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平凡小路 » 第21章 过年

第21章 过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一心想做的事,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能达到自己的心愿,张铭文如愿以偿的踏上了回家的路。

    下午两点左右张铭文平安到达自己的故乡东昌市长途汽车站,他的二哥已早早的骑着摩托车在车站外面等候着呢。

    “二哥,”铭文见了铭武叫道。

    “哎呀,你可算是回来了,爸爸妈妈,还有大哥都担心,叶子更不用说,一个劲的把你出门的事挂在嘴边,生怕这个年把你挡在外面回不来喽。”

    铭武见到三弟平安回来心里也总算踏实了许多,毕竟从小到大他们每年过春节都会全家一起坐在沙发上吃、喝、聊天,看春晚,一起守岁。

    张铭文回到家里的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已经贴好了鲜红的大“福”字和大门两边吉祥的对联,什么“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等等。老百姓们把对过去的一年收获,和即将到来对新一年的心愿都体现在一幅幅的春联中。

    看到这里张铭文不由得又想起他们小时候过年的情景……

    小孩子们是最盼望过新年,因为新年一到他们就可以吃到好吃的东西,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了。

    每到年底铭文、铭武兄弟两个就能接到母亲的命令,这也是他们最愿意干的事,那就是抓鸡。

    小时候家里穷,家里从来没有买过鸡蛋,鸡肉就更不用说了。母亲每年都会喂一些小鸡,小鸡长大了如果是母鸡留着下蛋,喂了一年公鸡则在过年的时候宰杀了吃鸡肉。

    等他们母亲一声令下说:“孩子们,快去抓鸡去吧,逮到了我们过年就杀鸡吃肉。”然后他们俩个关好大门满院子里逮公鸡。公鸡们跑东跑西,还不时地上下乱飞。等公鸡们被追的再也飞不起来的时候,他们兄弟俩也都累的满头大汗,精疲力尽了。

    他们小时候过年看杀猪的,听猪嚎叫,也是一件很过瘾的趣事。街坊邻居谁家杀猪了,便围着一群孩子在忙碌的人群中来回穿梭。

    长了大半年好不容易才长大了大黑猪,到了年底它们的生命也就算走到了终点。

    一大早,只见两三个大人来到猪圈旁,关好圈门,跳进猪圈。他们把猪赶到墙角,瞅准时机猛地齐下手,一把擒住,然后捆住猪前后腿,慢慢的从猪圈里拖出来。

    先从猪脖子下面放血,等确定猪死了,没气了,在猪腿上用刀子划一个小口,然后人工往猪身上吹气。等把猪吹得圆咕隆咚的时候,再把他拖到提前准备好的大锅里。大锅里面是烧沸的水,就开始烫死猪。也许“死猪不怕开水烫”一词就是这样诞生的吧!后来他们听大人说烫猪是为了猪毛容易处理。

    杀猪的时候,小孩子们最关心的就是猪尿泡也就是猪膀胱。猪尿泡在孩子们手里是个抢手货,他们可以拿在手里当气球吹着玩。

    赶年集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年集这一天就可以从爸爸妈妈手里得到3、5块钱。他们三五成群,说着,笑着,顺着村西头的小河,划着冰,开开心心的不知不觉中就玩耍着来到集市上。

    买5毛钱一包的小鞭炮、买向火柴一样一划就响的划炮,还有外观看起来像一沓山楂片一样,中间夹着火药的摔炮,拿在手里,对准地面使劲向地上一摔便发出一阵响亮的炮声,所以他们都叫它“摔炮”。

    赶年集,买年画对孩子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件“大事”。什么《九大将军》、《十大元帅》、还有《福娃抱鱼》、《年年有余》等等。他们总是精心挑选,还不时地和卖年画的老板讨价还价。

    腊月二十八左右就开始蒸馒头,打年糕,炸丸子了。馒头一定要多蒸,至少要吃到元宵节。家家户户大大小小的盆子里,缸里都储存着满满的馒头,年糕等。

    大年三十写对联,贴对联。他们很小的时候,大年三十这一天就很心胜的跑到村里的代销点上买红纸,然后跑到会写毛笔字的老先生家里,耐心的看老先生和他们写对联。等他们年龄大点了,上4、5年级的时候,他们便买上笔墨自己练着写,开始的时候,找一些旧报纸先练练手。等自己觉得练的差不多的时候,再开始写福字,写对联。

    虽然看上去他们贴在大门上的对联写得歪七扭八的,但是由于是他们自己亲手写的,所以心里总也充满成就感。

    在张铭文的家乡,大年三十这一天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要请已经过世的老爷爷老奶奶(先祖)“回家过年”。

    傍晚时分,只见一波又一波的大人、小孩,来到他们祖宗坟前烧纸钱,放鞭炮,迎接老爷爷老奶奶们“回家过年”。

    他们家家户户都在堂屋的正中央挂上家族谱,上面写着一代代的先人的名字。家族谱的前面放一张八仙桌,上面摆上猪头,鸡、鱼等满满的一桌贡品,等着先人们和他们一起“过年”。

    吃了年三十儿晚上的饺子以后,大街上便多了跑来跑去的玩伴。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放烟花,有的摔小炮。小孩子们追着大孩子们满街的跑啊,跳啊,好不热闹。

    看春晚、吃年夜饭,一起守岁至零点。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即将结束,新的一年也即将到来,大家在惊天动地的鞭炮声中,辞旧岁,迎新春。

    大年初一头一天,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早早的起来,孩子们穿上盼了一年的新衣服,和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的新鞋,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煮饺子,吃饺子,然后就是整个村子挨家挨户的大拜年!

    见到长辈问声“过年好!”“吃得多”“起的早”等一句句吉祥话脱口而出。大人们见了面相互拜年、敬烟、打招呼。孩子们则跟在大人们的后面,拿到了等了一年的“压岁钱”一个个笑嘻嘻给长辈们磕头,拜年说着让长辈们高兴的吉祥话。

    到了中午,大年初一的妇女们是不需要再围着锅旁做饭了。因为辛苦了做了一整年的饭了她们也该“放个假”了。

    大年初一中午这顿饭通常都是男人们来做,11点刚过在无论是外面打牌的,还是玩麻将的、聊天闲逛的大老爷们儿都很自觉的回到自己的家。他们抄起了做饭家伙,地锅里炖上猪头肉,炒锅里放上油,搁上葱花,听着锅里面滋滋啦啦油开的声音,闻着那香喷喷的地锅炖肉,心里那个美啊!

    大年初二一大早,家家户户的男人们又都早早的起来,他们手里拿着打好的烧纸,备好的鞭炮,一大家子,一大家子的,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十一二十几口人,他们成群结队的来到各自的墓地,点燃烧纸,放起烟花爆竹,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又把先人们都“送”了回去。

    先人们一一“送回去”后,这年就算过去一大半了。接下来就是七大姑八大姨的走亲访友串门拜年。