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闺秀明瑜:小家碧玉当自强 » 第五章 初到苏州

第五章 初到苏州

    薛家众人担惊受怕了一夜。天刚蒙蒙亮,船家忙忙起锚行船,一刻也不敢在待在此地。

    行到江面开阔处,江上逐渐又有了百舸争流之势,众人方才有了逃出生天的感觉,三魂七魄终是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薛太太一夜没敢睡,如今精神不济、咳嗽也越发厉害。薛妈妈便不许她再下床,一日三餐俱是端到床头侍候。

    此时,薛太太歪在床头,头上戴着兔毛的抹额,有气无力地看着女儿:“孽障,真真吓死为娘。凡事由父母做主,哪里轮得到你强出头?“

    薛元娘也是青白着一张脸,眼下洇着淡淡地青色,下巴也尖了出来。想到昨夜的景象,她不禁后怕地投入母亲怀中,呜咽道:“娘,女儿不敢了!昨夜情势危急,女儿实是不想全家遭殃,方才出来讲了几句。“

    薛太太到底心痛孩子,把责备的话语忍了又忍:“你年纪小没经过事,那强人哪里是三言两语能打发得了的。多得是谋了财还要害命灭口。昨天他们手下留情,真真是老天保佑。“

    薛妈妈看着元娘从一点点肉团子长到如今,也拿她当半个小辈,此时也劝道:“大姐儿聪慧,自是有办法应对。只是如今这世道,女儿家清白尤其要紧。那强人俱是野蛮汉子,最是贪花好色。姑娘这般白玉般无瑕的人儿,若入了他们的眼,只怕是凶多吉少。太太也是担心你。“

    几句话说的元娘又是害怕又是害羞,埋头在母亲肩膀上不言语了。只是内心恐惧之余,却又闪过那一双如星辰般的眼眸。有着这样一双眼的人,也是贪花好色的卑劣之徒吗?

    因着薛太太身子不好,薛老爷发话把午饭摆到正舱一起吃。经过昨夜风波,大家也没了看景说笑的情致,一顿饭吃得甚是沉闷。

    喝茶消食时,薛老爷赞扬女儿道:“昨夜大姐儿一番话倒是教为父刮目相看。竟是巾帼不让须眉。“

    此话一出,二娘噘了噘嘴,又开始吃味:“昨夜姐姐好生勇敢,衣裳没穿好、头发也散着,就敢跑出来跟强人说起话来。可知我们女儿家最忌衣衫不整、失了礼数。“这时忌恨昨天爹爹要她守礼呢。

    薛元娘如何不知庶妹的心思,她端正了容色,一字一句地反驳道:“昨夜情势危急,我们船上十几口人,一个不好就要全都喂了鱼。情急之下才没顾及别的。再说那强人副手曾口称“大人“云云,只怕不是普通的强人,而是官府中人在办公案。想着不是亡命之徒,我这才奋力一搏,就搏他们心存正道、不肯滥杀无辜罢了。“

    薛老爷方才恍然大悟,一时捻着胡须,一时又抚掌:“难怪如此!当时为父都张皇失措,竟然没有听到如此细节。这般说来,昨夜这不知哪路官员,办的事情只怕也是见不得光。若不是元娘急智,应对掷地有声,只怕一念之间我们都没了活路。“

    薛太太此时眼中闪着泪光,骄傲地看着自己的女儿。这般秀外慧中的人儿,也不知还能陪在身边几年。待到了娘家,定要嫂嫂帮忙相看一个好人家,才不负了女儿这般人品。

    薛家众人又在江上颠簸了两天。

    那日晌午,船家来报:“老爷、太太,前面就是苏州娄门码头。只两刻钟便可靠岸。“众人俱是精神一振。下人忙忙归置箱笼,薛元娘并二娘在丫鬟的伺候下穿戴起来。

    待到船只靠岸,早有码头帮工帮着搭板子、抬箱子。这些人都是日日在码头上找活的,俱是做熟了的,极有眼色,要的赏钱也不高。

    等众人刚上岸,就有一个管事打扮的中年人上前行礼:“可是松江府长泾镇的薛老爷一家?“

    薛老爷并薛太太定睛一看,正是刘府管事赵大。

    赵大给薛老爷夫妇磕了头,引着众人来到早已等候在一旁的轿子处。他一边侍候主子们上轿,一边嘴不停:“可把姑太太和姑爷盼来了。老太太和太太从发信起盼着,命小的日日在码头等候,就怕错过了。“

