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再见亚西兰 » 03.庆功宴

03.庆功宴

    太洺一战,联军大胜,太洺夫妇虽然自刎于殿内,但陆先下令,他们的尸体要悬吊在城门外,终日迎着寒风的拷打,直至风干为尘埃为止。

    联军占领了太洺,但这里几乎已是一座空城,能跑的人,很早之前听闻联军要来时就跑了。唯有一些离不开的,和不想离开的还留在这里。

    在联军的旗帜满插在太洺的城墙上时,陆先首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寻找爱人之墓。他先后派人寻觅了一个月,却始终寻而不得,也没有人知道太上洺泽把艾篱葬在了何处,为此他心存侥幸,也许艾篱还没死。但之后他又找许多人问话,结果却都不如意。

    他们说:“艾篱姑娘确实死了,那晚的暴乱,死了很多人,隔着三四条街都能听到惨叫声,大火都把春香府烧成灰了,艾篱姑娘虽然得救了,但伤得很严重,太上洺泽把她抱出来时,她都没了声气了,鲜血都染,染红了一身。那天皇室为她举办葬礼,抬棺的车队在街上经过,满城百姓都要出来哭丧…”

    众人如出一辙的答案,使得陆先十分生气,他认为这绝对不可能,接着反问道:“那我问你们,她葬在何处?为何我寻了一个月,寻遍整座太洺,都不见!!?”

    “这,我们也不知道…”

    “混账,混账!”

    …

    陆先不悦,不由多说,便杀了他们。

    不久,陆先接齐王急诏回齐,但他只带走了自家将士,混编的联军则由齐国御前将军开封带领并留守太洺。联军士兵虽有异议,却也不敢多言。

    得知陆先回国的消息,吴王便差人传信与他,信上写着:昔日,将军受命任联军统帅,率领联军抵达太洺,不到半月,联军的帅旗便扬在了天下最为崎岖险要的都池上空,将军之骁勇,天下英雄皆不及也。闻将军班师回营,为表钦佩,本王在宣阳殿设宴,各路王侯皆至,共贺将军凯归,不知将军赏面与否?

    陆先看着信,陷入一阵思考。

    他看得出,此次吴王设宴,目的不单只是要回联军士兵,可惜军师于仲不在身旁,否则他定不用为此烦恼。

    帐篷外轻轻吹来了一阵风,惹得桌前的烛火婀娜献舞,陆先遂投眸而去,目光寒锐道:“何人?”

    只见一个素未谋面的老汉走了进来,门卫竟也不通报。这老汉约有七旬,那矮小的身子却不足门帘的一半高,一道将要垂地的胡须和桃花眼上两道长长的弯月眉,让人不难觉得他是一个隐居修仙的道士,且那白的闪眼的白道袍更是显得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汝何人,打晕本将军的门卫,可知何罪!?”陆先冷冷道。

    “早闻陆将军威武,今日一见果然气宇不凡。在下恭维之,今来此,是有一人要见将军。老道不想其他人见过我,打晕门卫实属无奈,还望将军恕罪。”

    “何人要见本将军?”

    “自然是将军想见之人。”

    陆先不以为然,他静坐在桌前,冷冷地看着。

    恭维之随后走出门外,接而抱着一个熟睡中的小孩走了进来。陆先一见,便猛地坐起,双目瞪得如火球一般传神。

    他惊讶万分又无比惊喜,接着慌忙走来抱过陆宇,说道:“先生且在这稍坐片刻,我去去就回。”

    “将军去也便是。”

    陆先抱走陆宇后,急忙命令士兵空出一个军帐,安置陆宇睡于其中。并命令侍卫和侍女候在帐外,片刻不得离开。将士们自不必多说,随行的侍女们却也都没见过陆宇,她们不明白,一个陌生小孩,陆先为何会如此紧张。

    折腾了一会,也有半刻。陆先回去与恭维之会面,却已不能在帐内再见到他,他寻找了一番,只在桌面上发现一张纸条,这是恭维之离开前留给他的,墨迹还尚未干。

    上面写到:

    “今日与少公子团聚,想必将军心中定有无限疑惑,不过,其中疑惑老道也不能答之。但老道有一话,本不想多言,几经思虑,还是告诫将军为好。天下局势,不可不变,亦不可变。少公子聪慧,虽有帝王之相,却无帝王之心。此番多言,望将军日后酌情三思。老道还有要事,不便久留,他日再见,再与将军赔不是,望海涵。”

    陆先看着字条,久而不语。随后他出去询问将士们是否发现有其他人在军营内外,却都说没有,他只好回到帐内,再看着纸条,继而将纸条烧毁。

    夜幕落去,初阳东起。

    昨夜,陆先守在陆宇身旁,瞌睡了过去。一早,侍卫便传来急报,说是于大人差人传信来了。

    信上写着“早知将军回国,吴王定会宴请将军到吴国做客,将军怕做定夺,于仲赠与将军赖、隐二字,将军阅完去也便是。”

    陆先阅过信之后,大笑道:“先生真乃神人也!”

