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破浪时代 » 第一百一十三章 逆势网罗人才

第一百一十三章 逆势网罗人才

    研发很大一部分投入源自人力,郝仁说继续增加研发投入不是忽悠。隋祖禹走后,他一个电话把在西安出差的冯都都叫了回来。

    冯都都飞机落地就拉着行李箱急冲冲赶回公司,行李门口一扔,进了郝仁办公室。在了解了郝仁叫她赶回来的原因后,冯都都十分震惊。

    “郝总,你确定吗?今年研发员工要在原定名额上增加40%?”

    “确定,怎么了?不好办?”

    “办很好办,就是大家不看好明年的大环境,招聘比较谨慎。据可靠消息,现在几乎所有终端厂商都在缩减招聘名额,甚至不少有裁员计划。酷美今年的招聘名额下降30%,且社招几乎没有,全部是校招,目的就是为了换取政府应届生补贴和税收减免。mot就更不用说了,招聘数量锐减不说,直接宣布在中国区裁员1000人,全球裁员6000人。cf今年刚坐上全球第二的交椅,倒是没有裁员计划,但也听说内部要求高管带头降薪。我们这个时候逆势扩招是不是有些不谨慎?”

    冯都都着急忙慌地从已经下雪的北方赶回来,脱了羽绒服里面还有高领厚毛衣,话说了一会,热出一身汗。郝仁知道冯都都风风火火的性格,推过去一瓶矿泉水,示意她坐下歇会。

    “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是我们扩招的好时机。”郝仁说道。

    “这样吗?”

    “你想,每年各高校最好的人才是不是被外企收割走了,我们给不错的薪水,拿情怀说事,有时候抵不过人家品牌响。今年外企缩减招聘还裁员,竞争者少了,正是我们储备人才的好时机。”

    “是这么说,但是郝总,经济不好耀华收入也会受到影响,人力支出可不小,尤其是高水平的人才。”

    “我们不是单纯地增加招聘人数,而是在调整招聘结构的基础上扩招,营销、销售、行政的人员可以相应的减少,让给研发,特别是核心岗位,适当冗余配置都可以。与此同时,招聘的人才质量要相应提高,校招聚焦重点理工院校,社招从芯片公司、系统公司、硬件公司多寻找,进行公司技能补强。”郝仁说道。

    “缩减营销的人力,穆总会不会有意见?”

    冯都都这句话问得很谨慎,郝仁结婚虽然没有在公司公开,但是身为人事主管的冯都都拥有所有公司成员的资料,所以郝仁与穆言的婚姻关系她是知道的。

    “所有公司高管与公司共度时艰,穆老师也不例外,她很深明大义的,你不要这样看穆老师。”郝仁笑着说道。

    “我懂,我懂。”

    “原归正转,具体的招聘岗位你和研发各部门主管好好讨论下,记住一定要严格把关,按照公司未来的规划部署下去,这事很重要,每周向我汇报进展。”

    “好的。”

    冯都都带着郝仁的指示回去琢磨了几天,随后就一一找到了研发三巨头,隋祖禹,孙皓和沈同方。

    沈同方心里为郝仁的魄力叫好,于是把几个芯片大厂的名单给了冯都都,并详细指点了冯都都各个大厂的核心岗位,叫她重点关注。

    冯都都也是一点就透,各种渠道打听到了这些企业的人事变动和裁员计划,打算伺机而动。

    事情比所有人想象的还要严重,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加深,最终在2008年年底演变成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一场风暴过后,美欧日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遇到较大困难,国际需求迅速萎缩,中国进出口总额从11月开始急转直下,国内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不得不开始裁员,各大科技企业也不例外。

    被裁的员工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找工作,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工作并不好找,降职降薪也未必能找到合适岗位。于是,有的人在网络上发泄怨气,有的人跑到公司门口举起横幅抗议。

