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红楼追梦人 » 【041】秦可卿的局

【041】秦可卿的局

    和贾家宁国府的通灵宝玉局,贾瑞仿佛。

    虽然,秦可卿也是残局,没有能如四春局的贾敏般从此活在京都人臆想的才子佳人故事里。

    男才女貌的。

    也就是说,贾瑞的消失,才有贾宝玉通灵的开始。

    而所有的,已经来了贾府,甚至还有四春局外的薛宝钗和林黛玉。薛蟠又砸了也是通灵宝玉最后庇护所的贾家私塾。

    贾瑞,便也无力补天。贾珍,贾雨村,贾雨村已经来了贾家的棋局上。

    又要遗落一子在外么。只是贾瑞这样的,就算假死,只怕也难重回贾家牌面上了。

    回了原籍地呢。贾瑞且不说,二十来岁呢。

    秦可卿四十来岁了。而江南秦家成了薛家的,京都秦家也可自立门户吧。

    金陵皇商多,秦家做的,薛家便也做的。那么,贾家宁国府是不是也相信,秦可卿做的事情,其他人也做的。

    这里要看宁国府秦可卿死后,老尼姑是找的荣国府王熙凤,而之前推断这是秦可卿在做的。

    王夫人也做过的。也就是,贾家宁国府秦可卿乃至王夫人,或者现在的王熙凤之所以那么有钱。

    前面分析了,她们嫁妆并不值钱,就像王熙凤送的礼,于她娘家不过是去拿的西洋药。

    但外面看不到。所以,好像都不缺银子,但实际上走公中的是一样的,她们还得自己掏银子来做些事情。

    亏的并没有地方找补。与之对应的,便是这样的事情了。不是妓院烟馆,贾家在京城了。

    而是这等一女许两家的事情吧。秦可卿并没有什么银子,靠着月银子,是不够的。

    和王熙凤一样,她也做了不少有损阴德的事情。而外面却只道秦可卿有钱吧。

    有的已经不同,所以不知道,怎么做的。但官府衙门判案,是既定的。

    和王熙凤最后的,存在某种关联吧。回到贾雨村的案子,之所以拖了一年,是没有官员,是抓不到人犯,还是因为迟迟没有人打招呼呢。

    贾雨村是想做事,但这个案子已经既定,再到王熙凤这里,推断有着这样的逻辑吧。

    也就是普通人不会,或者说,有好东西被人看上了还是个麻烦。就像后文的几把扇子。

    本来也不值几个钱,因为贾赦喜欢,所以,就值钱了。一度开到五百两,也不答应。

    因为觉得还能更多么。这种情况,也可以做局吧。具体不知道,就觉得就像贾雨村想要复职,找对了路,就会遇到甄士隐一样的林如海。

    贾赦喜欢扇子,便有人拿了很多扇子出来,贾琏被骂,是因为他不懂……这是个局。也就是,就像古董商冷子兴要借贾家的名来做生意。

    娶他家下人的女儿,便可以攀上关系,跟在贾琏的船后便可以借到荣国府的名了。明清时期的生意得这么做,就像薛家来京城做生意。

    住在王家或者贾家,便少了很多麻烦事,有的生意还能借到这两家的名头吧。

    贾赦喜欢,开了价,但贾雨村却不花银子拿了来。贾琏开了银子,反而拿不到了。

    推断原本是贾雨村这样,而非贾琏这样吧。这等局,是需要有个名人,有个冤大头的。

    就像薛蟠他们的生意,但凡说有银子没地方买的,也就是不值几个银子的。

    秦可卿来银子是做案子,做局,正常的生意也没什么地方賺钱。所有的正常,都是无限趋近于自给自足。

    都没有多的银子。有的看不明白,但本质上,是如此吧。会把所有压制到最低,本地来达到一个平衡。有的太宏观了,不说它。

    但秦可卿手里并没有多少银子,她死了,可能跟尤二姐差不多。因为她花银子的地方也多。

    就是进来的多,她需要给的地方也多。就像是下人跑腿。

    这不是人家份内的事情。所以,要端正态度,把古代大户人家的丫鬟当做工作看待。

    但凡起了别的心思的,都死了……这里面存了其它心思的。都会死。

    哪怕是指定的姨太太。

    要这么来看,甚至是贾瑞这样的少爷,原本的通灵宝玉。

    也就是说,古代大户人家的孩子没养好,死了也认命!

    但没有了贾瑞,通灵宝玉,有的事情或者生意还能做吗。这个通灵宝玉是一僧一道给的,反正就是个一派胡言的神仙世界。

    现在没有了。但是,在红楼梦故事里,煞有其事的。

    推断,没有了通灵宝玉,譬如宁国府贾瑞,秦可卿就接不到僧与道的生意。而王熙凤见秦可卿可以,没想过要问王夫人。

    秦可卿通过这等生意,肯定赚了银子,僧与道也赚了。就打官司的赔了钱!

    看明白了没。

    又是一进一出的。贾瑞死了,族人凑钱,秦可卿死了却尽是些有银子也没地方买的事情。

    棺材也罢,捐官也罢,至于其它的也不值几个银子。

    看不懂贾瑞的死和秦可卿的死……只知道,贾瑞是族人捐银子,而秦可卿则大场面。

    但真正伤心的是贾瑞的死吧。前面是县太爷偷娶二房,这里也是流言满天飞。

    秦可卿的丧事,是賺钱么,贾瑞就是族里正常来往。也就是说,贾代儒来操办,是规矩办事。

    贾珍,他并不懂,或者说他是要赚钱的。那样的场面,贾家有关系的,是要来送礼的吧。

    不想也不可能。比如,古董商人冷子兴等,就像后文贾母给王熙凤做寿,便都得掏银子。

    丫鬟也要拿。

    这是内院,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还在月钱里。那么,外面呢。再想王熙凤说的。

    她现在三万银子也拿得出来……推断主要不是人情往来,那样的,有来有去的。

    四王八公,怎么走,都有规矩。赚的都是依附贾家的人家的银子。所以,推断贾家难以长久。

    尤氏不出面,或者心里没底,或者不合规矩……好了,大概分析到这里吧。

    也就是都有正常对照,正常的是贾瑞这样,秦可卿的,并不正常。这些按说并没有钱赚的。

    也是量入为出。像秦可卿出殡这样,推断宁国府不会长久。而贾雨村那里,也暗伏贾家败落了。

    他混到做县太爷去了,还是新上任的。

    当然,正常不可能都死绝了。就像林黛玉成了神仙,就跟贾家也出了贵妃娘娘。

    用处不大吧。这里,我觉得纠正一些观点,明清时期皇帝嫁女是风光,但朝廷有规定,那些也像御赐,是能够确保收回来的。

    再给其它公主用。谁能抢到公主的嫁妆,但正常的大户人家也做不到的,它就不能那么嫁女给嫁妆。它怎么拿回来?

    上门抢啊。

    这时间长了,说不清楚。一个国家它不怕,皇帝怕收不回女儿的嫁妆?所以,后世张冠李戴了。

    那种,说不定和亲,十里红妆就不算什么。但这等人家,王熙凤给自己过生日,她自己还不掏银子说钱够了。

    可见帐算得细。所以,嫁女正常父母倒贴钱不说,还掏空家底呢。是这种,一来一去,一进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