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212章 强大的手段

第212章 强大的手段

    这次凯旋班师,王旭没跟着大军进城,眼看即将抵达泉陵,他就带着周智和王凯骑乘快马绕道,从西门偷偷进城。一是他承受不住满城大喊天将下凡的尴尬,二是他懒得在城门口客套,认为啰哩啰嗦地磨叽好半天,还不如早点回家洗个热水澡,躺在胡床上休息。

    出城迎接的田丰和众官员等得望眼欲穿,好不容易看到大军抵达,却发现王旭不在,询问领军的高顺和王飞,两人皆是不约而同地耸耸肩,闭口不言。

    田丰看众将没有担心的样子,稍微思考就弄明白王旭在哪儿,他苦笑着摇摇头,简短恭贺一番,让守城将士维护好百姓秩序,便辞别众将,带着众官员匆匆赶回太守府。

    等他们到达议事厅,王旭早就舒舒服服地泡完澡,换过衣服,坐在太守位上优哉游哉地享用水果和点心,连周智和王凯都沾光,跟着他悠闲地享用美食。

    看到这幅画面,众官员哭笑不得,但也知道王旭的性子就是这样不拘小节,喜欢开玩笑,没太在意,很快就各自安坐。

    “你们怎么才来,我都等你们好久,赶快把事儿说完,我还要回去补觉,这一个月都没好好休息过。”王旭咀嚼着点心,没心没肺地抱怨。

    田丰呵呵一笑,接口说:“主公,春耕已经开始,目前一切都很顺利,蛮族那边的事也处理得不错,赖恭是个大才,很有手腕和魄力。”

    王旭不再逗弄众人,微笑着问:“目前还有多少聚落没臣服?”

    “主公的策略非常有效,蛮族已经全部臣服,新设立的三个县也划分完毕,正加紧安排官吏到任。”田丰回道。

    “朝廷批准没有?”王旭接着问。

    田丰没有说话,淡笑着看向端坐在王旭左手边的徐淑。

    “朝廷都已经批准。”徐淑含笑点头。

    “那就好!”王旭想了想,接口说:“既然没什么大事,那各位接下来就集中精力发展零陵,首重农作和商贸,争取尽快充实府库,希望大家不要懈怠。”

    “诺!”众人拱手应声。

    田丰再度接道:“主公,属下前些时日看到主母摆弄一些器具,觉得很有作用,希望能进行推广。”

    “器具?”王旭疑惑地望向徐淑。“摆弄什么器具?”

    徐淑被问得愣住,想了好一会儿,陡然掩嘴轻笑:“他说的应该是指水车、水排、脚踏板和链条之类的东西,你出征后,我闲得没事就搞着玩儿。”

    田丰顿时笑道:“主母,依属下看来,那些东西都有大用。”

    刘先点头附和:“不错!那些器具不但可以用于农业劳作,还可以用于某些物品的生产,节约人力。”

    王旭与徐淑对望一眼,笑着接道:“行,你们今后看着办,凡是能用上的都可以大量仿制,不用问我们意见……对了,我前些日子还想到一种工作方式,觉得很有用,取名叫流水线生产,比如炼制兵器,让一个人打铁,一个人淬炼,一个人作胚,一个人打磨,每人专精一个环节,分工合作,而不是单独一人从头做到尾,大大提高效率,你们觉得如何?”

    众人齐齐一愣,细细思虑半晌,脸上都露出喜色。

    桓阶开口赞道:“将军实是天下奇才,竟然想到这么好的办法。”

    “既然你们认同,那就尽快在郡内实行,看看效果。”

    这不说还好,一说起来,很多模糊的记忆都在脑海里闪现,王旭没等众官员接话,已是一股溜地说出来。

    “还有,今后要鼓励贸易,引进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丰富农产品,派人搜寻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和香料,支持百姓尝试种植,若民众发现有价值的新品种,或者发明新的种植方法,可以上报太守府,根据作用大小给予钱财奖励,不仅是农业,包括别的方面,凡是有价值的新发现、新创造,哪怕是引进或者偷学,只要我的治理范围没有,那就可以奖励。”

    王旭顿了顿,转头望向周智:“奖励的核定就交给你负责。”

    “这个绝对没问题!”周智大声回应。

    王旭沉凝片刻,再度接道:“另外……我想实行屯田!”

    周智顿时露出笑容,倒是众官员迷惑不解,面面相觑。

    田丰迟疑着问:“主公,何谓屯田?”

