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列星志 » 第一节:一画生天复生地

第一节:一画生天复生地

    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在列星之间有一条河——银河,世上最美的河,九天之上的河。

    爷爷说,银河就是“一”,只要懂得了这个“一”,你便会懂得你是谁。

    母亲说,每个人都是从天上下来的,在天上的时候,每个人都住在星星里,享受着几乎永恒的幸福。而地上一切的河流源头,原本都是从那璀璨的银河落下来的。

    父亲在他十四岁生日之后的第三个月就去世了。临死之前,给他改了一个正式的名字——由。

    由就是路的意思,来由就是来路,信马由缰就是放松缰绳,任凭马在路上自由驰骋的意思。

    父亲希望他的儿子可以继承他的衣钵——仲式剑艺,一套可以回到星星上的剑艺。

    本来他是要看着由成人的,可惜他死了——他是被杀死的。在大周这个国度,凡是练剑的,都免不了受到挑战。

    “我练的是剑艺,不是剑法。”这是他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幼而无父谓之孤,由成了孤儿。但是一个人只要有母亲在,他就绝不是孤儿,何况他还有一个猎人出身的爷爷。

    爷爷给他讲了所有重要星星的名字,给他讲了所有动物的习性,给他讲了所有大周分封国的风土人情,唯独没有给他讲“仲式剑艺”。

    这不只是因为儿子的死刺痛了他,而是他自己对于这套剑艺的最高领域——剑仙,一直是存怀疑态度的。

    仲式剑艺传到由的父亲是第二十七代,再好的剑也会折断,也会锈蚀。从近九代开始,仲家的太高曾祖花费当时几乎所有的家产铸造了一口宝剑——陨铜宝剑。陨铁来自天外,已经少有;陨铜更是一般人闻所未闻。

    陨铜宝剑铸好时,是在深秋的一个夜里。当时电闪雷鸣,电是紫色的闪电,照着清白的寒霜雷鸣滚滚。这把剑不仅锋利,而且古朴。看起来只像是一般的青铜剑,就是比青铜剑多了不少像龙筋一样的赤墨色凸起条纹。低调的外表配合低调的名字——“仲式剑”。

    从这把剑铸好开始,除了太高曾祖之外,再无一人达到剑仙领域。到不了剑仙领域就无法御剑飞行,无法御剑飞行就上不了列星,上不了列星就错过了世间最大的圆满。

    到了由的爷爷这辈,家族早已没落。他认为没有达到剑仙境界,不是“仲式剑艺”的问题——而是这把剑。因为这把剑似乎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可以干扰人的梦境,甚至让人分不清持剑时是梦里还是梦外。

    由的爷爷下了很大的决心,将这把陪着自己成长、习练、打猎的仲式剑封存了起来,封存在了五老峰的一个山洞的石匣内。

    他和儿子一同用别的剑习练,进步果然很大。感觉出剑的速度和力度比以前进步三倍不止。这种进步带来了名声,名声带来了挑战,挑战带来了悲剧!

    悲剧对于心灵本是一个深深地打击,但这个深深地打击有时就像一个撞击,心灵之钟被撞的发出了回响!

    由的爷爷明白了,剑仙修不成不是剑的问题,也不是剑艺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

    时代的“空气”变了!他一直以为空气就是空的,直到有一次他发现他的孙子用花瓶玩水的时候,只要是把瓶口垂直朝下,压到水缸里,瓶内的瓶底仍然是干的!这是因为什么?瓶里是有空气的,可见空气并不“空”。

    还有一次他给他的宝贝孙子削了一段很细的竹子,把竹节打通,给他呜呜的吹着玩。其实他真正想要的潜移默化的效果是:人要像竹子一样,宁折不弯!

    “爷爷,我给你变一个戏法。”回忆里年幼的由说着,就把竹子拿到了他的面前。

    他清楚地记得,竹子的一端朝下,另一端孙子用他的小手堵着,兴奋地说:“看,口是朝下的。我可以变出水来!”只见随着小手拇指的放开,一股清水从竹子里流了出来。

    小把戏!这当然是个小把戏。可是一碗水如果把上面堵着是可以流出来的,竹子只是细了一点,为什么不移开手指,水就流不出来呢?

    直到今天,他明白了!虽然由只有五岁时,他已经见过了这两个现象。而现在十年后,他才明白了这个道理!空气不仅不空,空气还是有力量的,只是这个力量不特意调动的话,力量很微弱罢了。鱼如果一直在水里,它一定认识乌龟、蝌蚪、别的鱼虾、水草甚至水底的石头和淤泥,可它不一定知道自己生活在水中。如果它从未跳上水面游玩,或者被人捞上来、钓上来的话,它绝对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生活在水中!

    鱼可以一辈子在水里,但它可能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水。而人呢?鱼意识不到水就好比人意识不到气,因此人才把气叫做空气!领悟了这个道理,他就明白了那把“仲式剑”的妙处了。

    虽然它比一般的宝剑挥舞起来要慢得多,而正是这种慢,让习练者感受到了阻力。对,就像人游泳时,水是透明的,但是仍然感觉得到阻力。而气无疑比水更加透明,阻力虽小,但也毕竟有阻力。

    而且在“仲式剑艺”第十五式“玄鸟生风”这招时,威力其实是来自“气”,一种更加迅速和致密的气——风!

