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红楼追梦人 » 【002】红楼梦:宝玉砸玉

【002】红楼梦:宝玉砸玉

    既然说到天子和天子家事,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盛焉。那就先从《红楼梦》里的故事开始,说一说故事的背景。

    原书内容简单介绍。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内容简介:空空道人路经大荒山,惊见孤石凿刻前世今生:“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传奇”。

    据石偈坠落之乡,追述至姑苏城里乡宦甄士隐。

    甄士隐虽神仙一流人品,只一事不足。年已半百,膝下只有一女英莲,却幼年遗失,运道败落,随了僧道西去。

    再说另一官宦之人贾雨村,虽中进士,但壮志未筹,便遭革职。游至扬州,募得林府小姐黛玉老师一职。

    不日黛玉丧母,贾雨村偶遇中都故人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雨村趁机央求林如海向贾府举荐复官,林如海正欲送黛玉赴贾家外祖处。

    黛玉无可奈何,孤凄上路。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原著《红楼梦》第3回。

    回目为“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或者说,“贾雨村夤(yín)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本文描写林黛玉第一次离开母家姑苏林家进入贾府的情景,借黛玉之眼来描写贾家的一干人等与贾府的建筑结构,房屋摆设等。

    《红楼梦》的主线是围绕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的爱情展开的。而林黛玉之所以能进入贾府,则是因为母亲贾敏去世,贾母强烈要求要将外孙女儿林黛玉接过来住。

    林如海也觉得林黛玉在林家“无人依傍教育”,所以同意将黛玉送到贾家生活。

    贾府公子宝玉因此和表妹黛玉,一见如故。

    虽然是头一回遇见。

    我们先来看看书中原文是怎么说的:

    那女学生黛玉,身体大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她外祖母致意教去。

    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不云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

    ——第三回

    按照林如海的说法,之所以一定要将林黛玉送去贾家住,有两个原因:

    第一,林如海不打算续室了,换句话说,林黛玉之后都不会再有“母亲”了,所以家中将无长辈女眷教诲黛玉。

    第二,黛玉身体不好,林家枝稀叶少,没有跟黛玉同年龄的兄弟姊妹,只有黛玉一个人,未免过于恓惶!

    但站在现代读者角度,这两个理由似乎都是可以克服的,毕竟林家也是书香门第。

    林如海又是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实权人物,可见林家前途不可限量。

    林如海若是没死的话。

    这么一个家族,请几个保姆、几个教书先生,不就能将黛玉照顾得很好吗?为何一定要不远千里,送黛玉去贾家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考虑时代因素的影响。

    林黛玉出生的姑苏林家世袭为侯,父亲林如海是探花出身,不靠祖荫,也考取了功名。

    这种门第,科举出身,若再有运道,回京述职都是能入阁的。时年京都流行榜下捉婿,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府,眼明手快。

    拿出养在深闺的千金小姐,贾敏,与之婚配。

    这样的父母,门第,所以,黛玉也就是常说的书香门第,大家闺秀。而古代不比现在,尤其是像黛玉这种家境的女孩子,从小到大的生存环境的要求是很高的。

    她们不仅要学习女工针线,还要学习管家、贵族名媛的交际等等,这些都对未来的出嫁有着重要的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王熙凤是荣国府有名的女强人,她的管家本领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是她嫁给贵公子贾琏后,临时学习的吗?

    非也。

    在封建社会,贵族之女学习管家技巧是一门基本课程。所以,王熙凤早在王家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如何管家,只是在担任荣国府管家的时候,她的权力达到了顶峰而已。

    这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礼。符合古人的认同。

    另外,身为贵族血统的黛玉,必须要跟其他贵族名媛日常交际,这一点,身居高位的林如海也做不到。

    总不能一个堂堂巡盐御史带着女儿,去别人家串门拜访女眷吧?而林家没有女主人,其他贵族女眷,便也不方便登门拜访。

    林黛玉去了贾府,这一切问题,则都迎刃而解:

    贾母疼爱黛玉;李纨教姊妹们女红针线;林黛玉还可以看着王熙凤、王夫人的管家,学习管家技巧,以便为将来嫁到夫家做准备。

    日常其他贵族府邸的女眷也会来贾府拜访。比如南安王妃等,林黛玉也能跟着认识认识,见见世面。

    除此之外,林如海送林黛玉去贾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古代有“五不娶”之说。

    五不娶,为逆家子不娶、乱家子不娶、世有刑人不娶、世有恶疾不娶、丧妇长子不娶等。

    其中,“丧妇”一说,正好应了林黛玉的情况,即从小没有母亲的女子不能娶。

    因为古人觉得没有母亲教诲长大的女子,在家教方面存在问题。

    所以,林如海将女儿送到贾府,也是为了让林黛玉经受外祖母贾母、舅母王夫人等人的教诲,以便模糊“丧妇”的界限,这样林黛玉未来出嫁也能减小阻碍。

    关于林黛玉为什么进贾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再结合贾母对林黛玉进府的安排,和贾宝玉住在一处,都是她亲自教养。

    故事大致如下:

    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

    外祖母贾母疼爱林黛玉,不等她行礼周全就一把搂在怀里,嘘寒问暖。又叫贾府三个同辈小姐,迎春、探春和惜春三春,出来见远客。

    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时,舅母邢夫人的儿媳妇王熙凤扬声说笑而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一进来,王熙凤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贾敏,说哭便哭。待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忙转悲为喜。

