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232章 整顿荆南(下)

第232章 整顿荆南(下)

    看着目不斜视的众将,王旭没急着说出心里的任命,不疾不徐地问:“高顺,目前军中将士的数量和训练情况如何?”

    沉默端坐的高顺侧身抱拳,朗声回应:“回禀主公,自发布募兵令,募兵进展顺利,桂阳郡精兵也尽数移驻泉陵,外加早前自愿从军的精壮俘虏,共计两万一千四百六十二人,训练有序,唯有武器铠甲还未能配备齐整。”

    王旭回头看向文官这边的王飞:“二哥,兵装生产的困难还是无法解决?”

    “确实有困难,一是人手不足,二是铁矿等物资跟不上。”王飞话音一转,接着道:“但目前已经有所改善,全部采用流水线生产,工具也有改良,打造速度大大加快。”

    “这就好。”

    王旭略微松口气,沉凝半晌,缓缓接口:“此次陛下让我总督荆南四郡军政,允许开府,便是希望集中荆南兵力,震慑心怀不轨的贼寇和蛮族,并随时待命,听候朝廷调遣,所以这两万多郡府兵要脱离原有编制,并入镇南将军麾下,按照开府惯例,重新划分编制。”

    众文武静静倾听,面色略带喜意。

    他们当然会高兴,开府可是很大的恩赐,实则就是自行设立府署,任用各级将领,划定品级俸禄,事后只需把编制情况上报就好。

    它的本质是一支有独立体系的特设部曲,只是不能逾越受命开府这个将军本身的品级权限,不能违背律例,军队整体的俸禄也会限定。

    本来按照律例还会限定兵员的最大数量,更不准私自出钱养兵,可现在这个年代,门阀士族的私兵都不少,黄巾叛乱时又鼓励各地自行养兵,已经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谁提议裁撤,谁就得罪天下绝大部分文武官员和士族门阀,再加朝堂局势动荡,根本就没人敢说,导致这个条例名存实亡。

    如今的时局怎样,在场文武大多都明白,眼下王旭受命开府,可说是真正步入权臣行列,他越有分量,朝堂话语权越重,众人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哪有不高兴的道理。

    此时王旭扫视众人片刻,看没人吭声,便厉声说道:“既然都没有意见,那从现在开始,镇南将军府按新规执行,五人为一伍,设伍长。十人为一什,设什长。五十人为一队,设都伯。百人为一屯,设屯长。

    五百人为一曲,设军侯,副职为假候。千人为一部,设军司马,副职为假司马。五千人为一校,设校尉,副职为假尉。一万人为一军,设中郎将,副职为假中郎将。”

    王旭略为停顿,等旁边的王凯把这番话记下,他再度接道:“即日起,高顺为中郎将,管亥为假中郎将,零陵郡兵曹掾王飞转任中郎将,韩猛为假中郎将。迁升徐盛为中郎将,张靖为假中郎将。

    改任前零陵郡功曹掾周智为校尉,杨凤和宋谦也暂为校尉,此外……中郎将可拥有的特殊部曲仍为五百人,假中郎将与校尉同为三百人,各位可有异议?”

    议事厅许久没有发出声响。

    目前零陵不过两万多点人,按照刚定的镇南将军府编制,只需两军就足够,现在却设立三位中郎将,含义不言而喻。

    半晌,徐盛率先打破沉寂:“主公,这意思可是要继续扩军?”

    “不错!”王旭肯定点头。

    “这……”徐盛看他一眼,迟疑着说:“主公,若是再次扩军,即便是零陵和桂阳两郡承担,恐怕也很困难。”

    “不是两郡,这次是荆南四郡承担。”王旭爽朗笑道:“今后长沙和武陵也只保留守备治安的兵士,其余郡府兵全部裁撤,长沙和武陵要定期上缴钱粮物资,扣除上缴朝廷的部分,全由都督府统一调配。”