    薛太太上次回娘家省亲已是十年前,想到马上能见到日思夜想的母亲,也不禁红了眼眶,催促轿夫快走。

    走了半个时辰,薛家几位主子终于在一户黑漆大门前落了轿。

    只见刘府门户大开,张灯结彩。几个得力的仆妇管事已在门外候着。

    不待到主子们站定,一位头戴素银头面的管事妈妈迎上前来,殷勤地扶着薛太太臂膀,笑到:“姑太太安好!奴婢是大太太跟前的翠芳,姑太太可还记得?“

    薛太太看她面熟:“原是你!我出阁时你还是嫂嫂跟前的一等丫鬟。“

    崔妈妈笑眯眯地说:“姑太太好记性!正是奴婢。后来太太做主,让我嫁把大老爷跟前的崔旺,如今托大,大家都叫我崔妈妈。“

    薛太太颔首:“那崔旺是哥哥面前得脸的随从,一看就是有前程的。这也是你的福气。“

    崔妈妈满脸喜气:“都是主子的恩典!奴婢伺候姑太太进去。“

    另有管事和仆妇上前向薛老爷和两位姑娘行礼不提。

    薛老爷被迎去正院,自有大舅子刘知府并一干侄子一处说话。

    而女眷则随着崔妈妈,径直去了内院。

    众人随着崔妈妈绕过吉祥如意的影壁,一路分花拂柳,又走了百来步,方才来到一座雕花大厅前。

    只见正位上端坐一位满头珠翠的皓首贵妇,保养得宜,看着只有五十来岁,正翘首朝门口望来。

    下首一位中年贵妇,身穿大红织金褙子,全副赤金头面,目光有神,一看便是厉害的当家太太。她见众人前来,忙起身迎到门口,携起薛太太的手拉到主位贵妇跟前:“母亲你看,妹妹这不就来了吗?“

    皓首贵妇正是薛太太的母亲、刘府老太太。她一把将女儿揽到怀里,眼泪不住的落下来:“你这个没良心的。两地隔得不远,也不知道来看看我这把老骨头。整整十年才回来这一趟!是姑爷拘着你还是怎么的?“

    薛太太回了娘家,看到十年未见的母亲已是满头白发,心中酸楚愧疚,不由得哭出了声:“都是女儿的不是!是我不孝,害母亲担忧了!“

    那中年贵妇是刘家大太太王氏,乃是刘知府的原配正室,薛太太的嫡亲嫂子。两人原在闺阁中就相得,自然有几分亲近。她忙忙扶起小姑子,一面拿帕子去揩脸,一面故意说笑:“瞧瞧姑太太,还像个小姑娘似的。你一回来就把老太太惹哭,一会儿仔细头晕,我可不依。“

    刘老太太点着长媳,笑骂道:“你妹妹才回来,你就给她脸色看,我也不依。“

    薛太太忙止了哭,说:“嫂嫂说的是,原是阖家团聚的好日子,是我不好,惹得母亲流泪。“说罢,她掖了掖眼角:“这次我带着两个女儿也来给母亲拜寿。元娘、二娘,快给外婆、舅妈见礼!“

    两位姑娘随即上前给老太太磕头,口中朗朗到:“外孙女儿明瑜、明珍拜见外婆。祝外婆松柏常青、日月长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好好好!“老太太看着碧玉一般晶莹剔透的一双外孙女儿,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快起来!莫跪坏了膝盖。“说着,老太太身边的许妈妈已经上前一手扶起一个。老太太赏了了一人一个礼物匣子。

    薛家姐妹又跟两位舅妈见礼。大舅妈王氏,是府里当家主母,膝下有刘大少爷茂哥儿和刘大姑娘莉姐儿。二舅妈张氏,瘦瘦的一张脸,只是嘴唇太薄,看着有几分厉害,穿戴倒也体面,膝下有二少爷英哥儿和二姑娘苹姐儿、三姑娘茉姐儿。

    大家认了亲,姐妹们又认了序齿。原来薛元娘比莉姐儿小一岁,薛二娘恰好在苹姐儿、茉姐儿中间。

    热闹了一场,还是老太太发话,让薛太太并女儿们先去早已腾出来的晴芳院里梳洗,晚上接风宴再兄妹、舅甥相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