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史风华 » 第八十五章、天作美偶遇相助 挡吴军排兵布阵(上)

第八十五章、天作美偶遇相助 挡吴军排兵布阵(上)

    郭惠听到母亲的百般谋划,只为让自己进门给朱元璋做小,心中不免很是失落,难不成自己真的就混到这个程度了,上杆子给人家做小,人家不同意自己还茶不思饭不想了。

    郭惠的表情,张氏看的是一清二楚,女儿是自己生的,她心里想的什么,她这个当娘的,一看便知,遂继续劝道:“你姐姐现在被封为一品诰命了,当初若不是因为你任性,这个位置便是你的,这阖府上下也都是你的,难道你就不羡慕?”

    这话到是说到郭惠心坎儿上了,偌大的府院,她若是主母,自然是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更不用觉得在马秀英面前低人一等,可现如今说这些已经没用了,遂对母亲言道:“那时间又不能倒回去了,我若有后眼,定不会以貌取人。

    张氏叹了口气继续言道:“哎!也怪我那时候太娇惯于你了,男人嘛,有本事才是正理儿。你看李淑朦的爹就看中了你姐夫有前程,他一个商贾之家,赶紧趁你姐夫还未发达,果断地将女儿嫁过来。你看,现在怎么样,李淑朦进门一年,就给朱家添了个长子。这还不算,这肚子里又有了一个,再过两三个月,人家又该为朱家添丁增口了。试问现在谁还敢不把李淑朦放在眼里,纵使他们家门楣低,可架不住人家进门早,这一点你就得学着点儿。依你!你就会看长相!别的你可以不佩服你爹,可你爹看人这一方面还是很准的,他老人家为说的夫家不会差了的。”

    其实郭惠在来到应天时,见到街上的繁华,再看到他们住的地方如此奢华之时,说不羡慕那是假的,时间长了,她也觉得朱元璋是个有能力有魅力的男人,她也有心认可了朱元璋这个夫婿。

    可听张氏说,当初这么好的姻缘都是自己搅合没的,便没好气地对张氏言道:“您老翻旧账有什么用,现在我已是认了,可我姐夫不提,难不成让我一个姑娘家提,那多丢面儿,您刚才还说让姐夫看到我的好,您是想让我去学谁?”

    郭惠自小是都是别人捧着她,她何时曾低三下四地去求过别人,张氏举了这么多例子,不管是李淑朦还是孙瑾凌她哪个也没瞧得起。

    张氏见女儿这么说,明白她是认可了朱元璋。也是,自古掌权者最为荣耀,如今朱元璋掌握着应天的所有军政要务,还被刘福通上赶着封为吴国公,当初自己的丈夫郭子兴都没这个待遇。

    张氏现在更加认定朱元璋就是她们娘儿俩最大的靠山,她们这次可不能再把这个最大的靠山给弄丢了。

    故而要让女儿的事儿赶紧定下来,得想个主意了,遂言道:“你不是琴弹的好吗,你找机会让你姐夫听到,这样你们有了交集,后面的事儿就好办了。”

    郭惠一听总觉得有些别扭,这怎么有点儿像卖唱女子的惯用伎俩,母亲一个高宅大门里的贵妇人,怎么能想出这样的招数,遂不满地从琴架前起身走开,生气地言道:“阿娘,你这招数也太········”

    张氏也起身来到郭惠跟前言道:“太什么,太不知羞耻了?我同你说了这么多,一点儿用都没有,是吗?我们不能同孙瑾凌那样,可也不能坐以待毙不是,你与她们不同,咱们有这么多关系放在这儿,你只需要让你姐夫注意到你,让他想起还有诺言未应,便可。”

    张氏见女儿的脸色有些松动,继续劝道:“我这头豁出老脸同你姐姐多讲几次,咱们两边努力,这事儿才好成。”

    郭惠看着张氏言道:“阿娘,直接同秀英姐讲不行吗?你不是说这阖府上下,还是我秀英姐说了算的。”

    张氏言道:“我说了,可你姐说,这事儿既然你姐夫说再等两年,她也不好说什么,我看着,这事儿咱们要是不努力,你秀英姐是不会上杆子帮你的。这世道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若是自己都不为自己谋划,还指着外人能帮你什么?”郭惠听张氏这么一说,也放弃了挣扎,遂点头也就同意了张氏的提议。