    “这个……怎么说呢,有点类似武帝的募民实边,就是由官府组织人手来集中劳作,然后按规定分配粮食。”

    田丰一听就明白,稍作权衡便笑着赞说:“这个办法好,眼下数万俘虏没法安置,正好用于屯田,还可以让违法服刑的人也去,而且零陵郡逐渐安定,流民增多,也可以用来屯田,以资军用。”

    王旭连连摆手:“不行!不能这么办!”

    众人大为惊讶。

    桓阶疑惑问说:“将军为何会反对?”

    王旭仔细回忆历史对屯田的评价,徐徐解释。

    “其一,我曾答应过投降的受惑民众,只要他们投降就给予安置,人无信不立,我身为一郡之首,更不能做出这种事,若失信于民,如何让百姓倾心支持?

    其二,零陵郡地广人稀,需要大量劳动力来发展和建设,必须充实民户,人家北方的富有郡县,地域比零陵小得多,人口却多上数倍,想要赶上人家,那就要看得长远,不能竭泽而渔。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用民众屯田无法长久,这些民众困死在那片土地,短时间或许能缓解生存压力,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会心生不满,别的普通民户可以努力发展,生活越过越好,而这些屯田的民户无论怎么做,都只能勉强糊口,大部分收益都上交给军队。

    这几乎就是断绝他们的希望,即便他们不暴动,那也会消极怠工,干得多是图个温饱,干得少还是图个温饱,哪还想拼命干活,最终必然造成粮食大幅减产,三亩地恐怕还不如普通人家的一亩地,那屯田就失去意义,全然是浪费土地,远不如划给民户,征收赋税来得划算。”

    许久的沉默,众官员陷入深深的思考。

    半晌,田丰率先回神,深吸口气,心悦诚服地说:“主公深谋远虑,古今罕有,属下拜服,只不知主公所指的屯田是什么?”

    “军屯!”王旭轻声吐出两个字,目光扫过众人,微笑着接道:“我的意思是让将士们参与务农,不说自给自足,但可以减少府库的压力。”

    “这……”公仇称迟疑着出声:“主公,这样会不会影响将士的日常训练?”

    王旭摇头:“不会!军中士卒一部分训练,一部分进行农耕,轮流替换,哪可能耽误?”

    “如果大军出征怎么办?农田岂不是要荒废?”刘先接话道。

    “始宗问得好。”王旭淡淡一笑,略为组织语言,轻声接口:“大汉如今虽是以募兵制为主,可征兵制从不曾明言废除,零陵郡地处南方,自由民户较多,按大汉征兵律例,二十岁以上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兵员足够的情况下也要随时准备应征,直到五十六岁才能免役。

    我们大可着手征兵,把征集来的这些人称为预备役,若是大军出征,预备役就要集中起来接手军屯事务,闲时就各自返家,顺道还可以略作操练,必要时补入军队,但预备役没有固定薪俸,只在服从劳作时供给伙食,按时长发放少量贴补,劳作期间也不限制自由,按时前来劳作便好。”

    这番话听得众人连连点头,彼此议论纷纷,显然是没什么意见。

    王旭环视一圈,轻轻摆手:“行了,没什么别的事就去忙吧,尽快制定预备役的细则,制度也尽量宽松,不要过度影响百姓的生活。”

    “诺!”

    众人低声应命,徐徐起身离开,唯有周智没急着走,神秘兮兮地跑过来:“老大,你提出预备役这个概念确实好,但我还得给你说个事,这南方的土地兼并虽然不如北方厉害,但还是要及时控制,若是民众都成为士族门阀的附庸,那可就不用履行兵役和徭役,你的预备役制度就没法执行。”

    王旭微微一笑:“我心里有数,这事儿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让人们接受,不然会引起反弹,周边官员哪个不是大地主,将士和百姓更是把土地当命根子,现在的土地还不像后世是国有,全是私有,属于人家世代积累的祖产,你去动他们土地试试?还不马上就跟你拼命?”

    “噢!我就是提醒一下。”

    “行,你要有闲心,抽空就帮我想想对策,等将来拿下荆州才逐步实施,主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是设法让百姓过得更好,必须让他们越来越富足才会支持我们,第二是让士族门阀把重心转到商业,让他们发现土地带来的利益低于商贸,慢慢实现思想的转变。”

    “算了,这个真的好头疼,还是老大你自己想。”周智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般。

    王旭笑了笑,不再多说,带着徐淑缓缓离开议事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