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北志之北望三千里 » 第五章 宫廷

第五章 宫廷

    东宫位于皇宫左侧,本身也是皇宫的一部分。自南唐建立以来就是储君的居所。

    南唐烈祖李昪开国以来,自称乃是李唐王朝后人。所有典章制度皆仿照李唐制度,东宫立储也是如此。依照旧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现今的皇帝本是松江王,皇后乃是原松江王妃张氏。奈何张氏无子,后来松江王的侍妾段氏生下了长子李胜。怎奈段氏难产而死,李胜就由张氏抚养长大。后来蜀王之乱时,南平王扶持松江王登上帝位。皇帝登基后也纳南平王女儿高氏为妃,身下了皇四子李朔。五年前,张皇后病逝,高妃入主后宫。但是皇帝并没有册封高妃为后,同时成年的李朔被封为闽王。但是一直借口照顾父母不去泉州就藩。从此以后太子李胜如芒在侧寝食难安。

    已经回宫的太子并没有休息,而是找来太子洗马陆义选,太子詹事何述之了解当日朝会情况。听完陆义选的叙述后,太子陷入了沉思。此次南平王和淮扬王的争斗说白了还是南北一统的问题。自己身为热血男儿当然希望南北统一,可是自己观政多年当然知道南朝貌似兴旺发达。但是权臣南平王把持朝政多年,朝野内外早已是怨声载道。同时这些年淮扬王也主动参与朝政,造成了淮扬党和南平党两党党争。贸然发起北伐南朝必将崩溃。

    太子洗马看到太子正在沉思,起身行礼说道:“启禀殿下朝会结束后太傅大人让小臣转告殿下,要坐山观虎斗。”

    太子听后,点点头说道:“老师的意思我明白,现在两党争斗。我们不能贸贸然下场,但是我就怕错过此次良机就没有机会拉拢淮扬王了。”

    何述之行礼后对着太子说:“殿下,下官觉得太傅的意思可能是怕陛下产生误会。”

    太子当然明白自己如果和淮扬王走得太近是大忌。但是这几年南平王全力支持闽王增长势力,自己的压力是越来越大。随即太子开口道:“其实孤是反对现在就开始北伐的,最起码要有了充足的准备后方可施行。这次我还是中立吧!”接着看向了何述之说道:“何卿,郡马遴选的流程要尽快告诉允弟。咱们要早早准备,此次郡马遴选我们必须胜出。”

    次日太子入朝观政,唯独留下了王允让他和太子詹事了解遴选的事宜。王允只能遵命。

    “季诚兄这是我找到我朝郡马遴选流程你先看看。”何述之将一叠文稿给了王允。

    王允认真看着,何述之接着说:“礼部的官员透露,此次遴选干系重大。不可能向常规一样这么简单,整体来说可能会按照文武两方面来考核。具体的方法太傅大人还没有制定,估计会上报陛下亲自决定。”

    王允抬头说道:“那我现在能干什么啊?”

    何述之说:“季诚兄你现在什么都不干就对了,现在你是各方的焦点。按照时间推算最迟一两个月内就要开始考核,现在平平安安度过就不会被对方抓住把柄。”

    王允听后只能无奈地点了点头。何述之接着又拿出了一套典籍给他接着说,“太傅大人早上专门派人过来送了这套书过来,让你每日在此书中选题行文一篇。太傅他每五日要检查一次。”

    王允心想自己的老师对自己也太上心了,无奈只能点头开始看书。

    王允此时正在头痛太傅给他的作业之事,他不知道离东宫不远的朝堂上正在爆发激烈的争吵。

    小李子是刚刚升到勤政殿伺候的小黄门,小李子是个苦孩子本来是北朝山东人士。有一年灾荒后被人买到江南,机缘巧合下净身入了宫。多亏他聪明伶俐攀上了内侍监内常侍刘公公当干儿子,刘公公便把他调到勤政殿专门伺候皇帝陛下。

    小李子这种小黄门是没有资格站在殿内的,只能默默地站立在门口。随时等待传唤,不过此时殿内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小李子也是纳闷这一屋子的贵人怎么和泼妇一般在吵架。过了一会儿殿中传来命令要那两个绣墩上去,小李子立刻和另一个小太监搬了绣墩进了大殿。

    来到殿中看到殿内群臣正在面面相觑的站着,刘公公努努嘴示意小李子把绣墩放南平王身后。小李子会意把绣墩放了下来,同时后退着出了大殿。

    此时的大殿上至高无上的皇帝柔声说道:“两位爱卿坐下再说吧!”

