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225章 大都督

第225章 大都督

    皇帝大笑出声,心情似乎转好,高兴地说:“当年就听说你少年了得,没想尚未来得及召见,你就因为犯错而入狱,现在想来也是朕的过错,如果早知道你这么聪敏机智,英武出众,必定念你年少而赦免,你心中不会怨朕吧?”

    怨你也不敢说啊,你是说翻脸就能翻脸的皇帝,拖我去砍了怎么办……

    心中暗暗念叨一句,王旭脸上可不敢表露分毫,急声回说:“末将怎会怨恨陛下,当初年少轻狂,犯下大错,受些教训正好可以时时警醒自己,陛下不计前嫌加以重用,末将感激皇恩浩荡还来不及,何来怨气?”

    “哈哈哈……”皇帝开怀大笑:“你能这么想,寡人非常欣慰……嗯,寡人对你甚是喜爱,想让你留在京城为官,伴我左右,你可愿意?”

    刹那间,好些文武大臣投来艳羡的目光,能让皇帝轻言细语说出这番话,那是何等殊荣。

    王旭心里却是暗暗苦笑,如果不是大汉已经病入膏肓,皇帝也不是那么昏庸无能,他或许会为这句话留下来,可他心里更清楚,眼前的皇帝无论再怎么喜爱,终究不可能言听计从,他贪财好色的本性没法改,宠信宦官的意愿没法改,世家豪族的崛起难以逆转,从头腐朽到尾的大汉根基难以重铸。

    何况,这个荒淫无度的皇帝早已是神医难救,命不久矣……

    心里长叹口气,王旭抛开繁杂的思绪,理智地回说:“陛下,末将尚且年轻,能力不足,需要更多历练才能更好地辅佐陛下,而且正如大将军所说,目前荆南的局势很不稳定,末将还在竭力安抚,贸然离开必定引起动荡,愿为陛下镇守一方,保我大汉安定繁荣。”

    皇帝听得连连点头,心里更添几分喜爱,眼神也更显柔和,久久凝视着他,直到他都被看得有些不自然的时候,皇帝回首环顾众臣,突地开口说:“寡人想任命王旭为荆州牧,镇守荆州八郡,诸位觉得如何?”

    沉默,绝对的沉默……

    任何人都没想到皇帝会有这样的想法,重设州牧的事情刚刚议定,第一个有望获得这个官职的却是个年轻将领,实在太让人震撼。

    他的能力,众人认同!他的品行,众人也认同!他的出身,众人还是认同!唯独他的年龄,众人不能认同!

    不是谁都可以成为霍去病。

    何况州牧不仅仅是武职,更是文职,在这些人古旧的思想里,这是绝不接受的事,但此刻的王旭圣眷正浓,声望够高,王家的影响力也够大,他们或是碍于皇帝的心意,或是碍于跟王家祖上的旧情,或是碍于迅速崛起的王旭本身,或是想置身事外,最终没有人率先站出来说话。

    王旭同样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给惊呆,好半天都没能回神,心里升起难以抑制的狂喜,激动到脸色泛红,罕有的发自内心地感激皇帝。

    突然,大将军何进那平淡的声音响起。

    “陛下,臣有异议!”

    “为何有异议?”皇帝不悦地看向他。

    何进低声道:“回禀陛下,荆州七郡自从黄巾叛乱后,从南阳郡分出章陵郡,目前足有八郡之多,地广物博、沃野千里,王旭虽有才能,也有名望,但正如他本人所说,他还年轻,经验尚且不足,现在就掌管一州军政,为时过早,不如磨炼几年再做打算。”

    何进带头说出这话,让原本沉默的文武大臣再无顾虑,纷纷上奏,一个接一个,理由大同小异,无不是扯着年龄过小这点说,还有人举出王旭早前站错位置的事,说他尚且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佐证他暂时不适合担当州牧这等重任。

    王旭从始至终没敢出声,早前他就是以需要历练为理由,推脱了调任回京的事,眼下若是反驳这些说辞,前后矛盾,必定引人怀疑动机,何况州牧还是特别敏感的职位。

    一个不小心,恐怕就是狐狸没打到,反惹一身骚。

    伴随着众臣频频劝谏,皇帝也想到王旭自己说的那些话,终究还是放弃,挥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轻声说道:“诸卿家说得也有道理,王旭确实年轻,今后有的是机会,此事暂且搁置,但荆州刺史王睿肯定要削去官职,诸位可有好的人选?”

