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洪荒之皇:日晓 » 第五十六章 僖帝

第五十六章 僖帝

    张单几乎讲了一整节课,也才讲完“七龙之争”。萧景兰在晚上接着抄书的时候,问水犀:“你觉得安周是怎么做到的?”水犀不说话,半天才道:“疑心,我在疑心。”萧景兰表示自己听着呢,“按理说,如果足够拼命的话改变自己的命格是可以的,但问题在于,这已经不是改变不改变命格的问题了,建立新国,将原本拥有天下的皇室逼到东陆一角,甚至还维持了好几百年,这已经不是命格的问题了。”萧景兰问:“那是什么?”水犀目视前方,神情凝重:“是气运。像这种历史变革极大的王朝更换牵扯到的是一个大陆的气运,我问你,欲成大事者,所需者三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最易得,安周之前有哪一样?”萧景兰猜测道:“天时?”水犀大笑:“你以为是天时?一个借着亲友关系的人,如果他真有那么厉害的修为,还至于要等三年吗?那也不看看汉大将军[1],不也是初上马,便可斩胡虏吗?”萧景兰疑问道:“汉大将军是谁?”水犀没有回答,铿锵道:“他呆了三年根本不是因为他是去领军的,恐怕也就是去监军而已,不然怎么会把少师扯他身上?因为这个封号纯粹是后来加封的,又不能把其他的官职莫名其妙地给他,就只能莫名其妙地扯一个少师给他。”萧景兰越听越惊,“他没有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可是后来呢?他们家族三代之后又是为什么登的基?”

    萧景兰结束后,立即匆匆冲到了外院的藏书阁,顶着守阁的老人的骂声,迅速抽出几本书,回到竹斋后,开始挑灯夜读。她抽的几本书,一本叫《三国初》,一本叫《北洛简书》,还有一半叫《明帝八年》还有一本叫《一国四家》。明帝三年,北侯安逸起,四年十一月,安逸于北地有雪城践祚,国号“洛”,后人称北洛。明帝五年安逸率北军南下,其时,西辉不动。七年,明帝南迁,西辉与北洛联,南下侵高雄……十五年,明帝与洛太祖于金汕郡签北高约,以广嘉河为界……