    南平王大大咧咧地坐了下来,淮扬王先行了一礼也做了下来。两人也不说话就这样坐着。皇帝看了看两人又对着太子说:“太子关于贸易一事你有什么见解。”

    太子立刻出班行礼说道:“回禀陛下,儿臣认为两位王爷说得都有道理。在这里争论不如我们见了使臣后再下决定。”

    皇帝点点头说道:“太子所言有理,林卿家北朝使团何日进京啊?”

    太傅林恪立刻出来说道:“回禀陛下三日后即将到京。”

    皇帝听后说道:“好,我们面见对方使臣再说。”

    就要散朝时,林恪再次出班说道:“陛下老臣还有一事启奏。”

    皇帝直接说道:“爱卿请讲!”

    “陛下,庆嘉郡主选婿事关重大。礼部认为不能依据常理遴选,特此制定考核方法请陛下御览。”说完就将奏折递了上去。

    皇帝看后咳嗽了两声说道:“林爱卿你给众臣介绍一下吧!”

    “是,此次遴选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文试,所有参加者必须通过考核,文试内容策论和诗词。然后是武试,考试内容是拳脚功夫和围猎。最后是面试,最后的入选者由陛下和诸王进行考核最后由君主亲自选取最佳者。”林恪侃侃而谈。

    众臣都在默默议论其实相对于北朝使者他们更关心郡主选婿。此时坐在凳子上南平王突然发话:“陛下,老臣听说林大人的爱徒东宫都尉王允也报名参加了比赛。这要是礼部出题王都尉肯定是第一名啊?”

    林恪转身向南平王施了一礼,说道:“王爷您放心,此次文试出题借由门下省的御史出题。考前由陛下亲自选出,监考由吴越王府亲自进行。当然下官知道王爷学识渊博,王爷也可出上两题。”

    南平王一时无话就不说话了,此时淮扬王则说道:“南平王听闻你的世孙也报名了,听说世孙能文能武这回一定夺魁啊!”

    此时大臣中发出阵阵笑声,众所周知南平王世孙是京城知名的纨绔子弟。南平王也不生气而是看着淮扬王说:“淮扬王你的二公子泗水候也报名,泗水候不但是军中勇将也是文坛妙手。惹人羡慕啊!”

    紧接着南平一派的官员也笑了起来。

    “不错,没想到这么多青年才俊参加。林爱卿就依其所奏,抓紧准备吧!”皇帝说道。

    朝会就此结束。太子被皇帝单独留下。

    过了好久太子终于离开,此时刘公公让小李子等人拿着一个锦盒。跟随陛下回到寝宫休息。皇帝到了寝宫在太监宫女的服侍下脱掉朝服换上便装。随手拿起中书省送来的奏章看了起来,刘公公就细心的陪在一侧。当然也让小李子在殿内随侍。

    过了一会皇帝有些疲乏就对刘公公说:“老刘,拿红丸进来。”刘公公立刻示意拿来锦盒,从中拿出一粒红色药丸。皇帝默默服下,接着又对刘公公说:“老刘朕近日精力有所不佳,元风道长何时可以入宫啊?”

    刘公公给皇帝换了杯热茶,轻声地答道:“陛下,元风道长前去为陛下选药估计这个月就能归来。”

    皇帝点点头没说什么,接着看起了奏章。

    太子回到东宫已经下午时分,此时太傅早已来到东宫。按照惯例下午要为太子讲学,同时也要看看王允的文章写得如何了。太子进到书房时,太傅正在指点王允写作文章。

    两人见到太子进屋立刻,起身行礼。太子还礼后说道:“老师,允弟的水平文试应该不成问题吧?”

    太傅说道:“这次让门下省出题,应该是难不住允儿。但是老夫觉得允儿应该借此机会一展自己的才华。向天下世人展示最优秀的人才都愿意追随太子。”

    王允一听连忙说道:“老师学生一定努力绝对不负重托。”

    “对了老师,陛下命我主持北朝的宴会。”太子又对着太傅说道

    “偶,看来陛下也希望允儿成为骏马。”林恪说道

    “老师,何出此言啊?”太子不解地问

    “殿下,北朝使团的正使乃是北朝晋王世子赵炯,他的母亲就是吴越王的妹妹。这也是北朝国王派他南下的重要原因。殿下主持宴会允儿一定会随驾,而吴越王一定回去的。这样允儿就有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林恪说道

    太子点点头说道:“不错,我明日在找找钱闻兴那小子套套消息。”

    王允看着太子这么积极地给自己谋划,觉得有些受宠若惊。但是想想局势已经逼到这里自己除了努力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