    这时候,在一些进驻有科技企业办公园区出现了神奇的一幕。领到离职补偿金的研发员工径直从原公司办公楼走出,转个路口就齐齐走进附近的一家咖啡厅。

    这家咖啡厅有两层楼,全部被耀华包下。冯都都打听到这里有几家研发三巨头的意向公司,果断地将招聘会搬到了这里。

    很快,简历雪片般飞来,很多以往完全不可能考虑耀华这样民营企业的优秀人才都被网入麾下。

    沈同方今天下午3点过来做面试官,一进咖啡厅,就看到郝仁在和两个面试者喝咖啡。

    “欢迎两位加入耀华,两位在智能终端开发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希望在今后的日子在耀华能有很好的发展。”郝仁说道。

    “郝总,应该是我感谢耀华给予面试机会。说句实话,今天我走进来时心情很忐忑,就怕面不上。我有一个同事做软件开发的,一个月前被裁,到现在都没找到工作,都已经打算去开出租了。我喜欢做开发,宁愿薪资低一点也想继续做下去。”

    说话的人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男子,名叫祁川,原来在mot做硬件工程师。这几年mot的市场份额在下降,新出的几款新机都没有热销,这次遇上经济危机,为了节约成本,mot直接关闭了在中国的研发中心。

    在郝仁看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mot如今虽然没落但终究当过王者,它的全球运作体系、市场销售策略、产品开发机制、甚至是人才培养计划都值得耀华学习。

    “不要这样说,我们只是唯才是用,只要是金子,在耀华都能找到一块自己的用武之地。你的同事如果还没找到地方,可以推荐他来面试看看。”郝仁说道。

    “我已经通知他了。”祁川说道。

    “郝总,我有一个不情之请,我离职前是做软件开发的,但实际上我在操作系统领域经验丰富,塞班系统的很多优化工作就是我之前的团队做的。我在原公司一直想要调动,但部门之间壁垒太深,没有成功。不知道在耀华能不能让我从事操作系统方面工作。”

    祁川旁边的男子叫邓庆阳,是个微胖的男子,在酷美工作有六年了,绩效一直很优秀。外企工资一般略高于其他企业,但升职却比较困难,部门主管一般从国外空降,中国人机会不多,只是没想到中国人升职机会不大,裁员却是首当其冲。一周前,邓庆阳就领了n+2的赔偿办理了离职手续。

    “那是当然,在耀华内部调动主管不得阻拦,不相信待会我让人事总监过来给你打包票。”郝仁笑着说。

    隋祖禹刚送走一个面试者,说话说得口干舌燥,就走到前台来再拿一杯咖啡。隋祖禹拿了咖啡,扭头就看到郝仁几个在那边说说笑笑,气不打一出来,气势汹汹走过来瞪着郝仁。

    “好家伙,你们给我排了一整天的面试,上午三个下午四个,聊得我头晕眼花,结果你在这里喝咖啡。”

    “水煮鱼,你自己的人总得自己面试吧,我不能替你做主,再说我也没闲着,正和你面试通过的新同事探讨业务。”郝仁说道。

    在旁边站了半天的沈同方唯恐天下不乱,走过去对隋祖禹说:“我都听到了,他谈谈业务是真的,只是把你通过的做软件的人探讨到孙皓那边去了。”

    “你……”隋祖禹有点词穷了。

    “沈工你这是干啥?”郝仁对沈同方很无奈,越老越顽皮说的就是他了。

    “耀华果然非常和谐。”祁川对邓庆阳说道。

    “看出来了。”邓庆阳附和道。

    几个人愉快地聊了一会,直到冯都都过来把隋祖禹和沈同方叫走面试,祁川和邓庆阳也离开去签约了,顿时只剩下郝仁一个人。

    郝仁没有面试,就在咖啡厅四处走走转转。前来面试的人络绎不绝,和郝仁擦身而过,脑海中莫名其妙想起杜甫的一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可惜耀华没有广厦千万间,也只能从众多人中挑选佼佼者加入,真要大庇天下有才之士,耀华的规模还得再上几个台阶,至少要把产品卖到全世界,至少要成为真正全球前三的品牌。

    郝仁知道,只有足够强大,才有底气说出网罗天下英才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