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史风华 » 第二十七章、明方向一统天下 求稳妥原地休整(上)

第二十七章、明方向一统天下 求稳妥原地休整(上)

    朱元璋进入滁州后,紧接着就发布通告:“开仓放粮,安抚百姓”。朱元璋命令李善长打理滁州的一应政务,马秀英之前打理的后勤一应事务统统都交给李善长管理,自此李善长就成了朱元璋大管家。

    朱元璋同时又命令徐达统领一切军务,汤和、冯国胜、周德兴分管来安、含山、全椒等县的具体军务。这样军政分开,各管一摊,大家都分头打理一应事项。

    随后朱元璋给小明王韩林儿写了一封信,信中表明自己已占领‘滁州’,特向小明王禀告。不久后小明王回信告诉朱元璋,他既已攻下‘滁州’那他如今便是‘滁州’的大帅,与此同时小明王还派人送来了管理‘滁州’的帅印。

    两日后,李善长来到朱元璋的书房,李善长将攻打滁州时自己人的死伤情况与因打仗而受到破坏的民屋建筑一一上报给朱元璋。

    朱元璋与李善长面对面坐到靠窗软榻的案几上,朱元璋看着报单,命人烫了壶热酒端过来,朱元璋斟好酒放到李善长面前,李善长双手接住。

    朱元璋边喝酒,边看着报单情况,当看到军士死伤抚恤一项时,朱元璋放下报单,叹了口气:“连年征战,军士死伤,百姓苦不堪言,这何时是个头?”

    李善长放下酒盅坐好,对朱元璋郑重言道:“主公,如今元廷昏聩,天下纷乱,群雄割据,诸侯征战只为争抢地盘,不问百姓疾苦。现在唯有打破这种群雄割据的局面,才能还百姓一个太平。”李善长看看朱元璋继续说道:“主公心系百姓,若能推翻元朝,剿灭群雄一统天下,百姓方可得安。”

    朱元璋听完这话,很是失措,他端起酒盅,喝了一口,故作镇定地看向李善长言道:“一统天下?未曾敢想。”朱元璋复又睁开眼睛看向李善长,忐忑地问道:“我一介平民出身,可以吗?”

    李善长看着朱元璋渴望认可的眼神,坚定地言道:“有何不可?英雄不问出处,昔日汉高祖刘邦也是平民出身,不也开创了大汉江山。主公虽出身不高,然主公治下有方,军纪严明,每到一处对百姓都是秋毫不犯,甚得民心,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主公便占了这最重要的一条。”

    说话间李善长看到朱元璋坚毅的目光,继续言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主公心怀百姓这片汪洋大海,主公这艘大船定能在这汪洋大海中行稳驶远。”

    李善长的一席话说得朱元璋是心潮澎湃,遂感慨地言道:“我自小到大,当和尚、讨饭、从军为的都不过是活命,每占领一座城池,都命令军士不得伤及百姓,都是缘于自己就曾与他们一样,曾深受战乱之苦,才会有同理之心。”

    李善长继续言道:“主公,自古成大事者,就如同主公这样深知百姓疾苦,方能理解百姓的难处,最后做出有利百姓生息的决策。”

    李善长的一席话说的朱元璋是心潮澎湃。直到李善长走后,朱元璋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一统天下!’这个词让他既害怕又向往。

    害怕的是在这‘一统天下’的路上定是豺狼挡道,荆棘丛生,如果选择这条路,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会不会如烟消散。但他更向往至高无上的荣耀与权力,有了这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就能解万民于水火,也能让自己永远战立于不败之地。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朱元璋决定要踏上这条荆棘丛生的虎狼之路。他打开书房的窗户,看到满园的梅花在星星点点的雪花中傲然开放,让他不禁想起一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马秀英到书房来找朱元璋,打开门时,朱元璋正在书案前写字,马秀英凑到跟前,念到:“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朱元璋回头看看妻子轻笑道:“有感而发,怎么样?”马秀英赞赏的点点头言道:“这诗够气魄,有与天争高的豪气。”

    朱元璋笑道:“娘子最懂我。”说完朱元璋收起纸砚,拉起马秀英的手来到火盆旁坐下,倒了杯热酒递到马秀英跟前,言道:“喝口热酒暖暖身子。”见马秀英接过酒杯,继续言道:“今日李善长同我提起‘天下’二字。”

    马秀英边将酒杯送到嘴边边抬眸看向朱元璋言道:“天下?”朱元璋坐到马秀英旁边言道:“对,天下,李善长说如今天下形势纷乱,我们可以打破纷乱,给天下一个太平。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善长在行进的路上为我指明了方向,以前我从未想过一统天下,更不敢想。”

    马秀英手中握着热乎的酒杯轻笑道:“看来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个李善长果真是一个大才,他说的对,你心系百姓,不就是心怀天下吗。”朱元璋没想到马秀英会说出这番话:“我在你心中如此卓绝!”

