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阳明先生 » 第二十九回 新驿丞入职龙场县 旧知县仗势侮名士

第二十九回 新驿丞入职龙场县 旧知县仗势侮名士

    一

    正德三年三月,王守仁终于到达了贵州龙场。

    龙场所位于宣慰司西北八十余里,处苗、僚杂居之地,蛮荒无人。自明代建国以来,在此地建了驿站,主要是负责传递公文和公差路上休息和换马之所。按照吏部的规定,这种偏僻的小驿站需驿丞一员、吏一员、马二十三匹、铺陈二十三副。

    王守仁花了一个多时辰,终于找到了建在山中的驿站。院子里破败不堪,地上也没有地砖,人一走上去,尘土飞扬。他轻轻地拍拍衣服的灰尘,走进了大堂。

    大堂里也是乱成一片。书案上的灰已落了厚厚一层,椅子上也是一样。从小养尊处优的王守仁见了,不觉微微皱了皱眉头,便迈步往后堂去了。

    到了后堂,感觉比前面规整许多,正在纳闷,忽听得身后有人叫道:“先生!”

    王守仁回身看去,正是黄嘉爱!

    “你?”王守仁惊喜不已,“你如何会在此处啊?”

    黄嘉爱也乐道:“先生有所不知,自上次分手以来,我便念着,先生若大难不死,必会来这龙场赴任,嘉爱便先来了。”

    王守仁心里高兴极了,本来的孤独和害怕忽然就一扫而光了。是啊,能在穷乡僻壤遇见故人,的确是令人欣喜的。

    “先生,”黄嘉爱的眼睛有点潮湿了,“嘉爱就知道先生智慧过人,那贼人们定是害不了的。”

    王守仁摆摆手道:“不提往事了。你在此地住了多久了?”

    黄嘉爱道:“应该已三月有余了。这驿站实在难寻,藏在这深山老林之中。”

    王守仁叹道:“难过啊!我王守仁竟被贬到这破败荒地!”

    黄嘉爱道:“先生不必难过,有嘉爱呢。我已将这四周都转过了。”

    “哦?”这王守仁倒是来了兴趣,“如何?”

    黄嘉爱把自己的观察结果汇报了起来:“此地乃从属修文县,知县赵大有乃是买官来的。”

    “哼,”王守仁不屑道,“想必买官的钱财也不够,方才买了这种地方的知县。”

    “甚是,”黄嘉爱道,“那赵大有就是这贵州人,家里并非什么大户,只是有田而已,便凑合着买了个修文的知县当。”

    王守仁道:“这类人做了官,定是不顾百姓疾苦,只顾自己捞油水的。”

    二

    赵大有今年三十一岁,因家里花了银子,于是他虽没读过书,却也来到了修文县做了两年七品知县。就和王守仁的猜测相似,他自从上了任便开始捞油水,尤其家里条件并不富裕,花了钱买官之后更是要多捞才能回本。

    事实上,修文县本来就穷,没有多少油水可捞。于是,赵大有便开始私加了一些税款,有在县里培养了一帮流氓,专门敲诈勒索。

    这一切的一切,王守仁用了一个星期便看得透彻。他和黄嘉爱住在驿站的后堂,晚上睡觉之前,王守仁便常常感叹,这修文县的百姓实在困苦。

    一周过去之后,黄嘉爱便提议道:“先生为何不去找那知县说个明白?”

    王守仁想了想,便说道:“明日我等正要去领钱粮,到时我和他说说此事。”

    第二天,王守仁和黄嘉爱到县衙的时候,那赵大有竟然还没起床。王守仁师徒便只好在县衙里等着,直到正午时分,那赵大有才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

    王守仁见了知县,带着黄嘉爱起身行礼道:“龙场驿丞王守仁见过赵知县。”

    赵大有坐上了主座,抬抬眼皮道:“二位坐吧。”

    王黄二人落了座,王守仁道:“赵知县,下官今日是前来领取驿站每月定额的钱粮。”

    赵大有皱了皱眉道:“这龙场驿站已近一年无人照看了,我这里早已没有每月预算的龙场驿的钱粮开支。”

    王守仁正色道:“这龙场驿乃是朝廷所设,每月支出钱粮自有份额,现今驿站有了驿丞,所需钱粮自是应到位。”

    赵大有不耐烦地问道:“那你说,你要多少?”

    王守仁道:“按吏部律例,小驿站每月供应钱粮应是米四斗,银子一两。”

    赵大有道:“嗯,还有事吗?”

    王守仁道:“下官还有一事。”

    “哎呀,”赵大有道,“有话快说,快说。”

    王守仁道:“下官到龙场来已七日有余,发现本地赋税过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下官查了本县的税收,发现有私加赋税之嫌。”

    “大胆!”赵大有急了,“王守仁!你休得血口喷人!”

    “赵知县,”王守仁道,“本县的平均税收比其他州县整整多两成,而且本县还有朝廷早已减免之地税和房税。”

    赵大有气道:“好你个王守仁!小小一个驿丞,也敢来教训本官!你不是要驿站的钱粮吗?我明白告诉你,没了!我不给了!”

    王守仁一听这话,也急了:“赵知县!你若敢公然违抗朝廷律例,我……”

    “你怎样?”赵大有笑道,“参我?”

