘,别有一番韵味。

    吴忆向李若莲说道:“都已在船上三日,如今天近傍晚,不如下船找个客栈住下,明日再走。”

    李若莲点点头说道:“忆哥哥,这里几百年前便被描述成‘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如此繁华之地,我倒要见识一番。”

    吴忆让老艄公将船停在一处码头,周围同样停泊了不少的船帆,甚是密集。

    吴忆和李若莲、卢应昌上了岸,和老艄公约定明日再回来乘船。

    襄州在大周治理之下,变得逐渐繁荣起来。三人上了码头,往前走了不远处就看到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街道两侧灯火通明,比复州城要繁华许多。

    走过一处石桥,眼前便看到一座三层的四方楼,门前挂着两个栀子灯,牌匾上写着天香楼,竹管丝弦之中夹杂着男女欢笑之声,瞬时飘荡过来。

    卢应昌看的心花荡漾:“主子,这是个好地方啊。”

    吴忆莫名其妙:“这是一处吃饭的酒楼么,还有人演奏,如此热闹呀!若莲,要不我们进去填饱肚子如何?”

    卢应昌笑道:“好呀,主子,我就知道你也喜欢!只是……”

    李若莲脸上浮出愠怒之色,轻咳两声,瞪向二人:“男人果然没一个好东西!”

    说完李若莲竟扭头向街道另外一个方向走去,吴忆莫名其妙,若莲不饿么。

    看李若莲走远,只好叫住卢应昌慌忙追了上去。

    吴忆边追边问卢应昌:“老卢,那里究竟是什么地方?”

    “自然是喝喝花酒,欣赏风月的地方了。主子,我看定是李姑娘吃醋了。”卢应昌答道。

    吴忆哪里还不明白,刚才那地方竟然是青楼,于是抬起脚踹了卢应昌一下。

    卢应昌委屈道:“主子,李姑娘定是喜欢你……”

    吴忆听罢,抬腿又是一脚踹向卢应昌。

    三人还是找了一处提供食宿的客栈,要了三间客房。用过晚餐,时间尚早,吴忆找卢应昌要了些碎银子和铜钱,便拉了李若莲继续逛街,不过将卢应昌丢在客栈之中。

    两个人漫无目的的走在路上,来到一处颇宽敞的大街,小商贩各占住一个地方,有演皮影戏的,有表演杂技的,有说书的,有卖些糖人的……

    吴忆、李若莲也被这浓重的烟火气吸引了,吴忆看到街边有个小贩在卖发簪,叫上李若莲跑向那里。

    吴忆从货架上取出一只簪子,只见那簪子上的杏花雕琢的惟妙惟肖。

    那卖货的小贩一脸笑意道:“客官,我这只杏花银发簪可是我这发簪里最好的,当然也是最贵的,您一眼就挑中了。您是要送给心爱之人吧,我保证她会喜欢。”

    李若莲此刻还是男装,但是看见那杏花银发簪脸上也露出一副欣喜的神态来。

    吴忆问道:“包起来,多少钱?”

    小贩道:“只要三两银子,我这童叟无欺。”

    吴忆从袖子里摸出几块碎银子,递给小贩。

    小贩赶忙接过银子揣进怀里,将簪子包好递给吴忆。吴忆刚接过包好的簪子,立刻捧着拿到李若莲面前。

    小贩嘴巴张的很大,一脸错愕,这男子给男子送簪子,还是杏花发簪……

    李若莲见小贩如此模样,转身拿起发簪快步离去。

    吴忆好不容易追上李若莲,没走几步,立刻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了。

    一个老道模样的清瘦之人,正在与一个书生模样的的人在地上下围棋。旁边还挂着一个照明用的灯笼,灯笼后面立着一块布幡,写着“棋法阴阳,道为经纬”八个字。周围全是围观之人,个个全神贯注。

    吴忆拍了拍一人的肩膀,问道:“此处做的什么生意啊?”

    那人回过头说道:“一局棋,一两银子做赌注。”

    吴忆听过,顿觉新鲜,于是自己也在旁边观看起来,李若莲只好站在旁边等待。

    吴忆这才注意那老道模样的人,只见他身穿一身灰色道服,头上挽了一个道髻,一头白霜似的头发,胡须也白成羊尾模样。

    随着棋局的进行,书生模样的人额头逐渐渗出汗珠,明显处于下风,手里捏着一颗棋子久久不动。

    老道抚了抚花白胡须说道:“这位公子,再不落子,老道我就睡着了。”

    书生擦了擦头上的汉:“我此刻又没输,你着什么急。”

    老道只好不再说话,那书生一手拈着棋子,另外一只手在怀里摸索起来。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他怀里竟然掉出一本书,“啪”的一声掉在棋盘上,棋盘上的棋子散落一地。

    众人也都被下了一跳,吴忆知道这书生定是想耍赖。

    老道也是一怔道:“这马上我就赢了,你怎么如此不小心,不行,你须给我一两银子!”

    书生一脸坏笑:“你又没赢,凭什么给你银子。”

    老道见棋子散落一片,只好摇头,书生赶忙起身想要离去。

    “稍等,这位兄台,你这么做未免有些不厚道吧!”吴忆忍不住了。

    书生道:“这棋子散落一地,如何继续下,不继续下,如何知道胜负,不知道胜负我为何给他一两银子。”

    吴忆摸摸下巴道:“呃?说的也是,你意思是说,能继续下,若是你输了,就要给这老人家一两银子了。”

    书生道:“呃、自是如此!”

    “好,有你这句话足够了!我把这棋局复原,你接着跟老人家下棋,直至分出输赢。”吴忆笑笑对书生说道。

    书生有些错愕,这棋子都这样了晾谁也复原不了:“你能复原?说瞎话也不怕闪了舌头。”

    吴忆不再理会书生,将黑白棋子全部捡起来,一颗一颗在棋盘上摆了起来。书生刚开始还不以为然,逐渐脸上漏出凝重之色,头上的汗又重新渗了出来。

    吴忆将棋子全部摆完,和之前一模一样的棋局出现在众人眼前,旁边的众人啧啧称奇,果然不差半分。

    “你还有何话说,继续和老人家对弈吧。”吴忆转向书生说道。

    老道突然笑了起来,胡须乱颤:“啊哈,神人呀!”

    书生见和刚才棋局分毫不差,只得继续下棋。

    片刻功夫,书生就弃子认输,捡起那本书,掏出一两银子递给老道,灰溜溜离开了。

    “老道扶摇子,敢问这位公子如何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