    之后他便差人回信于吴王,并命令部队护送陆宇回齐,他则领数名侍卫前往吴国,赴吴王之宴。半个月后,包含吴王在内的二十一路诸侯,除了齐王、周王、赵王、魏王、那金酋领和巴图索天王之外,其他诸侯都到了。

    宴上吴王对陆先赞不绝口,甚为倾佩。

    “想当初,将军承诺只要各诸侯组兵八万就能攻下太洺,大家都当是笑话。世人皆知,太上洺泽拥兵二十万坚守太洺,而太洺之路不宜大军行进。旧王族占领帝位后,他们曾三次率领大军北伐,但大军还没到太洺就因天灾、地势、异兽、毒瘴…粮草无法供应,导致大军损失惨重,最后不得已放弃了攻打太洺,也才有了我们逐虎战役的胜利。

    今天,陆先将军做到了。陆将军真乃当世神将也,试问天下谁人能有如此勇略,来,本王敬将军一杯。”吴王举起酒杯,对着陆先一饮而尽,各路诸侯纷纷效仿,同起身共敬陆先。

    一杯作罢,有人说道:“传闻那太上洺泽麾下有一大将,名为李义,悍勇无敌,可抵万军,号称天下第一勇将,不知将军与其交手否?”

    说到这,吴王也甚是好奇,吴国虽兵多将广,实力冠绝诸侯国,可却出不了一个可以震慑三军,名扬四海的大将军,为此他特别希望能收纳一个这样的猛将。

    陆先回道:“太洺军中确实有一悍将,观其勇不下于陆某,只惜太洺一战,陆某不曾与他交手。”

    “哦?那他现在如何?”

    “太洺军二次落败,陆某便不曾见过他。”

    吴王听完,紧捏着金樽的五指也放松了许多,继而大笑,撇开此事,与各诸侯共欢。

    此番宴会,不仅设有满汉全席的美味佳肴,又有乐舞作欢,还有衣不遮体的艳丽女子喂食灌酒,各诸侯享受其中,好不人生快活,风流安逸。他们感概,在这战事不断,又灾荒不止的乱世,也只有吴国才能有这种享受了。

    从上午一直到黄昏,夜幕将临,太阳倚在西边地平线。众诸侯已经醉意浓浓,疑似一群花楼醉鬼,痞气百出。

    红日落山,艳云垂城,带有三分醉意的吴王邀请陆先一同欣赏夕阳美景,他站在石阶上,远眺着西山日落的景象,表情很是陶醉。兴起时,忽念道:“红日落山野,催云也入梦。夜来欢声起,十里又复明。”

    但随后他又变得严肃,背着身问陆先“不知将军对当今天下局势有何看法?”

    陆先先是一愣,而后回道:“陆某一介武夫,实不懂得这些。不过诸侯已经签署休战缔约书,往后天下当会是和平安宁。”

    “和平安宁…若如此,将军的野心不就不能实现了吗?”

    “吴王之意,陆某不能明之!”吴王这句话,让陆先不由得严肃了起来,眼上浓密的眉毛像是针扎一般立了起来。

    吴王忽然一声冷笑,他继续说道:“两千年的和平,从遭临瓦解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一个新旧王朝更替的开始,又岂是短暂的休战能带来安宁。天下大乱,但终究会有一个终局,而那些诸侯,虽拥兵自立,却不过是一群有勇无谋、目光短浅的莽夫罢了。红日落山,皓月悬空,众星闪耀,天下欲何为其明?将军逢乱世显才能,逐虎之役震天下,然却屈居于齐国十里小城之地,无所作为,实不哀哉?”

    这一席话,陆先却是无言。吴王也似在欣赏着美景,同样不再说话。少时,一习凉风划来,吴王又绽开了笑颜对着陆先说道:“宴会还很长,将军且慢慢享受。”

    说完,他又回到了殿中,与众诸侯吃酒寻乐,徒留陆先还在原地,冷冷地注视着,那在地平线上渐渐消失的夕阳。

    吴王设宴的这三天,一切正常如常。唯有一事,让陆先觉得奇怪,他本以为吴王会借此机会让诸侯施压,向他讨还联军士兵。但吴王并没有这么做,甚至都不曾提起这件事,这些天他只做着一件事,就是陪着众诸侯寻欢作乐,什么都不谈,当真只为陆先摆庆功宴。

    三日后,宴上宾客各自回国,吴王没有强留他们,除此之外,他还大方款赠了一人一车金银玉珠宝,又各送本国艳女子三十名给他们。领着吴王厚赠的众诸侯春风满面,而在城墙上目送这群人离开的吴王,却又是狰狞的大笑着。唯有陆先,回程的路上,脸如纸画般肃穆,但并不是因为他拒绝了吴王的厚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