    萧景兰飞快地翻过《三国初》,和南胤的记载没什么区别,她又翻开《一国四家》,才翻了几张纸,就猛地停下,回头仔细看看。《一国四家》开头居然先是从北地记录的。北地极北处称北岭,古称南岭。水犀听到这,猛地睁开了眼。北岭多奇人,以家族居,与常人习俗不同,故常有隙,安周至得和,故北人常敬安周,安周常行于北岭间以求见天地,得遇鄂、车、舒、玉四奇人,安周礼贤下士,四士欣然入府。纯帝后乃熹[2]、僖帝。萧景兰叹了一口气,水犀点点头:“僖不是什么好谥号啊,”萧景兰没反应过来:“你还懂这个?”水犀哼了一声:“‘小心畏忌曰僖;质渊受谏曰僖;有罚而还曰僖;刚克曰僖;有过曰僖;慈惠爱亲曰僖;小心恭慎曰僖;乐闻善言曰僖;恭慎无过曰僖。’这位皇帝是哪个啊?”萧景兰叹道:“胤僖帝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吧,总共三十二年,可也正是这三十二年,是北人和胤人闹得最僵的时候。本来北人和胤人就互相排挤,胤人以为北人粗鲁,北人以为胤人平庸,之前纯帝让北侯整治北人也是有必要的,胤朝四周啊,西边是一个隐患,北边更甚,偏偏中间还挖了个落瑶盆地,但是胤朝历代皇帝都是对北地管辖更为严格。”萧景兰有点不解,“胤僖帝,后人也评价此帝才能甚是平庸,更糟糕的是他还很自信,而且身旁也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人臣。后人评价:‘如遇治世,只是守成即可;然遇胤朝二百年之大变革,帝才不足,国器不出,胤之南迁实为气运不济。’当时北侯几乎是已经可以号令整个北地了,胤朝有识之士也都看见了,可是胤僖帝却选择了最糟糕的一种方式,削藩、停俸,甚至还传言想直接给北侯换个封地,到底最后是被人劝住了。”萧景兰摇摇头。可是大错已经酿成,北人群情激愤,越来越多的人去投奔北侯,可是当时的北侯也就是洛太祖的父亲安器却诚惶诚恐地向胤僖帝俯首称臣,甚至专门跑到胤僖帝面前脱冠去履来请罪,胤僖帝也不好把他怎么样,只好安慰了他一番,把他打发回去了。但胤僖帝做的最糟糕的事,却是从王都附近调重兵去防守北地,北军胤僖帝是指挥不动的,但是从王都附近调重兵却意味着王都兵力空虚,一旦有敌军逼近王都,王都没法号召起最近的勤王部队。可是,很显然胤僖帝相信唯一的敌军一定是北地的军队,并且只可能从北边来,这些军队一呆就是十几年,军饷和粮食的运费都快把帝国拖垮了,这时胤僖帝天真地想自己可以给北地加税,这样花在他们身上的钱就可以由他们自己支付了,可是在《一国四家》中明确指出,当时多出来的税收其实全部是由北侯还有鄂、车、舒、玉四家出的。而这件事,在胤僖帝驾崩后的明帝元年被“不小心”地发现了,而那时,刚刚忙完国丧的胤明帝还没考虑清楚北地的税收是否应该延续僖帝作法,北人开始了连北侯都“压制”不住的暴动,明帝元年和明帝一年真是风雨飘摇,但明帝非常迅速地向北地派去了一个人,一个萧景兰从来没在南胤史书上读到过的名字,华北刃。《一国四家》中明确记载此人出自胤朝难得干预朝事的五行世家中的华家,甚至还赞道,此人年少有急智,然——萧景兰的手突然哆嗦起来,接下来的白纸黑字并没有因为那句称赞而停止残酷的记述:至北洛一年后暴毙,年仅十九岁,其后三月北侯反。书中寥寥几字感叹了一下:“故人曰早慧易夭。”然后就马不停蹄地去写四家去了。萧景兰的手突然松了一下,书籍轻轻在案上磕了一下。萧景兰扭头看向外面,浓黑的夜,无法被手抹掉的黑。一个十九岁的生命就这么在漫漫历史上轻飘飘滚了过去,连一粒灰尘都带不起来,也许他本来可以扭转胤朝的命运,也许他还有满腔的才华和抱负以及一个年少绚丽的梦,来到了这,然后被埋在了滚滚红尘里,一阵烟似的化成青史里的一句话,而那是一个少年十九岁的所有。萧景兰的心突然抽痛了一下,为什么会痛呢?萧景兰不明白。水犀叹了口气:“因为你看到了命运。天时、地利、人和,多好啊,在明帝三年的这一年,他们终于等到了,哦,他们没有等到,是有人直接让他们拥有了。”萧景兰懵了。“气运,记得我说过的吗?气运是种神奇的东西,它会从低处流向高处,从安周被封到北地开始,他们就开始一点点攥住了胤朝的气运了,所以胤僖帝一朝,无国士无重器无强将,就算明帝比胤僖帝好得多,也不得不动用你们五行族的力量。”萧景兰喃喃道:“五行族——的力量?”水犀笑了:“你不知道,五行族是修道世家,修道是要靠着机缘和气运的,像你们这种历史悠久的修道世家都是自己有一定机缘和气运的,这样可以保证在一定时期中,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周期有迹可循,让你们能诞生出修为达到一定高度的修士。可是明帝这么做,是在拿你们世家的未来的修士的机缘来拽住胤朝流失的气运,难怪你们五行族已经渐渐衰落下去了。我没猜错的话,你们南胤现在的国界也是当年你们五行族守下来的吧。”萧景兰默然不语。

    水犀点点头:“所以啊,北洛王室是得了大机缘啊,才能将胤朝的气运生生夺过来啊,只是不知道,给他们机缘的人,他的命格能改多少东西呢?”

    [1]此处指卫青。

    [2]有功安人曰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