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是AI女主 » 第7章 新手标注

第7章 新手标注

    因为孩子太小,我报考的是本市的研究生。读研究生后,把2岁8个月的儿子也一块儿送到了大学幼儿园。大学幼儿园的环境很好,我上学放学接送也方便。

    现在已经想不起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急着送幼儿园,很难说当时这么做是对还是错。

    除了个别孩子乍送幼儿园不哭,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经历几天的哭闹。这个情况,无论孩子还是父母,都倍受折磨。

    刚开始送的时候,儿子和其他小朋友面临的情况一样,分离焦虑很大,抱着我不愿松手,怕被一个人留在陌生的环境里,看到我离开更是撕心裂肺地哭。

    入园之前,为了给孩子一个前期适应,我和小保姆带着孩子在幼儿园玩了几天,带着他玩很高兴,但意识到要把他自己留在这儿,那种无助和可怜着实让人心碎。现在想到那一幕我仍然心疼不已。

    儿子连续哭了3天。后来再送,虽然不愿意,大概知道无济于事,就不再哭了。

    但在这个环境还是放不开,不敢提要求。有一次甚至大便拉到了裤子里。那时是冬天,穿着棉裤,把孩子接到家后,衣服里全是已经干了的大便。

    发现儿子把大便拉到裤子里,心疼的同时,拿不准是否该训他,让他加强记忆,以后再碰到这种情况第一时间找老师。但生气也是真的,于是一旦决定要训他,就真的发了脾气,严厉地问他为什么不找老师。

    现在想一想,可怜的孩子,这么小被亲人推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憋急了又不敢跟不熟悉的老师提要求该是多么无助。又该是怎样的实在忍不住才会拉到裤子里,更难以想象他怎么忍受裤子里满是大便,还要和别的小朋友一起行动,要撑到等妈妈来接。

    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该这么早把孩子推入群体。孩子进入幼儿园,除了锻炼与同龄的小朋友交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更是对孩子服从规则和权威的一个塑造。对此,太早和太晚入园都不可取。

    小小的儿子,光幼儿园就换了2个,虽然我的理由是换幼儿园也是为了孩子着想,但真正的原因是我让儿子上这么远的幼儿园的决定就是错的。我学校幼儿园离家远,每天光在路上就得20多分钟,既也不安全也不必要。最后家人一致决定将儿子转到离家比较近的一所医院幼儿园。

    我生活在小城市,不知是我自己不了解,还是小地方观念落后,当时幼儿园不像现在这样注重打招牌和理念输出,对好幼儿园的理解就是幼儿园条件比较好,幼儿园依托的单位有实力。

    当时这家医院的幼儿园比较好,得托关系才能进。幼儿园的园长很势利,对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像鲁迅先生的《故乡》里如圆规的杨二嫂。

    为了进这所幼儿园,我们也托了关系,但这位园长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觉得接收得不到多大好处,但又不能轻易拒绝,便故意翻着报名需要的户口本,指着上面登记的我的教育程度一栏轻蔑地说:

    “孩子母亲初中文化程度,我们不能收。”

    熟人已经有些不耐烦:“什么初中啊,人家孩子妈妈是正经八百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户口簿上的信息还是早期录入时的信息,一直没有更新。

    一看这样,也知自己如果再进一步刁难下去也不好收场,毕竟幼儿园也需要方方面面的关照,这位园长便同意了接收儿子入园。

    儿子3岁2个月。对于儿子,有时候我总忍不住要想,是否自己对他过于严厉,这是我所不愿的。

    大多数时候,我宁愿溺爱,也不愿看到儿子不知自己是否做错了事时的那种胆怯的神情。

    可当无意中发现儿子的小伙伴会这会那时,就忍不住要求儿子也应该这样,当发现别的小朋友会,儿子不会时,我的心态就有些不平衡了。比如:儿子跑步不如人家快;不会自己穿衣服,教他时总想办法不学,要旁人代劳;不喜欢用积木搭立体的小房子,只会插一些平面的兵器;喜欢听故事但不学认字等等。

    对于学知识,在大多数时候我会一笑置之,只会和丈夫对儿子进行一些善意的取笑。但对于自理能力,我就没那么大的耐心了,好发脾气,硬逼着儿子自己做,对他的哭闹置之不理,甚至呵斥。

    儿子在哭闹了一阵后,大多会去做的,有时还要边哭边喊:“妈妈不要生气,妈妈不要生气”之类让我心疼的话。

    每当这时,虽然表面上仍坚持自己的做法,心里却早已痛成一团。把这么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逼成这样,我又何苦。不就是穿衣服、吃饭之类的吗,这些儿子长大之后自然会的,只不过早晚罢了。

    另外,我甚至觉得自己有点卑鄙,以大欺小,利用儿子对妈妈的依恋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使是为了训练孩子)。

    儿子从小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他在物质上和感情上得到优裕的可能比较多,这在一个方面是他成长历程中的一笔财富,环境的熏陶利于培养他自尊、自爱的气质;但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缺陷,同时被爱绑架的时间久了,就变成一种不能让人愉悦的负担。

    单纯的爱不能塑造完整的人格,孩子的情感需要厚实丰满。

    事实证明,一个人经历的事情越多,得到的各方面的经验也就越多,举一反三、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就越强,人也会越来越聪明。AI拥有的数据越多,神经网络就变得越有效率,随着数据量的增长,机器语言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在增长。

    另外,适当的挫折、苦难,还会使人变得坚强、成熟。磨练儿子的事我还是不愿意做,儿子还那么小,又那么聪明,那么善解人意。最主要的,他是那么地让我爱不够,如果我能,如果儿子愿意,我真想把他含在嘴里,捧在手里,暖在心里。但儿子不是我的宠物,我可以爱他,但不可以任意而为。

    那一时期,无论对儿子还是对我都是一段磨练成长的重要时期,大量的新情况的出现,对于知识储备,能力、心智和修养各方面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我来说,应付起来很吃力,于是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儿子没耐心,和家人闹矛盾,对保姆不满意。

    有意识地锻炼孩子是对的,那应该在心情平和、理智选择的情况下进行,而不是冲动过后的后悔和歉疚。

    好在我也一直在努力地平衡,没有造成不好的后果。好在我也和孩子一样,问题、情况的出现逼着我一点点填补数据缺失的漏洞,在和孩子相处中由最初笨拙生疏的新手标注慢慢静下心,学着自主思考学习分析,学着宽容和期待。

    这种强化训练一直持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