    接下来,贾母身边的大儿媳妇邢夫人带黛玉去见其两个母舅。

    黛玉先去拜访了长舅贾赦,邢夫人是贾赦续弦,而后再去拜见另一个舅舅贾政。

    贾赦伤心幼妹贾敏病故,不忍见黛玉。

    拜见贾政时,舅妈王夫人向黛玉专门说起了不要沾惹宝玉的事情。

    原文如下: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王夫人一见林黛玉就给她打预防针,告诉她要当心贾宝玉这个混世魔王。

    听了王夫人的话后,黛玉是这样说的:“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林黛玉的回答合情合理,合乎规范,也得王夫人的认可。

    当然,这时的她还不知确如王夫人担心的,表哥宝玉有些痴病。

    王夫人不放心,继续告诉黛玉,如果姊妹们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如果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黛玉闻言,此时怕也想不到,这会是天下少有的何等惫赖人物。然后,她辞别舅母,回了贾母处。

    不一会,宝玉至此。宝黛相会,二人一见如故。

    由于得知林黛玉没有玉,贾宝玉登时大怒,将项上通灵宝玉摘下,猛掷在地下,将贾母等人吓得不轻。

    且看原文:

    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

    众人不解其语。

    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也有无。”因问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个罕物,岂能人人都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第三回

    还有《红楼梦》第29回,是清虚观的张道长要给宝玉说媒。

    贾府还在清虚观请了戏班子唱戏。黛玉心里不好受,就托病没去。

    宝玉被那张道长提亲提的心烦意乱,也没去,听说林妹妹又病了,赶忙到潇湘馆探望。

    林黛玉问:“今天还有一天的戏,你怎么还没走?”

    宝玉说:“我不去了。”

    黛玉明知故问:“为什么不去了?”

    宝玉被激怒:“难道你真不明白?”

    黛玉:“真不明白。”

    宝玉本就心烦意乱:“那算我白认得你了。”

    黛玉却怒激他:“我也知道你白认得了我,我哪像人家,有什么配得上你的?”

    言下之意,你有玉,人家有金,自然相配了。

    宝玉被激怒,愤怒摔玉。

    原文提及,如今只述他们外面的形容。那宝玉又听见他说“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己意,心里干噎,口里说不出话来,便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宝玉,咬牙恨命往地下一摔,道:“什么捞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

    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没动。宝玉见没摔碎,便回身找东西来砸。

    这次闹得更大。

    黛玉大哭,丫鬟紫鹃和袭人各自劝解。袭人一语不慎,黛玉反剪了玉上的穗子……两人算是将一腔情事挑明。

    正是因张道士为宝玉说亲而起。

    过了一日,薛蟠生日,摆酒唱戏。贾母有心安排宝玉和黛玉会面,不料二人均不去。

    贾母叹“不是冤家不聚头”。袭人埋怨宝玉,让他去向黛玉陪不是。

    相比黛玉进贾府时的大家风范和拘谨,进了贾府养在贾母跟前的她,有了不同。

    而贾母亲自教养过林黛玉的母亲贾敏,还有贾宝玉的胞姐,以贤德闻名的贵妃贾元春。宫里都称道,教养林黛玉,规矩不会错。

    那么,男女七岁不同席。贾母这么安排,将外孙女黛玉养在跟前,孙子宝玉也不曾挪出去。

    毕竟,不同于贾府三春,可视作贾宝玉的嫡亲姊妹,姑苏林家的黛玉是千里投亲的表小姐,孤身在贾府,是外姓人。

    还有后来王熙凤那么打趣林黛玉和贾宝玉。

    可以说,因为贾宝玉的痴病缘故,而将一些事情一开始就挑明:

    林黛玉进贾府,就是日后的宝二奶奶,是贾宝玉名正言顺的妻子。

    这种人家,断没有进府来还送走的道理。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贵族小姐。

    其父探花林如海必然是懂得的。而贾府世居京城,四大家族之首,皇亲国戚,还出了贤德的元春贵妃。

    他们,势必是要比照天家规矩来的。

    表小姐林黛玉孤身千里进府投亲,亲上加亲,就是日后贵公子贾宝玉的妻子。

    这是古代的礼。天子家就是如此,这里提一下唐朝玄宗宠妃武惠妃。据说就是从小养在宫里的。

    说具体些,唐天后武则天执政时期,武氏家族出现孤女,就被送来宫里教养。

    也就是日后玄宗宠妃武惠妃。

    可以推断,她必然是和身为皇子的玄宗因此相识,自小厮混一处。

    这必然是古代的一种礼。源自天子家,所以,林黛玉进贾府,便可参照于此。

    贾母的安排,亲自教导千里投亲的外孙女黛玉,而孙子贾宝玉并没有挪出去,仍在贾母跟前,她亲自教导。

    还有贾府三春。

    这种安排,贾府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甚至还有远在姑苏林家的林如海。只是,他不便和六七岁的女儿黛玉明说。

    再看,黛玉进贾府前,其父林如海的话,和才进了贾府,舅妈王夫人的话。而王夫人是贾宝玉的母亲。

    这种安排,结合古代这种贵族人家的礼。

    贾宝玉和林黛玉才可能这么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当然,这时候谁也不知道林如海会那么早病故。横生枝节。

    而林黛玉也要守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