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红楼追梦人 » 【001】红楼梦开篇

【001】红楼梦开篇

    《红楼梦》的故事,属于明清官场小说,而明清时期的官场小说,擅长嘲讽。

    笔调辛辣,出人意料,且笑料百出。所以,不要只看故事里的闺中,还有闺中外的故事。

    官场故事,武侠故事。

    故事一开始就提到了通灵宝玉。此通灵宝玉,女娲补天,就剩下了这一块!

    来历不凡。原来女娲补天,于大荒山无稽崖炼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剩了一块,不用,弃在此山青梗峰下。

    这女娲补天剩下的,走近一看,也就是块巨大的石头,平平无奇。

    一僧一道,登场,说那人间富贵风流事。说说笑笑来到峰下,坐在石边,高谈快论。

    岂不美哉!

    然后,原是背景的巨石突然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表示说,想去人间富贵风流地走一遭。

    僧道原是劝它不要去的。一改前言,不搭后语,只说人间富贵风流地不好。

    不好。云云。

    石头啊,越是劝说它,越是固执己见的。它被说得心动,就是想去人间富贵风流地走这一遭。

    僧道无法,口中嫌弃石头的资质蠢笨,念咒书符,还原石头本质。

    却是美玉,鲜明莹洁,又缩成扇坠大小。那僧托于掌上,笑说,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刻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

    石头听了,喜之不尽,连连追问。

    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

    僧道携石头而去。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有个寻仙的空空道人,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过,忽见大石上字迹分明,历历在编。

    空空道人站在石头前,从头一看,发现石头上的故事,没有朝代年纪地舆邦国。

    于是,出言问石兄。

    石头如今今非昔比,舌灿莲花,口若悬河。劝说空空道人,像极了当年的一僧一道。

    故事就是从它那里来的。据石头自说自话,都是它的亲身经历。

    和外面杜撰的不一样。

    若非有缘人,哪里能遇见?顺便捧了寻仙的空空道人一番,而且,它不是石头,是美玉。

    空空道人心动,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风月,恐没戏。常言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所以叫空空道人?

    空不见色,色不见空的。这石头知道啊,四处寻仙的空空道人就跟当年的它一样,一根筋的。

    固执的很。

    当年的一僧一道怎么骗了它,它也依葫芦画瓢,骗了空空道人呗。

    一报还一报。故而原文涉及因果报应,善有善报的。

    反正就是一句话,本书原著不影射前朝政事,不干涉内庭风月。

    因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等等。

    也就是说,成文现世之前可是有人把关的,不相干的。风月都是包装,噱头,本文格调颇高。

    天字号的玉,都拿了出来。

    居庙堂之高,就说内宅闺中事,处江湖之远,就说草莽江湖事。反正就是没事找事,不说正经事。

    《红楼梦》年代不详,出处是块石头,也就故事没有书对的。

    别较真了。

    推断,石头记,原是流落民间的凤子龙孙,说的。家道中落,但家里的家务事,还能拿来换三两钱。

    而因为身份特殊,就说说他的家务事。朝堂之上,那是一概不知,后宫不得干政。

    也就是说,京都的妇道人家,都不要管自己男人在外面做什么!

    而写她们,自然也就不晓得男人在外头的事情了。

    那时,听这些,看这些的,男人居多。也就是,看故事听故事,自己在外头做的那些事,自己心里没点数。

    然后,故事开始。

    这里说明下,原文提到,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然后,本文顺便写一写,闺中外的官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