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史风华 » 第十八章、冯家庄盟誓结义 横涧山智显徐达(上)

第十八章、冯家庄盟誓结义 横涧山智显徐达(上)

    朱元璋带着众人离开驴牌寨,向滁州出发。这日一行人来到了冯家庄附近,在继续前进就必须从冯家庄借道而过。

    傍晚时分,汤和打探完消息回来,回到帐中他告诉朱元璋几人:“冯家庄的庄主是冯家两兄弟,大哥冯国用是个儒雅之士,弟弟叫冯国胜是个习武之人。二人一文一武召集了三千多人马,保护着冯家庄以及周边村庄的安全。”

    朱元璋听完在帐内边踱步边言道:“看来我们得拜访一下这冯家兄弟。”周德兴不太服气:“不就是借个道吗?还至于去拜访。”

    汤和言道:“这俩兄弟在当地的威望甚高,若不经过他们的同意,我们这么多人怕是很难过去。”

    马秀英言道:“那我们就得趁早去拜访一下人家,这三千人马驻扎在这儿,很容易引起冯家兄弟的误会。”朱元璋思索片刻言道:“夫人说的有理!”说完转身言道:“天德、汤和、周德兴现在同我一起到冯家庄去一趟。”

    四人来到了冯家庄,只见庄院围墙都是上百年的参天垂柳。大门直通官道,后门紧邻山间溪水,大院内房屋一座座,院内有一道道灯光闪过。汤和不禁乍舌:“这就是评书里说的‘占着房子,躺着地’吧。”几人相视一笑,表示赞同汤和的说法。

    汤和上前敲门多时,只见一个仆从出来,仆从见外面的四位大汉有些惊讶地言道:“几位来我们庄上有何事?”

    汤和连忙拱手言道:“在下汤和!这位是我家大哥”汤和回头看向朱元璋,复又转过头向仆从继续言道:“濠州副帅朱元璋特来拜见二位庄主。”

    仆从言道:“那还请几位稍等,待我去回禀庄主。”汤和言道:“有劳了。”仆从进去多时也未见出来,周德兴沉不住气了:“他们家这谱摆的也太大了!俺进去看看。”说着就要上前。朱元璋呵斥道:“不得无礼!再多说一句话,就给我回去!”周德兴立马闭嘴,乖乖地回来站在朱元璋身后,不敢再多言语。

    不一会儿仆从出来言道:“庄主有请几位!”朱元璋走上前,徐达几人紧随其后,朱元璋跟着仆从一路来到正厅。

    冯氏兄弟走出正厅迎接朱元璋几人,走在前面的是冯国用只见此人身长八尺,儒冠儒服,龙眉凤目、皓齿朱唇;后面跟着的是冯国胜二十一、二的年纪,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一双目光如寒星。

    双方走上前拱手施礼,朱元璋自报家门:“在下朱元璋经过贵宝地,特来拜见。”冯国用笑道:“久闻朱统领的大名,快快请进!”说完请朱元璋几人进入正厅,几人分宾主落坐,仆从上前奉茶。

    冯国用言道:“山野之间没什么好茶,还望朱统领不要嫌弃。”朱元璋言道:“庄主客气!我们也是粗鲁之人,还望庄主莫嫌弃我等。听闻冯家兄弟仗义执侠、乐善好施,召集几千兵马护佑冯家庄以及周边百姓的安全,朱某着实佩服!”

    冯国用笑笑言道:“统领谬赞了!如今这乱世我们兄弟二人也就是自保罢了,倒是早就听闻先生‘围点打援’剿灭八千元军,夺下定远城。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不犯,我兄弟二人甚是钦佩。”

    朱元璋笑道:“在下之事,不值一提,这些年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若能以我等绵薄之力让一城一池的百姓享受到片刻的安宁,也算是我等之幸事。不瞒二位庄主,朱某欲带兵攻打滁州,今日来此是向两位庄主借道而过,还望二位庄主应允。”

    冯国用言道:“朱统领乃正义之师,从敝庄借道而过,我兄弟二人荣幸之至,岂有不应之理。”朱元璋连连道谢,几人又寒暄了几句,朱元璋带着徐达几人离开了庄院。

    朱元璋几人走后,冯国用与冯国胜二人谈论起来,冯国用言道:“你对朱元璋此人如何看?”冯国胜(后改名叫冯胜)言道:“此人长相奇特,但气度不凡。把百姓安危放在首位,这一点倒是同我们兄弟二人的看法不谋而合。”

    冯国用继续言道:“我也是这个意思,虽说只同他说了几句客套话,我看此人的心系百姓疾苦。只是可惜不能促膝长谈,以论天下之事。”

    冯国胜突然言道:“后日是母亲的寿辰,何不趁这个由头,请他再到来庄上一叙。”冯国用一拍脑门笑道:“对呀!你这个主意不错!我这就写请帖让管家给朱先生送去。”

    朱元璋回来时,马秀英正在教文英写字。文英见朱元璋回来起身向义父施礼,拿着书本出去了。

    马秀英见朱元璋面露喜色,上前边帮他脱去外面的衣裳边言道:“事情谈得很顺利”朱元璋刮了马秀英的鼻梁笑道:“夫人聪慧,很顺利,冯家兄弟明事理得很,他们虽身居乡野,但对外面的事却全然知晓,更难得的是,他们在当地护佑一方百姓平安。”

    马秀英把衣裳放到衣架上,言道:“那冯家兄弟能得你的夸奖,定是不俗之人。在这乱世能志趣相投也是缘分”朱元璋言道:“娘子说的有理,若能深交岂非更好。”正说着汤和来报:“大哥,冯家来人送请帖了。”

    朱元璋同马秀英一同出去,冯家的管家上前施礼言道:“朱先生,后日是我家老夫人的寿辰,我家庄主望朱先生”管家看看朱元璋身后的马秀英“与夫人能够惠临寒舍!”