    这次何进没有发表意见,反而是沉默许久的太尉曹嵩突然起身,缓缓走到大殿中央跪地道:“陛下,微臣觉得北军中候刘表才学出众,军政皆通,又是皇室宗亲,可以担此重任。”

    王旭瞬间就惊呆了,还没来得及反应,何进已出声附和:“曹公的谏言甚是妥当,微臣也认为刘景升足以胜任。”

    一时间,文武大臣争相附和,全都认同刘表接任荆州刺史。

    王旭欲哭无泪。

    得!我什么没捞着,全给他人做嫁衣,费尽心机撵走废物王睿,却迎来刘表这头猛虎,还改变历史,提前让北军中候刘表当上荆州刺史,这下的麻烦可大了……

    他在心中唉声叹气的时候,皇帝也迅速做出决定,微笑着唤说:“北军中候刘表何在?”

    “臣在!”刘表快速从武官这边走出,伏跪到大殿中央。

    皇帝温和地看着他:“寡人任命你为荆州刺史,隔日就去上任,代替王睿,莫要让寡人失望。”

    “微臣绝不负陛下圣恩。”刘表的脸色没有太大波动,恭敬地磕个头,躬着身子退回原位落座。

    尘埃落定,王旭心里正憋屈得不行,站在帝台石梯左侧的张让突然迈步,躬身走到大殿中央,没管满朝文武惊讶的目光,径自伏跪在地。

    “陛下,臣下觉得王旭虽然年轻,但陛下对他寄予厚望,不如恩赐些锻炼的机会。”

    皇帝早就有心封赏,张让这话正好戳中他心意,顿时笑着问说:“莫非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张让深知皇帝心意,有心讨好,同时还打算给予王旭回报,哪会有半点犹豫,当下深伏着头拜道:“回禀陛下,臣下以为,荆州既然地大物博,何不一分为二,分成荆南与荆北,王旭原本就已经督察荆南四郡兵事,负责蛮族事宜,如果兼任荆南刺史,那也是合情合理。”

    “此举不妥!”“陛下三思!”

    大殿内瞬间响起极多反对的声音,好些人涌到大殿中央跪着。

    大将军何进急声抢道:“启禀陛下,分州事关重大,牵涉大汉命脉,不宜草率。”

    这次皇帝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点头:“这话不假,天下诸州的划分关系重大,确实不能随意划出。”

    张让的反应非常快,心知建议没有提到点上,胡乱想个招,急声转口:“陛下,那不如就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王旭则为荆南大都督,临时统管荆南四郡军政,同时受刘表监察,这样既不违礼法,也让王旭得到历练,还能随时裁撤这个职位,可说是两全其美。”

    “哈哈哈哈……”皇帝大笑出声:“好,好!此策大合朕意!”

    众臣都不说话了,包括何进在内全部保持沉默,不管出于什么理由,终究没有再发表意见。

    王旭瞬时心跳加速,精神大振。

    行,没得到荆州牧,捡个大都督回家也好,管他暂时不暂时,拿到手里再说,倒是张让今天的举动有点耐人寻味,我没有向他祈求什么,他竟然主动帮我,应该是有拉拢的意思……嗯,不管那么多,送上门的肉,吃下去再说。

    他心里迅速思考的时候,皇帝已是转头看向大将军:“何进,你觉得如何?”

    “微臣没有异议。”何进平静地回应。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扫眼看文武群臣都没有意见,便微笑着望过来:“寡人加封你为镇南将军,总督荆南四郡军政,开府!”

    “末将叩谢皇恩,势必尽心尽责,竭力让荆南安稳富饶。”王旭激动得面色潮红,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

    皇帝笑着挥手:“行!都起来吧!”

    “谢陛下!”仍旧跪着的人纷纷起身,各自回到原位。

    此后的朝议便是商讨谁去平定并州叛乱,结果也不出所料,正是由董卓率兵前往,一是他离得最近,二是他手中的兵力足够。

    退朝后,很多文武看向王旭的目光都有变化,张让的突然保举让他们有些疑虑,想不明白宦官为什么要帮助世代忠良的王家,但王旭不在意,任由他们去猜测,心里暗暗念叨。

    我只要没留下证据,同时不帮宦官做事,这些人就没法下定论,自然没什么影响,何况我今后还要帮助大将军何进打压蹇硕,跟何进是一个路子。

    对了,何进今天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刻意绊我的脚,拖我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