    王守仁竟一时语塞,是啊,他一个驿丞,又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能拿这个知县怎么样呢?

    黄嘉爱拉拉王守仁的衣襟,低声道:“算了,先生,我们回去吧。”

    王守仁狠狠地瞪了赵大有一眼,转身和黄嘉爱离开了县衙。

    三

    回到驿站,王守仁余气未消地坐在榻上,黄嘉爱坐在他身边。

    “先生,得罪了赵大有,这钱粮去何处寻?”黄嘉爱还是忍不住发问道。

    王守仁气归气,这件事还是要解决的,他一时也没想好怎么办,于是默然不做声。

    “先生可知道您来之前嘉爱在此居住的三个月是如何度日?”黄嘉爱问。

    “对啊,”王守仁这才想起来,“我来之前你没有文书,是不能去领钱粮的。你如何度日?”

    “嘿嘿。”黄嘉爱暗笑一声,“嘉爱只能先寻到各家各户的施舍,然后又求来了食物种子。说来先生也不知情,嘉爱在这驿站后身开了一片田,先生来之前刚好播种下去。”

    “什么?”王守仁惊喜极了,先前的愤怒顷刻之间便烟消云散了,“真的?”

    “真的。”黄嘉爱脸上的笑容越发明显。

    “快,快带我去看看!”王守仁从榻上一跃而起。

    两人来到驿站后身,那里果然有一块田地。

    “这,这是哪种作物?”王守仁问。

    黄嘉爱道:“嘉爱在这田里种下了当地的粟米,和一些芥菜。”

    “好啊,甚好!”王守仁喜笑颜开道。

    “但是,先生,”黄嘉爱道,“这种地得等到秋天才能收获,在此之前,还是得先以乞讨度日。”

    王守仁出身书香门第,几时乞讨过?他皱着眉头左思右想,终于下了决心,道:“好,明日你我二人便出门讨饭!”

    第二天,王守仁和黄嘉爱便出发了。二人在修文县挨家挨户地讨饭,可转了大半天也没有什么收获。王守仁有些累了,一屁股坐在街边,问道:“茂仁啊,此地百姓自给自足尚且不能,哪有余食施舍外人?”

    黄嘉爱摇头道:“前些日子嘉爱来的时候,还能捞到施舍,看来这赵大有定是又收税了。”

    二人正一筹莫展之际,耳边忽然传来声音:“哎哟哟,这不是王守仁大驿丞吗?”二人抬头看去,竟是赵大有。

    赵大有带着两个随从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说道:“二位这是?”他忽然装作惊讶的样子,“莫不是来讨饭的吧?”

    王守仁懒得搭理他,站起身便要走。

    “哎,慢着!”赵大有道,“若是你王大先生向我道个歉,本官一高兴,或许也可拨给你所需钱粮。”

    “哼!”王守仁头也不回地走了,黄嘉爱也跟着离开了。

    赵大有一看,也不高兴了:“哼,都断了粮了有什么可神气的?”

    四

    王守仁回到了家,突然对黄嘉爱说道:“或许我应该向赵大有道歉。”

    “什么?”黄嘉爱大吃一惊,“先生,你要向他道歉?那个混蛋?”

    “唉,不然又有何办法?”王守仁叹道,“全县的钱粮都在他赵大有的手中,总不能真喝西北风吧?”

    黄嘉爱心里还是拗不过这个弯儿,便不说话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至少先熬过这几个月,等到丰收了便好了。”王守仁强作笑容道。

    第二天天不亮,王守仁便把熟睡着的黄嘉爱留在驿站,一个人来到了县衙门口等着赵大有。可是,等到正午都过了,也没看见赵大有的影子。王守仁问了衙役,原来那赵大有今天不来坐堂,就在家歇着了。

    王守仁于是转身便来到了赵大有家。而赵大有一听说是王守仁来了,便满脸嘲笑地从家里出来,站在大门口,和王守仁见了面。

    “想通了?”赵大有摆弄着手里的玉佩。

    “嗯。”王守仁低声道。

    “你是来向我道歉的吧?”赵大有问。

    “是。”王守仁的声音还是很低。

    “既然是来道歉,说话声音那么小,是给我听的吗?”赵大有双眼一瞪道。

    王守仁清清嗓子,提高了音量:“赵知县,前日下官顶撞知县,言语不敬,特来致歉。”

    “嗯,很好。”赵大有笑了,转头吩咐家丁道,“去装五斗米,给王驿丞拿来。”

    不一会儿,家丁拿着一袋米走了过来。

    赵大有一伸手,接过了米,说道:“王驿丞,既然你已道歉,本官也就不过于追究了。只是在公堂上公然顶撞,还恶意诬陷,使本官颜面扫地……”话说了一半,赵大有两手抓住米袋下面的两角,竟将米哗啦啦全部倒在了地上!

    王守仁遭受这般侮辱,脸上抽搐了一下,却生生忍住了怒火!

    赵大有将米倒尽,把袋子也丢在地上,道:“那就麻烦王驿丞,把米装回袋子里,带回去吧。”

    王守仁咬了咬牙,蹲了下去,拾起袋子,抓了一大把米,装回了袋子里。紧接着,又抓了一把,装了进去。

    等到王守仁装完了米,赵大有笑了笑,带着家丁转身进了家门,只留王守仁一个人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