    徐盛不再作声,陷入沉默。

    议事厅右侧的文官纷纷出言附和。

    “这样好,可以集中兵力,减少不必要的钱粮消耗。”桓阶头一个赞成。

    “我也赞同,王将军总督荆南军政,理当集中治理,不然如何压制各方。”刘先紧跟着说。

    “是啊!太守向来是直接对朝廷负责,如今若不收拢军权,今后难免阳奉阴违。”公仇称接道。

    “此言极是……”

    “在下也觉得该当如此……”

    众人纷纷议论,一时有些嘈杂,王旭静听片刻,微笑着挥手:“好了,诸位,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务必让武陵和长沙在两个月内完成裁军。”

    王旭转头看向公仇称:“文量,你现在是兵曹从事,募兵的事就全权交给你,如果武陵和长沙那边裁撤的将士还想从军,也可以接收,但必须打乱接收,此外就是宁缺勿滥,务必要精壮,人数要扩充至五万人。”

    “主公放心!下官明白!”公仇称郑重回应。

    王旭对公仇称很放心,没有过多叮嘱,转而看向左侧的将领:“泉陵城内的军营容量有限,你们近期在城外加紧建设驻兵的要塞,今后城内只驻守一万人,其余人马都屯驻到要塞里去,避免过于拥挤,具体位置自行决断。”

    “诺!”众将应命。

    想到扩军后将领不足,王旭又忍不住提醒:“你们今后还要多培养人才,军中绝不许出现打压情况,凡是有潜质的人必须上报给我……对了,周朝和郭石最近表现怎么样?”

    高顺接话道:“他们两个武艺较好,品行也不错,特别是周朝,带兵很有想法。”

    王旭略为斟酌。

    “那好,如今正值用人之际,暂时升任他们为军司马,仍在你麾下效力。”

    “诺!”高顺应一声,突然想起什么,急声接道:“对了,主公,桂阳那边移驻过来的精兵里,有两人武艺不错。”

    “什么名字?”

    “一人叫陈应,一人叫鲍隆,年龄二十来岁,武艺出众,目前是什长,上次军中比武的时候,普通将校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王旭感觉这两个名字耳熟,细细回忆片刻,隐约想起两人。

    桂阳郡的陈应和鲍隆,莫非就是民间传说里的荆南五虎?

    好像是刘备征荆南的时候,两人才被赵云斩杀……咦?怎么想不起来他们是怎么死的,好像有个什么计来着……

    时隔二十多年,上辈子的记忆也越加模糊和凌乱,王旭绞尽脑汁也没能想起他们具体的死法,很快就放弃,随意地摆摆手:“行,既然你对他们评价不错,那就暂时提拔为屯长,好好培养。”

    “诺!”高顺沉声应令。

    看主要事情都安排完毕,王旭深吸口气,看向坐在偏僻角落的郭嘉,面带笑意地说:“郭奉孝是天下少有的奇才,昨晚事务太过繁忙,仅是匆匆介绍,今后各位务必以礼相待,或许他经验还有所不足,但稍加历练,必定震古烁今,你们今后多多交流便知我所言非虚。”

    众人回首望去,看着郭嘉年轻的面孔,明显有些怀疑,尽管知道王旭眼光毒辣,但对于他用天下奇才和震古烁今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显然不是很赞同。

    王旭看出他们的心思,但不以为意,他相信郭嘉很快就能证明自己,当下望着田丰笑说:“元皓,早前我欲重用奉孝,但他执意要从吏员做起,不如让他暂且到你麾下历练如何?”

    “主公放心,属下定然妥善安排。”田丰锊着胡须点头。

    “好!今天就这样吧。”

    王旭站起身来,看着身旁不远的王凯接道:“大哥,你速速安排人手铸造将军府官印,把刚才议定的事项全都写成榜文,尽快传达到荆南各郡县。”

    “诺!”王凯微笑应声。

    “还有,你起草一份政令,让长沙、武陵和桂阳把府库的钱粮物资上缴一半,供将军府统一调度,今后每个季度所得一半也要上缴,凡是有超过五十万钱的用度,必须提交将军府审议。”

    话音落下,王旭没管惊愕失神的文武众人,大步走出了议事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