    他领悟了,他真的领悟了!原来剑仙御风飞行的关键就在于领悟气,人生活在气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水既然可以浮起鱼,自然气就可以浮起人。人就像生活在水底的乌龟,只知道自己会爬,而忘了自己会“飞”!因此御剑飞行至少有两个根本原理。

    第一,通过对“风”的控制让人浮起来。五年前的巨风不就飞树倒屋,还刮起过两个小孩吗?

    第二,通过修炼把人体变“轻”或者变“空”。变得比空气还轻,自然就可以飞起来;变得空,好像鱼泡那样,这便是所谓“轻功”的不传之秘了。

    人意识到了活在气中,就好比鱼意识到了活在水中。那么这条觉悟的鱼就不再是一条普通的游鱼,而是一条机会到来,就可以跃上龙门的鲤鱼。意识到这件事后,他找来了由。说道:“明天开始,我教你习武。用三年时间,达到别人十年的效果。你愿不愿意?”

    十五岁的由高兴地跳了起来,自从父亲被杀,自己一直想学好武艺为父亲报仇。可是爷爷一直没有教过自己,他也知道,被当做剑客而受到挑战,本就是这个天下常见之事。但是父仇不共戴天,血亲复仇这本是天经地义的宿命!虽然爷爷没有教他剑艺,但是他知道在打猎的时候,体力训练、耐力训练、速度训练、准确度训练、意志力训练、抗干扰训练,甚至野外生存能力训练,爷爷其实一点都没有放松过对他的要求和培养。

    这三年的严苛训练共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耗时两年,由取得的成效堪称武学奇才。

    爷爷传授第二阶段前,让他立誓学成之后不得报仇。而由坚决不同意,所谓坚决指的就是哪怕不学,也要复仇!

    人性总是复杂的,当看到孩子因为有血性而不受诱惑甚至忤逆自己的时候,人应该如何自处?

    爷爷的方法就是——条件!这个世界本就是在条件中演绎的。这次的条件是:如果十七岁的由可以独立取回那把剑,那把天外陨铜铸就的“仲式剑”,就可以继续接受训练。

    爷爷说:“由,我的剑藏在五老峰,我有必要给你讲一下五老峰。”

    “谢谢爷爷,我保证不会忘记一个字的。”由开心地说道,因为他知道,爷爷已经不怪他了。

    爷爷说:“当年尧帝年迈,要找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可是整个上层部落没有一个合适的。最后在民间找到了大舜,经受了整个部落的严格考验。

    成教于家,然后可以成教于国人。为了考验大舜,尧帝不惜把自己漂亮的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大舜。这对任何男人来讲,绝对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爷爷,娶两个老婆是美事啊,怎么能叫考验?”由打断了爷爷的话,因为他只能记住他理解的东西。

    爷爷看了一眼这个孩子说道:“我们家很穷,你知道的。如果大周的公主嫁给你,你怎么能让一个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女人和你一起甘心的吃糠咽菜,并且还要伺候你母亲和我?何况不是一个女人,是两个!即使其中一个满意了,而另一个呢?两个都满意了,你对哪个更好呢?要知道女人是最爱攀比和嫉妒的,而平等绝不是对待两个漂亮女人应该采取的法子。”

    在大周,男子到了二十岁才会举行象征着成人的冠礼,由虽然只有十七岁,他还是听懂了大舜要完成这件“齐家”考验是多么的不容易。

    “大舜毕竟不凡,他圆满地完成了这个考验。你知道吗,在后来大舜驾崩的时候,娥皇和女英伤心欲绝,现在的湘妃竹也叫‘斑竹’,据说就是她们泪洒湘江而染成的。但是这仍然没有消解她们内心深深的伤痛,她们殉情了——自沉湘江!你要知道大舜当时已经老了,不管是谁为了一个老人殉情,那绝对是真爱!而这个老人绝对不凡!”说到这块,爷爷的眼角仿佛有了泪,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由那个不曾亲见的奶奶。

    爷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道:“纵然大舜完美地齐了家,尧帝还是没有放弃最后的考验——荐天。所谓荐天,就是考验的最后一步。说明人间的所有考验都结束了,下面是上天的考验了。”

    “爷爷,大家都觉得大舜是个大好人,大能人不就行了嘛。干嘛还要问天呢?”由又听不懂了。

    “你问的很好。”爷爷说道,“世人很多道理都不懂,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真正的权力都是上天给的。如果上天不给,你即使得到了大位,那么你也只会是一个工具。由,你记得,上天给你的才是你的天命;上天不给你而你非要的,并且居然得到了,那是‘黑手’给你的!”

    “‘黑手’是什么?它很坏吗?”由非常感兴趣,也非常关心这个答案。

    爷爷沉默了很久,说道:“你知道吗,仲式剑艺的第二十一式叫天人合一。但是能合一就证明现在天人是分裂的,是不合一的。其中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对这只‘黑手’的判断不一致,对于上天来说,黑手忠诚无比,绝对是至忠至善;而对于我们凡人来讲,大多数的悲剧,就是‘黑手’支配的。我们之所以回不到星星上去,也是因为那只黑手!关于黑手的善恶,我请教过很多人,其中最博学的当算是前任大周守藏史李耳先生了,他说当这个“黑手”给天办事的时候,就叫作——道!

    上天给你的,叫做天命。而黑手给你的,叫做命运——悲剧般的命运!在这种‘命运’的支配下,所有的人只是棋子而已,绝非棋手……”

    由好像懵懂地领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