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002章 王公之后(上)

第002章 王公之后(上)

    汉灵帝建宁三年春三月丙寅晦,公元170年3月30日,天生异象,发生日全食……

    “昭祥,你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总是发生这种诡异的事情?日当正午,天地却一片漆黑,红日竟然消失了!”

    说话的主人是一个英朗的青年男子,一身白色宽袖直裾衣,外披一件带有黑色条形花纹的白色通裁丝织长衫,面目俊秀,双目有神,颔下留有一缕短须,端坐在屋中的胡床,旁边躬身站着一个同等年岁的家臣。

    “是啊,主公!今年初始就这样,真不知道这一年又会发生什么大事,这些年不是天变就是地灾,国运堪忧啊!”旁边叫昭祥的人满脸忧虑地回道。

    青年男子长叹一声,目光闪动:“前年四月,父亲由长乐卫尉升任司空,哪想五月就发生这样的天变,六月的洛阳又发生水灾,父亲这才被罢官回家,于去年忧郁成疾而早亡,也不知此番又会是谁遭殃,唉……”

    “老主人忧国忧民,导致久疾缠身,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有主公兄弟三人继承他的遗志,想必他老人家泉下有知也会安心,所以主公不要过于悲伤,当心伤了身体。”

    昭祥这番宽慰显然没起到作用,青年男子轻轻摇头,苦笑着说:“昭祥,你我虽是主臣,但自小一起长大,亲如兄弟,可就不要说这些场面话。你也知道,我兄弟三人都不具雄才大略,做和平年间的官吏还行,但却绝不是乱世之才,家父去世的时候更是嘱咐我和兄长不可出仕,不然必招灭族之祸。

    虽说三弟王谦要圆滑世故一些,但也难成大器,这匡扶汉室的重任想必也只能寄望于下一代,而长兄现在已有一子王凯,一女王月。三弟王谦也有儿子王飞,唯独我将近而立之年却不曾有一子一女,况且我又是庶出,有时候在家族里也感觉有些抬不起头来。”

    静静听完青年男子的话,昭祥很是不以为然,笑着反驳:“主公这话可不对,尽管主公的才华不足以安邦定国,但做一郡太守,保一方富足却是绰绰有余,何必妄自菲薄?再者,二主母现在已有身孕,估计这两天就该生产,如果是个儿子,以后好生调教,必定可以继承老主人的遗志!”

    这话倒是让青年男子有了丝丝欣慰。

    “是啊!但愿是个儿子,那我也就安心了。”

    说着又转头望着身旁的昭祥,促狭笑道:“昭祥,你的爱妻也同样即将生产,可不要忘了我们的约定,如果是同性就结为兄弟姐妹,如过是异性就结为夫妇,到时你可不要食言!”

    昭祥爽朗地笑了起来:“这是我儿女的福气,已经是高攀,怎么会食言呢?”

    “诶!你怎么总是这样,你我亲如兄弟,不要一天到晚就高攀高攀,听起来非常不入耳。”

    面对青年男子的责怪,昭祥淡淡一笑。

    “礼不可废!”

    青年男子摇摇头,对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固执朋友,他也没什么好办法。

    这时,一个年轻的丫鬟突然推开书房大门,快步冲进来,慌张地喊道:“主人,主母要生了。”

    “要生了?这么快?”青年男子一惊,“唰”得从胡床上跳起来。“有没有去叫后院的稳婆?”

    “已经叫了,大家都在按照稳婆的吩咐进行准备。”

    说着,丫鬟又转身望着旁边的昭祥急道:“总管,您的夫人也要生了。”

    “嗯?”昭祥一愣,与青年男子惊异地对望一眼,突然就大笑出声。

    “昭祥,你我的儿女果真是有缘,竟然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世!”青年男子感叹着说完,笑着对丫鬟挥挥手:“你先下去吧!”

    “诺!”

    看着丫鬟退出房间,青年男人急不可耐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神色复杂,心中的急切已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昭祥笑道:“主公,你我在这里也是干着急,不如一起到夫人门外等,拙荆也在内院,说实话,我这心里也是颇为忐忑。”

    “恩,好!”想都没想,青年男子就赞同了昭祥的话,拉着他匆匆忙忙地赶往内院。

    由于日食的原因,内院全靠灯笼和油灯照明,丫鬟们提着灯笼进进出出,一会儿拿着热水,一会儿拿着毛巾,忙得不可开交,反而是他们两个大男人只能站在院子里干瞪眼。

    青年男子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浑身都在冒汗,一旁的昭祥也只有不停安慰。

    突然,漆黑的天空深处划来两道光束,顷刻间就射到这家人的内院。

    所有人都惊呆了!

    片刻之后,先后两声婴儿的啼哭传到众人耳中。

    紧接着,右边的房间里率先冲出一个丫鬟,笑着大叫:“生了,总管夫人生了,是个女孩儿。”

    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另一间屋子也冲出一个丫鬟。

    “主人!主母也生了,是个男孩!”

    面对接踵而来的喜讯,众人纷纷回过神来,众多仆从还把刚才的光束联想到一起,窃窃私语。

    青年男子激动万分,仰头大笑:“真是天不负我王谚,天不负我王谚啊!!”

    一旁的昭祥也是满脸喜色,跨步上前,拱手贺道:“恭喜主公喜得一子,而且天现异象,少主将来绝非池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