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139章 兵变

第139章 兵变

    张烈死了。

    尽管是自杀,可王旭还是背了黑锅,所有人都认为是他给张烈灌的毒。

    不过,这些都已经不重要,重点是张烈已经死掉,若是大宦官张让要报复,那就必定会逮住这个机会,指责他公然违抗圣旨,拒绝活捉张烈。

    皇甫嵩和宗员深知宦官张让的性格,为了保他,秘密联系朝中大臣,提前商量应对办法。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王旭也只能静待时局变化。

    这期间,周智的伤势好转,逐渐脱离危险期,终究是保住一命。

    张府的搜查也有很大发现,兵士们找到中常侍封谞和徐奉与黄巾贼勾结的书信,这两个大宦官吃里爬外,甘心充当黄巾贼的内应,基本上是必死无疑。

    其中有封书信更是让王旭脸色铁青。

    那上面只有短短一句话——迁参军校尉王旭为讨贼中郎将,即日将离开皇甫大营,前往魏郡的郡府邺城接手董卓军队。

    真相大白!

    王旭总算搞清楚当初为什么会被人埋伏。

    想到一封书信让自己九死一生,颠沛流离三个月,他对大宦官封谞和徐奉真是恨得直咬牙。

    这些证据倒是让宗员非常高兴,说只要把这些报上去,皇帝势必不再那么相信宦官,而且这些证据是从张让侄儿的府邸里搜到,张让也肯定会被皇帝怀疑,便没法威胁到王旭。

    可王旭并不抱太大希望。

    他深深知道眼下这个皇帝有多么相信宦官,因为很多复杂的历史遗留原因,再加上宦官常年陪伴,这个皇帝完全就把宦官当成亲人。

    历史上,封谞、徐奉这两个大宦官是因为唐周告密,从而落实罪证,直接被绞杀,但其它宦官,比如张让,虽然有很多证据若有若无地指向他,但灵帝就是不相信,像王允就是因为举报不成,证据不足,反被搞得亡命四方。

    此外,高顺还在张府私设的地牢内搜出两个漂亮的女子,已经被折磨得不人不鬼。

    张靖看到两人的时候,特别愧疚。

    这两个来自后世的女子都是他当初亲手捉拿,然后才被张烈当作奴隶圈养,而两人看向张靖的眼神更是恨之入骨。

    王旭为这两个女子的安置问题伤透脑筋,没想张靖却突然提出要照顾她们一生,以弥补他心中的亏欠。

    这是属于他们三人的因果孽缘,王旭不好多说什么,终究是同意,只是提醒张靖平日里小心些,暂时不要走得太近,以那两个女人目前对张靖的仇恨程度,说不定哪天就把他给干掉。

    何况这两个女人现在对每个男人都持有敌意,除去救出她们的高顺和安抚释放她们的王旭,别的男人只要走到她们两米之内便会引起剧烈反应。

    当然,她们最亲近的还是徐淑,关键时刻也只有徐淑才能略为稳住她们的情绪。

    安顿好她们以后,王旭也没有太多时间去管这些,大军仍旧面临着剿灭黄巾残余的重任。

    如今,东线的黄巾主力在绝望中被皇甫嵩击溃,地公将军张宝带着不少人马逃往北方,屯驻在巨鹿郡北部的下曲阳,而皇甫嵩忙着清理黄巾残余和收复大小城池,暂时没急着打过去。

    王旭得到的军令则是尽快击破北逃的张梁。

    广宗城破的第二十天。

    王旭正在军营查看修整备战的情况,一员小将突然不管不顾地快马驰来。

    他横冲直撞,吓得士卒们纷纷避让,咒骂连连。

    眼见这人直奔王旭而来,侍立在侧的徐晃快速提起大斧拦到路中央。

    “来者何人,何故闯营?”

    小将反应极快,猛得一拉马缰,胯下战马瞬时人立而起,止住去势。

    马蹄未落,他已是跳下马背,看也不看徐晃,焦急地从怀里摸出一张绑好的绢帛:“王将军,小人是皇甫将军的亲卫麴义,奉命送来皇甫将军急件,事关重大,还望将军立刻观之。”

    王旭快步上前接过,迅速展开绢帛。

    上面只有六个字——忍,等,性命无忧。

    他看不懂是什么意思,急声寻问:“麴义,皇甫将军可还说过什么?”

    “没有!只给我这个绢帛,让我快马加鞭送来!”

    王旭疑惑不解,皱起了眉头,脑中却突地反应过来,惊异地看向前方小将。

    “你说你叫麴义?”

    麴义拱手拜道:“末将确实名叫麴义。”

    王旭认真打量这个面目粗犷的青年,沉凝半晌。

    “你是何时从军?”

