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156章 叛乱

第156章 叛乱

    王旭在皖城住下来,每日游山玩水,很是惬意。

    颜明看他久久都不起行,担心宝藏被别人挖走,天天催促,但王旭不为所动,坚持认为几百年的时间里,若是宝藏被发现,早就没了,不可能自己要去,别人就刚好早一步发现。

    几天过后,颜明的两个随从,颜火和颜木也渐渐急了,不时催促颜明回河北老家。

    起初颜明是顾左右而言他,想方设法地搪塞,直到被催得不耐烦,这才对两人说出心理话:“你们先走,给我父亲和大哥带个信,说我过几个月自己回去。”

    这可是把两人吓个半死,连哭带求地纠缠好半天。

    颜明不忍心,语气温柔地对着两人百般解释,但始终不肯回去,最后反倒劝起两人来,还帮两人想了好些交差的办法,让颜火和颜木哭笑不得。

    最终两边都不肯退让,谁也没能说服谁,但颜明不肯走,颜火和颜木也没办法,整日在她耳边唉声叹气,片刻不离,把颜明弄得心烦意乱。

    直到王旭决定启程的前一天,颜明突然想到摆脱两人的办法。

    她先是假装答应回去,主动收拾好行装,却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偷偷去叫醒王旭,又让王旭去弄醒典韦和徐盛,威逼着处于发懵状态的三人连夜离开客栈。

    王旭可不是因为颜明的举动发懵。

    他是被颜明的美貌给深深震撼,褪去局部易容而换上女装的颜明美得让人感觉不真实,让他脑子里始终萦绕一个词——千年祸水。

    他觉得只有这个词能形容颜明的美。

    临出门前,他担心颜明这么出去会引来太多注目,不得不紧急让颜明略作打扮,把美貌给遮掩得普通一些,嘴里还忍不住嘀咕:“你究竟是哪儿冒出来的妖孽?”

    颜明直翻白眼:“不是你逼我换女装的吗?”

    “……”

    一番折腾,王旭带着众人火速赶至东城门,却见皖城的城门紧紧关闭,执勤兵士比前日多出至少两倍,而且城墙边上还贴着榜文,写着要卯时六刻才开门,让他心里非常疑惑。

    这可是怪了,皖城位于大汉腹地,黄巾之乱已经平定,为什么要在晚上关闭城门?

    捉拿逃犯?

    如果是捉拿逃犯,肯定会出告示,张贴画像,怎么会这么不清不楚?

    这些城门守兵的目光也是盯着城外,难道外面出什么大事?

    盗贼?叛乱?

    王旭一时也想不明白,只能安静等待。

    卯时六刻,天刚蒙蒙发亮,城门终于打开,颜明担心颜火和颜木追来,拍马狂奔,逼得王旭也只能跟着她疯狂赶路。

    皖城到舒县不过一百余里,又有直通的官道,他们快马加鞭,没用太长时间便来到舒县近郊,可越是临近舒县,官道上的郡府兵越多,或几十人,或百余人,行动快捷,面容严峻,联系起皖城在晚上关闭城门的事,王旭心里确定,庐江郡肯定是出事了。

    不只他有这样的感觉,徐盛同样非常疑惑:“主公,你有没有察觉到不怎么对劲?”

    王旭看着远处那些行进的郡府兵,头也不回地说:“你是指这些正在集结的兵士?”

    “嗯!”徐盛点点头,迟疑着说:“我觉得应该是有战事,不然怎么会大规模集结,可黄巾叛乱已经平定,庐江这一带又根本没有遭受黄巾波及,连黄巾余孽都没有,哪儿来的战事?”

    “会不会是流窜过来的黄巾呢?”旁边的颜明突然插话。

    “不可能!”王旭面容冷峻,肯定地说:“我对黄巾的情报很了解,扬州黄巾在最鼎盛的时候也不过就万余人规模,迅速被各地郡府兵剿灭,哪怕有余孽流窜过来,也不可能造成这么大动静。”

    说着,他又伸手指着远处急行的郡府兵:“根据我这一路的观察,仅仅是我们碰到的郡府兵已经超过一千,那么奉命集结的兵士少说有七八千以上,这已经是成规模的战争。”

    颜明好奇追问:“那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王旭笑了笑,没有急着回道,反而望向徐盛和典韦。

    “你们记住,如果从正面想不出答案,那就排除掉所有不可能发生的事,最后的结论不管多么不可思议,必然已经接近真相,尽管大多数时候无法完全排除,但在战场上,你能不能猜到一个大概,几乎就决定你和部下的命。”

    典韦若有所悟地陷入沉思,徐盛则郑重地拱手回道:“多谢主公教诲!”