    这几个月与朱元璋夫妇相处在同一个屋檐下,郭惠也越发觉得朱元璋是个良人,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她要嫁过来做小。于是她也在犹豫,犹豫自己还能不能找到比朱元璋更好的男人。

    很显然朱元璋这一被封为国公,张氏便劝说女儿还是死了这条心,父亲为她选的是最好的夫婿,以前错过了,现如今可不能任性了。

    在张氏看来,离开朱元璋,女儿再也找不到这样好的夫家,一品诰命夫人已然是没戏了。

    她们已经错过了郭子兴的第一次安排,这第二次安排可千万不能再错过了,如若不然,她到地底下也没脸见她家夫君。张氏心想得好好的安排,一定要让女儿抓住这次机会。

    朱元璋来到衙门,李善长、冯国用、扬宪、夏煜几人都也得到了朱元璋被敕封为吴国公的消息,纷纷表示祝贺。

    朱元璋将几人带到书房说了张士诚来信的事儿,以及自己的顾虑同几人讲了一遍,几人也觉得此事没这么简单。

    李善长起身言道:“主公,目前来看,张士诚会对我们有所行动,好在我们各个地方都有重兵把守,还都能应付,若是有什么风吹草动,应天也有可调动的大军,所以这事儿只需要警惕即可,大家都打起精神,不要松懈,我想事情还是可控的。”扬宪几人也点头附议。

    朱元璋点点头言道:“嗯,善长,这几日你派人好好安排一下各个城内的粮草储备。我猜测,张士诚会对应天周围有所行动,毕竟这儿离隆平府张士诚的地盘还是很近的。”朱元璋一句话令众人恍然大悟。

    冯国用言道:“主公说的有理(自从占了应天后,除了周德兴其他人在公众场合都不管朱元璋叫大哥,而是改成同大家一样的称呼。),如今我们刚刚占领的镇江与广德最是不稳,所以这两个地方目下是最危险的,现如今常遇春、周德兴与胡大海、邓友德因他们都是先锋官,所以打下这两个地方后,他们便都回来了。”

    冯国用话刚说完,朱元璋便言道:“国用,言之有理,我也是此意,因广德距应天尚远,而镇江距应天偏近,又是应天的门户,我断定张士诚定会出兵攻打镇江,这样,你带领两万人马去支援镇江,常遇春他们还得先留在应天。”冯国用拱手应是出去。

    朱元璋担心张士诚会不按套路出牌,围攻其他地方,而迫使他们调兵出应天,这样应天空虚,那样就真的危险了。

    朱元璋与张士诚交集不多,对此人的用兵之法也是不甚了解,故而常遇春,周德兴,胡大海这些勇猛之人只能留守应天,随时待命,以保万全。

    最后朱元璋手书一封,信的内容是,近日张士诚定会来犯,加强防范,后续援兵很快就到。命孙瑾凌快马送到镇江徐达营中,朱元璋命孙瑾凌送信,足以看出他对此事的重视。

    镇江城外,朱文正带着他的一百人火铳军开始训练,他手执折扇,背着手来回踱步,专注地看着每个士兵的训练动作要领。

    方才还晴空万里,忽然一阵强风吹过,朱文正见西方天气大变,眼看着远处黑压压的乌云滚滚地向这儿压来,片刻工夫,风越来越大,兵士们都被风吹得睁不开眼睛。

    朱文正叫来百夫长,边看向变了的天边对他言道:“我看今儿的天要大变,你将队伍原路带回,今天就先练到这儿,咱们这火药怕水,一旦浇湿了,就不能用了,再练下去也没什么意义。”

    百夫长得令,吩咐下面的人列好队形,向城内出发。百夫长带人走后,朱文正一个人留在原地。

    他将折扇放到腰间,手中端详着火铳,心想:“火药怕水,这一点在战场上若是遇到极端天气,火铳基本上就变成了废铜烂铁。不行!还得从火铳的本身出发,修改一下。”

    正想着,天上开始电闪雷鸣,乌云大片地压过来将天遮的如同黑夜一般,狂风大作使得朱文正的马也开始嘶鸣害怕。

    朱文正上马赶紧向城里奔去,行至距离城内还有二里地的时候,就见两个上了年纪,家丁打扮模样的男子,正在使劲儿推着一辆陷入泥潭的马车。马车前面无人驾车,这样的天气,马儿都吓得不知该如何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