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乌孙山下 » 作者伊郁喆幼时的梦想

作者伊郁喆幼时的梦想

    伊语涤生已年近半百,知天命之年。

    幼时家境贫寒,但阻挡不了热爱读书的习惯。

    为了安安静静得读一本死皮赖脸借来的书------儿童文学或少年文艺,曾多少次躲避家务活钻到自家煤房。

    坐在门边借着门缝透出的那点微弱的亮光,一动不动、如饥似渴得将借来的书快速读完。

    家里人谁也不会想到伊语涤生会藏在黑魆魆的煤房里读书,即使父亲喊哑了嗓子,两耳不闻父亲喊。

    “书非借不能读也”,快速读完书,衣裤上、脸上沾满黑色的煤灰,脏兮兮得从煤房心满意足走出来,惊奇的是手中的书不沾一点脏灰,如借来般的样子干净。

    长此以往,自以为很聪明,掩饰得很巧妙,谁也没有发现,即看完了自己垂涎已久的书,又躲避了家务活,一举两得。

    却不知脾气暴躁、大字不识一个的爸爸早已发现了伊语涤生的秘密。

    不知为这个事情,挨了多少训斥,却依然如故。

    也许是伊语涤生痴迷读书的行为感动了爸爸,也许是睁眼瞎的爸爸一生中品尝到了没有文化的苦。

    爸爸在作者幼时就常常叮嘱,你应该好好学习当一名作家,把街坊邻居发生的趣事写出来,让全国人民都知道。

    2002年就开始写小说,一直放在电脑里没敢拿出来,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妈妈在作者年幼时就灌输的做人做事的人生准则-----做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好。

    为了妈妈教育的这句“要么就做好”的人生信条,曾在劳动之余多次修改小说。

    但依然羞赧、依然胆怯、依然不敢公示于人。

    十几年来,活得很卑微,对自己不自信、对写的小说不自信。

    总觉得文字间缺少农村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泥土气息。

    缺少农民朋友们多年来在嬉笑怒骂、诙谐有趣、乐观豁达之间深藏的那种凝重和沧桑的农民文化。

    老父亲早已过世多年,伊语涤生的小说仍深藏在电脑生硬冰冷的内存中静静躺着,几乎被遗忘。

    几十年前爸爸的话仍清晰得在耳边回荡,忙于农耕之时偶尔想起爸爸的话,只能自嘲一笑。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

    为了儿时的那个梦想,为了老父亲生前多年的教诲,在即将跨入2020年的这个冬季,又再次拾起了笔,在追梦的道路上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