    王旭笑着点点头:“那你说说这些兵士为什么聚集?”

    徐盛心知这是在考他,从容笑道:“既然不是大规模的黄巾,又不可能是小规模的盗匪,再加上这里深处内地,没有外患,那么唯有的可能就是大规模叛乱,但还无法确定是什么样的人叛乱。”

    王旭欣慰地笑了,回头看向逐渐出现在视野的舒县城池,淡淡地说:“走吧!这种事情瞒不住,进城打听一下就知道为什么。”

    话音落下,他挥起马鞭,径自向着舒县疾驰而去。

    此时舒县已经戒严,禁止任何无身份证明的人携带刀剑进入,守门卫兵盘查得极为仔细,好在颜明携带着颜家的通行文书,众人这才能顺利进城。

    穿过城门通道,王旭的目光立刻就被紧挨着城墙的庞大校场吸引。

    那里不但有无数忙碌的军士,还有很多衣着朴实的青壮年排成数条长龙,旁边围观的百姓不少,彼此议论纷纷,每个人脸上都弥漫着浓浓的忧愁和焦虑。

    “那边是不是在招兵?”典韦疑惑道。

    “应该是。”

    王旭应了一句,正想找个人问问情况,身旁陡然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

    “几位兄台可是想参军?”

    王旭回头望去,顿时看见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对着自己微笑示意。

    看他生得浓眉大眼,颇有男子气概,王旭礼貌一笑:“暂时没有参军打算,仅是随便看看,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为何如此大规模招兵?”

    “嗯?”魁梧男子目露诧异,目光缓缓扫过众人,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他刻意忽略颜明,片刻之后才微笑着道:“想必几位兄台不是本地人吧?”

    王旭笑着点头:“兄台所言不错,我们来这扬州游历,偶然路过此地。”

    魁梧男子豪爽地笑起来:“想不到竟是远客,怎么样,我们扬州的风光可还不错?”

    说着,他又拱手道:“在下郑宝,不知几位兄台如何称呼?”

    “在下王子阳!”“在下徐盛!”“某家典韦!”

    看着眼前身材魁梧,颇有豪杰气度的男子,王旭突然觉得郑宝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可一时又记不起来是谁,想起上次没认出蔡阳的事,他暗暗留心。

    郑宝颇有些自来熟,言谈举止很是热情。

    “诸位兄台有所不知,我们庐江西边与荆州江夏郡的交界处爆发大规模叛乱,目前叛军已经攻克江夏东部的蕲春、下雉两县,以及我们庐江西边的寻阳县,据说眼下还在部署攻打皖城西边的松滋县,由于叛军势大,江夏太守镇压不力,我们庐江太守又空缺很久,一直是长吏在代管,所以前两天还新调来一位太守,如今正加紧整军备战。”

    “原来如此!”

    王旭淡淡一笑:“那不知新任庐江太守是谁?”

    郑宝微笑着回应:“新任太守是吴郡人陆康,字季宁,最初被前扬州刺史臧旻举茂才,做了高成县令,后来又先后迁任武陵、桂阳、乐安三郡太守,去年上书为民请命,有些波折,转任议郎,如今又临危受命,赶来庐江平乱,是个文武双全的好官。”

    “这陆太守如此了得,那倒是不用太担心,想必很快就能平叛。”

    王旭笑着敷衍一句,心里却在默默思量。

    记得陆康好像是陆逊祖父的亲弟弟?

    郑宝说的为民请命和波折,应该是指陆康上书劝谏皇帝不要加征田税这事儿,而加征田税是宦官的建议,想的就是趁此捞钱,陆康得罪宦官,被诬告下狱,由于事情不算大,这才被侍御史刘岱给保出来,转任议郎。

    这郑宝不简单啊!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还用波折和为民请命这两个中肯的词就一语带过?

    是为了回避谈论宦官?郑宝?郑宝?好熟悉的名字,究竟是谁呢?我应该知道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