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南洋家族的崛起 » 第6章 奋笔疾书

第6章 奋笔疾书

    “这是我在结霜桥买来的二手货。阿妈,以后你再也不用给人家洗衣服了,接下来我会挣足够的钱给你花!”

    “阿雨,你哪里来的钱买脚踏车啊?”郑秋月好奇地问道。

    “我卖花赚来的。”

    “卖花?”

    “嗯,阿妈,最近我找到了一个赚钱的窍门。就是去武吉知马山上采野花,再卖给洋行的那些白领,卖花这个生意很赚钱。”

    “这辆脚踏车就是我这几天卖花赚来的。明天开始,我骑着脚踏车去野外采花,一天可以多跑一个来回,会更加的赚钱。”

    郑秋月听完后,又喜又忧,担心道,“阿雨,听说武吉知马山上野兽很多,你千万要小心才是。”

    “阿妈,你放心,我去的地方没有野兽,安全得很。”

    第二天开始,陆雨骑着脚踏车去采花,效率大大的提高。

    当天跑了两个来回,赚到了20元钱。

    两个礼拜后,他一口气共赚了200多元。

    接着,很快有一个问题摆在了他的眼前:

    这半个月下来,昭南神社遗址边上花园里面盛开的鲜花基本被他与那位老伯给采光了。

    他只能去附近的山林里面寻找新的野花。

    虽然山林里面也有各种鲜花,但都是散落的,远没有昭南神社遗址花园里面那么集中与茂盛。

    那一天,唐雨在山里只拼拼凑凑采集到了6束鲜花,由于鲜花品种与质量的下降,他只卖了5元钱。

    看着手中不断减少的收入,唐雨坐在街角的咖啡店里,要了一杯咖啡乌,开始思考新的收入来源。

    “号外、号外,菲律宾宣布正式独立!”

    报童的叫卖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掏出两角钱各买了一份当天的《星洲日报》与《南洋商报》。

    早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东南亚华侨兴起了新一轮创办华文报刊的高潮。

    二战结束后,东南亚华文传媒又恢复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日占时期被迫停刊的报刊纷纷复版,新的报刊也不断出现。

    日寇投降后,东南亚地区新创办的华文报刊达230多种。

    华文传媒的品种之多、发行之大、分布之广,均属空前,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其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由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于1923年在新加坡创办的《南洋商报》与华侨实业家胡文虎于1929年创办的《星洲日报》。

    当下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还没有分家,均属于英国的殖民地。

    新马两地定居的华人数量加起来大概超过了五百万。

    整个东南亚华人数量有大概一千万。

    这《星洲日报》与《南洋商报》是在东南亚发行量最大的两份华文报刊,在当地有很大的一批受众。

    这两份报纸上面,除了时事与花边新闻,以及各种启事与广告外,

    副刊上面还连载有评书和小说,内容多是那种风花雪月爱情题材与传统武侠题材。

    上面连载的作品都比较普通,爱情小说都是鸳鸯蝴蝶派,武侠小说大致上还没脱离三侠五义的范畴,都是一些老套路。

    看着报纸,唐雨忽然想起了民国时代的一位顶尖通俗小说写手:张恨水。

    二、三十年代,他在北平《世界日报》连载《金粉世家》的同时,在北平的《新晨报》连载《满城风雨》;

    在上海《红玫瑰》杂志连载《别有天地》,在上海《新闻报》连载《太平花》,在上海《晶报》连载《锦绣前程》,在上海《旅行杂志》连载《似水流年》;

    此外,他还在世界书局出版《满江红》,同时又在报刊上发表了《弯弓集》的各个短篇。

    张恨水当年还拿到了千字5元银洋的天价稿费,每月稿费在7000大洋以上,靠连载爱情小说,赚了个盆满钵满,成为有名的大富豪。

    此时的唐雨忽然有了一个念头:自己或许可以抄一些前世的武侠小说,分别给《星洲日报》与《南洋商报》投稿来赚取一些稿费。

    思考一番后,他首先考虑的是新派武侠文学流派小说。

    前世的新派武侠文学流派发轫于50年代初香港,以虚构历史武侠故事为内容。

    这一新派武侠文学流派以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等为代表,为了区别于三、四十年代的旧派武侠文学,俗称新武侠,他们四人也被誉为“新武侠四大宗师”。

    古龙与温瑞安先暂时被唐雨给排除了,因为他们两位的作品过于新潮与前卫,放在民国时期的南洋,恐怕读者很难一下子接受。

    最佳的选择可能还是梁羽生与金庸两位大师。

    梁羽生在五十年代初发表的《龙虎斗京华》,以口语写作,所述史实,所绘山川,均经严格考据,人生性格与心理活动刻划入微,文笔细腻而有文采,旧武侠小说难以与其比肩,从此奠定声名,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发动之作。

    而且梁大师国学根底深厚,他的武侠小说带有许多自己作的诗词,每每传诵一时。他的小说每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

    其中巅峰之作《萍踪侠影录》与《七剑下天山》是唐雨最喜欢的两本小说。

    而金大侠的《射雕英雄传》奠定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认的经典名著。

    金庸小说继承古典武侠小说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影响力之大,后来几乎无人能与其比肩。

    想定主意后,唐雨立马去隔壁的书店买了几叠的稿纸与钢笔、墨水等文具用品。

    回来家后,唐雨在稿纸上写下《龙虎斗京华》、《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书剑恩仇录》与《射雕英雄传》等当年耳熟能详的新武侠代表作品名字。

    然后开始在里面做选择。

    当下二战刚刚结束,日寇投降后,遭受过战争劫难的南洋华侨士气高涨,大都具有炽热的家国情怀。

    而《萍踪侠影录》与《射雕英雄传》两本经典的新武侠小说写的都是家国情怀,唐雨感觉应该发表在当下的南洋报刊上会比较受欢迎一些。

    虽然这两本小说唐雨前世都看过好几遍,但是如今要让他重新写出来却是非常困难的,他也只能依稀记得一个大概的故事梗概。

    前世,梁羽生的文学底蕴非常高,可以说他的每一部小说都被奉为经典。有一种说法,金庸加古龙都不及他,是因为两者的写作风格不一样,而梁羽生却是集大成,文笔书写能力极高。

    唐雨正回想着《萍踪侠影录》故事内容,准备开始下手写小说大纲的时候,

    突然,脑子里原作的内容如潮水一般涌现出来,盘旋在脑海里:

    “独立苍茫每怅然,恩仇一例付烟云,断鸿零雁剩残篇。

    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此中心事倩谁传。”

    “清寒吹角,雁门关外,朔风怒卷黄昏。

    这时乃是明代正统三年,距离明太祖朱元璋死后,还不到四十年。蒙古的势力,又死灰复燃……”

    这些突然涌现的原作内容把唐雨吓了一跳,

    哦去,原来自己重生后还自带了金手指!

    顿时如有神助,他开始奋笔疾书,下笔如神,行云流水,笔酣墨饱,一气呵成。

    到傍晚时分,一个下午时间,居然就足足写了一万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