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谍海生涯 » 第六章 吴敬中

第六章 吴敬中

    沈石年原以为特务处的工作是忙碌的,结果是他想多了。

    特务处又不是天天有任务,没任务的日子倒十分轻松。

    白天事情极少,除了管理十几个队员,就是和办公室的几人谈天说地。

    十几个队员他见过了,都是好手,有些本身就是军队中的精锐,其中有一个刺头,但很快就被沈石年治服了。

    怎么治服的,就比单兵战术素养,沈石年是黄埔军校步兵专业出身,单兵战术素养虽然比不上那些尖子生,但绝对不俗,尤其有一手枪法。

    沈石年的射击成绩是优秀,也是他唯一一门优秀的学科。

    这人吃硬不吃软,看见沈石年露的一手枪法,立马就服服帖帖了,更不用其他人,他们本身就要听长官命令,跟着一个有本事的长官,他们面子上也有光。

    第三天晚上,付光明请客,在南京一家小有名气的酒楼,宴请了二队的几位军官。

    “自家人,不用客气。”付光明举着酒杯,春风满面,“大家一起敬沈副队长一杯。”

    “来。”陈子康也拿起一杯酒,示意沈石年。

    “多谢多谢。”沈石年来者不拒,一一喝下,让几位同僚倍感舒服。

    “下次我请诸位吃一顿。”

    “好,说好了啊。”

    一顿饭下来,几人关系又熟络了一层。

    让沈石年最感兴趣的,就是每天晚上的速成培训班。

    上课人数不多,只有十六人,都是新来的军官,行动科和情报科的都有。

    黄埔军校生是其中的主体,有十二人,剩下的四人,则是浙警校毕业生。

    特务处的成员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黄埔学生,这部分人在特务处内占据高位,起关键作用,不过又分为保定系与黄埔系。

    第二类是浙警校毕业生为主的特训班毕业生,大都是特务处中下层骨干分子。

    第三类是地下党的叛徒出身,戴雨农对他们并不信任,第四类是江山人,戴雨农的乡党,大部分在特务处的电讯部门工作。

    此外,还有些三教九流之徒。

    特务处对他们这些新人很是重视,有专人前来授课,教授专业的特工技能。

    第一天开班,首先是宣誓,这是自洪公祠特训班开办以来的规矩。

    “余誓以至诚,奉行三民主义,服从领袖命令,遵守团体纪律,尽忠职守,严守秘密。如违誓言,甘愿受最严厉之处分,谨誓。”

    宣誓完了还要把每个人手中都有的誓词收集起来,当场焚化。

    这是一个象征意义大于实质的举动——告诉大家,我们从事的是极端崇高的事业,大家要随时做好献身的思想准备。

    沈石年上了几天的课,来授课的人是个中高手,四十岁左右的样子,面容和善。

    来人自称姓吴,给人一种老谋深算之感。

    先上的是情报学的基础理论课,此人讲课很有意思,时不时就有惊世“名言”从他口中道出,贴近生活,让人听来不觉无趣。

    书本上的知识在外人看来是乏味的,学不学无所谓,到时候死记硬背着去考试就行,因此还有人缺席,上课走神睡觉的不在少数。

    当然,认真学习的人也是有的。

    可沈石年却异常感兴趣,下课后,他经常拿着书本去找这位吴先生提问。

    每当沈石年提问后,吴先生都会思索片刻,才给上他以为正确的答案,他还为沈石年提出问题的角度而感到惊奇。

    一天晚上,在吴先生的办公室,沈石年问完问题,正准备走,吴先生叫住了他,和善道:“石年,以后白天有空多来我这坐坐。”

    “先生?”沈石年喊道。

    “不看你的档案不知道,没想到你还是庭生兄的子侄。”吴敬中站起身,目光柔和的看着沈石年。

    “先生认识我的大伯?”沈石年诧异道,没想到还有这一层关系,他心思活络了起来。

    “对,我和他是战友,生死战友,过了命的交情。”吴敬中点头,恍惚中,他想起了那段峥嵘岁月,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你很好,和庭生兄一样优秀,又谦逊,知道知识的重要。”

    “那些人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自以为聪明,其实都是懒猪、蠢货!”

    “我讲课虽然比不上余醒乐,但自认尚有可取之处,听之有益,可那些猪脑袋是不会明白的。”

    吴敬中越说越气,想他堂堂情报科科长,花费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给人上课,结果大多数人都在开小差,真是让人火大。

    这些高贵的“天子门生”,还是从内心深处瞧不起特务这个职业,看不起所谓的情报学理论。

    真是愚蠢至极!

    “所幸我找到了个可塑之才。”

    吴敬中呼出口气,一脸满意的看着沈石年。

    他欣赏沈石年,不止是因为沈石年是沈庭生的侄子。

    通过这些天的接触,他看出了眼前这个青年的潜力,所以才调了档案,结果发现两人还有这么一层关系,属实是意外之喜。

    有的人,一辈子都看不对眼,有的人,见几次面就颇为投缘,吴敬中对沈石年就是这样。

    “先生过誉了。”沈石年自然要表示谦虚。

    没办法,人家前面都说他谦逊了,他总不能打人家的脸。

    “别叫先生了,改叫老师吧,我吴敬中给你开开小灶。”

    吴敬中说着,从抽屉中拿出几本自行印制的内部书籍:“这几本教材,是特务处成立初期,处座费尽心思,从日本、美国和苏联那边收集来的,也是我干这行的启蒙书籍,今天借给你,好好看看,别辜负了我的一番心意。”

    沈石年显得受宠若惊:“老师,这份礼物太贵重了,学生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

    “不用,别和我整这一套。”吴敬中自认两袖清风、一身清廉。

    “切记,不能生搬硬套,死读书……”

    “学生明白,要懂得迁移。”沈石年连忙道。

    “对!要灵活多变。”

    吴敬中笑了:“石年,你很有天赋,日后必有出息。”

    两人一句一句的聊着,吴敬中人生经历丰富,幽默风趣,沈石年与他聊的倒也投机。

    谈话中,沈石年才知道,这位吴科长,当年参加过北伐,立下过战功,曾经也是热血青年。

    吴敬中还是特务处初创时期的元老,戴雨农手下八大金刚之一。

    两人又聊了一个多小时,天色已晚,吴敬中看了看手表,笑道:“聊过头了,我该回去喽,不然我那婆娘得骂死我。”

    “那学生就不叨扰老师了。”沈石年很聪明的告退。

    临走前,沈石年特意瞥了一眼吴科长那破旧的手表。

    沈石年在南京有套房子,但是离特务处很远,所以只能在特务处周围又租了一套。

    特务处是分配房子,但这是对于校级军官来说。

    南京房子可是很紧缺的,而且地价不低。

    回到家,沈石年才放松下来,在特务处走路的时候背后都得长一双眼睛,这些人都不是泛泛之辈。

    比如吴敬中,在刚刚的谈话中可是拐了好几个弯,在试探他的政治取向,还好沈石年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应对得当,没让这个心机深沉的老特务怀疑。

    沈石年躺在床上,双手抱头,进特务处不知不觉已经一周了。

    没想到自己来到了潜伏的世界,没错,前世大火的谍战剧《潜伏》,沈石年还是看过的,对于这位吴站长当然认识,所以贴上去请他赐教。

    知道了也没用,现在离潜伏的剧情开始还有将近十年,主角余则成都还不知道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