    朱元璋接过请帖,打开看完,回手将请帖交给马秀英,对管家言道:“好,请回去转告二位庄主,我与拙荆定会前往贵庄为老夫人贺寿。”说完命汤和将冯家的管家送出去。

    到了冯老夫人寿辰这日,朱元璋同马秀英带着文英,以及徐达几人来到冯家庄。

    只见转屋角处牛羊满地,大片空地鸡鸭成群,田野广阔,佣人庄户上千人。冯家庄院更是门庭若市,几乎冯家庄所有的人都来为老夫人贺寿。

    朱元璋几人被冯国用带到后堂,来为老夫人贺寿。老夫人云鬓高耸、精神饱满、慈眉善目,温和地同朱元璋寒暄了几句。

    几人拜完寿,冯国用带着一众外男去了前厅。马秀英与文英留在了后堂,马秀英坐在老夫人的右侧,文英坐在马秀英旁边。

    冯国用的妻子王朝云坐在老夫人的左侧,王朝云旁边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儿,男孩儿目光有神、清新俊逸,女孩儿粉雕玉琢、肤如脂玉。

    老夫人同马秀英介绍道:“这是我的孙子与孙女,孙子叫冯诚今年十岁,孙女叫冯莲今年七岁,”转而又对俩孩子言道:“你二人赶紧过来给客人行礼。”

    冯诚与冯莲上前向马秀英行礼,马秀英也叫过文英给长辈们一一行礼。几个孩子安静地吃饭,临来时马秀英向文英嘱咐过到了别人家吃饭一定要斯文些。

    冯老夫人见孩子们吃完饭,也知道他们在这儿有些拘束便对孩子们言道:“孩子们若是吃饱了就出去玩吧,诚儿你好好招待小客人。”冯诚起身向祖母行礼言道:“是”说完就带着文英与冯莲出去了。

    冯老夫人看着马秀英温和道:“朱娘子是哪里人啊?父母在哪?”马秀英言道:“我老家是河南宿州,母亲生下我后就故去了,十三岁那年同父亲一起逃荒到了定远。”老夫人言道:“那你父亲呢?怎么未见他来?”

    马秀英言道:“来到定远没几个月父亲就被土匪杀害了。”王朝云在一旁感叹道:“妹妹,小小年纪就失去双亲,真是可怜。”冯老夫人看马秀英的眼神也是满是怜意。

    马秀英苦笑了一下言道:“我后被郭大帅收为义女,义父义母待我不薄,生活上有桂姨一直照顾,也不算是孤苦无依,父母在天之灵也算是有个安慰!”老夫人言道:“这年头死人容易,活着艰难。”

    马秀英笑道:“老夫人说的是,可只要有一分活的希望,我们也要尽十分的努力。”老夫人点点头。

    王朝云问道:“朱娘子,你家相公率兵起义,这可是掉脑袋的营生,你跟着他整日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不害怕吗?”

    马秀英笑道:“说实在的,起初还真是整日提心吊胆的,可时间一长就不那么怕了,话又说回来,光害怕有什么用?如今这乱世人人自危,与其在这等着灾难降临,不如主动出击,或许能挣扎出活路呢。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是他的娘子,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力帮助他,支持他。”

    听完这话老夫人对马秀英满是钦佩,言道:“孩子,你是女中豪杰,像你这样的姑娘不多。”转身对王朝云言道:“看见了吧,这才是真正的不怨天尤人呢,遇到困难与其找周边的毛病,还不如自己好好想想办法”王朝云点头:“母亲教育的是,儿媳记住了。”一席话,说的马秀英有些不好意思。

    用完饭几人来到院子里的柳树下歇着,下人搬来藤椅王朝云与马秀英扶老夫人坐下,不一会儿三个孩子跑过来,三个人衣裳都有湿透了。冯莲拿着一个新做的弹弓,跑到母亲身边:“母亲,文英哥哥给我做了弹弓。”

    王氏看着女儿手中的弹弓笑道:“是吗?文英手可真巧”王朝云看看几个人衣裳还滴着水,言道:“你们去后山的小溪了!”冯莲赶紧言道:“对呀,他们两个一条鱼也没逮到。”

    冯诚很是不服地言道:“要不是你瞎嚷嚷把鱼都吓跑了,我与文英能捉不到鱼?”文英安静地站在马秀英身边,他对不熟悉的环境,向来是保持安静。

    老夫人笑道:“你们两个最吵,看看人家文英多懂规矩。”俩孩子噘嘴不乐意,马秀英笑道:“老夫人您可别夸他,他调皮的时候您是没见到。”几个孩子呆不住,不一会儿又跑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