    麴义被他问得满脸茫然,但还是迅速回道:“小人久居凉州西平,黄巾贼起的时候,听闻皇甫将军广招义士,前往相随,幸得皇甫将军看重而成为亲卫,以前也在军中见过王将军。”

    王旭心中再无怀疑。

    眼前这个麴义就是袁绍手下那个大将,随皇甫嵩平黄巾有功,后来皇甫嵩调离冀州,他就留在河北,辗转之下成为袁绍部将。

    若真说起来,此人的功绩在早期比颜良文丑都高,后来更是因为功高震主,再加上自身逐渐傲慢,从而被袁绍猜忌,最终被诱杀。

    王旭心里盘算着怎么把麴义给弄到麾下,身后却突然传来凌乱的马蹄声。

    他惊异地回头看去,却见为首的两人中竟然有个身着宫装的宦官。

    霎时间,他明白了皇甫嵩信中的意思。

    看起来,情况不太妙……

    片刻后,那群人策马来到近前,为首的中年宦官也不下马,目光轻蔑地一扫,鼓起尖细的声音问:“哪个是王旭啊?”

    众将见他如此无礼,心里无不是怒火熊熊。

    赵睿轻轻附在王旭耳边道:“将军,这人就是左丰,当初诬告卢中郎的就是他。”

    王旭不动声色地点点头,心知自己没什么好结果,不愿再给对方好脸色。

    “我就是王旭,阁下有何贵干?”

    左丰看他不卑不亢的样子,心里极为不满。

    “哼!囚徒也敢如此张狂,我乃小黄门左丰,奉陛下之命,前来捉拿你这欺君叛国之将。”

    众将哗然,无不面面相觑,难以置信。

    左丰见众将被他震住,自得地微微抬起下巴,趾高气扬地说:“罪将王旭还不下跪受缚?莫非你想抗命造反不成?”

    冷冷一笑,王旭不为所动。

    “在下何罪之有?我等在疆场厮杀,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何故功成之际反而成罪人?”

    “大胆!!你敢指责陛下?”

    “不敢!”王旭淡淡吐出两个字,侧着身子拱手道:“陛下乃圣明之君,只是被奸人蒙蔽,待我去往洛阳,定要向陛下如实禀明,是非功过自有圣论,岂容你在这里污蔑。”

    左丰大怒,对着身旁老者吼道:“刘逸,你还不速速拿下这个反贼。”

    老者面无表情地瞥他一眼,翻身下马,深深对着王旭拱手一礼:“王将军,在下乃是五官中郎将刘逸,奉命带将军返回洛阳核实张烈死亡一事,希望将军体谅。”

    王旭知道自己在劫难逃,感受到对方的无奈和尊重,语气略为缓和:“在下都明白,这便同你返回洛阳。”

    众将急呼:“将军!!!”

    王旭挥挥手,压住躁动的将士,深深地叹口气:“是非功过自有公论,我又没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去又何妨?”

    那边的左丰阴恻恻地笑起来,眼中寒光闪过,右手握着马鞭指向王旭,尖着嗓子大喊:“快!快把叛将王旭给我绑起来,带上囚车。”

    五官中郎将刘逸忍无可忍,陡然回头怒道:“陛下亲口嘱咐,务必要查明真相后再做定夺,我接到的命令只有带王将军回去,不是绑在囚车押回去。”

    “哼!你休要在这里逞口舌之利,陛下可没说过他不是疑犯,既然是疑犯,当然应该捆绑,戴上锁链押回!”

    说着,左丰更是满脸不屑地看着王旭。

    “这等屠夫不抓起来,谁知道会不会跑?”

    眼见没有人理他,左丰更是气急,陡然翻身下马,尖声道:“你们不捉,我捉!回去我定要奏你们一本。”

    早就气闷难当的众将再也忍不住,厉声大喝:“你敢!!!”

    这些沙场征战的将领杀气十足,暴喝声哪里是左丰能够抵挡,瞬间吓得两腿打颤,尖声大叫:“反了!反了!!你们竟敢公然抗命?我定要上奏陛下,把你们全部收监下狱!”

    霎时间,刘逸面色大变,跟随他前来的五官中郎也同样怒瞪着左丰。

    可惜已经晚了,将士们早就围拢过来,本就快要忍不住的情绪就如火山爆发一般。

    整个军营都响起低沉的大喝。

    “杀!!杀!!杀!!”

    左丰哪里经过这等阵仗,吓得一屁股瘫倒在地,疯狂大吼:“王旭,你胆敢纠集将士聚众抗命,公然叛乱,若是敢动我一根汗毛,陛下定然诛你三族。”

    军营沉默下来。

    片刻之后,士兵之中不知是谁,突然就哭着吼起来:“大家杀了这狗宦官,王将军究竟有什么错?带着我们出生入死,拼死拼活还落得个这般田地?”

    将士们的怨气被彻底点燃,怒吼着便要冲上来。

    眼看就要发生兵变,王旭吓了一跳,赶紧大喝:“都给我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