    马秀英头枕倒朱元璋的肩上:“对呀!我的夫君向来卓绝,这可不是胡说的。你若要想统一天下,前方路途定然是崎岖坎坷,我必与你一起并肩前行,绝不给你拖后腿。”朱元璋亲了马秀英额头一下:“娘子莫要说拖后腿这样的话,你我夫妻本是一体,我只要有娘子陪着,不管前方是什么我都不怕。”

    马秀英抬起头看向朱元璋,退开一下言道:“对了,我过来找你是想问问你,如今滁州已定,要不要把国胜的哥哥与母亲接过来,让你一打岔给忘了。”

    朱元璋一拍脑门,愧疚地轻笑道:“哎呀,还是娘子想的周全,我都给忘了,这样,明日我派人去通知国胜让他回家一趟,把家里人都接来。多亏娘子提醒,这么大的事,我都给疏忽了,实在是该打。”说完拿起马秀英的手,向自己的脸轻轻打了一下,马秀英白了他一眼轻声言道:“你诸事繁杂,一时间忘了,有情可原,就不要在这儿发酸了。”

    朱元璋起身从后面搂住马秀英,在她的耳边言道:“若没有娘子,我可怎么办?”马秀英伸手轻轻摸着朱元璋的脸庞,嘴角露出一丝满足的浅笑。

    离年日近,各房各院紧锣密鼓地开始置办年事,着重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马秀英命人将西跨院好好收拾一番,新年过后好迎新人进门,也算是双喜临门了。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九,各院开始贴对联、换门神,贴福字,府内外好不热闹,焕然一新。马秀英特意给文英做了一件深红色的棉夹袄,亲手给孩子换上:“过了年,我儿又长了一岁,便是十岁的大小伙子了,这个头还长了不少呢,以前的衣裳都小了。”

    文英对马秀英笑道:“母亲新年好!”马秀英被文英逗笑了,孩子没过过一个像样的年,不知道什么时候说吉祥话:“新年好!不过今天不是正日子,明日你给母亲拜年,母亲给你包个大红包。”文英使劲点点头“嗯”了一声。

    “行了,没什么事儿,你出去玩儿吧。今日是除夕就不给你布置功课了。”

    文英一听不用上课,撒丫子就跑出去了,到了院里帮下人们挂灯笼、贴福字,上下的忙活,马秀英看着文英上蹿下跳的样子,心里满是欢喜心想:“这偌大的院子还是有个孩子好,有欢快的气氛!”

    这时桂姨过来笑着言道:“夫人,给各位公子的衣裳都备好了。”马秀英回过神,言道:“好,你把这二十多套衣裳交给管家,让他派人给各县的公子送过去。”桂姨应是。朱元璋收的那二十多个义子都在滁州管辖的县军营里当差,过年了,马秀英给每人备了一套新衣裳。

    除夕晚上要守岁,一家人在正房里守着火盆聊闲话,文英到底是小孩子,刚过二更天就一个劲儿的打瞌睡,不一会儿就小脑袋就耷拉到马秀英的怀里睡着了。

    马秀英让孩子枕到自己的腿上,朱元璋过来要抱走他,马秀英“嘘”了一声:“你轻点,把他放到软榻上去吧,那儿还有个火盆,疯了一天早顶不住了。”朱元璋笑笑把人抱到榻上,马秀英拿过被子给孩子轻轻盖上,接着放下帘帐,俩人蹑手蹑脚地离开了。

    不一会儿三更到了,城内便有人放烟花,朱元璋兴奋地拉着马秀英出来看烟花,马秀英看着天上五颜六色的烟花,满是惊讶方才的困意荡然全无。

    “这就是烟花,真漂亮!”朱元璋从身后抱住马秀英:“漂亮吧!以后每年我都陪你看烟花。”马秀英回头看看朱元璋笑道:“那说定了,你可不许说话不算话!”朱元璋笑道:“我说话向来算话!”马秀英半转身,抬头看看身后的人,二人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